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劉成敏:從騰訊退休的“行銷高手”

“人紅是非多”, 像在BAT這樣的超級明星公司身居要職的人, 稍有風吹草動, 都會成為一時話題。

近幾天, 百度“二把手”陸奇要離職的消息傳得沸沸揚揚、有鼻子有眼, 一下子吸引了眾多眼球, 直到百度方面回應稱“假的”, 才逐漸平息。

聽聞陸奇這場掀起小波浪的“離職鬧劇”, 筆者不禁想起多年前從騰訊“退休”的劉成敏, 這位在騰訊工作10年的騰訊無線業務“掌門人”, 在宣佈退休計畫時遭遇了諸多質疑, 一度被描繪成“大公司政治的犧牲者”, 甚至有人將他領導的部門與微信對立起來, 一時間掀起了不少的浪花。

如今時過境遷, 與其深究其中的“是非功過”, 不如重溫他這個人和所走過的路, 也許能從中有所“得著”。

從華為來的“行銷管道高手”

2003年, 一個叫劉成敏的小夥子前來騰訊報到, 他是騰訊耗費大力氣從華為挖來的, 誰也沒有預料到他日後會成為騰訊上市的功臣。

從關外的華為跑到關內的騰訊, 只是從地理位置上“飛躍”了一大步, 那時候的騰訊遠沒有如今光鮮亮麗, 還只是一家百來號人而前途未蔔的初創公司, 專門喜歡從華為、中興這樣的大公司挖人。

劉成敏就是那時候被騰訊“盯上”的, 其實跳槽的過程很痛苦。

一方面, 連實習帶工作在華為幹了6年, 各方面合作都很愉快, 對華為有很深的感情;另一方面, 他確實在華為幹得不錯, 擔任華為駐深圳辦事處總經理, 一手創辦了深圳的短信閘道, 雖然談不上平步青雲, 至少是前途一片光明。

不過關鍵時刻, 理智最終戰勝了個人情感, 還是選擇了騰訊, 因為他深信互聯網大趨勢才是最重要的, 內容產業更需要人。

如果說劉成敏是看上互聯網的未來而押注騰訊, 那麼, 騰訊看上劉成敏什麼呢?眾所周知, 騰訊以產品著稱, 技術基因很強, 幾位創始人中只有曾李青是以市場行銷見長的, 被稱為“市場奇才”, 因此騰訊相對缺市場行銷能力強的人。

而劉成敏儘管是機械學碩士畢業,

又來自技術同樣強大的華為, 但實際上他在華為所處的部門是行銷部, 很懂行銷。 更為重要的是, 當時正值SP(電信增值服務)當紅, 他與電信運營商關係很好, 這非常符合騰訊的業務需求。

因此, 掌握運營商資源的劉成敏, 一進入騰訊就在曾李青下擔任電信事業部總經理。 果不其然, 騰訊SP業務在他的帶領下, 很快成為為騰訊貢獻最多收入的板塊。

2004年4月, 騰訊在香港掛牌上市時, 收入的90%都來自於SP業務, 可以說, 劉成敏是騰訊上市的功臣最大功臣之一。

沸沸揚揚的“退休”風波

隨後的幾年, 劉成敏憑藉不俗的行銷能力, 在騰訊大放異彩。

當2006年SP時代謝幕, 而移動互聯網還沒熱起來時, 劉成敏再次肩負重任, 從SP業務轉型, 負責無線業務的開發和運營,

為騰訊在移動互聯網領域探路。

當時他提出“有線無線一體化”, 提出把全部產品都無線化, 這得到高層的高度認同。 其實, 從當時的實際情形看來, 在移動互聯網還看不到熱錢的關口就下注, 其實無異於一場賭博。

QQ經過幾年的發展, 積累了很多PC端用戶, 要發展移動端業務必然需要PC端使用者的配合, 可是其他普遍業務部門對做移動業務並不太積極。 無奈之下, 劉成敏決定死磕到底, 帶著團隊一個部門一個部門去死磕, 終於拿了下來。

在一點一滴死磕到底的堅持下, 騰訊無線業務發展迅猛, 手機QQ和騰訊手機這兩個無線端的經典產品, 就是在這時打造的。

2007年, 騰訊移動增值業務(SP)收入突破8億元人民幣, 毫無疑問這又是他濃墨重彩的一筆, 這一年成為他在騰訊的職業生涯中最得意的時刻。

隨著移動運營商3G牌照發放,移動互聯網的前景進一步明確。劉成敏加快佈局腳步,提出“快比什麼都重要”,繼續推行“有線無線一體化”,打造了手機QQ流覽器,手機管家和應用寶這些重要的流量入口。

可是移動互聯網節奏太快了,成敗往往在一瞬間。2011年,微信的推出打亂了劉成敏的步伐,所有的事情都不一樣了。

據坊間流傳,劉成敏曾在高層會議上公開反對開發微信,還曾經給張小龍打電話,希望他停止更新微信版本——這些傳聞後來被他一一否認。

終於在2013年的新春,在騰訊移動互聯網事業群分拆與調整之際,突然傳來劉成敏離職的消息,有人爆料說他已經4-5個月沒有正經出現在公司裡上班,一石激起千層浪,外界眾說紛紜。

有人說他是急流勇退,有人說是敗下陣來黯然離場,也有陰謀論。不過從劉成敏本人和馬化騰發的內部信來看,都提到“退休”一詞,至於是不是真相,無從而知,但唯一肯定的是明面上看起來是好聚好散。

“奇怪”的投資理論

這場沸沸揚揚的“退休”,終於也在喧囂聲中落幕。

很多人說劉成敏不懂技術只懂行銷,騰訊內部人士評價他說,“Tel(劉成敏英文名)是特別有行銷思維的人,他對市場的把握和敏銳度很好。”其實對於這一點,他本人也沒有否認過,曾經表示自己主要工作是動嘴而不是動手。

騰訊十年,嘴上功夫了得的劉成敏貢獻了很多“金句”,比如“忍的越久,高潮來的越快”、“快比什麼都重要”、“太陽總有一天會照在你家門口”,可以說是非常符合心靈雞湯領袖的要求了。

“創而優則投”,除了日常經營自己的酒莊,有華為、騰訊等大公司背景的劉成敏,離職後自然而然走上了投資人的道路。他和曾李青一起,成為單飛企鵝俱樂部的投資人。“我們倆投資這個組織主要都是為了看專案方便。”劉成敏說。

當然了,都說“肥水不流外人田”,騰訊系自然成為他們的投資對象。不過相比曾李青的“非騰訊人不投”,劉成敏的投資邏輯顯得更有特色。首先,他對互聯網有審美疲勞,因此有意避開反而投了很多不懂的領域;其次,創業團隊拿不拿工資成為他投不投的關鍵,基本邏輯是如果創始人家庭條件不錯,又拿著投資人的錢給自己發工資,基本沒戲,他覺得“這就是在測試人,因為創業如果為了錢,你就別創業。不能天使輪、A輪就花投資人的錢。”

儘管有點“苛刻”,可是也投了不少專案,目前專注於兩家機構——國內的追遠創投和國外的F50。

關於投資人的角色,劉成敏曾說過一段很有趣的話,“2014年底,我抱怨這市場好貴,從騰訊出來以後很鬱悶,有錢也得不到尊重,拿錢投不著什麼好項目,天天求人,過去沒錢拼命的賺錢,現在有錢了又變成了孫子了,每一步都趕不上,很痛苦。”

作者:唧唧

這一年成為他在騰訊的職業生涯中最得意的時刻。

隨著移動運營商3G牌照發放,移動互聯網的前景進一步明確。劉成敏加快佈局腳步,提出“快比什麼都重要”,繼續推行“有線無線一體化”,打造了手機QQ流覽器,手機管家和應用寶這些重要的流量入口。

可是移動互聯網節奏太快了,成敗往往在一瞬間。2011年,微信的推出打亂了劉成敏的步伐,所有的事情都不一樣了。

據坊間流傳,劉成敏曾在高層會議上公開反對開發微信,還曾經給張小龍打電話,希望他停止更新微信版本——這些傳聞後來被他一一否認。

終於在2013年的新春,在騰訊移動互聯網事業群分拆與調整之際,突然傳來劉成敏離職的消息,有人爆料說他已經4-5個月沒有正經出現在公司裡上班,一石激起千層浪,外界眾說紛紜。

有人說他是急流勇退,有人說是敗下陣來黯然離場,也有陰謀論。不過從劉成敏本人和馬化騰發的內部信來看,都提到“退休”一詞,至於是不是真相,無從而知,但唯一肯定的是明面上看起來是好聚好散。

“奇怪”的投資理論

這場沸沸揚揚的“退休”,終於也在喧囂聲中落幕。

很多人說劉成敏不懂技術只懂行銷,騰訊內部人士評價他說,“Tel(劉成敏英文名)是特別有行銷思維的人,他對市場的把握和敏銳度很好。”其實對於這一點,他本人也沒有否認過,曾經表示自己主要工作是動嘴而不是動手。

騰訊十年,嘴上功夫了得的劉成敏貢獻了很多“金句”,比如“忍的越久,高潮來的越快”、“快比什麼都重要”、“太陽總有一天會照在你家門口”,可以說是非常符合心靈雞湯領袖的要求了。

“創而優則投”,除了日常經營自己的酒莊,有華為、騰訊等大公司背景的劉成敏,離職後自然而然走上了投資人的道路。他和曾李青一起,成為單飛企鵝俱樂部的投資人。“我們倆投資這個組織主要都是為了看專案方便。”劉成敏說。

當然了,都說“肥水不流外人田”,騰訊系自然成為他們的投資對象。不過相比曾李青的“非騰訊人不投”,劉成敏的投資邏輯顯得更有特色。首先,他對互聯網有審美疲勞,因此有意避開反而投了很多不懂的領域;其次,創業團隊拿不拿工資成為他投不投的關鍵,基本邏輯是如果創始人家庭條件不錯,又拿著投資人的錢給自己發工資,基本沒戲,他覺得“這就是在測試人,因為創業如果為了錢,你就別創業。不能天使輪、A輪就花投資人的錢。”

儘管有點“苛刻”,可是也投了不少專案,目前專注於兩家機構——國內的追遠創投和國外的F50。

關於投資人的角色,劉成敏曾說過一段很有趣的話,“2014年底,我抱怨這市場好貴,從騰訊出來以後很鬱悶,有錢也得不到尊重,拿錢投不著什麼好項目,天天求人,過去沒錢拼命的賺錢,現在有錢了又變成了孫子了,每一步都趕不上,很痛苦。”

作者:唧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