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故事>正文

獨生子負氣離家出走,豐縣一80歲老父親在村口守望25年

文:愚伯的自留地

一次偶然的機會, 我和朋友到豐縣王溝鎮張王集村去拍攝一些圖片, 我們在村莊穿行的過程之中, 一位老爺爺緊跟在我們身後很久, 他不停地追問:你們是幹啥的?你們是幹啥的?

由於忙碌, 我只是客套性的和老人打了個招呼, 完成手頭的工作後, 就迅速離開。

可當關於村莊的圖文發佈後的當晚, 一個來自南京的電話, 打給了我:他說, 照片中的老人名叫張孝禮, 自己和老人是鄰居, 也曾是老人的“得意門生”, 昨天你們拍照, 他以為你們是記者。 接著, 他詳細地講述了關於老人的故事, 四十分鐘的聆聽, 完後, 我心緒難平……

已經25年了, 王溝鎮張王集村有位老人不離不棄, 始終每天守在村口, 他旁邊的樹, 黃了又綠, 綠了又黃, 可他常常拄著拐杖, 保持著一個姿勢:向村口的小路張望。

他的目光, 只是望著行人過來的方向, 因為, 在他心裡, 有一個深深的期待,

就是希望有一個朝思暮想的身影向他走來。 而那個身影, 就是他的獨生愛子張立國。

如今老人已經年過80, 他最大的願望就是在自己有生之年, 能夠再見兒子一面, 聽他喊一聲“大大”【豐縣人對父親的稱呼】……

無論酷暑寒冬, 老人每天都會到村口守候

張立國, 曾用名張強, 乳名百黨, 由於是家中獨子, 張孝禮夫妻對孩子也是萬般寵愛, 1980年11月, 已經年滿18周歲的兒子, 無論如何規勸, 再也不願踏進學校一步。 夫妻二人看在眼裡急在心上。

每個人的青春, 都有不同的選擇與經歷, 每一次的路口, 都有不同的結局與之呼應。 為了讓無所事事的孩子得到鍛煉, 後來, 夫妻經過合計之後, 決定讓兒子去當兵。 當年, 張立國入伍北海艦隊37375部隊, 並成為通訊站的一名戰士。

當年風華正茂的張立國

張立國在部隊時和戰友們的合影(第二排左三, 帽子上有小紅點的是張立國)

五年之後, 張立國從部隊復員回來。 其間, 先後完成了娶妻生子的流程。 婚後的日子雖然平平淡淡, 但也相對安逸。

但在1993年發生的一件事, 卻使本平靜的家庭, 掀起軒然大波。 自此, 家裡再也沒有了任何笑聲。

那年農曆正月的初五下午, 張立國夫妻因一點小事, 發生了激烈的爭吵,為了息事寧人,張孝禮老人在勸慰兒媳的同時,也指責了兒子幾句,未曾想,怒火中燒的張立國竟然選擇了離家出走。

提及張孝禮老人的遭遇,村人都心疼不已……

村裡的老人說,張立國離家出走後,始終沒有和家人主動有過聯繫,後來,思子心切的張孝禮老人,也曾到兒子當年在青島當兵的地方尋找,並見過面,老人希望他能夠儘快回家,但兒子卻予以斷然拒絕。

無奈之下,老人只好含淚折返,以後的兒子,成了一去不回的黃鶴,再也沒有任何音信……

張孝禮老伴的照片,老人死在尋找兒子的路上

據老人說,自那以後的日子,他們的生活再也沒有了任何顏色,尋找兒子,成了他們每天的功課,凡是尋人的方法,他和老伴都有過嘗試,他們花光了所有的積蓄甚至舉債,但每次都是滿懷希望而去,帶著失望而回。更令老人心碎的是:老伴在尋找兒子的過程中,竟遭遇車禍身亡。

痛定思痛,情何以堪!

對於張孝禮老人的悲劇,村人也感覺愛莫能助,茫茫人海,去找一個沒有回音可以躲藏的人,無疑是大海撈針。

前些年,偶爾有一些“風吹草動”,張孝禮老人就會立馬起身,前往提供資訊的地點,但隨著年齡一年年的增長,如今,老人已經走不動了。

“這個心結,一直埋藏在老人心中。”村民說,看他那種無助的樣子,真的好難過。但這樣的事,不是幾句勸慰的話,就能安撫的。

張立國離家出走後,撫養孫女的重擔全部落在老人的身上,家中的生活狀況不言而喻。

儘管有千難萬苦,但這些年,他一直沒有放棄尋找兒子的機會。期間,有人說在濟南見到過張立國,也有人說在煙臺看到他和一個中年女人一起,可後來再找時又斷了線索。

老人想要的答案,始終是撲朔迷離。

這是通往張孝禮老人家的必經之路,他時常端坐在這裡,無聲的守候。

時間越長,張孝禮對兒子的思念越深。老人沒事時,幾乎每天都守在村口,只要見到有人背著行囊,他就會熱情地上前打招呼:“你見到俺家百黨了嗎?”

這令人心酸的一句話,老人重複了很多年,不知對多少返鄉的村民說起過,可得到的,只是搖頭和無奈的歎息。

在南方某部隊工作的張紅波告訴筆者,有一次,他過年回家老人見到他就央求著說:“你在外面見的人多,朋友也多,一定要幫忙留意下我兒子,如果誰能幫我找到孩子,我願意為他做牛做馬,把所有的家當都給他”。

張孝禮說著,老淚縱橫,看著老人顫巍巍離去的背影,張紅波也哭了……

如今,讓村裡的鄉鄰們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張孝禮老人了。80歲的身體,也大不如從前。老人最大的心願就是,希望在餘生不多的時間裡,能夠見兒子一面,哪怕只是遠遠看一眼,知道他還好好地。

在這裡,我們不願意去探尋老人的內心世界,我想他一定忍受著難以訴說的痛苦,和無能為力的茫然。

可憐天下父母心,此刻,我相信很多很多的人會和老人的想法一樣,只要有一絲希望,就要百分之一百的去爭取。

發生了激烈的爭吵,為了息事寧人,張孝禮老人在勸慰兒媳的同時,也指責了兒子幾句,未曾想,怒火中燒的張立國竟然選擇了離家出走。

提及張孝禮老人的遭遇,村人都心疼不已……

村裡的老人說,張立國離家出走後,始終沒有和家人主動有過聯繫,後來,思子心切的張孝禮老人,也曾到兒子當年在青島當兵的地方尋找,並見過面,老人希望他能夠儘快回家,但兒子卻予以斷然拒絕。

無奈之下,老人只好含淚折返,以後的兒子,成了一去不回的黃鶴,再也沒有任何音信……

張孝禮老伴的照片,老人死在尋找兒子的路上

據老人說,自那以後的日子,他們的生活再也沒有了任何顏色,尋找兒子,成了他們每天的功課,凡是尋人的方法,他和老伴都有過嘗試,他們花光了所有的積蓄甚至舉債,但每次都是滿懷希望而去,帶著失望而回。更令老人心碎的是:老伴在尋找兒子的過程中,竟遭遇車禍身亡。

痛定思痛,情何以堪!

對於張孝禮老人的悲劇,村人也感覺愛莫能助,茫茫人海,去找一個沒有回音可以躲藏的人,無疑是大海撈針。

前些年,偶爾有一些“風吹草動”,張孝禮老人就會立馬起身,前往提供資訊的地點,但隨著年齡一年年的增長,如今,老人已經走不動了。

“這個心結,一直埋藏在老人心中。”村民說,看他那種無助的樣子,真的好難過。但這樣的事,不是幾句勸慰的話,就能安撫的。

張立國離家出走後,撫養孫女的重擔全部落在老人的身上,家中的生活狀況不言而喻。

儘管有千難萬苦,但這些年,他一直沒有放棄尋找兒子的機會。期間,有人說在濟南見到過張立國,也有人說在煙臺看到他和一個中年女人一起,可後來再找時又斷了線索。

老人想要的答案,始終是撲朔迷離。

這是通往張孝禮老人家的必經之路,他時常端坐在這裡,無聲的守候。

時間越長,張孝禮對兒子的思念越深。老人沒事時,幾乎每天都守在村口,只要見到有人背著行囊,他就會熱情地上前打招呼:“你見到俺家百黨了嗎?”

這令人心酸的一句話,老人重複了很多年,不知對多少返鄉的村民說起過,可得到的,只是搖頭和無奈的歎息。

在南方某部隊工作的張紅波告訴筆者,有一次,他過年回家老人見到他就央求著說:“你在外面見的人多,朋友也多,一定要幫忙留意下我兒子,如果誰能幫我找到孩子,我願意為他做牛做馬,把所有的家當都給他”。

張孝禮說著,老淚縱橫,看著老人顫巍巍離去的背影,張紅波也哭了……

如今,讓村裡的鄉鄰們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張孝禮老人了。80歲的身體,也大不如從前。老人最大的心願就是,希望在餘生不多的時間裡,能夠見兒子一面,哪怕只是遠遠看一眼,知道他還好好地。

在這裡,我們不願意去探尋老人的內心世界,我想他一定忍受著難以訴說的痛苦,和無能為力的茫然。

可憐天下父母心,此刻,我相信很多很多的人會和老人的想法一樣,只要有一絲希望,就要百分之一百的去爭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