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誇孩子“很努力”比誇孩子“很聰明”更有效!

我們從小從大人那裡聽到的誇獎, “聰明”這個詞應該會占到前三了吧。

我們做了什麼事情, 考試成績不錯, 想出個什麼好主意。 爸爸媽媽會不自覺地跟上, 真聰明!成人以後, 我們也會用“聰明”誇獎我們的下一代。

正確的理解老師話裡的“聰明”

新學期的家長會。 以前一起做出版的朋友又被點名留下了, 他在群裡把老師的話原原本本地貼出來給我們看。

最後還說老師為了安慰他, 緩和一下氣氛, 跟他說:“孩子挺聰明, 就是不好好學。 ”

他說聽到這句話, 有點哭笑不得, 不知道老師是什麼意思?是對孩子抱著很大的希望,

還是在暗示自己要多管管孩子?

群裡熱鬧哄哄的給他支招。 好幾位媽媽說自己也曾收到同樣的安慰。 看來老師的這句話的出現頻率還真的很大。

可是作用到底有多大呢。 我覺得對父母說說, 算是一種暗示, 正確的解讀應該是:

“孩子……不好好學”, 你該管管了, 不要總是靠我們。

可是這句話不能讓孩子聽到。 因為孩子往往會解讀為:

“孩子挺聰明……”然後他就覺得自己聰明, 只是不好好學, 我只是不想學啊。

孩子心裡是這樣想的

我們的出發點是好的, 我們也想給壓力中的孩子帶來一些鼓勵。 可是聰明這個詞的背後到底在說什麼。

如果我們對一個孩子說他聰明, 那孩子會覺得, 聰明是我的一個特質, 是一種與生俱來的本領。 我不會是因為我不夠聰明, 我會是因為我本來就很聰明。

孩子之間也是會互相比較的, 我看到的孩子們比較時也會說, 他真的很聰明, 他是我們班學習最好的, 就是聰明啊。 或者, 我比我們班那個誰誰誰聰明多了。 不可否認的是, 我們人確實有智商高低之分。

但其實大部分孩子的智商程度是差不多的。

當一個孩子感受到聰明這件事是我無可奈何的事情時, 他會覺得很無奈, 很失落, 也很無力。 他也會用聰明這個尺規來衡量自己的每一個小成就。 當他做不到時, 就會說, 我太笨了。 對自己有很多的自責。

“那我們的孩子確實在某些方面比別的孩子強啊, 難道我們不可以誇他聰明嗎?”誇是應該的, 表揚和肯定是教育孩子最好的方法之一。 關鍵是他們的這些強項並不是因為他的大腦有著異于別人的聰明而得來的, 所以, 家長請以平常心待之。

誇孩子努力比聰明要合適

為什麼這些聰明人會這樣去選擇呢?

有一個著名的心理學實驗可以給我們一個答案。

斯坦福大學著名發展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在過去的10年裡, 和她的團隊都在研究表揚對孩子的影響。

他們對紐約20所學校, 400名五年級學生做了研究, 這項研究結果令學術界震驚:

在實驗中, 他們讓孩子們獨立完成一系列智力拼圖任務。

首先, 研究人員每次只從教室裡叫出一個孩子,

進行第一輪智商測試。

測試題目是非常簡單的智力拼圖, 幾乎所有孩子都能相當出色地完成任務。

每個孩子完成測試後, 研究人員會把分數告訴他, 並附一句表揚的話。

研究人員隨機地把孩子們分成兩組, 一組孩子得到的是一句關於智商的誇獎, 比如, “你在拼圖方面很有天分, 你很聰明。 ”

另外一組孩子得到是一句關於努力的誇獎, 比如, “你剛才一定非常努力, 所以表現得很出色。 ”

後來:隨著實驗難度的增加, 拼圖挑戰的難度也不斷加大, 得到智商的誇獎的組, 幾乎所有孩子都選擇了相對簡單的拼圖。 而得到誇獎努力的組, 大部分孩子都選擇了更難的拼圖。

結果表明:

表揚孩子努力用功,會給孩子一個可以自己掌控的感覺。孩子會認為,成功與否掌握在他們自己手中。

反之,誇獎孩子聰明,就等於告訴他們成功不在自己的掌握之中。這樣,當他們面對失敗時,往往束手無策。

而且德韋克發現:

這些覺的自己聰明的孩子常常會這樣推理:我很聰明,所以,我不用那麼用功。他們甚至認為,努力很愚蠢,等於向大家承認自己不夠聰明。這是很多聰明孩子的心理寫照。

家長都不希望孩子將來變成這樣

“自以為聰明”的人大都比較驕傲。

即使是還沒有幹成任何事,但因為自己“聰明”所以總會覺得自己比別的“笨”的人高人一等,容易產生優越感。有了這種感覺的人自然就不知道什麼是謙虛,沒有了謙虛態度自然也就不可能學到什麼東西。

古人雲“器虛則受,實則不受,物之恒也”。“聰明”的人由於他認為自己已經很聰明了,所以不太容易進步。

“自以為聰明”的人大都比較懶。

“聰明人”是不屑於做“笨人”才去做的小事,比如打掃屋子。他甚至可以用自己的“聰明”,讓別人去打掃本該由他自己打掃的屋子,這樣他就可以不用自己動手,樂得清閒。可“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所以連小事都懶得幹的人自然也就做不了什麼大事。

“自以為聰明”的人大都比較膽小。

因為他比別人“聰明”,所以可以“預料到”事情可能發生的可怕的失敗後果(而“笨人”是不可能預料到的),所以面對任何有風險的事情他們大都採取回避和放棄的態度。“聰明人”怎麼會去做有可能失敗的事情呢?!但是失敗與成功從來就是一對孿生兄弟,當他們選擇放棄失敗的同時也就選擇了放棄成功。

所以,家長們發現了嗎?從小誇孩子聰明會讓一個純真的、正常的孩子成為一個“自以為聰明”的人。

而現實何其殘酷,真正能走向成功的人,靠的絕不是聰明,他們只是很早就懂得勤奮比天賦更重要,並且肯持續努力為之奮鬥。

而作為孩子人生的引導者,我們做父母的一定要讓他們明白:努力、勤奮、自律、專注、獨立才是值得孩子們從小追求的高貴品質,而聰明只需聽一聽而已,不必當真。

結果表明:

表揚孩子努力用功,會給孩子一個可以自己掌控的感覺。孩子會認為,成功與否掌握在他們自己手中。

反之,誇獎孩子聰明,就等於告訴他們成功不在自己的掌握之中。這樣,當他們面對失敗時,往往束手無策。

而且德韋克發現:

這些覺的自己聰明的孩子常常會這樣推理:我很聰明,所以,我不用那麼用功。他們甚至認為,努力很愚蠢,等於向大家承認自己不夠聰明。這是很多聰明孩子的心理寫照。

家長都不希望孩子將來變成這樣

“自以為聰明”的人大都比較驕傲。

即使是還沒有幹成任何事,但因為自己“聰明”所以總會覺得自己比別的“笨”的人高人一等,容易產生優越感。有了這種感覺的人自然就不知道什麼是謙虛,沒有了謙虛態度自然也就不可能學到什麼東西。

古人雲“器虛則受,實則不受,物之恒也”。“聰明”的人由於他認為自己已經很聰明了,所以不太容易進步。

“自以為聰明”的人大都比較懶。

“聰明人”是不屑於做“笨人”才去做的小事,比如打掃屋子。他甚至可以用自己的“聰明”,讓別人去打掃本該由他自己打掃的屋子,這樣他就可以不用自己動手,樂得清閒。可“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所以連小事都懶得幹的人自然也就做不了什麼大事。

“自以為聰明”的人大都比較膽小。

因為他比別人“聰明”,所以可以“預料到”事情可能發生的可怕的失敗後果(而“笨人”是不可能預料到的),所以面對任何有風險的事情他們大都採取回避和放棄的態度。“聰明人”怎麼會去做有可能失敗的事情呢?!但是失敗與成功從來就是一對孿生兄弟,當他們選擇放棄失敗的同時也就選擇了放棄成功。

所以,家長們發現了嗎?從小誇孩子聰明會讓一個純真的、正常的孩子成為一個“自以為聰明”的人。

而現實何其殘酷,真正能走向成功的人,靠的絕不是聰明,他們只是很早就懂得勤奮比天賦更重要,並且肯持續努力為之奮鬥。

而作為孩子人生的引導者,我們做父母的一定要讓他們明白:努力、勤奮、自律、專注、獨立才是值得孩子們從小追求的高貴品質,而聰明只需聽一聽而已,不必當真。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