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帶孩子看了一次病,我終於明白撐起這個家的是我太太”

帶孩子究竟有多辛苦,

只有真正體驗了才能懂得。

之前朋友圈流行過一篇文章, 標題大概是《我負責賺錢, 但撐起這個家的是我太太》。

我的收入和文中的男士差不多, 年薪小30萬, 房子小點, 也有小九十平, 一家三口住著也夠了。

而且生完孩子這兩年, 太太就辭職在家, 家裡房貸、車貸、信用卡都是我來還。

她一點收入沒有不說, 一年萬把塊的社保還需要我來繳, 一點壓力都沒有, 還有什麼可抱怨的。

我當時的反應是一笑而過:女人嘛, 在家裡帶孩子太無聊, 總要搞點事情證明自己有用, 不理會就是了。

但年後孩子一場感冒轉肺炎, 我帶孩子去醫院看了一次病之後, 再看看自己當初的想法, 有想抽自己的衝動——

孩子出生兩年以來, 為了讓我安心拼事業, 太太沒讓我請一次假, 我經常一出差就是小一個月, 孩子生病我不僅沒有心疼過太太的辛苦, 心情不好時還會責怪她連個孩子都照顧不好。

過完年, 因為在老家孩子吃喝不正常, 加上家裡的老人喜歡我兒子, 零食、肉食、油炸食品給喂的有點多, 先是積食, 接著不知道去哪裡玩感染了細菌, 一度發燒到40度。

太太因為長途奔波的勞累, 也病倒了, 發燒、咳嗽、頭暈, 有一天時間躺著才會舒服一點。 即使在這種時候, 她也會戴著醫用口罩照顧孩子, 因為我負責的一個項目進入了尾聲, 不然上半年的獎金可能會泡湯。

也只有在那幾天, 太太才跟我露出了脆弱的一面, 還說了句:“真羡慕那些有保姆或者老人幫忙照顧孩子的鄰居。 ”

我聽了當時還有點不爽:這是說我賺錢少嗎?

但電梯裡聽到現在住家保姆5000左右一個月時, 才明白自己目前的收入真的沒條件請保姆。

那天我上著班, 太太突然打來電話, 說孩子已經四天沒退燒, 她用聽診器大概聽了一下好像肺部有雜音, 怕是轉肺炎了, 但她目前的身體狀況實在沒辦法帶孩子去醫院, 讓我無論如何下午請假帶孩子去看看。

我到家時, 老婆已經趁孩子小睡, 把水杯、濕巾、備用尿不濕、醫保卡、病歷本、掛號用的零錢、3冊繪本、小零食等等物品收拾好。

還用紙條給我寫了看病的流程:

進醫院先掛呼吸內科號(急診或特需號等待時間會比較短)

到診室所在樓層掃碼確認診室(叫號不到需要重新排隊)

跟醫生詳細描述症狀(發燒4 天, 最高40.5度, 最低37.8, 咳嗽有痰音, 精神狀態不好)

醫生問診, 開檢查單

抽血輔助診療, 半小時左右取化驗結果

重新等待叫號, 讓醫生看化驗單……

差不多詳細到看病需要的每個步驟, 當時覺得她有點囉嗦。

事實卻是, 帶孩子看病整個過程, 可以用雞飛狗跳來形容。

到了醫院, 觀察到呼吸內科特需號還有餘號, 為了減少等待, 我便排隊掛了專家號。 300塊的特需號並不便宜, 但顯示幕上大部分科室都是掛滿的。

帶著孩子排隊時, 他突然掙扎著哭起來, 一邊哭一邊咳嗽, 吵著要媽媽, 我拿出零食才讓他安靜了一會。

拿到號後我觀察到, 那些單獨帶著孩子來看病的媽媽, 基本都會手忙腳亂:一方面想自己付款、整理物品速度快一點, 一邊防止孩子亂跑, 以防孩子走失。

眼觀六路、耳聽八方, 是她們的必備能力。

診室在三樓, 一上去就聽到此起彼伏的哭鬧聲,

雖然家長們想盡一切辦法想讓孩子安靜, 但在那種嘈雜的環境下, 孩子比平日更煩燥。

那天我等了大概一個半小時, 才等到醫生叫我兒子的名字。 而旁邊一個奶奶, 我去的時候已經等了一個小時。

結果, 我剛進診室, 就聞到一股臭味。 我以為孩子放了個屁, 結果孩子扭著說“粑粑, 粑粑”。

是的, 如果不馬上處理屁股上的粑粑, 我那個很愛乾淨的兒子是不會配合檢查的!

但是我不想過號, 於是我厚著臉皮跟醫生講明情況, 請求他先叫下一個號, 我抓緊去給孩子換上尿不濕再過來。

醫生表示理解地點點頭, 他那天的微笑讓我覺得他是個天使!

十分鐘後,終於見了醫生,我感覺自己終於看到了光明!

把老婆寫好的病症,開始時間,每天什麼時候嚴重,以前做過什麼檢查、吃過什麼藥表述清楚。

醫生問診、聽診,又看了嗓子、耳朵、舌苔後,開單子,查血。

一樓繳費,排隊抽血化驗、去拍胸片確診,等結果,又是一個小時沒了。

把化驗結果給醫生看,等醫生開處方,聽治療建議。

那會兒,我們已經在醫院待了3個多小時,本來身體就不舒服的孩子,已經煩躁到極點。只能破戒讓他手機看一會動畫片。

最終,一樓繳費,拿取藥號碼,到藥房對應的窗口排隊取藥。

折騰完一切,快5點,醫院也快下班了。孩子累了,趴我身上睡著了,為了不讓他從我肩膀上滑下來,我一直斜著腦袋。

感覺到自己要癱了節奏,手腕是酸的,腿也酸的。

正是那個時候,我突然意識到:

160斤的自己折騰一下午,都是這個樣子,不到100斤的太太,這兩年是怎麼帶孩子看病的?

她看到那些兩三個人一起來的家庭,會不會覺得心酸?這兩年來,她又是怎樣做到幾乎不生病,一天24小時帶孩子的?

帶孩子看病之後的那個週末,可以休息一天。

那天太太還在發燒,我去了很久沒去過的超市,買了太太愛吃的青瓜、小白菜和蒜苔;又進了很久沒進過的廚房,煮粥、炒菜,把保溫壺灌滿,讓太太睡了個懶覺。

產檢時,太太還沒辭職,每次去醫院都擠地鐵。

當時太太跟我抱怨過別人都有老公、親媽或婆婆陪,被寵的像個公主,只有自己是孤家寡人,沒人疼沒人愛的,想想挺難過的,我還覺得她太矯情!

這次如果不是太太生病沒辦法帶孩子去醫院,我真無從知道帶孩子去醫院這麼辛苦;也理解不了當初她是怎麼挺著大肚子,樓上樓下各種檢查,下午還趕著去公司處理工作的。

我也不知道孩子什麼時候學會了認圓形、方形、三角形,什麼時候學會了自己把尿不濕扔到垃圾桶,什麼時候會跟著兒歌跳舞,什麼時候學會了串珠,什麼時候學會了用大顆粒樂高建樓,什麼時候學會了踩滑板車的刹車……

最近幾次出差回來,孩子都會親親我,說:“想爸爸,辛苦了。”

我覺得暖心,但沒有感動,而之後每次聽到孩子說這句話,我都想到太太:她是用怎樣的耐心和愛心,教會了孩子感恩我的付出呢?

我撐起了家裡的經濟,而太太卻撐起了一個家的溫度。

以上,是根據一個爸爸的講述整理的。

他說自己曾經是直男,現在不是了,起碼不那麼直了。從他的話裡,能感覺到太太對他的愛和理解,孩子那句“想爸爸,爸爸辛苦了”說明了一切。

知乎上曾有過熱議:一個爸爸賺多少錢才撐得起一個家?

我覺得完整的應該是這樣:

一個爸爸,每月要賺0元還是賺100萬元?取決於那個叫他丈夫、叫他爸爸、叫他兒子的人需要多少錢。

《請回答1988》裡有一句臺詞:“所謂愛一個人,不是寬裕了想要給予,而是懇切地必須給予。”

這句話,不僅適用于父子之間,也適用于夫妻之間。

願這世上有越來越多的老公,心疼那個全職在家不敢生病、捨不得給自己花錢的女人。

長頸鹿媽媽

家庭教育高級指導師、兒童心理資深研究者

免費分享成長資源,看到孩子更遠的未來

原創投稿|商務合作|版權問題

鹿媽微信號:18565645022 qq:212516544

十分鐘後,終於見了醫生,我感覺自己終於看到了光明!

把老婆寫好的病症,開始時間,每天什麼時候嚴重,以前做過什麼檢查、吃過什麼藥表述清楚。

醫生問診、聽診,又看了嗓子、耳朵、舌苔後,開單子,查血。

一樓繳費,排隊抽血化驗、去拍胸片確診,等結果,又是一個小時沒了。

把化驗結果給醫生看,等醫生開處方,聽治療建議。

那會兒,我們已經在醫院待了3個多小時,本來身體就不舒服的孩子,已經煩躁到極點。只能破戒讓他手機看一會動畫片。

最終,一樓繳費,拿取藥號碼,到藥房對應的窗口排隊取藥。

折騰完一切,快5點,醫院也快下班了。孩子累了,趴我身上睡著了,為了不讓他從我肩膀上滑下來,我一直斜著腦袋。

感覺到自己要癱了節奏,手腕是酸的,腿也酸的。

正是那個時候,我突然意識到:

160斤的自己折騰一下午,都是這個樣子,不到100斤的太太,這兩年是怎麼帶孩子看病的?

她看到那些兩三個人一起來的家庭,會不會覺得心酸?這兩年來,她又是怎樣做到幾乎不生病,一天24小時帶孩子的?

帶孩子看病之後的那個週末,可以休息一天。

那天太太還在發燒,我去了很久沒去過的超市,買了太太愛吃的青瓜、小白菜和蒜苔;又進了很久沒進過的廚房,煮粥、炒菜,把保溫壺灌滿,讓太太睡了個懶覺。

產檢時,太太還沒辭職,每次去醫院都擠地鐵。

當時太太跟我抱怨過別人都有老公、親媽或婆婆陪,被寵的像個公主,只有自己是孤家寡人,沒人疼沒人愛的,想想挺難過的,我還覺得她太矯情!

這次如果不是太太生病沒辦法帶孩子去醫院,我真無從知道帶孩子去醫院這麼辛苦;也理解不了當初她是怎麼挺著大肚子,樓上樓下各種檢查,下午還趕著去公司處理工作的。

我也不知道孩子什麼時候學會了認圓形、方形、三角形,什麼時候學會了自己把尿不濕扔到垃圾桶,什麼時候會跟著兒歌跳舞,什麼時候學會了串珠,什麼時候學會了用大顆粒樂高建樓,什麼時候學會了踩滑板車的刹車……

最近幾次出差回來,孩子都會親親我,說:“想爸爸,辛苦了。”

我覺得暖心,但沒有感動,而之後每次聽到孩子說這句話,我都想到太太:她是用怎樣的耐心和愛心,教會了孩子感恩我的付出呢?

我撐起了家裡的經濟,而太太卻撐起了一個家的溫度。

以上,是根據一個爸爸的講述整理的。

他說自己曾經是直男,現在不是了,起碼不那麼直了。從他的話裡,能感覺到太太對他的愛和理解,孩子那句“想爸爸,爸爸辛苦了”說明了一切。

知乎上曾有過熱議:一個爸爸賺多少錢才撐得起一個家?

我覺得完整的應該是這樣:

一個爸爸,每月要賺0元還是賺100萬元?取決於那個叫他丈夫、叫他爸爸、叫他兒子的人需要多少錢。

《請回答1988》裡有一句臺詞:“所謂愛一個人,不是寬裕了想要給予,而是懇切地必須給予。”

這句話,不僅適用于父子之間,也適用于夫妻之間。

願這世上有越來越多的老公,心疼那個全職在家不敢生病、捨不得給自己花錢的女人。

長頸鹿媽媽

家庭教育高級指導師、兒童心理資深研究者

免費分享成長資源,看到孩子更遠的未來

原創投稿|商務合作|版權問題

鹿媽微信號:18565645022 qq:212516544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