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曾經碾壓京東叫板淘寶 最早上市的電商公司如今卻淪落至此

從少年熬成白頭, 李國慶的當當已經17年了。 如果不是偶爾還能看到當當的廣告, 我們可能早就把這家公司給遺忘了, 畢竟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 當當的聲音早就淹沒在眾多明星創業公司的聲浪中。

當當是第一家在美國上市的電子商務公司, 那時候作為當當的創始人的CP夫妻檔李國慶和俞渝非常受到市場的關注, 當當也從一個圖書B2C電商公司在向全品類的綜合電商轉型。

雄心不可謂沒有, 步伐也不可謂不大, 然而事與願違, 1999年創立的當當卻在2016年從納斯達克悄然退市, 市值縮水了四分之三, 基本淪為垃圾股, 在國內的市場佔有率也基本可以忽略不計。

我們不禁要問, 那個曾經風華正茂的響噹噹的企業為什麼淪落到這個地步?它還有沒有機會再崛起?

模仿京東做全品類, 模仿唯品會做特賣, 當當始終在模仿, 也始終在被超越, 無論當當怎麼折騰, 在用戶的嚴重, 它還是個“賣書的”。 當當的公司收入結構中也明顯的能夠看到圖書的銷售收入仍然占其總收入的一半以上。

當當模仿的京東也是從單一品類切入到全品類的, 然而兩家的表現卻截然不同, 京東已然成為與阿裡平起平坐的電商大鱷, 當當的狀態卻顯得非常淒涼。

當當一直把圖書當成最主營的業務, 即便是在全品類擴張時期也是如此, 市場行銷手段也是圍繞購買圖書人的人展開的, 思維與視野的狹隘讓原本風光的當當走向無法調頭的深淵。

那時的當當, 還有三千萬的忠實用戶, 當當並沒有用好這些存量來做增量, 現在看來, 讓人唏噓不已。

雖然當當早就盈利了, 但是在用戶心裡始終無法擺脫其是一個圖書線上市場的印象, 競爭對手在燒錢建倉庫, 當當在專心做圖書, 競爭對手在燒錢深耕物流, 當當在專心做圖書,

競爭對手做全品類並也在做圖書的時候, 當當還在專心做圖書, 當大家都在延伸商業觸角而擴大自身未來想像力的時候, 當當不僅沒了想像力還把自己做成了一個小生意。

戰略上慢半拍, 戰術上推進效率低, 業務上淺嘗輒止, 當當缺乏眼光、格局和對趨勢的判斷。

在百度上市的2015年,當當竟然開起了線下書店,這個看起來不合時宜的決定帶來的是全行業對其的嘲笑。

既然不能多點開花,那就應當精耕細作,彼時的當當,攜幾千萬深度文化需求類使用者如若在內容領域嘗試突破,未必不能改頭換面,重振旗鼓。

畢竟從工具起家之後,依託海量使用者去擴展內容領域成功的模式並不少見,最符合當當氣質的算來算去還是文化類內容。

當當總想搞個大新聞,可是用戶不再,流量不再,媒體關注度不再,這個大新聞還能怎麼搞?

靠打嘴炮能博取到關注度的也只有羅永浩而已。

在百度上市的2015年,當當竟然開起了線下書店,這個看起來不合時宜的決定帶來的是全行業對其的嘲笑。

既然不能多點開花,那就應當精耕細作,彼時的當當,攜幾千萬深度文化需求類使用者如若在內容領域嘗試突破,未必不能改頭換面,重振旗鼓。

畢竟從工具起家之後,依託海量使用者去擴展內容領域成功的模式並不少見,最符合當當氣質的算來算去還是文化類內容。

當當總想搞個大新聞,可是用戶不再,流量不再,媒體關注度不再,這個大新聞還能怎麼搞?

靠打嘴炮能博取到關注度的也只有羅永浩而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