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識人用人更看重的是“創新”的人,而不是“複製”的人

識人用人是管理者工作中的重點, 特別是在選人問題上, 經常會遇到左右為難的情況。

這時, 管理者的選人標準對下屬來講是一個明顯的信號, 稍有不慎就會造成不好的影響, 如何做出正確的決策, 不妨先來看看文中的例子。

前兩天有一位元客戶的業務總監給我電話, 聊起他現在選人的一個事例。

部門中有一個經理職位空缺。 候選人是A和B。 他們都是老員工但工作理念、風格、性格迥異。

A, 聽話、工作很努力, 尤其是工作理念、行為模式與自己很對路, 配合起來很默契;

B, 從小離家國外留學, 獨立性很強, 有主見不盲從, 還經常對總監提出的要求談自己的想法, 業績不差但總有自己的想法。

現在這個位子, 選A吧, 總覺得差點什麼;選B吧, 怕控制不住以後添亂。 公司的總經理沒表態, 說尊重總監個人的選擇。 總監實在不知道該選誰了。 極度糾結中……

聽起來, 這種情況好像還挺普遍的。

到底應該選誰?總監內心真正糾結的又是什麼呢?

很多管理者, 儘管經常表示希望下屬能夠獨當一面, 但卻很難面對和認同下屬的獨立意識。 實際上他們更多地想讓下屬執行自己的意志, 把下屬看作自己的“鏡像”, 希望下屬遵從他們的願望的同時, 還能夠遵從自己的行為模式。 當然如果能夠完全認同就更好了。

當管理者傾向於這個理念去進行選擇與判斷時, 我們來看會發生什麼。

在此之前, 我們需要把管理者行為分為“理性行為”、“非理性行為”。 所謂的“理性行為”, 即管理者依據足夠的資訊、流程、資料、組織價值觀等進行決策, 並指導行為。 而“非理性行為”, 則指在事件發展過程中, 受管理者自身心態、自信、過往經驗、心錨、直覺、偏好等方面的影響下,

管理者所做出的決定或行動。

實際上, 我們的任何一個決策, 都是在這兩種行為較量之下產生的。 比如, 明知道抽煙是不好的生活習慣, 但很多夥伴都依然會選擇抽下去, 因為這個過程中非理性行為中的偏好, 占了很大的影響度。 在選人這件事上也不例外。

最終決定選什麼人的最終依據, 實際上來源於, 管理者頭腦中對組織價值觀的真實認同度如何。 .

因為, 他一定會從組織目標、價值觀、能力等理性目標衡量, 也會從偏好、風格、優缺點、契合度等非理性角度去評估。 但不管無論做何選擇, 實際上都是在向下屬傳遞不同傾向性的信號。 這一傾向勢必會直接影響到下屬的思維邏輯。

管理者如果偏重于非理性行為做出決策後, 員工們會從這些資訊中感知到:原來我的職業發展取決於離管理者關係的遠近、遵從管理者意願的程度、對管理者非理性行為的認同度甚至於參與度等等。 於是, 在團隊內部就會出現這樣的幾類人:

1.認同者

他們認同而且會積極參與管理者的行為。 不僅如此, 不管出於何種目的, 下屬在工作中還會豐富管理者的理念, 雙方的聯結更加緊密。 凝聚力增強的同時, 小團體意識也在加強, 對於外部不同聲音的回饋變得敏感、尖刻, 很容易走向與不同意見者的對抗狀態。 再加之, 認同管理者理念的人承擔的責任越多, 思維模式會越來越走向固化, 對於多元化思維會不自覺的排斥, 創新戛然而止。

2. 順從者

對管理者的意圖表示認同,即使對管理者的某些非理性行為,在私下有非議,但仍然會在公開場合表示贊同。因為他們知道組織的文化,是鼓勵遵從管理者意圖的,尤其是在幹部的選拔上。如果表達不認同,可能會面臨更大的職業挑戰與生存壓力。於是,組織中沒人願意成為“出頭鳥”,但未來的危機也在這個過程中慢慢形成。

3. 反對者

下屬被視為不聽話,他們因為有自己的獨立意識,而逐漸被邊緣化。對於下屬而言,不依從、認同和同化組織主流的價值觀、規範,也就意味著職業生涯需要做出另外的選擇。這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大多數人會選擇做沉默的反對者,只有個別的人會成為激烈的反對者。在實際情境中,也有因為激烈反對者的出現,幫助管理者重新審視了非理性行為,最終發生改變的情況,但非常少。

從下屬自身的選擇結果來看,我們很難評價到底哪類人更優秀,亦或他們選擇的對與錯。我們要看到的是,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在於管理者自身的選擇傾向。

所以,管理者在進行人員選擇的時候,首要考慮的應該是組織的目標與價值觀到底是什麼。選人的目的是為了推動組織達到更高的高度。如果選擇人員,在很大程度上只是體現了管理者個人的好惡,而並非出自候選人綜合能力的考量,那麼對於組織的潛在傷害是巨大的。

因而,管理者有必要經常評估自己的價值觀、行為與組織所提倡的價值觀的差異。並且在實際工作中,盡可能去支援有獨立思想、願意承擔責任的人,並給予他們更多的責任。鼓勵多元化的思想、行為成為推動組織發展的發動機。因為,只有構建合作、尊重、信任、坦誠的組織文化,才能夠更好的實現參與化管理,構建每個人都願意積極投入的職業發展平臺。

2. 順從者

對管理者的意圖表示認同,即使對管理者的某些非理性行為,在私下有非議,但仍然會在公開場合表示贊同。因為他們知道組織的文化,是鼓勵遵從管理者意圖的,尤其是在幹部的選拔上。如果表達不認同,可能會面臨更大的職業挑戰與生存壓力。於是,組織中沒人願意成為“出頭鳥”,但未來的危機也在這個過程中慢慢形成。

3. 反對者

下屬被視為不聽話,他們因為有自己的獨立意識,而逐漸被邊緣化。對於下屬而言,不依從、認同和同化組織主流的價值觀、規範,也就意味著職業生涯需要做出另外的選擇。這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大多數人會選擇做沉默的反對者,只有個別的人會成為激烈的反對者。在實際情境中,也有因為激烈反對者的出現,幫助管理者重新審視了非理性行為,最終發生改變的情況,但非常少。

從下屬自身的選擇結果來看,我們很難評價到底哪類人更優秀,亦或他們選擇的對與錯。我們要看到的是,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在於管理者自身的選擇傾向。

所以,管理者在進行人員選擇的時候,首要考慮的應該是組織的目標與價值觀到底是什麼。選人的目的是為了推動組織達到更高的高度。如果選擇人員,在很大程度上只是體現了管理者個人的好惡,而並非出自候選人綜合能力的考量,那麼對於組織的潛在傷害是巨大的。

因而,管理者有必要經常評估自己的價值觀、行為與組織所提倡的價值觀的差異。並且在實際工作中,盡可能去支援有獨立思想、願意承擔責任的人,並給予他們更多的責任。鼓勵多元化的思想、行為成為推動組織發展的發動機。因為,只有構建合作、尊重、信任、坦誠的組織文化,才能夠更好的實現參與化管理,構建每個人都願意積極投入的職業發展平臺。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