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中國汽車裝備製造創新聯盟常務副秘書長韓鐳:中國汽車製造技術發展

4月26日, 2018第十屆全球汽車產業峰會在北京舉辦, 本次峰會以“創新技術引領產業未來”為主題, 會議期間, 中國汽車裝備製造創新聯盟常務副秘書長韓鐳發表了精彩演講, 演講內容如下:

中國汽車裝備製造創新聯盟常務副秘書長 韓鐳

各位領導, 各位專家, 新聞界的媒體們, 大夥兒下午好。 非常高興受邀到這兒來介紹一下汽車製造技術的發展, 我的演講題目是《中國汽車製造技術發展-智慧製造》。

我的演講分成兩個部分, 實際上是由兩個人來演講。 一個是我, 還有一個是我的助手劉振宇。 我可能重點講一下汽車技術的現狀, 劉振宇將重點講一下智慧製造這一塊。

我的演講題目主要是有六個。

1、我國汽車製造技術的現狀。

2、國家對汽車製造的支援。

3、智慧製造是汽車製造技術發展的必然趨勢。

4、視覺化模擬平臺在汽車設計、生產、管理中的應用。

5、視覺化模擬平臺應用實例。

6、總結。

我想演講時間應該是半個小時, 演講分成兩個部分。 我的這部分10分鐘之內控制完, 後半部分應該有20分鐘, 講的清楚一些可能對大夥兒都有幫助。

第一個問題, 我國汽車製造技術的現狀。

我想大家也都知道我有兩句話, 一句話呢, 我國的汽車企業生產線實際上都是世界一流的水準, 主要的生產線基本上都是自動生產線, 產品的品質穩定性好、效率高, 這是大夥兒有目共睹的。 所以, 我們現在出國看國外的汽車生產廠跟我國的汽車生產廠的水準是相當的。

第二句話, 生產線的主要設備都是進口的。 所以, 在這一點我多說兩句話?大家知道我們的生產主要都是進口。 進口意味著什麼呢?連續3年我國的汽車產量都超過了2800萬量,

是世界第一, 我們是一個汽車大國。

但是我們還不強, 不強在哪兒?有時候總說在有些汽車關鍵技術。 但是我覺得更重要的, 製造汽車的這些設備沒在我們手裡面。 所以, 製造的好與壞, 這個決定權我們心裡面沒有底。 所以, 在這一點上, 從國家層面來講, 一定要發展我們自己的機床製造裝備業。

第二個問題, 我講一下國家對汽車製造的支援。

我想介紹一下高檔數控機床與基礎製造裝備的重大科技專案, 這個項目是2008年中央政治局當時決定拿出2萬個億, 為了支持國家的科技發展和技術裝備發展而設立的。 這2萬個億當時涉及了15個國家重大專項, 其中有十多項是國防口的, 各個口都有, 從農林牧漁到電子設備到軍工口都。

其中有一項, 就牽扯到製造業專案, 就是高檔數控機床與基礎製造裝備。

這個項目代號叫04專項, 可能在行業裡面一說04專項, 大夥都是知道的。 04專項設立於2008年, 從2009年開始立項, 一直到2017年這個項目已經設立了600多項, 一共國家花了200個億。 在600多項裡面, 重大專項主要服務於4個領域, 分別是航空航太、汽車製造、發電設備、傳播。

10年在發電設備和傳播領域, 我們做的不錯, 現在重點是在航空航太和汽車。 牽扯到汽車的項目, 從明面上統計來看是60來項, 但是實際上我覺得應該牽涉到100來項。 汽車的專案主要涉及到汽車車身的製造, 零件的製造、動力總成的製造、焊裝線、鐳射焊接以及刀具。 所以這個項目, 10年時間裡基本上有將近100項。

在這裡面有很多專案也通過了驗收, 實際發揮了作用。

第二個項目我將重點介紹一下, 因為這個牽涉到汽車, 牽涉到機床, 也牽涉到我們每個人。 重大專項主要從哪幾方面來進行服務的?我覺得應根據我國家汽車製造本身設備產生的原因, 從三個方面來進行立項。

第一, 汽車行業有很多關鍵的設備一直是進口的, 我們也不能製造, 對於這些設備我們進行了立項。 比如大夥兒知道的衝壓設備, 8幾年引進的時候, 連鋼板都是從日本引進的。 後來寶鋼生產2米2連軋, 這個關被攻破了。 後來衝壓機也是引進的, 還有磁浮壓力機。 像曲軸的切線跟蹤模, 機床的硬切, 都是依靠進口的。

第二, 近幾年汽車採用新技術的零工加工技術與裝備。 因為大夥兒也都知道,從八幾年以後,尤其是電腦在汽車上的應用,有很多設備的理念跟過去是不太一樣的,採用了新的技術。比如燃油噴射系統,比如自動變速箱的技術,對這些我們進行了裝備。

第三,生產線上成組成套組線的技術。比如我們的鋼鐵鋼蓋,基本上是進口的。

我在這裡舉幾個例子。第一個,依靠進口的設備。大家都知道衝壓設備和伺服壓力機,從2008年開始立項後,我們解決了衝壓機本身的問題,還解決了自動更換模具和上下料的問題。所以衝壓線成套的技術,已經用在各大汽車廠的衝壓上,到目前為止有90多條線用到了04專項的成果。大夥兒都知道濟南的第二機床,齊齊哈爾的第二機床,合肥的鍛壓機都是在用的。而且濟南第二機床有9條衝壓線出口到美國,用於福特生產線。

我再說一下大噸的壓鑄機,可能搞汽車都知道,過去我們汽車的大鑄件基本上都是用進口的壓鑄件。我記得七幾年的時候,我在北齒的時候,變速箱的生產汽車廠沒有這麼大的壓鑄機,當時還是到航空部門去做的。現在3500噸的壓鑄機已經通過驗收,現在在一汽的製造廠, G6的離合機殼體就是它做的。還有曲軸模,大家都知道製造曲軸模的英國蘭德斯和德國的虎克公司,一直是壟斷這個市場。現在我們離了項以後,北京第二機床和上海機床也都用線上上了。

硬切機床大家都知道,就是齒輪的硬切,原來都要加冷卻液和冷卻油,除了污染,而且加工效率低,也造成很多其他的問題。現在採用了硬切,床的本身和刀具我們也解決了。還有採用新技術,大夥兒都知道燃油噴射系統,柴油的提供這塊是最難的,由日本的電裝公司壟斷。04立了專項以後,無錫油作廠承接了一期專案,前年已經驗收了。這個專案研製出12台新的設備,並且生產的高壓共軌系統也用在了軍車上。

還有自動變速箱的關鍵零件,比如CVT的追盤,DCT的換檔股這些都立了項,而且也都在做。還有鍛壓杠和裝備通用軸,這些都是一套的技術。另外生產線的重組成套的技術,比如缸體缸蓋也立了很多的項目。營口有一個鋼鐵的生產線,基本上都是國產設備。

還有齒輪生產線。南戴齒輪廠做了3條線,一年生產了80萬隻齒輪。我再說一下精短齒輪的設備,由於精短齒輪華中工學院和太平洋精短所,還有幾個廠一起攻這個技術,所以現在齒輪的精短度能夠達到七級,基本上齒輪的齒面不用加工就可以做下一步的工藝加工基準。這個廠的效益非常好,而且現在他們也在天津濱海新區建了新廠,準備供應這幾個合資廠。

第三,智慧製造是汽車製造技術發展的必然。

汽車零部件製造是大批量的,零件的加工質料,材質和幾何精度,要求不一定特別高,不是納米級的,不是微米級的,但是它要求均一性,加工成本還要低。 要滿足這些要求,加工就要機械化、自動化,儘量排除人為的干擾因素。

第二,加工線的機械化、自動化、電動化、智慧化的基礎,也就是加工的自動,線上檢測、建檔的自動,達標了自然就能建立技術檔案,能夠被跟蹤。所以,前三項我想現在的生產線都實現了。

還有如果要形成自動生產線,線的本身要有一個自我學習,自我糾正的性能。所以,實際上就是逐步向智慧化的方向發展。下一個題目就是視覺化平臺,就講的智慧化的問題,我想劉振宇工程師會比我講得更精彩。

謝謝大家。

劉振宇(韓鐳搭檔):謝謝!謝謝各位嘉賓,謝謝韓老師剛才的演講,接下來由我講述一下這個視覺化智慧模擬平臺在汽車生產、產線設計、升級運維中的一些具體實施方案。

首先,我們大家都知道,關於智慧製造我們一直都是分為四個層面,今天我們所講的智慧模擬智慧平臺,它主要集中在應用層,是針對與產品生命週期管理的一套解決方案。那它主要的核心呢?核心主旨就是建立數字化工廠。關於數字化工廠其實我們大家可能多少有一些瞭解,數字化工廠跟工廠數位化它是兩個不一樣的概念,就像企業資訊化跟資訊化企業一樣。工廠數位化其實它有幾個重點的關鍵字。

第一、數位化。

第二、視覺化。

第三、智能化。

其中數位化是基礎,只有實現了數位化、數字資產的建立和完善,才有可能推進後面的工作。 視覺化其實是手段,就是我們通過這種數位化模型,在電腦中對於建設進度與產品生產進度的虛擬模擬和評估優化,目的是把問題反應在前端,以確保在我們實際的建造生產過程中萬無一失。

其實近些年來,這種顯示技術有了非常大的發展和進步,比如說像VR技術、AR技術、朵者摩技術、全息技術等等,讓這種視覺化的體驗有了更強的臨場感和沉浸感,進而來實現智慧化。

其實數位化這個概念,在國內有很多不一樣的理解,因為工業4.0首先是在歐洲提出的,那我們借用了德國工程師協會關於數字化工廠的一個定義。它是怎麼說呢?數位化工廠是由數位化模型、方法和工具構成的綜合網路,包含模擬、3D、虛擬實境視覺化,通過連續的、不中斷的資料管理集中在一起,繼承了產品、過程、工廠模資料庫,通過先進的視覺化、模擬和文檔管理,提高產品的品質和生產過程的品質以及動態性能。

數位化工廠主要是涉及三個環節:

一、產品設計環節。

二、生產規劃環節。

三、生產執行環節。

我就大致介紹一下這三個環節中的一些關鍵因素。

首先是產品設計環節,三維的建模是基礎。其實數位模型的建立,不僅僅是產品設計環節的基礎,數位資產的建設跟完善,也是實現數字化工廠的一個基礎。

在產品設計環節,利用數位化建模的技術,通過給產品構建三維模型,可以有效的減少物理實體樣機的製造和工人重複勞動所產生的成本。

生產規劃環節的主要關鍵是工藝模擬,我們在生產規劃環節,利用模擬技術,對工廠的產線佈局、設備配置、生產製造、工藝路徑、物流等技術進行預規劃,並在模擬模型的預演基礎上發現問題,然後進行分析評估驗證,迅速的發現系統雲中存在的問題或有待改進之處,並及時進行調整和優化,這樣就可以減少我們在實際生產環境以及實體系統過程中的更改以及反工次數,從而降低成本,提高我們的工作效率。

第三個環節其實也是相對比較重要的環節,生產執行環節。其實數位工廠涵蓋了整個產品生命週期的一個全產業鏈的延展,那它的數位化可以有效的避免企業,尤其是傳統企業,因為資訊的無法傳遞、無法同步所帶來的誤工,從而實現柔性化的混線生產,並提高生產效率。

數字化工廠,它不僅為企業提高效率產生了價值,同時它也打破了企業內部的資訊孤島,把各個不同的多元異構的資料聯通在一起。

在我們的理解過程中,要想實現工業4.0,首先要構建智慧工廠。構建智慧工廠,必須要打造數位化工廠,所以數位化工廠是走向智慧化以及實現工業4.0的必由之路。

我們現在有一個不完全的統計,就是採用數字工廠的技術之後,企業能夠將產品的上市時間縮短30%,減少60%以上的設計修改與反工作業,生產工藝規劃時間減少大概40%,產能提高15%以上。同時,我們還可以節約15%左右的生產成本。

那其實我們在市場實踐的過程中,會經常遇到一些問題。比如有些企業的產線是新的,自動化產線也非常先進,還有數位介面,同時企業在建立過程中,也擁有大量的數位模型,但這兩者並不能很好的結合在一起,產生化學反應,從而變成生產力。

企業在整個過程中還會遇到幾個比較具體的問題,首先就是彙報,比如我們的主管領導可能對於你的彙報形勢理解不直觀,就會產生理解上的誤差,或者是說領導有對一些產業的要求跟合理性提出置疑進行修改,它可能都會導致整個的彙報週期會比較長。

其次就是我們在運營過程中出現的故障,那出現了故障我們怎麼去處理?首先我們要進行排查,要去找圖紙,然後我們要去差代碼等。我們發現故障產生並不是由於單一原因,它有上下游的問題的連線性。

在很多工廠裡依靠的是什麼呢?是老工程師(老專家)們的經驗,他依據自己的經驗來判斷這樣問題產生的上下根源。

其實這種方式,在傳統過程中,是很容易流失掉的。我們以前看過一個電視劇叫《大棧房》,裡面有一個小六子染布技術非常好,他的染布技術是怎麼控制水的溫度呢?其實他從來不用溫度計,就拿了一個魷魚放在熱水裡,看魷魚的彎曲程度來判斷水溫是否合適,從而能夠染出合適的布。但這些東西,如果離了小六子本人,就沒辦法再繼續了。

第三個問題我們異地協同的問題,有的時候比如說我們的管理人員、工程人員或者我們的工程師出差在外地,當遇到問題的時候,我們怎麼去快速解決呢?我們通過電話、檔,其實很難有效的描述我們想表達的問題,其實基於這些問題,我們都需要一套視覺化的、數位的、智慧的平臺來管理我們整套的運營體系,或者工廠的運維體系。

硬體是載體,軟體是靈魂,在這幾個過程中,我們可以簡單的把視覺化平臺的主要功能分成三個:

一、視覺化彙報。它主要運用於整個前期的評估以及彙報論證階段。

二、數字雙胞胎。就是我們所謂的數字工廠的核心,它是用在整個運營和管理階段。

三、雲平臺。這就用在遠程的異地協作。

在視覺化彙報階段中的主要需要的功能,包括工藝的模擬,對於這種廠區內的漫遊以及即時的可編輯情景的模擬以及包括管線的模擬等等,還有多個專案檔案的這種整合管理,在數位工廠這個階段我們需要通過對於各種機床、場內監控設備、資料的即時介入、調入,實現在虛擬環境下和真實環境下的同步進行。此外還包括工藝相關的模擬。

雲平臺就是我們剛才提到的遠端協作的管理,包括可以及時的通過遠端加入批註的方式能夠讓遠端工程師批註工人直接找到位置,並且準確的去排查問題。

其實,基於上述這三個主要功能,我們會發現其實這裡它對於企業的主要意義在於可以極大的提高企業運營效率。

前一段時間跟行業朋友交流的時候也講過一個故事,說到了華佗。華佗其實有兩個哥哥,很多人問他,你的兩個哥哥跟你比誰的醫術更高明?

華佗說我大哥主要是做養生,就是通過他的調理人不會得病。我二哥是有點小病他就給治好了,所以這兩個人名聲不響。這個人可能都病入膏肓了才到我這,所以顯的我的名望很大。但是誰也知道,其實名醫門前也都是累累白骨,這對於我們整個的智慧製造生產流程也是一樣的道理。

首先最優的幾個方案,是在我們預先的規劃過程中避免問題的出現。其次是在問題出現的萌芽中就把它解決掉,而不是等到問題很嚴重的時候,我們再去解決,因為到那會大家不一定能遇到華佗。

基於上述產線應用的相關關係,我們做了一些總結。通過這次中興和中美貿易戰,我們可以看到,其實中國在工業產業方面,對於國外的制約和限制是非常明顯的。中興這次被美國制裁,對我們敲響了一個非常大的警鐘。我們看到,在中國提出2025計畫之中,包括產化戰略裡面,國家對於我們工業資料的安全性是給予了極大的重視。

所以,國產化的視覺化智慧工業軟體未來必然是一個推廣應用的趨勢。我想可能這個進程要遠比我們所預期的推動速度要快的多。

這是企業必然會面臨的一個選擇,企業在這個過程中,就出現了我們第二個主要性,即相容性。舉個例子,現在大的軟體還是國外公司製造,比如說西門子也好,像達鎖也吧。西門子的軟體不可能是相容達鎖的,達鎖同樣不可能去相容西門子,對於我們而言,國產化的軟體優勢之一就是很好的相容性。它可以相容不同的軟體形式,不同的資料來源,從而降低企業在應對這一必然的改變過程中所要承擔的成本和風險。

第三就是我們中國製造的一些特色了,即性價比,通過我們的市場調查發現,同樣的類型工程的軟體,國產軟體的成本,幾乎是國外同型軟體的1/6,甚至1/10。據我們瞭解,國內有些公司,包括像墨蘭數字之類的這類公司,他們做的一些NL之類的管理系統基本上也能夠達到國外的水準。所以,國內的我們現在在軟體製造發展這個行業,也是遇到這個問題。

最後,我覺得有句唐詩說的好,叫“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借著國家國產化戰略,我們也希望國內的這種視覺化模擬智慧平臺能夠主動借力于中國智慧化產業製造發展的進步,同時自身也取得更大的發展。

謝謝大家!

敬請關注蓋世汽車“第十屆全球汽車產業峰會”直播專題:

提示:“本文根據發言整理,未經嘉賓審核!”如需轉載,請聯繫尤女士:15121021076

作者:蓋世汽車綜合

因為大夥兒也都知道,從八幾年以後,尤其是電腦在汽車上的應用,有很多設備的理念跟過去是不太一樣的,採用了新的技術。比如燃油噴射系統,比如自動變速箱的技術,對這些我們進行了裝備。

第三,生產線上成組成套組線的技術。比如我們的鋼鐵鋼蓋,基本上是進口的。

我在這裡舉幾個例子。第一個,依靠進口的設備。大家都知道衝壓設備和伺服壓力機,從2008年開始立項後,我們解決了衝壓機本身的問題,還解決了自動更換模具和上下料的問題。所以衝壓線成套的技術,已經用在各大汽車廠的衝壓上,到目前為止有90多條線用到了04專項的成果。大夥兒都知道濟南的第二機床,齊齊哈爾的第二機床,合肥的鍛壓機都是在用的。而且濟南第二機床有9條衝壓線出口到美國,用於福特生產線。

我再說一下大噸的壓鑄機,可能搞汽車都知道,過去我們汽車的大鑄件基本上都是用進口的壓鑄件。我記得七幾年的時候,我在北齒的時候,變速箱的生產汽車廠沒有這麼大的壓鑄機,當時還是到航空部門去做的。現在3500噸的壓鑄機已經通過驗收,現在在一汽的製造廠, G6的離合機殼體就是它做的。還有曲軸模,大家都知道製造曲軸模的英國蘭德斯和德國的虎克公司,一直是壟斷這個市場。現在我們離了項以後,北京第二機床和上海機床也都用線上上了。

硬切機床大家都知道,就是齒輪的硬切,原來都要加冷卻液和冷卻油,除了污染,而且加工效率低,也造成很多其他的問題。現在採用了硬切,床的本身和刀具我們也解決了。還有採用新技術,大夥兒都知道燃油噴射系統,柴油的提供這塊是最難的,由日本的電裝公司壟斷。04立了專項以後,無錫油作廠承接了一期專案,前年已經驗收了。這個專案研製出12台新的設備,並且生產的高壓共軌系統也用在了軍車上。

還有自動變速箱的關鍵零件,比如CVT的追盤,DCT的換檔股這些都立了項,而且也都在做。還有鍛壓杠和裝備通用軸,這些都是一套的技術。另外生產線的重組成套的技術,比如缸體缸蓋也立了很多的項目。營口有一個鋼鐵的生產線,基本上都是國產設備。

還有齒輪生產線。南戴齒輪廠做了3條線,一年生產了80萬隻齒輪。我再說一下精短齒輪的設備,由於精短齒輪華中工學院和太平洋精短所,還有幾個廠一起攻這個技術,所以現在齒輪的精短度能夠達到七級,基本上齒輪的齒面不用加工就可以做下一步的工藝加工基準。這個廠的效益非常好,而且現在他們也在天津濱海新區建了新廠,準備供應這幾個合資廠。

第三,智慧製造是汽車製造技術發展的必然。

汽車零部件製造是大批量的,零件的加工質料,材質和幾何精度,要求不一定特別高,不是納米級的,不是微米級的,但是它要求均一性,加工成本還要低。 要滿足這些要求,加工就要機械化、自動化,儘量排除人為的干擾因素。

第二,加工線的機械化、自動化、電動化、智慧化的基礎,也就是加工的自動,線上檢測、建檔的自動,達標了自然就能建立技術檔案,能夠被跟蹤。所以,前三項我想現在的生產線都實現了。

還有如果要形成自動生產線,線的本身要有一個自我學習,自我糾正的性能。所以,實際上就是逐步向智慧化的方向發展。下一個題目就是視覺化平臺,就講的智慧化的問題,我想劉振宇工程師會比我講得更精彩。

謝謝大家。

劉振宇(韓鐳搭檔):謝謝!謝謝各位嘉賓,謝謝韓老師剛才的演講,接下來由我講述一下這個視覺化智慧模擬平臺在汽車生產、產線設計、升級運維中的一些具體實施方案。

首先,我們大家都知道,關於智慧製造我們一直都是分為四個層面,今天我們所講的智慧模擬智慧平臺,它主要集中在應用層,是針對與產品生命週期管理的一套解決方案。那它主要的核心呢?核心主旨就是建立數字化工廠。關於數字化工廠其實我們大家可能多少有一些瞭解,數字化工廠跟工廠數位化它是兩個不一樣的概念,就像企業資訊化跟資訊化企業一樣。工廠數位化其實它有幾個重點的關鍵字。

第一、數位化。

第二、視覺化。

第三、智能化。

其中數位化是基礎,只有實現了數位化、數字資產的建立和完善,才有可能推進後面的工作。 視覺化其實是手段,就是我們通過這種數位化模型,在電腦中對於建設進度與產品生產進度的虛擬模擬和評估優化,目的是把問題反應在前端,以確保在我們實際的建造生產過程中萬無一失。

其實近些年來,這種顯示技術有了非常大的發展和進步,比如說像VR技術、AR技術、朵者摩技術、全息技術等等,讓這種視覺化的體驗有了更強的臨場感和沉浸感,進而來實現智慧化。

其實數位化這個概念,在國內有很多不一樣的理解,因為工業4.0首先是在歐洲提出的,那我們借用了德國工程師協會關於數字化工廠的一個定義。它是怎麼說呢?數位化工廠是由數位化模型、方法和工具構成的綜合網路,包含模擬、3D、虛擬實境視覺化,通過連續的、不中斷的資料管理集中在一起,繼承了產品、過程、工廠模資料庫,通過先進的視覺化、模擬和文檔管理,提高產品的品質和生產過程的品質以及動態性能。

數位化工廠主要是涉及三個環節:

一、產品設計環節。

二、生產規劃環節。

三、生產執行環節。

我就大致介紹一下這三個環節中的一些關鍵因素。

首先是產品設計環節,三維的建模是基礎。其實數位模型的建立,不僅僅是產品設計環節的基礎,數位資產的建設跟完善,也是實現數字化工廠的一個基礎。

在產品設計環節,利用數位化建模的技術,通過給產品構建三維模型,可以有效的減少物理實體樣機的製造和工人重複勞動所產生的成本。

生產規劃環節的主要關鍵是工藝模擬,我們在生產規劃環節,利用模擬技術,對工廠的產線佈局、設備配置、生產製造、工藝路徑、物流等技術進行預規劃,並在模擬模型的預演基礎上發現問題,然後進行分析評估驗證,迅速的發現系統雲中存在的問題或有待改進之處,並及時進行調整和優化,這樣就可以減少我們在實際生產環境以及實體系統過程中的更改以及反工次數,從而降低成本,提高我們的工作效率。

第三個環節其實也是相對比較重要的環節,生產執行環節。其實數位工廠涵蓋了整個產品生命週期的一個全產業鏈的延展,那它的數位化可以有效的避免企業,尤其是傳統企業,因為資訊的無法傳遞、無法同步所帶來的誤工,從而實現柔性化的混線生產,並提高生產效率。

數字化工廠,它不僅為企業提高效率產生了價值,同時它也打破了企業內部的資訊孤島,把各個不同的多元異構的資料聯通在一起。

在我們的理解過程中,要想實現工業4.0,首先要構建智慧工廠。構建智慧工廠,必須要打造數位化工廠,所以數位化工廠是走向智慧化以及實現工業4.0的必由之路。

我們現在有一個不完全的統計,就是採用數字工廠的技術之後,企業能夠將產品的上市時間縮短30%,減少60%以上的設計修改與反工作業,生產工藝規劃時間減少大概40%,產能提高15%以上。同時,我們還可以節約15%左右的生產成本。

那其實我們在市場實踐的過程中,會經常遇到一些問題。比如有些企業的產線是新的,自動化產線也非常先進,還有數位介面,同時企業在建立過程中,也擁有大量的數位模型,但這兩者並不能很好的結合在一起,產生化學反應,從而變成生產力。

企業在整個過程中還會遇到幾個比較具體的問題,首先就是彙報,比如我們的主管領導可能對於你的彙報形勢理解不直觀,就會產生理解上的誤差,或者是說領導有對一些產業的要求跟合理性提出置疑進行修改,它可能都會導致整個的彙報週期會比較長。

其次就是我們在運營過程中出現的故障,那出現了故障我們怎麼去處理?首先我們要進行排查,要去找圖紙,然後我們要去差代碼等。我們發現故障產生並不是由於單一原因,它有上下游的問題的連線性。

在很多工廠裡依靠的是什麼呢?是老工程師(老專家)們的經驗,他依據自己的經驗來判斷這樣問題產生的上下根源。

其實這種方式,在傳統過程中,是很容易流失掉的。我們以前看過一個電視劇叫《大棧房》,裡面有一個小六子染布技術非常好,他的染布技術是怎麼控制水的溫度呢?其實他從來不用溫度計,就拿了一個魷魚放在熱水裡,看魷魚的彎曲程度來判斷水溫是否合適,從而能夠染出合適的布。但這些東西,如果離了小六子本人,就沒辦法再繼續了。

第三個問題我們異地協同的問題,有的時候比如說我們的管理人員、工程人員或者我們的工程師出差在外地,當遇到問題的時候,我們怎麼去快速解決呢?我們通過電話、檔,其實很難有效的描述我們想表達的問題,其實基於這些問題,我們都需要一套視覺化的、數位的、智慧的平臺來管理我們整套的運營體系,或者工廠的運維體系。

硬體是載體,軟體是靈魂,在這幾個過程中,我們可以簡單的把視覺化平臺的主要功能分成三個:

一、視覺化彙報。它主要運用於整個前期的評估以及彙報論證階段。

二、數字雙胞胎。就是我們所謂的數字工廠的核心,它是用在整個運營和管理階段。

三、雲平臺。這就用在遠程的異地協作。

在視覺化彙報階段中的主要需要的功能,包括工藝的模擬,對於這種廠區內的漫遊以及即時的可編輯情景的模擬以及包括管線的模擬等等,還有多個專案檔案的這種整合管理,在數位工廠這個階段我們需要通過對於各種機床、場內監控設備、資料的即時介入、調入,實現在虛擬環境下和真實環境下的同步進行。此外還包括工藝相關的模擬。

雲平臺就是我們剛才提到的遠端協作的管理,包括可以及時的通過遠端加入批註的方式能夠讓遠端工程師批註工人直接找到位置,並且準確的去排查問題。

其實,基於上述這三個主要功能,我們會發現其實這裡它對於企業的主要意義在於可以極大的提高企業運營效率。

前一段時間跟行業朋友交流的時候也講過一個故事,說到了華佗。華佗其實有兩個哥哥,很多人問他,你的兩個哥哥跟你比誰的醫術更高明?

華佗說我大哥主要是做養生,就是通過他的調理人不會得病。我二哥是有點小病他就給治好了,所以這兩個人名聲不響。這個人可能都病入膏肓了才到我這,所以顯的我的名望很大。但是誰也知道,其實名醫門前也都是累累白骨,這對於我們整個的智慧製造生產流程也是一樣的道理。

首先最優的幾個方案,是在我們預先的規劃過程中避免問題的出現。其次是在問題出現的萌芽中就把它解決掉,而不是等到問題很嚴重的時候,我們再去解決,因為到那會大家不一定能遇到華佗。

基於上述產線應用的相關關係,我們做了一些總結。通過這次中興和中美貿易戰,我們可以看到,其實中國在工業產業方面,對於國外的制約和限制是非常明顯的。中興這次被美國制裁,對我們敲響了一個非常大的警鐘。我們看到,在中國提出2025計畫之中,包括產化戰略裡面,國家對於我們工業資料的安全性是給予了極大的重視。

所以,國產化的視覺化智慧工業軟體未來必然是一個推廣應用的趨勢。我想可能這個進程要遠比我們所預期的推動速度要快的多。

這是企業必然會面臨的一個選擇,企業在這個過程中,就出現了我們第二個主要性,即相容性。舉個例子,現在大的軟體還是國外公司製造,比如說西門子也好,像達鎖也吧。西門子的軟體不可能是相容達鎖的,達鎖同樣不可能去相容西門子,對於我們而言,國產化的軟體優勢之一就是很好的相容性。它可以相容不同的軟體形式,不同的資料來源,從而降低企業在應對這一必然的改變過程中所要承擔的成本和風險。

第三就是我們中國製造的一些特色了,即性價比,通過我們的市場調查發現,同樣的類型工程的軟體,國產軟體的成本,幾乎是國外同型軟體的1/6,甚至1/10。據我們瞭解,國內有些公司,包括像墨蘭數字之類的這類公司,他們做的一些NL之類的管理系統基本上也能夠達到國外的水準。所以,國內的我們現在在軟體製造發展這個行業,也是遇到這個問題。

最後,我覺得有句唐詩說的好,叫“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借著國家國產化戰略,我們也希望國內的這種視覺化模擬智慧平臺能夠主動借力于中國智慧化產業製造發展的進步,同時自身也取得更大的發展。

謝謝大家!

敬請關注蓋世汽車“第十屆全球汽車產業峰會”直播專題:

提示:“本文根據發言整理,未經嘉賓審核!”如需轉載,請聯繫尤女士:15121021076

作者:蓋世汽車綜合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