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數學學位給予我的財富:與數字無關,與生活有關

大資料文摘作品

編譯:趙逸雲、笪潔瓊、Aileen

選擇數學專業後, 發現自己並不喜歡這個學科, 然而從未後悔。

嘗試在你的腦海裡勾勒出一個數學家的形象。

可能大多數人想的是這樣一幅畫面:深夜, 一個人蜷縮在桌子後面, 在筆記本上塗塗畫畫著什麼, 房間充滿了石墨粉塵、橡皮碎屑、各種味道。 繁雜的數學符號在燈下閃著光, 高聳的參考書旁立著計算器。

這也不全是人們對數學家有失公正的刻板印象。 數學確實容易吸引到大量宅男(我知道, 因為我和他們一起上過課)。 所以當別人知道我在大學學習應用數學的時候, 他們那種瞪大眼睛看著我仿佛我是另一個物種。

真相遠沒有那麼奇特, 我選擇學習數學是因為, 我覺得很擅長, 並且覺得量化技能有助於我的職業發展。 然而事實證明, 我並不擅長。

我受到了來自歐拉和奇異值等一系列的深深打擊。

儘管熟悉統計學後來被證明是相當有用的, 但對於那些我在大學課程中苦苦研究出來的方法、證明和一些理論, 99%再也沒用到過。

當時的我經常會想, 要是選擇了另一個不同的專業該多好, 一個更容易、不這麼痛苦的專業。 有時, 我恨死數學了。 然而現在, 六年以後, 我無比感激我當時學了它, 原因與數字無關, 而與生活有關。

不期望第一次嘗試就得到標準答案

在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 如果我的答案沒有對上書後的標準答案, 我會怪這書。 “一定是印刷錯誤”, 我會反復告訴自己。 實際上它並未印刷錯誤, 而是我自己算錯。

後來上了大學, 我發現第一次嘗試後得到的錯誤答案, 就像通往成功的儀式, 是在得到最終結果前必經的一個彎路。

我深信不疑, 以至於要是我在第一次嘗試時就得到了正確答案, 我會想, “這一定是我運氣太好了。 ”

聽起來似乎挺悲觀的, 不過我覺得這是務實的體現。 我很少為此氣餒, 因為我從沒期待過一擊制勝。 當然, 要是第一次就成功了, 會讓我很驚喜。 通過一次次的失敗來不斷磨練我自己, 我變得對結果更有耐心了。

能夠忍受數不勝數的挫折

在非常複雜的數學問題上, 作者的釋義似乎完全沒用, 還讓我覺得自己無比的蠢, 不能夠理解他的意思。 和數學打交道, 總感覺整個宇宙都在嘲笑你的無能。

在求解矩陣相乘的問題時, 我不斷撕扯我的頭髮, 看著它飄到被擦過三次的紙上, 這並沒有讓我離答案更近一步, 我忍不住想,

“這到底有什麼意義?”

我的線性代數助教曾說, “數學是痛苦的”, 我想是的。 學習數學就是在受虐, 而治它的招就是擁抱疼痛, 把他們想像成小餅乾乳酪這些美好的東西。 我學會在挫折中尋找樂趣, 把它當成一個遊戲, 而我最終會成為勝利者。

結果就是, 我對挫折的忍耐閾值提高了不少。 我相信耐心和堅韌的種子被播撒在了那些數學筆記本裡, 然後生根發芽。

從多角度來解決問題

小時候, 我爸爸有一個巨大的紅色工具箱, 裡面裝滿了扳手、螺絲刀和各種各樣的小玩意兒。 它太大了, 我得兩隻手才能抱住它。

學數學就像維護工具箱一樣。 每次我學到了新的知識, 就相當於把知識給放進這個大紅色工具箱裡。 誰知道什麼時候它有用呢?那些藏得很深的知識,

可能就像套筒扳手一樣, 下一秒就會用到了。

數學的科學在於以正確的步驟運用正確的工具為基礎, 而它的藝術在於選擇合適的工具。 問題就是, 當你面對神秘莫測的理論時, 很難確定那種工具更合適。

我開始擅長嘗試各種策略, 習慣從多個不同的角度來分解這個問題, 以此獲得突破。 能夠解決一個問題這種單純的喜悅不斷推動著我, 事實上, 很少有比這樣類似鑰匙終於插進鎖孔並打開了鎖更好的感覺了。

仔細檢查我經手的工作

知道如何解決問題是第一步。第二步是,不要再試圖麻痹自己你比你實際知道的還要多。

傲慢的數學家常常是馬虎的。真正的數學家時刻保持懷疑,對自己的直覺有所警惕。即使我知道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我仍然萬分小心。落下一個小數點可能就前功盡棄。

即使已經解決了這個問題,我也會回過頭去依次檢查每個步驟,找出錯誤的推理和粗心的錯誤。有時候我會嘗試用另一種方法,確保得出相同的結果。

數學提醒我,可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失誤和小錯誤。我不應該偷工減料,細緻地一步步走下去比張牙舞爪地衝刺要好得多。而且對於你才得到的答案,不要立即就認為它是對的。

持之以恆

可能你也有一種亞洲人更擅長數學的印象吧。讓我說的話,我有一個巨大的樣本庫,確實,亞洲的數學專業的學生都非常聰明,至少比我聰明。所以是不是有一種基因使得亞洲人擁有數學天賦?我對此持懷疑態度。

或許是因為亞洲學生被培養得比美國學生更懂得堅持?也許是的。

在一個著名的研究中,同為一年級的美國學生和日本學生,被要求做一道無解的數學題。不到30秒,美國學生就放棄了,而日本學生堅持嘗試了一小時,直到監考人員宣佈這題無解(真殘忍!)。造成這種巨大差距的原因是亞洲文化優先考慮實踐和堅持教育,學會擁抱挫折也是教育的重要部分。

而在西方世界,內在智慧被推崇和珍視,這削弱了教育競爭的重要性。讓美國孩子做一道數學題,很大可能他們就會不耐煩地扭來扭去、朝你發牢騷,“什麼時候我才會在現實世界中使用它呀?”

直接回答這個問題是一個錯誤。什麼時候需要你在“現實世界”中分解一個多項式?可能永遠不會。

但是什麼時候你會面對一個需要花超過30秒的時間來思考的問題呢?任何時候!

我很幸運因為數學迫使我學會堅持。它給我帶來了巨大的好處,儘管當時我還沒有足夠成熟到能明白這一點。

知道哪些事會讓自己開心、哪些事不會

我從數學中收穫的最大教訓,也是最違反常理的,那就是,數學不適合我。儘管我是一個學習應用數學的19歲的學生,但我對他的實際應用感到失望。我想要去到外面的世界做些實事,而不是整天鑽研習題集。

所以我選擇退出。在學期期中的時候遞交了申請。如果說我每次作業都交了的話,那也都是只完成了一半的作業。我能看到的“A”也僅僅只有在我名字的開頭(作者名叫Alex)。

我完全可以接受自己在數學方面的平庸。

這也確實嚇了我一跳,因為我無法忽視內心深處的尖叫聲:這不是你要做的!

事實是,數學並沒有人讓我感動。每當我走過教室和黑板時,食欲都下降了。每次決賽過後,形形色色的數學方法在我腦海裡打轉,就像烘乾機裡的手鼓一樣到處亂撞,我忍不住思考,“那麼……現在我該怎麼辦?”

隨著畢業的臨近,我制定了一個職業目標:每天早上去上班的心情,不要像我曾經去上數學課一樣痛苦。金錢永遠無法彌補那種感覺。

在我畢業時,我永遠合上了我的數學課本。我發現了新的激情,學習了新的技能並以新的方式發展。在我職業生涯六年後,我能說自己對數位和資料得心應手,這確實是很有用的。但是那些最為無價的,是數學賦予我的品質——耐心、對細節的專注、謙虛和堅韌。這些才是最寶貴的財富。

在經歷了所有這些痛苦、焦慮和挫折之後,再想著把數學課本全給燒了可能是一種諷刺吧。我一直保留著他們,在書架的底部。儘管沒有再把他們拿出來過,但我喜歡它們一直陪伴在我身邊的感覺。

很長一段時間,我都覺得這只是一個收藏愛好者的衝動行為。最近我搬家,從上到下的收拾著我的書架,首先是小說,然後是中間的敘事散文和回憶錄。它們太沉了,我發誓我能聽到它們向前滑動時木頭發出的咯吱咯吱聲。

但我想我仍然需要最後一排的數學課本。他們引領著我,是我如今的支撐,也會為即將到來的一切奠定堅實的基礎。

仔細檢查我經手的工作

知道如何解決問題是第一步。第二步是,不要再試圖麻痹自己你比你實際知道的還要多。

傲慢的數學家常常是馬虎的。真正的數學家時刻保持懷疑,對自己的直覺有所警惕。即使我知道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我仍然萬分小心。落下一個小數點可能就前功盡棄。

即使已經解決了這個問題,我也會回過頭去依次檢查每個步驟,找出錯誤的推理和粗心的錯誤。有時候我會嘗試用另一種方法,確保得出相同的結果。

數學提醒我,可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失誤和小錯誤。我不應該偷工減料,細緻地一步步走下去比張牙舞爪地衝刺要好得多。而且對於你才得到的答案,不要立即就認為它是對的。

持之以恆

可能你也有一種亞洲人更擅長數學的印象吧。讓我說的話,我有一個巨大的樣本庫,確實,亞洲的數學專業的學生都非常聰明,至少比我聰明。所以是不是有一種基因使得亞洲人擁有數學天賦?我對此持懷疑態度。

或許是因為亞洲學生被培養得比美國學生更懂得堅持?也許是的。

在一個著名的研究中,同為一年級的美國學生和日本學生,被要求做一道無解的數學題。不到30秒,美國學生就放棄了,而日本學生堅持嘗試了一小時,直到監考人員宣佈這題無解(真殘忍!)。造成這種巨大差距的原因是亞洲文化優先考慮實踐和堅持教育,學會擁抱挫折也是教育的重要部分。

而在西方世界,內在智慧被推崇和珍視,這削弱了教育競爭的重要性。讓美國孩子做一道數學題,很大可能他們就會不耐煩地扭來扭去、朝你發牢騷,“什麼時候我才會在現實世界中使用它呀?”

直接回答這個問題是一個錯誤。什麼時候需要你在“現實世界”中分解一個多項式?可能永遠不會。

但是什麼時候你會面對一個需要花超過30秒的時間來思考的問題呢?任何時候!

我很幸運因為數學迫使我學會堅持。它給我帶來了巨大的好處,儘管當時我還沒有足夠成熟到能明白這一點。

知道哪些事會讓自己開心、哪些事不會

我從數學中收穫的最大教訓,也是最違反常理的,那就是,數學不適合我。儘管我是一個學習應用數學的19歲的學生,但我對他的實際應用感到失望。我想要去到外面的世界做些實事,而不是整天鑽研習題集。

所以我選擇退出。在學期期中的時候遞交了申請。如果說我每次作業都交了的話,那也都是只完成了一半的作業。我能看到的“A”也僅僅只有在我名字的開頭(作者名叫Alex)。

我完全可以接受自己在數學方面的平庸。

這也確實嚇了我一跳,因為我無法忽視內心深處的尖叫聲:這不是你要做的!

事實是,數學並沒有人讓我感動。每當我走過教室和黑板時,食欲都下降了。每次決賽過後,形形色色的數學方法在我腦海裡打轉,就像烘乾機裡的手鼓一樣到處亂撞,我忍不住思考,“那麼……現在我該怎麼辦?”

隨著畢業的臨近,我制定了一個職業目標:每天早上去上班的心情,不要像我曾經去上數學課一樣痛苦。金錢永遠無法彌補那種感覺。

在我畢業時,我永遠合上了我的數學課本。我發現了新的激情,學習了新的技能並以新的方式發展。在我職業生涯六年後,我能說自己對數位和資料得心應手,這確實是很有用的。但是那些最為無價的,是數學賦予我的品質——耐心、對細節的專注、謙虛和堅韌。這些才是最寶貴的財富。

在經歷了所有這些痛苦、焦慮和挫折之後,再想著把數學課本全給燒了可能是一種諷刺吧。我一直保留著他們,在書架的底部。儘管沒有再把他們拿出來過,但我喜歡它們一直陪伴在我身邊的感覺。

很長一段時間,我都覺得這只是一個收藏愛好者的衝動行為。最近我搬家,從上到下的收拾著我的書架,首先是小說,然後是中間的敘事散文和回憶錄。它們太沉了,我發誓我能聽到它們向前滑動時木頭發出的咯吱咯吱聲。

但我想我仍然需要最後一排的數學課本。他們引領著我,是我如今的支撐,也會為即將到來的一切奠定堅實的基礎。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