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人民日報:無論農村垃圾治理有多難,都不能存“等靠要”心理

嗆得人無法開口說話的露天垃圾焚燒煙霧, 一不留神掉下去就可能奪命的“垃圾沼澤”……近日, 有媒體報導了一些地方的“垃圾圍村”現象。 觸目驚心的場景、多頭管理的現實, 凸顯了鄉村垃圾處理和人居環境治理之困, 成了當下這些地方實現鄉村振興的短板。

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少不了鄉村垃圾治理。

建設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 是貫徹鄉村振興戰略的應有之義。 中辦、國辦印發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方案》, 明確以建設美麗宜居村莊為導向, 以農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為主攻方向, 加快補齊農村人居環境突出短板。 因此, 各級政府不僅要嚴肅對待“垃圾圍村”, 更應該以此為契機, 拿出真招、實招, 別因為垃圾給廣大農民的根本福祉拖了後腿。

農村垃圾處理, 是涵蓋新時代農村農業發展多層面的代表性問題。 “垃圾圍村”的出現,

與人們生活水準不斷提高導致垃圾量迅速增加有關, 與當地生產生活方式和廣大群眾的環保意識有關, 與垃圾處理能力和監管體系有關, 與公共產品和服務投入力度有關, 與法治觀念和責任意識淡漠的違法違規者偷排、傾倒有關。 然而, 無論有多少“客觀因素”“現實困難”, 都不應該有“等靠要”的懶政心理, 不應該有“聽之任之”的態度, 不能走“只重經濟數字不重生態環境”“只為眼前利益缺乏長遠打算”的老路。

這一生態問題, 還涉及如何更好打造迴圈經濟體系、實現可持續發展。 由於缺乏分類處理, 很多可供回收利用的垃圾一股腦被“掃地出門”, 不但浪費資源, 更威脅水土資源安全、加重生態負擔。 能否引導農村群眾樹立環保意識、養成良好的生產生活習慣,

能否充分調動社會各方協同行動的積極性, 充分考驗著地方政府的執政理念和治理水準。

空氣裡有沒有惡臭、村頭是不是垃圾飄舞, 生態環境的好壞是每一個人都能直觀感受得到的。 各級政府應把推動鄉村振興戰略中的生態責任擔起來, 以農村人居環境治理為抓手, 將經濟優勢、發展優勢轉化為資源優勢、生態優勢, 推動實現百姓富與生態美的有機統一, 兌現綠水青山的承諾。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