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貴在行走 | 索觀瀛:幫助過紅軍的“高原梟雄”

李貴平 文/圖

提到川西北高原的卓克基土司官寨, 很多人知道它是一座頗有傳奇色彩的藏族官寨,事實上它也成了康藏地區土司建築的活化石。

卓克基, 嘉絨藏語意為“至高無上”, 原卓克基土司駐地。 它位於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瑪律康市東部的梭磨河畔, 背靠山, 前臨河, 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卓克基土司官寨的主人——末代土司索觀瀛, 是一位在四川藏區享有很高聲譽的傳奇之人。 他當年和紅軍“不打不相識”, 又幫助紅軍走出雪山草地, 並為阿壩州的和平解放作出了重要貢獻。

嘉絨藏族建築的活化石

陽光照射在這座嘉絨藏族的大樓的柱子上, 投下濃重的陰影。 不時從雕花木窗裡飛出的白色鴿子, 掠過梭磨河的綠色波濤, 襯托出少有的寧靜。 在群山環抱的西索民居簇擁下, 屹立於半山腰的卓克基土司官寨遺址, 顯得那麼不動聲色。

卓克基土司官寨遺址位於317國道旁, 南距瑪律康縣城8公里。 官寨依山而建, 被讚譽為“東方建築史上的一顆明珠”, 是典型的嘉絨藏族建築物。 這裡, 也是矛盾文學獎獲得者、著名作家阿來的小說《塵埃落定》的故事背景地。

卓克基土司官寨始建於1718年清朝乾隆年間,

為四層碉房, 1936年毀於大火, 1938年到1940年, 末代土司索觀瀛組織人力進行重建。

卓克基土司官寨, 是索觀瀛親自創意設計並組織修建的。 整個建築由四組碉樓組合而成, 是封閉式的四合院, 院內中心部分為天井, 單層面積達1500平方米。

官寨的屋頂, 採用了嘉絨傳統的密梁式粘泥夯築平頂和漢式三角木行架構成的懸山式屋頂兩種結構形式。

整個建築依山就勢, 在側立面又採用前低後高的拖廂做法, 各樓面高低起伏, 錯落有致, 層次清晰, 別有洞天。

官寨四周牆體均用片石砌成, 用石灰加糯米汁勾縫。 牆體厚達1米, 採用內直外收的砌法, 上窄下寬。 牆體四周, 開有內大外小的視窗作通風和瞭望防禦之用。

位於三樓的土司的臥室很有意思, 房間很寬, 很有氣派。

三樓牆上的人像合影, 賦予了這座建築濃郁的歷史韻味:卓克基十七代土司(也是末代土司)索觀瀛, 闊臉飽額, 一副深遠沉思的模樣;他的正室夫人是個美麗溫柔的漢家女子, 細膩的容顏給人平靜溫暖的感覺。 為土司及夫人拍攝這張珍貴肖像的,

是著名人類學專家芮逸夫。 1940年秋, 芮逸夫來到瑪律康時, 用德國徠卡相機為土司索觀瀛和他的家人拍了許多黑白照。

官寨附近的西索民居, 在土司時期被稱為卓克基街, 居住在這裡的人多為卓克基土司的差人和境內的商人、民間手工藝者。 走在青石板小路上, 腳步聲在高聳的石壁間迴響, 在細長的小道中延展, 給人一種曲徑通幽的瑕想。 這些線條分明, 棱角突出的石頭建築, 與周圍險峻的山峰, 陡峭的崖石等自然環境渾然天成, 鮮豔的圖騰房、紅色的瓦片、飄動的經幡, 給這裡增添了幾分神秘。

索觀瀛奪回土司實權

卓克基土司官寨,是土司制度興衰和艱苦卓絕紅軍長征精神的歷史見證,它的存在,又是牢牢和寨主索觀瀛的傳奇經歷拴在一起的。

索觀瀛,本是瓦寺22代土司索懷仁之獨子。瓦寺土司先世本系西藏蕃僧,明代英宗年間奉朝廷之命統兵出征威州(今阿壩汶川縣)有功,授封土司,定居塗禹山(今汶川縣綿虒鎮)。

土司制度,是我國封建王朝對少數民族的一種政治統治方式。明清時,嘉絨藏族地區有梭磨、松崗、卓克基、齊浸(金川)、明正、魚通、革什紮、巴旺、巴底、穆平、沈邊、綽斯甲、沃日、贊拉(小金)、瓦寺、雜穀,共十八個土司,都是皇帝冊封的。

土司之位,多是沿襲祖上所傳,也就是早期地方割據時由農奴主傳下來的地盤為主。對土司的稱呼也沿襲舊制,稱土司為“嘉波”,即國王之意,稱朝廷的皇帝為“甲納嘉波”,意為漢地國王。

阿壩藏區,藏語稱作“嘉絨”,位於大渡河流域。在嘉絨地區,每一個大的土司,就是一個小的“獨立王國”,各個土司之間擁兵自重,互不統屬,互相征伐。長時期的部落戰爭和冤家仇殺,給藏族民眾造成深重災難。

《阿壩州地名與民族》介紹:索觀瀛,藏名桑朗澤朗,有個稍顯俗氣的小名:雙貴。1900年,索觀瀛出生於威州(今汶川)玉龍鄉塗禹山一個貴族家庭。索觀瀛的祖父索世藩,先後娶了兩個妻子,共生五子一女,原配夫人生有一個兒子,叫索代興。索代興就是索觀瀛的父親。

索代興當年是個牛人。他年輕時,父母替他物色了不少名門閨秀,但沒有一個他中意的。索代興決定自己出去尋找意中人,有一天,他把自己打扮成一個商人,挑了兩隻裝有針線、頭帕、松耳石的貨囊子,帶著幾個傭人,沿岷江河逆流而上,走了半月,在理縣斯達特寺溝,遇上一位美麗姑娘,姑娘是丹紮木大雍壩王大成的妹妹哈木措。索代興對哈木措一見鍾情,回到瓦寺後,當即派人到理縣說親,王家爽快答應了這門親事。

索代興婚後不久,有了兒子索觀瀛。索觀瀛是嫡傳獨子,這孩子繼承了他老子的血性,經常仗義疏財,雖出生於嘉絨藏族中的名門,但他從小生活在漢人圈子裡,讀漢書,講漢話,習漢俗,受漢族文化和漢族官儀影響甚深。這在嘉絨十八部落中是少有的。

1911年(清宣統三年),卓克基土司絕嗣,沒有後繼者,索觀瀛受他父親也就是瓦寺土司索代興的安排,離開汶川到卓克基土司入贅為婿,約定待索稍長再正式繼位。

《阿壩州年鑒》載:1912年,才13歲的索觀瀛前往瑪律康卓克基正式繼位。爾後,索去成都甫澄初中讀書。彼時,卓克基土司官寨諸事由兩位大頭人德爾科和卡爾枯掌管。索觀瀛起初並無什麼實權。

1916年夏天,索觀瀛由成都返回卓克基。由於卓克基官寨實權掌握在那兩頭人手中,沒實權的索觀瀛心頭彆扭,他有意和當地一個漢人軍官杜鐵樵搞好關係。

待時機一到,索觀瀛暗中請杜鐵樵派兩個連的兵力深入卓克基,包圍了德爾科的寨子,以謀反罪將德爾科殺死。另一頭人卡爾枯連夜逃走了。從此,索觀瀛執掌了土司實權。這一年,他十七歲。

年輕的索觀瀛當了土司後,大膽革除異己,培植親信,轄區內60多個大小頭人全由過去的世襲改為因人命職,漸漸控制了卓克基的政教大權。重要的是,索觀瀛大力改造農業,引進商業,允許漢商到藏區經商並予以保護。取得這一系列成就,索觀瀛在嘉絨地區的影響越來越大,他也被稱為“高原梟雄”。

和紅軍不打不相識

卓克基土司官寨門口有幾棵粗壯的老楊樹。這顆老楊樹是80多年前栽種的,如今已長成了參天大樹,三四個人都合抱不過來。樹幹為棕褐色,上面疙疙瘩瘩,許多枝丫像巨人的手臂向外伸展,枝連枝,葉遮葉,遠遠望去像一座高塔。這棵樹的旁邊立了塊石碑,上書“紅軍樹”三個字。

卓克基官寨跟紅軍是如何扯上關係的呢?

1935年春夏,中國工農紅軍北上來到瑪律康地區,國民黨如臨大敵,委任索觀瀛為“卓松党(卓克基、松崗、黨壩)三土(三個土司地區)遊擊司令”,讓他帶部隊阻擊紅軍。索觀瀛對紅軍一點不瞭解,和紅軍交火幾次,先後打死打傷紅軍上百人。

索觀瀛有了這些“功勞”,以此向國民黨四川省政府和十六區專署請功。

但頭腦冷靜的索觀瀛,對國民黨也存有疑慮,他不希望自己完全受制於國民黨,便有些“陽奉陰違”。1935年2月,國民黨要想在卓克基設區署,他就找出種種理由拒絕。國民黨也拿他沒辦法,畢竟很多事情要依靠這些“地頭蛇”。

索觀瀛在和紅軍的對壘中,發現紅軍並不是外界傳說的那麼兇神惡煞,雖然他並不十分瞭解這支隊伍,但他也不想讓自己的同胞再在藏區過那種打打殺殺的日子。

1935年夏,歷史把索觀瀛推到一個前所未有的前臺。

紅軍長征來到阿壩州之初,嘉絨諸多土司都跟紅軍打過交道。國民黨政府為拉攏藏族地區的土司頭人,煽動他們反對紅軍,委任了一大批“司令”“宣慰使”之類的官職。華爾功成烈、索觀瀛被委任為“保安司令”,魯爾資巴讓則被委任為“反共救國軍司令”。魯爾資巴讓死心塌地投靠國民黨,還在黑水一帶殺害了很多紅軍戰士,給紅軍過草地造成很多困難,蔣介石在成都接見了他並授予“三級雲麾勳章”。

索觀瀛和華爾功成烈的態度不同,他們一方面與國民黨中央政府、四川地方軍閥及近在咫尺的胡宗南部周旋,表面應付,既接受國民黨的委任,也接受他們發給的槍支彈藥,表示要“堅決阻擊紅軍”,但暗地裡,又對紅軍持觀望態度。

但索觀瀛還是和紅軍打了一仗。1935年6月下旬,中央紅軍紅六團欲翻越夢筆山,進入卓克基地區,時任國民黨“遊擊司令”的索觀瀛親率土兵200餘人進行阻擊。卓克基的土司兵,主要是以向土司服兵役換取田地耕種權並依附于土司的農奴。交戰中,他們將宣傳民族政策的通司打死,紅軍被迫還擊,土兵終究不是對手,他們從夢筆山到卓克基一路敗退,最後退至卓克基官寨。索觀瀛下令,憑藉土司官寨堅固的攻防設施進行頑抗。

7月1日深夜,紅六團為聯絡後續部隊,向天空發射數顆五光十色的信號彈。此時正值瑪律康雨季,土兵使用的火藥槍受潮後無法使用。那些土兵,看到天上呼嘯升騰的信號彈一下驚呆了,以為紅軍會施法術,再不想玩命了,棄寨跑了。紅軍順利佔領了土司官寨。

幫紅軍走出雪山草地

如今的卓克基土司官寨,還保留著當年紅軍領導人在官寨駐紮的情境,並再現了毛澤東主席跟索觀瀛借書的有趣故事。

1935年7月3日,毛澤東、周恩來、張聞天等中央領導進駐土司官寨,並於當日在“土司議政廳”召開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專門討論民族地區的有關問題,通過了《告康藏西番民眾書》,號召藏族民眾起來反對帝國主義和國民黨軍閥,成立遊擊隊,實現民族自治。

當時,在土司官寨,毛澤東被安排在官寨二樓的的書房居住,他對這裡的大量藏書大喜過望。

瑪律康文史資料記載了當時的細節:索觀瀛的官寨的藏書,大部分是藏文經典,也有一部分漢文著作。在這雪山環繞、一般人看來十分偏僻的地方,能夠看到這麼多漢文藏書,酷愛讀書的毛澤東十分高興。他在書房裡流覽翻閱時,無意間看到一本《三國演義》,那是一部清朝版木刻刊印,字很大,線裝本,印裝精緻。毛澤東很是驚訝。他愛不釋手,把這本書舉起來,對警衛員陳昌奉等工作人員說,現在我要好好看看這本書,再考慮下一步的仗怎麼打、路怎麼走,看能不能從其中獲得一點幫助。

留在土司官寨裡的索觀瀛,在拜會了毛澤東後,又拜會了紅軍總參謀長劉伯承。索觀瀛以前在成都讀書時就粗通漢語,對毛澤東、劉伯承的話都能聽得懂。談話時,劉伯承向索觀瀛簡要介紹了共產黨和紅軍的政策。他說,雖然索觀瀛是藏人,是大頭人,劉伯承是漢人,是共產黨,但大家都是中國人,都是一家人,一家人要親密團結。

見過毛澤東、劉伯承等人後,索觀瀛對共產黨、紅軍有了更多瞭解。他仔細琢磨著紅軍領導人的話,受到深深感化。遵照毛主席、劉總參謀長的要求,索觀瀛決定盡其所能,慷慨支援紅軍許多糧食、牛羊和騾馬,他還派人幫助紅軍運輸、抬擔架、做嚮導,鼓勵青年參軍,為紅軍最終走出雪山草地做了很大貢獻。

“高原梟雄”索觀瀛對紅軍的幫助,也使那些對紅軍首鼠兩端、觀望彷徨的土司,在態度上發生了變化,他們大多轉過來支持紅軍,盡可能幫助這支隊伍。

1950年9月,阿壩州小金、金川先後解放,索觀瀛派人帶著物資前往慰問解放軍。當時國民黨殘匪周迅予、何本初潛入卓土等地,索觀瀛暗中派他的頭人青波彭措,將周、何二人送往阿壩土官華爾功成烈處,再轉交給人民政府審判法辦。

1952年10月,毛澤東主席還通過四川省委特別邀請索觀瀛到北京作客。

1967年11月,因患腦溢血醫治無效,一代“高原梟雄”索觀瀛病逝于阿壩州。終年67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

索觀瀛奪回土司實權

卓克基土司官寨,是土司制度興衰和艱苦卓絕紅軍長征精神的歷史見證,它的存在,又是牢牢和寨主索觀瀛的傳奇經歷拴在一起的。

索觀瀛,本是瓦寺22代土司索懷仁之獨子。瓦寺土司先世本系西藏蕃僧,明代英宗年間奉朝廷之命統兵出征威州(今阿壩汶川縣)有功,授封土司,定居塗禹山(今汶川縣綿虒鎮)。

土司制度,是我國封建王朝對少數民族的一種政治統治方式。明清時,嘉絨藏族地區有梭磨、松崗、卓克基、齊浸(金川)、明正、魚通、革什紮、巴旺、巴底、穆平、沈邊、綽斯甲、沃日、贊拉(小金)、瓦寺、雜穀,共十八個土司,都是皇帝冊封的。

土司之位,多是沿襲祖上所傳,也就是早期地方割據時由農奴主傳下來的地盤為主。對土司的稱呼也沿襲舊制,稱土司為“嘉波”,即國王之意,稱朝廷的皇帝為“甲納嘉波”,意為漢地國王。

阿壩藏區,藏語稱作“嘉絨”,位於大渡河流域。在嘉絨地區,每一個大的土司,就是一個小的“獨立王國”,各個土司之間擁兵自重,互不統屬,互相征伐。長時期的部落戰爭和冤家仇殺,給藏族民眾造成深重災難。

《阿壩州地名與民族》介紹:索觀瀛,藏名桑朗澤朗,有個稍顯俗氣的小名:雙貴。1900年,索觀瀛出生於威州(今汶川)玉龍鄉塗禹山一個貴族家庭。索觀瀛的祖父索世藩,先後娶了兩個妻子,共生五子一女,原配夫人生有一個兒子,叫索代興。索代興就是索觀瀛的父親。

索代興當年是個牛人。他年輕時,父母替他物色了不少名門閨秀,但沒有一個他中意的。索代興決定自己出去尋找意中人,有一天,他把自己打扮成一個商人,挑了兩隻裝有針線、頭帕、松耳石的貨囊子,帶著幾個傭人,沿岷江河逆流而上,走了半月,在理縣斯達特寺溝,遇上一位美麗姑娘,姑娘是丹紮木大雍壩王大成的妹妹哈木措。索代興對哈木措一見鍾情,回到瓦寺後,當即派人到理縣說親,王家爽快答應了這門親事。

索代興婚後不久,有了兒子索觀瀛。索觀瀛是嫡傳獨子,這孩子繼承了他老子的血性,經常仗義疏財,雖出生於嘉絨藏族中的名門,但他從小生活在漢人圈子裡,讀漢書,講漢話,習漢俗,受漢族文化和漢族官儀影響甚深。這在嘉絨十八部落中是少有的。

1911年(清宣統三年),卓克基土司絕嗣,沒有後繼者,索觀瀛受他父親也就是瓦寺土司索代興的安排,離開汶川到卓克基土司入贅為婿,約定待索稍長再正式繼位。

《阿壩州年鑒》載:1912年,才13歲的索觀瀛前往瑪律康卓克基正式繼位。爾後,索去成都甫澄初中讀書。彼時,卓克基土司官寨諸事由兩位大頭人德爾科和卡爾枯掌管。索觀瀛起初並無什麼實權。

1916年夏天,索觀瀛由成都返回卓克基。由於卓克基官寨實權掌握在那兩頭人手中,沒實權的索觀瀛心頭彆扭,他有意和當地一個漢人軍官杜鐵樵搞好關係。

待時機一到,索觀瀛暗中請杜鐵樵派兩個連的兵力深入卓克基,包圍了德爾科的寨子,以謀反罪將德爾科殺死。另一頭人卡爾枯連夜逃走了。從此,索觀瀛執掌了土司實權。這一年,他十七歲。

年輕的索觀瀛當了土司後,大膽革除異己,培植親信,轄區內60多個大小頭人全由過去的世襲改為因人命職,漸漸控制了卓克基的政教大權。重要的是,索觀瀛大力改造農業,引進商業,允許漢商到藏區經商並予以保護。取得這一系列成就,索觀瀛在嘉絨地區的影響越來越大,他也被稱為“高原梟雄”。

和紅軍不打不相識

卓克基土司官寨門口有幾棵粗壯的老楊樹。這顆老楊樹是80多年前栽種的,如今已長成了參天大樹,三四個人都合抱不過來。樹幹為棕褐色,上面疙疙瘩瘩,許多枝丫像巨人的手臂向外伸展,枝連枝,葉遮葉,遠遠望去像一座高塔。這棵樹的旁邊立了塊石碑,上書“紅軍樹”三個字。

卓克基官寨跟紅軍是如何扯上關係的呢?

1935年春夏,中國工農紅軍北上來到瑪律康地區,國民黨如臨大敵,委任索觀瀛為“卓松党(卓克基、松崗、黨壩)三土(三個土司地區)遊擊司令”,讓他帶部隊阻擊紅軍。索觀瀛對紅軍一點不瞭解,和紅軍交火幾次,先後打死打傷紅軍上百人。

索觀瀛有了這些“功勞”,以此向國民黨四川省政府和十六區專署請功。

但頭腦冷靜的索觀瀛,對國民黨也存有疑慮,他不希望自己完全受制於國民黨,便有些“陽奉陰違”。1935年2月,國民黨要想在卓克基設區署,他就找出種種理由拒絕。國民黨也拿他沒辦法,畢竟很多事情要依靠這些“地頭蛇”。

索觀瀛在和紅軍的對壘中,發現紅軍並不是外界傳說的那麼兇神惡煞,雖然他並不十分瞭解這支隊伍,但他也不想讓自己的同胞再在藏區過那種打打殺殺的日子。

1935年夏,歷史把索觀瀛推到一個前所未有的前臺。

紅軍長征來到阿壩州之初,嘉絨諸多土司都跟紅軍打過交道。國民黨政府為拉攏藏族地區的土司頭人,煽動他們反對紅軍,委任了一大批“司令”“宣慰使”之類的官職。華爾功成烈、索觀瀛被委任為“保安司令”,魯爾資巴讓則被委任為“反共救國軍司令”。魯爾資巴讓死心塌地投靠國民黨,還在黑水一帶殺害了很多紅軍戰士,給紅軍過草地造成很多困難,蔣介石在成都接見了他並授予“三級雲麾勳章”。

索觀瀛和華爾功成烈的態度不同,他們一方面與國民黨中央政府、四川地方軍閥及近在咫尺的胡宗南部周旋,表面應付,既接受國民黨的委任,也接受他們發給的槍支彈藥,表示要“堅決阻擊紅軍”,但暗地裡,又對紅軍持觀望態度。

但索觀瀛還是和紅軍打了一仗。1935年6月下旬,中央紅軍紅六團欲翻越夢筆山,進入卓克基地區,時任國民黨“遊擊司令”的索觀瀛親率土兵200餘人進行阻擊。卓克基的土司兵,主要是以向土司服兵役換取田地耕種權並依附于土司的農奴。交戰中,他們將宣傳民族政策的通司打死,紅軍被迫還擊,土兵終究不是對手,他們從夢筆山到卓克基一路敗退,最後退至卓克基官寨。索觀瀛下令,憑藉土司官寨堅固的攻防設施進行頑抗。

7月1日深夜,紅六團為聯絡後續部隊,向天空發射數顆五光十色的信號彈。此時正值瑪律康雨季,土兵使用的火藥槍受潮後無法使用。那些土兵,看到天上呼嘯升騰的信號彈一下驚呆了,以為紅軍會施法術,再不想玩命了,棄寨跑了。紅軍順利佔領了土司官寨。

幫紅軍走出雪山草地

如今的卓克基土司官寨,還保留著當年紅軍領導人在官寨駐紮的情境,並再現了毛澤東主席跟索觀瀛借書的有趣故事。

1935年7月3日,毛澤東、周恩來、張聞天等中央領導進駐土司官寨,並於當日在“土司議政廳”召開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專門討論民族地區的有關問題,通過了《告康藏西番民眾書》,號召藏族民眾起來反對帝國主義和國民黨軍閥,成立遊擊隊,實現民族自治。

當時,在土司官寨,毛澤東被安排在官寨二樓的的書房居住,他對這裡的大量藏書大喜過望。

瑪律康文史資料記載了當時的細節:索觀瀛的官寨的藏書,大部分是藏文經典,也有一部分漢文著作。在這雪山環繞、一般人看來十分偏僻的地方,能夠看到這麼多漢文藏書,酷愛讀書的毛澤東十分高興。他在書房裡流覽翻閱時,無意間看到一本《三國演義》,那是一部清朝版木刻刊印,字很大,線裝本,印裝精緻。毛澤東很是驚訝。他愛不釋手,把這本書舉起來,對警衛員陳昌奉等工作人員說,現在我要好好看看這本書,再考慮下一步的仗怎麼打、路怎麼走,看能不能從其中獲得一點幫助。

留在土司官寨裡的索觀瀛,在拜會了毛澤東後,又拜會了紅軍總參謀長劉伯承。索觀瀛以前在成都讀書時就粗通漢語,對毛澤東、劉伯承的話都能聽得懂。談話時,劉伯承向索觀瀛簡要介紹了共產黨和紅軍的政策。他說,雖然索觀瀛是藏人,是大頭人,劉伯承是漢人,是共產黨,但大家都是中國人,都是一家人,一家人要親密團結。

見過毛澤東、劉伯承等人後,索觀瀛對共產黨、紅軍有了更多瞭解。他仔細琢磨著紅軍領導人的話,受到深深感化。遵照毛主席、劉總參謀長的要求,索觀瀛決定盡其所能,慷慨支援紅軍許多糧食、牛羊和騾馬,他還派人幫助紅軍運輸、抬擔架、做嚮導,鼓勵青年參軍,為紅軍最終走出雪山草地做了很大貢獻。

“高原梟雄”索觀瀛對紅軍的幫助,也使那些對紅軍首鼠兩端、觀望彷徨的土司,在態度上發生了變化,他們大多轉過來支持紅軍,盡可能幫助這支隊伍。

1950年9月,阿壩州小金、金川先後解放,索觀瀛派人帶著物資前往慰問解放軍。當時國民黨殘匪周迅予、何本初潛入卓土等地,索觀瀛暗中派他的頭人青波彭措,將周、何二人送往阿壩土官華爾功成烈處,再轉交給人民政府審判法辦。

1952年10月,毛澤東主席還通過四川省委特別邀請索觀瀛到北京作客。

1967年11月,因患腦溢血醫治無效,一代“高原梟雄”索觀瀛病逝于阿壩州。終年67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