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打造富民興村“旗艦號”——“溫氏模式”助力鄉村振興的探尋與啟示

40年前, 安徽鳳陽縣小崗村十八位農民以“托孤”的方式, 在土地承包責任書上按下紅手印, 創造了“小崗精神”。 幾年後, 千里之外的粵西北山區縣新興, 一個名叫溫北英的農民和同村的6戶農民, 以7戶8股湊齊8000元, 成立了一家養雞廠。 如今, 這家昔日名不見經傳的養雞廠, 裂變成年產值接近600億元的中國現代農牧業的領軍企業, 這不能不說是個奇跡。

而這奇跡的背後, 是溫氏所創造出的“公司+農戶”生產經營模式, 緊密型“公司+農戶”模式由此創立。 溫氏為合作農戶搭建一站式服務支撐平臺, 形成了產學研結合、一體化養殖的產業鏈。

在這個產業鏈條中, 溫氏提供從豬苗雞苗、飼料疫苗到養殖場規劃和技術培訓為一體的一站式服務支撐平臺。 啟動初期, 溫氏以記帳形式為合作農戶提供豬苗雞苗、飼料以及藥品, 農戶啟動資金少, 易上馬。 合作過程中, 合作農戶成長為掌握現代養殖技術和管理能力的新型職業農民, 大大提升了農場專案成功率, 保障收益。

養殖業從低產到高效, “公司+農戶”的溫氏模式似乎有“魔法”。 其實, 這個“魔法”很簡單——就是規範化運作和全方位服務, 以科技智慧推動現代農牧業轉型升級, 釋放產業資金、管理技術、銷售管道等放大示範效應, 帶動農牧業從低效到高產。 近年來, 溫氏構建了適合我國農村實際的畜牧業現代化生產方式,

在畜牧業機械化、生產技術科學化、生產規模化和資訊化等各個方面取得矚目成就。 溫氏通過推進現代化家庭農場建設, 促進了中國雞豬養殖由農民散養向規模化養殖的轉變過程。 科學養殖與集約化生產使各種資源得到充分利用, 有效地提升了合作農戶收益, 溫氏養雞合作農戶的平均飼養規模從2010年的7500只/批, 提升到2017年的9460只/批, 溫氏養豬合作農戶平均飼養規模從2010年的320頭/批, 提升到2017年的550頭/批。

“公司+農戶”的效應

溫氏模式不僅僅著眼于帶領廣大合作農戶發展致富, 更大力推動我國養殖業現代化、產業化發展, 實現合作農戶、企業、消費者與當地社區等多方共贏。

溫氏模式通過説明農民與公司合作實現本土創業,

既可勞動致富, 又可留住農村青壯年勞動力, 推動農村空心化問題的解決, 避免或減少留守兒童、空巢老人等社會問題, 構建安居樂業的和諧鄉村。 同時, 溫氏還帶動了為產業鏈提供配套服務的相關產業的發展, 如產品零售、交通運輸、餐飲、原料、設備生產與維護、飼料加工等, 推動了各成員企業所在地經濟發展和新農村建設, 真正實現了農民增收、農業增效、農村穩定。 2007至2017年期間, 溫氏合作家庭農場養殖總效益達到424.57億元。 2017年, 在全國範圍內擁有5.54萬戶合作農戶, 全年合計獲養殖收益79.39億元。

溫氏模式, 不僅解決了生產, 還解決了市場, 它通過一產帶動二產, 二產帶動三產, 唱響三產融合“協奏曲”。 在美麗鄉村建設中,

溫氏公司始終將環境保護、生態文明建設放在核心位置, 不斷通過技術創新、體系優化引領行業升級, 不斷通過打造綠色生態健康養殖模式實踐節能減排來促進生態文明建設, 在提高生產效率的同時, 履行對環境的社會責任, 通過幫助農民與公司合作實現本土創業, 既可勞動致富, 又可留住農村青壯年勞動力, 推動農村空心化問題的解決, 構建安居樂業的和諧鄉村。 與此同時, 不斷通過技術創新、體系優化引領行業升級, 打造綠色生態健康養殖模式實踐節能減排。 2017年, 溫氏累計投入環保設施建設資金9.27億元, 完成了包括肉豬家庭農場全面環保整改、畜禽養殖場環保設施升級改造等環保工作, 在提高生產效率的同時,
履行對環境的社會責任, 將環保打造成了溫氏的核心競爭力, 為鄉村建設注入新活力。

雲浮融媒中心

編輯:思桃

編審:劉炳華

記者:朱覓

見習記者:何瑋珊 區偉東

投稿郵箱:yunffb@qq.com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