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淳安縣“醫共體”試點破解百姓“看病難”

近日, 在淳安縣屏門鄉屏門村, 晚上八時, 年近80歲的鄭大媽正和癱瘓在床的媳婦閒聊, 門口忽然傳來一陣敲門聲。 “誰呀?”鄭大媽打開門, 一群“白大褂”出現在眼前, 她臉上瞬間露出了驚喜笑容:“醫生辛苦了, 快進屋!快進屋!”

這批“白大褂”, 是縣中醫院醫療服務共同體所屬先鋒黨員流動醫療服務隊的專家醫生, 他們是專程上門提供“零距離”醫療服務的。

今年1月起, 浙江省開展縣域醫療服務共同體建設試點, 淳安縣是全省11個試點縣之一, 為此以三家縣級公立醫院為龍頭, 整合縣鄉醫療衛生資源, 構建了三個“人力資源、設備資源、醫療業務、醫療品質、醫療資訊、採購供應”等一體化管理“醫共體”, 極大緩解了基層“看病難、看病貴”問題, 廣受農家人的歡迎。

前兩天, 縣中醫院“醫共體”的專家醫生們在屏門鄉開展免費健康體檢和義診時瞭解到, 鄭大媽家裡有一名50多歲的媳婦,

常年臥病在床, 吃喝拉撒包括翻身全不能自理, 同時有糖尿病、高血壓、精神疾病、腦梗塞後遺症等病史, 便決定在義診結束後從流動醫療服務隊中抽調內分泌專業、中醫內科專業、精神專業、康復專業、全科專業以及護理專業專家, 組成醫療服務小組, 開展上門服務。

當晚, 這群“白衣大褂”一路泥濘來到鄭大媽家中, 為患者免費健康檢查, 同時就地開展了病例討論和會診。 會診後, 醫療專家現場指導患者家屬適當調整藥物治療方案, 並手把手教會對方掌握康復鍛煉、翻身叩背等健康護理方式。 在此後的幾個星期裡, 縣中醫院“醫共體”的醫療專家每週上門服務一次, 在得知患者由於文化知識條件和交通限制尚未辦理殘疾等級鑒定後,

還立即聯繫了縣殘聯, 幫助對方進行殘疾鑒定。

建設“醫共體”, 就是要打通各個醫院的資源, 讓好醫生下沉到百姓身邊, 讓群眾看病更容易、更便宜、更滿意。 從縣中醫院“醫共體”的試點情況看, 成效非常明顯。 縣中醫院醫共體和臨岐、大墅、屏門、瑤山等8個鄉鎮衛生院實現了人才和資源的“互通互聯”, 平均每天有21名中、高級組成的醫療專家團隊“下沉”在農村, 考慮到這段時間採茶季, 村民白天在山上, 醫務工作者便利用晚上時間開展醫療服務。 此外, 在“醫共體”建設中, 傳統中醫得到了推廣, 目前縣中醫院所屬的8家衛生院, 大都推行了針灸、推拿等服務技術, 此舉也頗受基層群眾點贊。

在淳安縣“醫共體”建設中,

黨員幹部發揮了巨大作用。 其中, 縣一醫院“醫共體”成立支部共建醫療隊、黨員志願服務隊, 每月赴養老院、楓樹嶺鎮下姜村衛生室及醫共體成員單位開展講座和義診活動;縣二醫院“醫共體”成立黨員流動醫療隊, 每週五定期開出醫共體“流動醫療服務車”到全縣各個偏遠山村;縣中醫院“醫共體”成立了先鋒黨員流動醫療服務隊和黨員健康促進講師團, 每月來到最基層的自然村, 免費為百姓提供高品質的義診、體檢、諮詢和健康知識宣教等醫療服務。

據縣衛計局統計, 自2017年12月29日試點正式啟動到今年3月底, 全縣醫共體總門診709077人次, 較上年同期增長14.65%, 其中基層門診達378938人次, 同比增長18.83%;醫共體總出院15919人次, 較上年同期增長16.6%,

其中基層出院達1057人次(僅4家鄉鎮中心衛生院擁有住院床位), 同比增長40.37%。 三家縣級“醫共體”平均每週向基層下派專家60余名, 一季度服務基層群眾的數量超過了4萬人次。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