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太行山上尋初心 紅旗渠下憶使命——天津市河東區優秀年輕幹部培訓班開展異地現場教學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 學習黨史、國史, 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繼續推向前進的必修課。

這門功課不僅必修, 而且必須修好。 ”為深入學習共產黨領導根據地軍民英勇抗戰的歷史, 以及團結帶領人民群眾艱苦創業的奮鬥史, 在區委組織部、區委黨校的統一安排下, 河東區2018年優秀年輕幹部培訓班67名學員前往河北省涉縣太行山幹部學院開展了為期4天的異地現場教學。

經過8個多小時的長途跋涉, 學員們到達河北省涉縣。 顧不上一路的風塵僕僕, 晚飯後學員們就投入到緊張的學習當中。 涉縣原人大副主任牛永芳為學員們做了題為“重溫革命初心, 弘揚太行精神”的專題講座, 講座圍繞誓師出征抗日、太行抗日烽火、打退反共高潮、創建太行邊區、戰勝經濟困難、打響解放戰爭第一槍、太行人民的貢獻、弘揚太行精神等八個專題展開, 通過回顧中國共產黨帶領太行山根據地人民艱苦抗戰的崢嶸歲月, 學員們對“不怕犧牲、不畏艱險;百折不撓、艱苦奮鬥;萬眾一心、敢於勝利;英勇奮鬥、無私奉獻”的太行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為後續實地參觀走訪革命聖地奠定了理論基礎。

次日, 培訓班赴八路軍一二九師司令部舊址、將軍嶺和一二九師陳列館。 在講解員的引領下,

大家首先來到了八路軍司令部舊址, 瞻仰了劉伯承、鄧小平等老一輩革命家工作和生活的地方。 艱難的生活環境, 簡陋的工作場所, 更加突顯了勝利的來之不易, 學員們被先輩們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深深感染。 接著大家拾級而上, 前往群山環抱的將軍嶺, 此地因安葬了劉伯承、徐向前等原八路軍一二九師領導人的骨灰而得名。 最後學員們參觀了一二九師陳列館, 陳列館以太行山上為主題, 分為挺近太行、鏖戰太行、情鑄太行、師出太行四部分, 再現了那段“九千將士進涉縣, 三十萬大軍出太行”的光輝歲月。

培訓班赴晉冀魯豫抗日殉國烈士紀念館、晉冀魯豫邊區工商稅務總局舊址和晉冀魯豫邊區政府舊址。晉冀魯豫抗日殉國烈士紀念館是以左權將軍家書為重點,以諸烈士事蹟為主要內容的展館,全體學員在此認真觀摩了先烈們的英雄革命事蹟。繼而于左權將軍墓,學員們肅然佇立默哀,深切緬懷這位為新中國成立而犧牲的前輩。一天的現場教學過後,學員們被革命先烈的抗戰事蹟和精神感動得熱淚盈眶,更加珍惜當下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深刻認識到身為年輕幹部所擔當的歷史責任。

隨後,培訓班赴河南省林州市紅旗渠紀念館。紅旗渠位於魯、晉、冀三省交匯處,長達1500公里,是上世紀60年代由十萬開山者在太行山懸崖峭壁上開鑿、挖砌、架設,歷時十年修築而成的人工天河,是共產黨帶領人民群眾依靠自己的雙手戰勝自然、改變命運的一項偉大工程。

一渠繞群山,精神撼天下。走在崎嶇不平的山路上,眺望群峰陡峭的層巒,身旁蜿蜒流淌的紅旗渠像一條藍色的飄帶,纏繞在雄偉險峻的太行山上,巍峨中更添幾分秀美。這一切無不讓人感歎和敬重建設紅旗渠的林州人民,在當年生產力和技術水準都相當落後的情形下,以“重新安排林縣河山”的氣概,以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勁頭,引漳河水入林州,用辛勤的雙手創造了這項舉世震驚的人間奇跡。如今,“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之碑牢牢矗立在太行之巔,讓每名學員在歷史與現實的輝映中體味當年歲月,更指引著大家砥礪前行,在新的歷史方位,義無反顧的肩負新的歷史使命。

本次參觀學習節奏緊湊,內容充實,讓學員們受益良多。大家紛紛表示,太行精神和紅旗渠精神是老一輩共產黨人留給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在今後的工作生活中,要予以繼承和發揚,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拿出滾石上山的頑強意志,迎難而上、不畏艱險,擔當作為、無私奉獻,為建設“五個現代化天津”、推進河東“四個之區”建設貢獻青年力量。

培訓班赴晉冀魯豫抗日殉國烈士紀念館、晉冀魯豫邊區工商稅務總局舊址和晉冀魯豫邊區政府舊址。晉冀魯豫抗日殉國烈士紀念館是以左權將軍家書為重點,以諸烈士事蹟為主要內容的展館,全體學員在此認真觀摩了先烈們的英雄革命事蹟。繼而于左權將軍墓,學員們肅然佇立默哀,深切緬懷這位為新中國成立而犧牲的前輩。一天的現場教學過後,學員們被革命先烈的抗戰事蹟和精神感動得熱淚盈眶,更加珍惜當下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深刻認識到身為年輕幹部所擔當的歷史責任。

隨後,培訓班赴河南省林州市紅旗渠紀念館。紅旗渠位於魯、晉、冀三省交匯處,長達1500公里,是上世紀60年代由十萬開山者在太行山懸崖峭壁上開鑿、挖砌、架設,歷時十年修築而成的人工天河,是共產黨帶領人民群眾依靠自己的雙手戰勝自然、改變命運的一項偉大工程。

一渠繞群山,精神撼天下。走在崎嶇不平的山路上,眺望群峰陡峭的層巒,身旁蜿蜒流淌的紅旗渠像一條藍色的飄帶,纏繞在雄偉險峻的太行山上,巍峨中更添幾分秀美。這一切無不讓人感歎和敬重建設紅旗渠的林州人民,在當年生產力和技術水準都相當落後的情形下,以“重新安排林縣河山”的氣概,以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勁頭,引漳河水入林州,用辛勤的雙手創造了這項舉世震驚的人間奇跡。如今,“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之碑牢牢矗立在太行之巔,讓每名學員在歷史與現實的輝映中體味當年歲月,更指引著大家砥礪前行,在新的歷史方位,義無反顧的肩負新的歷史使命。

本次參觀學習節奏緊湊,內容充實,讓學員們受益良多。大家紛紛表示,太行精神和紅旗渠精神是老一輩共產黨人留給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在今後的工作生活中,要予以繼承和發揚,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拿出滾石上山的頑強意志,迎難而上、不畏艱險,擔當作為、無私奉獻,為建設“五個現代化天津”、推進河東“四個之區”建設貢獻青年力量。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