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生理學上的聲波傳向內耳的主要途徑是?

以空氣傳導為主。

1.空氣傳導(ai r condMction)空氣傳導的過程可簡示如下:

聲波經外耳-->鼓膜-->聽骨鏈-->前庭窗

耳廓及外耳道收集聲波, 震動鼓膜, 使聽骨鏈產生運動連接卵圓窗之鐙骨足板, 擊動前庭階之處淋巴, 經前庭膜使蝸管內的內淋巴產生運動, 刺激基底膜上的螺旋器產生神經興奮, 此興奮由耳蝸神經纖維傳至大腦皮層聽中樞產生聽覺。 鼓室內的空氣震動也可經圓窗膜而激動鼓階的外淋巴, 進而使基底膜發生震動, 但力量較微弱。

2.骨傳導骨傳導是聲波直接經顱骨途徑使外淋巴發生相應波動, 並激動耳蝸的螺旋器產生聽覺。

骨傳導的主要途徑是顱骨振動直接傳入內耳, 並有兩種傳導方式。

(1).移動式骨導當聲波振動顱骨時, 整個頭顱包括迷路在內, 即作為一個整體而反復來回移動。 迷路內的淋巴由於惰性而在來回移動中稍落後於迷路骨壁, 因而耳蝸的淋巴甚似水瓶內之水來回地晃動。 故當每個移動開始時, 淋巴液則向相反的方向移動, 因而基底膜發生往返的位移, 使毛細胞受到刺激而感音。 聽骨鏈的惰性在移動式骨導時也起到一定作用。 由於聽骨鏈是借前庭宙較鬆弛地附著於顱骨上, 故當顱骨移動時, 聽骨的活動亦稍落後於迷路骨壁。 因而鐙骨底板的活動類似通常氣導引起的振動。 當頻率低於800赫的聲波振動顱骨時,

移動式骨導起主要作用。

(2).壓縮式骨導當聲波振動顱骨並在其疏密時的相對作用下, 顱骨包括骨迷路呈週期性的壓縮與彈回。 在聲波密部作用下, 迷路骨壁被壓縮, 但內耳淋巴液的可壓縮性很小, 故只能向蝸窗或前庭窗移動。 前庭階與鼓階的容量之比為5:

3, 即前庭階的外淋巴比鼓階的多, 而蝸窗的活動度較前庭宙大5倍。 故當迷路骨壁被壓縮(密相)時, 則半規管和前庭內的淋巴被壓入容量較大的前庭階, 再向鼓階流動, 使蝸窗膜外凸, 因而基底膜向下移位。 迷路骨壁彈回(疏相)時, 淋巴恢復原位, 基底膜亦隨之向上移位。 由於聲波疏密相的交替作用致使基底膜反復振動, 因而有效地刺激毛細胞而感音,

當頻率高於800赫的聲波振動顱骨時, 壓縮式骨導起主要作用。

聲波振動顱骨直接傳入內耳的上述二種方式, 一般是協同進行的。 但因頻率高低不同, 二者所起作用的主次有異。 此外, 聲波尚可經次要的骨鼓徑路傳入內耳, 即顱骨振動經中耳傳聲機構傳內耳, 與空氣傳導作用相似。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