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噓!“隱形貧困人口”背後不能說的秘密

互聯網時代, 網路熱詞總是層出不窮。 “佛系青年”剛像風一樣飄過, “被同齡人拋棄”的我們還沒緩口氣兒, 一個“紮心”的網路熱詞“隱形貧困人口”就火爆社交圈。

根據網路定義, “隱形貧困人口” 是指有些人雖然在朋友圈裡看起來每天有吃有喝有玩, 但實際上非常窮。 此言一出, 網友們紛紛對號入座。 有網友表示“哈哈, 很真實”、“收入一分法, 100%還房貸”、“紮心嘍”;有的網友“皮一下”調侃道, “不好意思拖大家後腿了, 我是顯性貧困人口”、“明天就是信用卡帳單日, 死豬不怕開水燙”, 還有的網友冷靜表示“無非為自己多找一種歸屬感, 多一種發洩的管道”、“一句話該花我花, 不該花我省”。

輿論場熱鬧非常, 在激烈討論背後, 折射出不同以往的大眾社會心理和消費觀念的轉變。

前臺表演折射焦慮心理不同的群體化消費觀念被標籤化建構

“隱形貧困人口”一詞背後, 反應了當下部分青年群體及時行樂、追求精緻的消費觀念,

這種帶有反叛意味的消費觀念對傳統的拒絕超前且理性消費的觀念帶來衝擊和挑戰。 “隱形貧困人口”對應的精緻消費理念模糊了以往固化的消費與收入甚至是部分階層之間的對應關係, 並且許多人並不認可這種消費觀念, 認為這是一種提前透支的偽小資。 因此, 他們以傳統消費觀為主視角, 將這種新型消費現狀標籤化, 建構出“隱形貧困人口”一詞。

多元化消費形態不應被道德裹挾

短視頻、H5、軟文廣告等行銷推廣平臺的開放和行銷資訊的轟炸, 給大眾帶來消費的多樣性, 刺激了他們對精緻消費的渴求。 同時, 移動支付的出現, 逐步改變了人們對金錢這一概念的傳統認知。

原先用於線下支付的紙質貨幣已逐步被線上快速支付的一個個數字替代…種種社會形態的變化帶來了多元化的消費形態。 因此, 在不斷發展進步的社會中, 即使“勤儉持家族”與“月光族”之間在消費形態上存在矛盾, 也不能用擅用道德武器進行審判, 讓其承擔不必要的壓力, 這顯然是沒有價值的。

生活是一場修行, 冷暖自知, 不論是否活成夢想中的樣子, 也不論是否能滿足物質欲望, 只要認真負責, 努力生活, 就應該被尊重。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