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莫讓“老鄉微信群”成了權力尋租場

日前, 《中直黨建》雜誌刊發了一例違紀典型案例。 中直機關某部委一名局級黨員領導幹部, 在2015年春節前, 召集在京工作的本省老鄉聚餐, 期間創建了“在京老鄉精英會”微信群, 將老鄉中的黨政機關領導幹部和較成功的商人拉攏進群, 並號召“有事找群員”。 群內成員利用該平臺互通政、商資訊, 一些領導幹部為群內商人介紹工程項目等, 一些商人則為領導幹部提供各式各樣的便利和服務, 有的甚至存在權錢交易現象。

老話講, 在家靠父母, 出門靠朋友。 朋友有多種, 老鄉無疑相對更親。 同飲一江水、同吃一地米的經歷,

更能讓人有種“血脈關連”之感。 組建微信群, 讓老鄉“抱團取暖”, 這本無可厚非。 但黨員幹部組建“老鄉微信群”, 行為早已違規, 更何況案例中的“老鄉群體”關係早就“異化”, 成了“權力尋租”平臺, 作為“老鄉微信群”的線上群主、線下活動組織者, 受到黨紀處分實屬咎由自取。

早在2002年, 《關於領導幹部不得參加自發成立的“老鄉會”“校友會”“戰友會”組織的通知》中就明確要求, “黨員領導幹部不得參加自發成立(未經民政部門登記註冊)的老鄉、校友、戰友等類似聯誼性組織, 更不得發起、組織這類聯誼會, 不得在這類聯誼會中擔任職務。 ”《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也明確規定, “黨員領導幹部違反有關規定組織、參加自發成立的老鄉會、校友會、戰友會等,

情節嚴重的, 給予警告、嚴重警告或者撤銷黨內職務處分。 ”

有令不行、有禁不止, 這是不少黨員領導幹部腐化墮落的根源所在。 把組織紀律視若無物, 將教育警示當作耳旁風, 總認為自己的“圈子”固若金湯, 甚至認為在“老鄉情分”“利益糾結”中, 大家一起“升官發財”, 算得上“和和美美”的好事, 但事實證明, 違規就會被糾、違紀終將被查, 任何人都無例外。

人是感性的動物, 社會是人情關係重重疊加的大圈子, 任何人被世俗關係牽絆都屬正常, 要做到不問七情六欲, 不管親友關係, 本就不太現實。 但作為黨員幹部, 正確分離人與事之間的關聯, 認真衡量政與商、親與清之間的關係, 應該成為一項基本技能。 越是親密的關係、越是熟悉的親友,

越應保持彼此的清白交往, 這是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的基本體現。 如果僅以“利益”作為紐帶, 那和“狐朋狗友”“酒肉知己”有何區別?

黨員幹部是誰的人, 這樣的問題, 從來不需要答案。 守住“為了誰”的底線, 找准“依靠誰”的答案, 重塑“我是誰”的認知, 黨員幹部自然知道什麼該幹、什麼不該幹。 而這一切的基礎, 還在於是否時常抬頭看看頭頂的利劍, 握緊手中的戒尺, 管住心中的私欲。 做到了這點, “老鄉微信群”才能搭建起正常的人情橋樑, 不會成為權力尋租場, 這是每名黨員幹部需要一生謹記的警示。

文/陸仁忠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