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五種重大疾病看眼睛就能知道!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 有時候也是人體健康的顯微鏡, 五臟六腑皆表現在眼上, 透過眼睛我們可以發現一些重大疾病的蛛絲馬跡, 從而可以做到早預防、早治療, 避免錯過最佳治療時間。

患上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腦卒中等疾病, 肝功能出現異常時, 眼睛會發生一些變化

高血壓:

原發性高血壓時, 視網膜血管痙攣、變窄, 血管壁增厚, 嚴重時會出現滲出、出血和棉絮斑。 眼底檢查可以幫助確診高血壓, 觀察病情進展並瞭解治療效果。

眼底病變的程度與高血壓時間長短及其嚴重程度密切相關。 高血壓患者的動脈血管內壁粗糙、狹窄, 易於形成血栓, 一旦栓子阻塞動脈, 可使患者“眼睛突然看不見”, 此時患者必須在90分鐘內接受治療, 否則, 視網膜神經組織會出現不可逆的傷害。 視網膜靜脈阻塞是中老年患者眼底出血較為常見的病因。 高血壓是該病極為重要的危險因素。

建議患者平時在做好血壓監測, 合理用藥的同時, 保證每3~6個月一次的眼底檢查。

糖尿病: 

眾多周知, 糖尿病可以引發很多併發症, 表現在眼部的疾病也有很多, 如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糖尿病性白內障、糖尿病性青光眼等。 而在這些併發症的前期,

可能會出現糖尿病眼睛模糊的症狀。

糖尿病眼睛模糊還可能會引發眼底血管瘤、眼底出血、淚囊炎、青光眼、白內障、玻璃體渾濁、視神經萎縮、黃斑變性、視網膜脫落等。

糖尿病患者要積極有效地控制糖尿病, 在確診時就要全面檢查眼部,

包括測視力、測眼壓、查眼底, 以後每年複查一次。 已有視網膜病變者, 應每年複查數次。 發現視力下降, 應及時到眼科全面檢查治療。

高血脂:

眼周出現黃色瘤, 初起為米粒大小, 發展緩慢, 稍隆起, 與正常皮膚截然分開。 視力下降或失明。 角膜(俗稱“黑眼珠”)邊緣會出現灰白色的環。 這是高血脂典型的三種症狀, 出現要注意。 建議已確診高血脂者, 1~3個月複查血脂和眼底。

腦卒中:

有研究發現, 眼底小血管有變化的人, 比正常的人中風風險高70%, 這種變化包括血管上的微小動脈瘤或由於微小動脈瘤破裂導致的微小血斑。  

腦卒中(中風)患者做眼底檢查時,如發現眼底視網膜有出血點,或同時發現血管交叉壓跡明顯,或有血管痙攣等,就提示可能存在動脈硬化。動脈硬化越重,中風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此外,正常情況下,左右瞳孔應該是對稱的。如果瞳孔一大一小或者一側收縮的速度較慢、幅度較小,就可能是中風、腦腫瘤、視神經腫瘤等疾病的前期症狀。

腦卒中患者除了積極有效地控制全身疾病外,年齡超過40歲後,每年做一次眼底檢查,一旦發現疾病,可及時治療。

肝功能異常

肝炎和肝硬化等肝功能異常,都會引起膽紅素積聚,膽紅素是血紅蛋白的代謝產物,功能不正常時,膽紅素無法正常排出,就會在體內聚積。導致鞏膜變黃。

此外,黑眼圈、眼睛出現發紅有血絲、眼睛瘙癢怕光、眼睛乾澀等也都是肝功能異常的常見表現。出現上述症狀時,一定不要忽視,儘快去醫院進行檢查。

 

腦卒中(中風)患者做眼底檢查時,如發現眼底視網膜有出血點,或同時發現血管交叉壓跡明顯,或有血管痙攣等,就提示可能存在動脈硬化。動脈硬化越重,中風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此外,正常情況下,左右瞳孔應該是對稱的。如果瞳孔一大一小或者一側收縮的速度較慢、幅度較小,就可能是中風、腦腫瘤、視神經腫瘤等疾病的前期症狀。

腦卒中患者除了積極有效地控制全身疾病外,年齡超過40歲後,每年做一次眼底檢查,一旦發現疾病,可及時治療。

肝功能異常

肝炎和肝硬化等肝功能異常,都會引起膽紅素積聚,膽紅素是血紅蛋白的代謝產物,功能不正常時,膽紅素無法正常排出,就會在體內聚積。導致鞏膜變黃。

此外,黑眼圈、眼睛出現發紅有血絲、眼睛瘙癢怕光、眼睛乾澀等也都是肝功能異常的常見表現。出現上述症狀時,一定不要忽視,儘快去醫院進行檢查。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