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太平洋電腦城|歷經20年風雨,卻難逃被時代拋棄的命運

視頻載入中...

▲戳視頻, 太平洋電腦城

在90年代末, "北有中關村, 南有石牌村"、"買電腦, 到崗頂"在IT界迅速流傳。

在那個手機還只是聯絡工具的年代, 在那個資訊還不夠普及的年代, 電腦在人們的生活中扮演著奢侈品的角色, 誰家要是買了電腦, 便足夠向身邊的人炫耀足足一年。

一台品牌電腦的價格往往太過昂貴, DIY電腦成了當時主要的潮流。 還記的在每個週末, 叫上自己的三五好友,

從一樓爬到頂樓, 在電腦城的每個格鋪看一看, 問一問, 貨比幾十家, 跟拿著電腦的營業員侃著最新的配置, 喜滋滋為自己的戰機添磚加瓦。

時間流逝過後, 當初的我們似乎早已習慣方便、快捷的商品。 在需要動手的這件事情上, 值不值得變成了衡量的唯一基準, 或許時間太寶貴, 也許是早已不再熱愛。

2018年2月28日, 太平洋電腦城B場(A場不受影響)全場結業。

當這座承載了一代人回憶的電腦城終抵不過時代的浪潮, 落下帷幕之時。

我們應該去哪裡緬懷我們的青春熱血歲月?

1994年5月, 太平洋電腦城一期(現為太平洋數碼廣場A場)在廣州崗頂正式開業。 在地理上臨近香港深圳, 拿貨(CPU、硬體、軟體)方便。 在管理上, 堅決杜絕盜版商家。 太平洋以專業的銷售態度迅速淘汰掉其他的對手, 成為各大經銷商首選入駐的電腦城。 當時中國最具有影響力的科技產品, 都可以在這裡找到。

圖片來源於網路

A場的成功讓時任太平洋老闆的林懷仁看到了商機。 1997年, 太平洋電腦城B場迅速開業, 隨著太平洋電腦城名聲越來越大, 一躍成為國內電腦城的龍頭企業。

圖片來源於網路

同年, 太平洋電腦網成立。 作為國內第一家以專業電腦市場為資源的大型資訊科技專業網站, 上線不到兩年, 成為行業內的標杆。 發展至今, 太平洋電腦網在科技資訊內方面仍是極為出色的網站。

圖片來源於網路

這種在當時被稱為"滑鼠+水泥"的模式,再次風靡全國。

"買電腦修電腦就到太平洋,看報價學電腦就到PConline"這種線上結合線下的概念模式逐漸深入人心

如果說90年代末只是爆發了第一波電腦浪潮。那從2000到2010年則是太平洋電腦城最為黃金的十年,也是電腦批發市場最為黃金的十年。

走進電腦城,就像女生走進大減價的商場一樣。對於不太懂的顧客,裡面有商家成套配置好的機器。對於專業的IT人士,你可以坐在這裡與店家侃一天。行業內最新最快的資訊都可以在這裡找到。

每到週末,太平洋電腦城都會有各種各樣的產品推廣展示活動,讓人體驗各種各樣的高科技產品。

在這十年中,互聯網進入大眾視野,太平洋電腦城與太平洋電腦網密切結合。線上為消費者提供精准的報價,產品的評測報告。電腦網的直接宣傳帶來的是線下銷售額的迅速增長。

在電腦城A城經營了十幾年的慧姐(化名),回憶起零幾年時的"一鋪難求",仍會無限唏噓。當時南下廣州淘金的人雖一波接著一波,但能真正入駐電腦城的人卻少之又少。你拿著幾十萬,連位置差的商鋪也未必能租的到。

那時候在太平洋有一間屬於自己的檔口,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太平洋三個字代表的不再是一棟建築物的名字,而是產品信譽的保證。

2003年,電子商品進入多元化時期,數碼相機,mp3開始流行。2005年,雙核CPU的出現,使DIY電腦爆發了第三次熱潮。太平洋電腦城也順應時代的潮流,改為太平洋數碼廣場,手機,數碼相機漸漸成為熱門產品,而電腦硬體在逐漸被人們遺忘。

曾有一位鋪主在太平洋B場結業後在自己的朋友圈打下了這樣一行字

"感謝太平洋,成就了無數個家庭,養活了無數個家庭,養活了石牌村。"

感謝這十年,感謝這如黃金般的十年。

90年代,"買電腦,到崗頂"絕對不會是一句口號。而崗頂成為華南地區最大的電子產品集散地絕不僅僅只是因為太平洋電腦城。天河電腦城,百老匯,都是這個大商圈不可缺少的一員。但如果沒有太平洋電腦城起領頭作用,就沒有石牌西的一個興旺。

有人在這裡發家致富,有人在這裡落魄離開。

所謂"東西南北中,發財到廣東",廣州作為全國最大的批發城市,舊零售業在當時仍是最來錢的一個行業。一批批電子產品被運送到此,往往停留不到幾天,就被發往世界各地。

白天發貨發到手抽筋,晚上數錢數到手抽筋,在這裡是真實存在的。

孫師傅(化名)是太平洋電腦城外做拉貨生意的,入行二十年,他說當年生意好的時候,一層的貨物一趟累積下來都有幾百件,往往需要跑好幾趟才能運完。做這行的人也多。隨著電腦城生意越來越冷清,當時一起做的很多朋友都走了。現在一整層跑下來,可能也就一百多件貨,生意都讓快遞做完了。當我問他以後怎麼辦的時候,他無所謂的笑笑說,回家唄。

2010年,淘寶、京東等電商平臺的迅速崛起,以透明的價格,更快捷的購物模式,迅速取代了電腦城的位置,成為IT愛好者的新首選。

2017年電腦城總年銷售額同比下降47%。站在太平洋電腦城外,一邊是結業的B場,一邊是人煙稀少的A場。旁邊的大馬路上只有零星的幾輛拉車走過,連接A與B場的大型通道也被一塊藍色鐵皮封的死死的,徹底變成了一條人行通道。你很難想像到,十年前的這裡曾經人山人海。

這個地方再也不負當年的輝煌。

也許會有這樣的疑問,作為曾經華南乃至中國最大的電子產品集散地,擁有最好貨物管道的電腦城實體零售店,完全可以線下實體結合線上零售,做的更大才對,例如京東。

但這個世界上,從零售店發展到電子商城的劉強東只有一個。

在太平洋電腦城,有出現線下轉線上成功的企業,但更多的是仍對實體店抱有希望的電腦人。開通線上零售,在他們眼裡是一件浪費時間,浪費精力的事情。在以前的實體店面,只要我有好東西,就從來不缺人買。

廣州作為全國最大的批發市場曾風光一時,隨著新一線城市的迅速崛起與爆發,大資料時代的來臨,廣州的大優勢早已消失。

放眼太平洋電腦城B場的結業,也許只是無法抗衡更新反覆運算的浪潮中一個歷史滾動的小進程。但又何嘗不是為廣州,為崗頂人敲響的一次警鐘。

變則生,不變則死。

當某一樣東西不屬於一個人時,那就有被隨時奪走的可能性。我們要做的,不是沉浸在昔日的輝煌中沾沾自喜,而是要在時代的進程中,必須保證自己不被淘汰,保證自己充滿核心競爭力。

圖片來源於網路

這種在當時被稱為"滑鼠+水泥"的模式,再次風靡全國。

"買電腦修電腦就到太平洋,看報價學電腦就到PConline"這種線上結合線下的概念模式逐漸深入人心

如果說90年代末只是爆發了第一波電腦浪潮。那從2000到2010年則是太平洋電腦城最為黃金的十年,也是電腦批發市場最為黃金的十年。

走進電腦城,就像女生走進大減價的商場一樣。對於不太懂的顧客,裡面有商家成套配置好的機器。對於專業的IT人士,你可以坐在這裡與店家侃一天。行業內最新最快的資訊都可以在這裡找到。

每到週末,太平洋電腦城都會有各種各樣的產品推廣展示活動,讓人體驗各種各樣的高科技產品。

在這十年中,互聯網進入大眾視野,太平洋電腦城與太平洋電腦網密切結合。線上為消費者提供精准的報價,產品的評測報告。電腦網的直接宣傳帶來的是線下銷售額的迅速增長。

在電腦城A城經營了十幾年的慧姐(化名),回憶起零幾年時的"一鋪難求",仍會無限唏噓。當時南下廣州淘金的人雖一波接著一波,但能真正入駐電腦城的人卻少之又少。你拿著幾十萬,連位置差的商鋪也未必能租的到。

那時候在太平洋有一間屬於自己的檔口,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太平洋三個字代表的不再是一棟建築物的名字,而是產品信譽的保證。

2003年,電子商品進入多元化時期,數碼相機,mp3開始流行。2005年,雙核CPU的出現,使DIY電腦爆發了第三次熱潮。太平洋電腦城也順應時代的潮流,改為太平洋數碼廣場,手機,數碼相機漸漸成為熱門產品,而電腦硬體在逐漸被人們遺忘。

曾有一位鋪主在太平洋B場結業後在自己的朋友圈打下了這樣一行字

"感謝太平洋,成就了無數個家庭,養活了無數個家庭,養活了石牌村。"

感謝這十年,感謝這如黃金般的十年。

90年代,"買電腦,到崗頂"絕對不會是一句口號。而崗頂成為華南地區最大的電子產品集散地絕不僅僅只是因為太平洋電腦城。天河電腦城,百老匯,都是這個大商圈不可缺少的一員。但如果沒有太平洋電腦城起領頭作用,就沒有石牌西的一個興旺。

有人在這裡發家致富,有人在這裡落魄離開。

所謂"東西南北中,發財到廣東",廣州作為全國最大的批發城市,舊零售業在當時仍是最來錢的一個行業。一批批電子產品被運送到此,往往停留不到幾天,就被發往世界各地。

白天發貨發到手抽筋,晚上數錢數到手抽筋,在這裡是真實存在的。

孫師傅(化名)是太平洋電腦城外做拉貨生意的,入行二十年,他說當年生意好的時候,一層的貨物一趟累積下來都有幾百件,往往需要跑好幾趟才能運完。做這行的人也多。隨著電腦城生意越來越冷清,當時一起做的很多朋友都走了。現在一整層跑下來,可能也就一百多件貨,生意都讓快遞做完了。當我問他以後怎麼辦的時候,他無所謂的笑笑說,回家唄。

2010年,淘寶、京東等電商平臺的迅速崛起,以透明的價格,更快捷的購物模式,迅速取代了電腦城的位置,成為IT愛好者的新首選。

2017年電腦城總年銷售額同比下降47%。站在太平洋電腦城外,一邊是結業的B場,一邊是人煙稀少的A場。旁邊的大馬路上只有零星的幾輛拉車走過,連接A與B場的大型通道也被一塊藍色鐵皮封的死死的,徹底變成了一條人行通道。你很難想像到,十年前的這裡曾經人山人海。

這個地方再也不負當年的輝煌。

也許會有這樣的疑問,作為曾經華南乃至中國最大的電子產品集散地,擁有最好貨物管道的電腦城實體零售店,完全可以線下實體結合線上零售,做的更大才對,例如京東。

但這個世界上,從零售店發展到電子商城的劉強東只有一個。

在太平洋電腦城,有出現線下轉線上成功的企業,但更多的是仍對實體店抱有希望的電腦人。開通線上零售,在他們眼裡是一件浪費時間,浪費精力的事情。在以前的實體店面,只要我有好東西,就從來不缺人買。

廣州作為全國最大的批發市場曾風光一時,隨著新一線城市的迅速崛起與爆發,大資料時代的來臨,廣州的大優勢早已消失。

放眼太平洋電腦城B場的結業,也許只是無法抗衡更新反覆運算的浪潮中一個歷史滾動的小進程。但又何嘗不是為廣州,為崗頂人敲響的一次警鐘。

變則生,不變則死。

當某一樣東西不屬於一個人時,那就有被隨時奪走的可能性。我們要做的,不是沉浸在昔日的輝煌中沾沾自喜,而是要在時代的進程中,必須保證自己不被淘汰,保證自己充滿核心競爭力。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