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定西農民強彩霞的土豆情緣

她是定西市安定區石泉鄉呂坪村一位地地道道的農家婦女, 卻與馬鈴薯結下了不解之緣, 多年來致力於發展土豆產業, 帶領鄉親們走上了致富路, 成為村民口中的“強女人”。

她成立定西市安定區石泉鄉呂坪農產品購銷農民專業合作社和呂坪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 購置了多台旋耕機、聯合收割機和動力機械, 並建起了千萬噸級的馬鈴薯儲藏庫。

她的呂坪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結合“機械服務和人工服務”, 創造了深山區農業生產“合作社加家庭農場連農戶”的農業社會化服務新模式, 形成了“各盡所能、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新格局,

破解了“人到哪裡去、地由誰來種、錢從哪裡來”的農村發展難題, 創新了深山區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的新模式, 2016年榮獲“省級示範農機專業合作社”。

她帶領村民們採用黑膜覆蓋技術栽培馬鈴薯, 實現了馬鈴薯的科學高產, 使呂坪村村民的人均年收入由以前的一兩百元增加到如今的一兩萬元。

她先後榮獲“農村巾幗創業帶頭人”“安定區巾幗創業明星”“全省雙學雙比女能手”“甘肅省農村科技致富女能手”“安定區勞動模範”等榮譽稱號, 曾兩次做客央視暢談土豆情緣。 她就是定西市馬鈴薯產業帶頭人強彩霞。

絕處逢生百元創業

在那吃不飽穿不暖的貧窮歲月, 馬鈴薯是定西人的救命薯。

今年48歲的定西市呂坪農產品購銷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強彩霞一提起過去的苦, 這位“強女人”就滿眼淚花, “難過得說不成”。

1975年, 母親去世時強彩霞才5歲, 讀到二年級的她不得不輟學, 過早承擔起家庭重擔。 父親不會做飯, 只能通過煮土豆填飽一家人饑腸轆轆的肚子。 “我和妹妹每天只有3個土豆吃, 土豆當時就是全家人的‘救命薯’。 ”強彩霞說, 從那時起, 她就對土豆有了念想, 從此與土豆結下了不解之緣。

18歲那年, 婚後的強彩霞生活依然貧困, 每日三餐還是離不開土豆。 就連公公留下的100元欠帳, 每月1元的利息, 強彩霞都無法還清。 更難腸的是丈夫在敦煌打工的兩年時間內, 還被工友騙去了所有積蓄。

然而, 在困難面前, 強彩霞選擇了堅強,

她用自己柔弱的雙肩艱難地挑起了家庭重擔。 那年她將家裡的豆子和雞蛋拿到集市上, 賣了20多元, 從此走上了經商之路。 此後強彩霞還賣過扁豆, 進城賣過糖葫蘆, 用賺來的小錢貼補家用。

天有不測風雲, 人有旦夕禍福。 兒子的突然生病, 打亂了強彩霞平靜的日子。 由於窮, 她無法支付高額的醫療費用。 眼看兒子病情一天天惡化, 強彩霞心如刀絞。 萬般無奈之下, 她懷抱孩子沿街乞討, 聲淚俱下跪倒在大街旁請求路人幫助。 過往的好心人無不為之動容, 紛紛慷慨解囊。 最終, 兒子及時得救並恢復了健康, 但強彩霞也因此負債累累。

窮則變, 變則通, 通則久, 這可以說是強彩霞的人生寫照。 1998年, 她用僅有的100元錢做訂金,

軟磨硬泡將村裡一家正在轉讓的小商店賒盤了下來。 後來, 強彩霞又貸款8500元最終盤下了小賣部。

“8500元對於我們這樣一個貧困家庭來說, 簡直就是一筆天文數字。 ”強彩霞說。

誰能想到, 這個小門店竟成了強彩霞“土豆事業”的起點, 此後她的紀年方法也變成了“我開小賣部後第幾年”。

強彩霞巧念土豆經

“土豆救過我們的命, 不敢忘。 ”吃土豆長大的強彩霞憑著多年積累的經商經驗, 敏銳地意識到定西農民要想致富還得靠土豆。

“當時農民都不知道土豆可以拿去賣錢, 所以我想是不是可以把土豆拉到城裡去賣, 這樣農民就有了錢, 城裡人也可以吃上土豆。 ”談及當初的想法, 強彩霞這樣說。

開小賣部第七年, 強彩霞開始騎著農用三輪車走村串戶收土豆,

然後將收購來的土豆運到定西城裡的蔬菜市場去賣。 “當時從鄉里收土豆每斤1毛5分錢, 拉到城裡每斤能賣2毛5分錢, 每天賣1000多斤土豆就能掙100多元, 這對當時的我來說實在是太多了。 ”

但厚道的強彩霞沒有一個人發悶財, 而是本著有錢大家賺的想法讓利百分之三十給種植戶。 一傳十、十傳百, 人們都知道了土豆在強彩霞那裡能賣到好價錢, 大家就紛紛把土豆送到她那裡。 於是強彩霞的商店成了臨時土豆收購點, 她的生意也越做越紅火。

隨著生意規模的不斷擴大, 管理經驗缺乏、貯藏能力有限等問題也日益突出。 由於害怕土豆積壓爛掉, 2008年強彩霞將價值100多萬元的土豆賒給了無良商販, 最終商販逃跑了,強彩霞欠下了30多萬元的債。面對天天踏破門檻要債的人,她再次身臨絕境。但她沒有低頭,堅定地對債主們說:“請大家相信我,請大家給我時間,我一定把錢還給大家!”

看到一個女人在關鍵時刻臨危不亂,加之對她長期積累的信任,鄉親們選擇了信任她。就是這樣的信任,讓強彩霞再次絕處逢生,同時也種下了她對鄉親們深厚的感激之情。

2009年,強彩霞東山再起,在農行貸款30萬元後又開始做起了土豆生意。老天不負有心人,遭遇挫折的強彩霞吸取教訓,生意做得穩當多了,她很快就還清了所有債務。強彩霞的誠信,讓人們更加信服於她。

新大坪品質優良,消費者反映也很好,但由於產量少沒有形成產業。如何才能讓土豆產生更大的效益,成為強彩霞日思夜想的難題。

2010年,強彩霞帶動村民們成立了安定區石泉鄉呂坪農產品購銷農民專業合作社。說到成立合作社的初衷,她說:“我開小賣部的時候從電視上看到南方人成立合作社為農民辦些實事,為什麼我們不能建立合作社帶領父老鄉親闖出一條脫貧致富的路子呢?”

靠著開小賣部積攢的人氣和看電視學來的政策,強彩霞一呼百應。2010年,強彩霞成功“遊說”104戶村民加入她的合作社。

建社初期,資金缺口大,定西市安定區婦聯及時援助,先後為她發放婦女小額擔保貼息貸款55萬元。可是這一年土豆價格從收穫時的每斤0.85元漲到1.05元,很快就急轉直下跌到了0.75元,這讓強彩霞的土豆事業遭遇“滑鐵盧”,她賠了16萬元。

“強女人”也是強女人,認准的事決不輕易罷手。2011年,強彩霞流轉了200畝土地,種上了土豆、小麥和亞麻,當年就收入10萬元。“地裡面真的有黃金。”她嘗到了甜頭。

土豆事業蒸蒸日上,但強彩霞的眼睛又盯上了那些撂荒的耕地。“偏遠的鄉村越來越多的人打工進了城,地荒著太可惜。”2012年,強彩霞流轉了2800畝地種土豆,但因“雇不到人,土豆爛在地裡。”說起失敗,她不好意思地笑了出來。

痛定思痛,強彩霞總結出了兩條經驗,一是發展種植大戶;二是農村缺乏勞動力,要發展農業機械化。

近年來,在強彩霞的鼓勵下,村裡每戶農民每年種植的土豆面積從3畝擴大到了6畝。有了貨源、有了銷路,強彩霞的土豆事業越做越大。2015年,強彩霞帶領村民們採用黑膜覆蓋技術栽培馬鈴薯,實現了馬鈴薯的科學高產。2016年,強彩霞的農機合作社被評為“省級示範農機專業合作社”。

為了把定西的優質馬鈴薯銷售到全國各地,強彩霞發動全家人參與其中,甚至把嫁到武漢的大女兒也拉了進來,讓她去跑武漢和廣州的市場。大學剛畢業的兒子也回到村裡幫助她發展土豆事業。

強彩霞成了村民眼中的“強女人”。如今,經過強彩霞多年的全力帶動,目前呂坪村村民的人均年收入已經達到了一兩萬,馬鈴薯成為農民脫貧致富的“金蛋蛋”。

邵彥榮是2010年和強彩霞一起創立合作社的創始人之一,他坦承加入合作社給自己的生活帶來了很大變化:“以前一年只有幾千塊錢收入。現在地膜種植馬鈴薯的技術很成功,我現在種植馬鈴薯的年收入達到了七八萬,加上養殖業總共有十萬塊錢左右。”

2015年11月12日,中央電視臺新聞直播間欄目以《三西扶貧紀事:強彩霞和她的定西土豆》為題播出了強彩霞百折不撓發展土豆事業帶領鄉親共同致富的事蹟;今年3月底,強彩霞應邀赴京,做客央視《我有傳家寶》欄目,為觀眾現場講述了自己與馬鈴薯的不解情緣和依託農機合作社帶領鄉親們發展馬鈴薯產業,帶領大家脫貧致富的故事,並把定西的土豆帶到了演播廳,讓“強女人”和定西土豆的故事傳遍了全國。

日子過好了,產業做大了,但強彩霞並沒有停下忙碌的腳步,她還有更多的事情要做。在談起未來發展的時候,強彩霞說,她要盡自己的力量,把中國薯都的土豆盡可能多地銷往全國各地,讓更多的鄉親實現致富夢。

最終商販逃跑了,強彩霞欠下了30多萬元的債。面對天天踏破門檻要債的人,她再次身臨絕境。但她沒有低頭,堅定地對債主們說:“請大家相信我,請大家給我時間,我一定把錢還給大家!”

看到一個女人在關鍵時刻臨危不亂,加之對她長期積累的信任,鄉親們選擇了信任她。就是這樣的信任,讓強彩霞再次絕處逢生,同時也種下了她對鄉親們深厚的感激之情。

2009年,強彩霞東山再起,在農行貸款30萬元後又開始做起了土豆生意。老天不負有心人,遭遇挫折的強彩霞吸取教訓,生意做得穩當多了,她很快就還清了所有債務。強彩霞的誠信,讓人們更加信服於她。

新大坪品質優良,消費者反映也很好,但由於產量少沒有形成產業。如何才能讓土豆產生更大的效益,成為強彩霞日思夜想的難題。

2010年,強彩霞帶動村民們成立了安定區石泉鄉呂坪農產品購銷農民專業合作社。說到成立合作社的初衷,她說:“我開小賣部的時候從電視上看到南方人成立合作社為農民辦些實事,為什麼我們不能建立合作社帶領父老鄉親闖出一條脫貧致富的路子呢?”

靠著開小賣部積攢的人氣和看電視學來的政策,強彩霞一呼百應。2010年,強彩霞成功“遊說”104戶村民加入她的合作社。

建社初期,資金缺口大,定西市安定區婦聯及時援助,先後為她發放婦女小額擔保貼息貸款55萬元。可是這一年土豆價格從收穫時的每斤0.85元漲到1.05元,很快就急轉直下跌到了0.75元,這讓強彩霞的土豆事業遭遇“滑鐵盧”,她賠了16萬元。

“強女人”也是強女人,認准的事決不輕易罷手。2011年,強彩霞流轉了200畝土地,種上了土豆、小麥和亞麻,當年就收入10萬元。“地裡面真的有黃金。”她嘗到了甜頭。

土豆事業蒸蒸日上,但強彩霞的眼睛又盯上了那些撂荒的耕地。“偏遠的鄉村越來越多的人打工進了城,地荒著太可惜。”2012年,強彩霞流轉了2800畝地種土豆,但因“雇不到人,土豆爛在地裡。”說起失敗,她不好意思地笑了出來。

痛定思痛,強彩霞總結出了兩條經驗,一是發展種植大戶;二是農村缺乏勞動力,要發展農業機械化。

近年來,在強彩霞的鼓勵下,村裡每戶農民每年種植的土豆面積從3畝擴大到了6畝。有了貨源、有了銷路,強彩霞的土豆事業越做越大。2015年,強彩霞帶領村民們採用黑膜覆蓋技術栽培馬鈴薯,實現了馬鈴薯的科學高產。2016年,強彩霞的農機合作社被評為“省級示範農機專業合作社”。

為了把定西的優質馬鈴薯銷售到全國各地,強彩霞發動全家人參與其中,甚至把嫁到武漢的大女兒也拉了進來,讓她去跑武漢和廣州的市場。大學剛畢業的兒子也回到村裡幫助她發展土豆事業。

強彩霞成了村民眼中的“強女人”。如今,經過強彩霞多年的全力帶動,目前呂坪村村民的人均年收入已經達到了一兩萬,馬鈴薯成為農民脫貧致富的“金蛋蛋”。

邵彥榮是2010年和強彩霞一起創立合作社的創始人之一,他坦承加入合作社給自己的生活帶來了很大變化:“以前一年只有幾千塊錢收入。現在地膜種植馬鈴薯的技術很成功,我現在種植馬鈴薯的年收入達到了七八萬,加上養殖業總共有十萬塊錢左右。”

2015年11月12日,中央電視臺新聞直播間欄目以《三西扶貧紀事:強彩霞和她的定西土豆》為題播出了強彩霞百折不撓發展土豆事業帶領鄉親共同致富的事蹟;今年3月底,強彩霞應邀赴京,做客央視《我有傳家寶》欄目,為觀眾現場講述了自己與馬鈴薯的不解情緣和依託農機合作社帶領鄉親們發展馬鈴薯產業,帶領大家脫貧致富的故事,並把定西的土豆帶到了演播廳,讓“強女人”和定西土豆的故事傳遍了全國。

日子過好了,產業做大了,但強彩霞並沒有停下忙碌的腳步,她還有更多的事情要做。在談起未來發展的時候,強彩霞說,她要盡自己的力量,把中國薯都的土豆盡可能多地銷往全國各地,讓更多的鄉親實現致富夢。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