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上善若水 大愛無疆

東方聖城網訊(記者 王雁南 通訊員 趙燕騰)“上善若水”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為人處世的原則和方法。 多年來,梁山縣水泊梁山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王成允,不僅從善如流,更將這種至臻至美的品德詮釋於“孝親敬老”中:他不僅孝順父母,還義務贍養社會老人,大力弘揚了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宣導了 “大愛無疆”的公益慈善精神。

孝敬父母 他視為天職

“孝敬父母是為人子女的天職!如果一個人連自己父母都不孝順,這樣的人是不可交的!”王成允常常這樣講。 他是這樣講的,也是這樣做的。 作為公司負責人,他平時工作繁忙,有時要晝夜連軸轉。

儘管如此,每天他打出的第一個電話,必定是問安老父親的,不厭其詳地問詢老人衣食住。 只要有時間,他一定會趕回農村老家,悉心照料。 為老人捶腿揉背、洗腳,按老人的胃口下廚做飯,伺候老人安歇。 數十年如一日,不管風霜雪雨,無論道路難行,從公司到老家的路一直是“暢通”的,從未間斷過。 “常回家看看”是他最喜愛的詞兒,也是他的“口頭禪”。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這是多麼大的人生遺憾啊!當子女的,一定要趁父母還在,好好孝順、盡孝!”王成允常以此為鑒。 十幾年前,王成允為父母和岳父母雙方建了寬敞的房子,為老人營造了溫馨、舒心的生活環境。 步入晚年的雙方父母年老多病,王成允常在醫院陪伴,端屎倒尿,為夜間方便起床,他乾脆衣不解帶、裹衣而眠。
“不管啥時候醒來,俺兒子都會守著我!白天他有一大攤子事,晚上又不能睡覺。 不管住院守夜多少天,無論多辛苦,兒子從沒有離開過!”王成允老父親自豪地說。

敬老助幼 他從不缺席

1961年,王成允出生在梁山縣小路口鎮後門王村,當兵轉業後在供銷、物資系統工作,後來他與人合夥打拼,創辦了自己的公司。 憑著多年的誠信經營,公司已成為山東省乃至全國食品同行業中的佼佼者。 他深知貧寒學子的艱難。 近20年來,他個人出資,每年資助貧困家庭大學生十多名,每人每年資助學費5000元。 在一年一度的全鎮慈心一日捐活動中,他也總是帶頭捐款,累計捐助近100萬元。

多年來,每逢傳統佳節,他都要帶領公司員工,帶上現金和禮品到附近村貧困戶和孤寡老人家中慰問,為鎮敬老院的老人們送去禮金和慰問品。 為讓鎮敬老院的老人們吃上新鮮蔬菜,他利用業餘時間,帶領員工在公司園區荒地上開闢菜地,把收穫的蔬菜免費供給鎮敬老院食堂。 有時,他還會親自下廚為老人們做飯,像對待自家老人一樣伺候著老人們。 去的多了,敬老院的老人們誰也不把他當“大老闆”,都把他親人看。 “像王成允這樣真心做慈善的很讓人佩服!義務贍養社會老人的事,他從不缺席!”小路口鎮敬老院院長說。

帶動百姓致富 他砥礪前行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王成允深悟其中的道理。

為讓鄰近村民都有飯吃有錢花,有財力精力贍養老人,經過探索和實踐,他尋到了“公司+基地+農戶”的扶貧好路子。 目前,他們公司已帶動周邊地區300多蛋鴨養殖戶,按保護價收購鴨蛋,幫助他們走上致富路。 為扶持百姓,公司每年還拿出3.4萬元用於結對幫扶貧困村的貧困戶,並承接小路口鎮81名貧困人口的精准扶貧幫扶專案,還先後安置當地貧困農民、下崗職工和大中專畢業生300余人,為他們提供了在家門口就業的機會;他還獨創出了給全體職工及家屬的雙方父母發放“孝親紅包”的孝老方式,每次發放“孝親紅包”600元。 上善若水,大愛無疆。 王成允是一位真正的孝親敬老典範,被人們譽為黃河灘區的“慈善家”,他的公司也被列為濟甯市愛心企業。
近年來,王成允獲得了很多榮譽,但對這些榮譽他並不看重。 “‘榮譽’不重要,重要的是行為,只要有大愛、有善行,才能走得更遠。 ”他說。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