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讀書|50項偉大發明:避孕藥、電梯、塑膠、百貨商店……

美國歷史學家房龍寫過一部《發明的故事》, 介紹的大多是一些歷史非常悠久的發明, 如輪子、橋樑。 英國經濟學家蒂姆·哈福德寫了一部《塑造世界經濟的50項偉大發明》, 除了犁、楔形文字、紙, 其他的都非常現代, 如空調、蘋果手機、集裝箱、條碼、奶粉、電子遊戲, 有許多是或者涉及一種建制或系統, 而不是簡單的物品, 如銀行、保險、公司。

1

避孕藥

哈福德說, 避孕藥“也許是20世紀末最重大的經濟變革”。 過去的幾個世紀裡, 人們嘗試了各種花樣防止避孕。 古埃及有鱷魚糞, 亞里斯多德推薦雪松油, 卡薩諾瓦用半個檸檬作為宮頸帽。

避孕套作為避孕藥的替代品, 是有失敗率的。 人們有時候不嚴格按照要求使用, 導致避孕套有時會破裂或滑落, 結果每100名性生活活躍的女性使用避孕套一年, 有18人會懷孕。 避孕藥的失敗率只有6%, 安全性是避孕套的三倍。 如果使用得當,

失敗率可以下降到5%。 “而且負責正確使用避孕藥的是女性, 而不是她們笨手笨腳的伴侶。 ”

如果沒有避孕藥, 你現在就不會遇到那麼多女性醫生、牙醫或律師, 因為如果隨時都有可能懷孕, 她們就無法獲得醫生或律師資格。

避孕藥還導致女性晚婚。 避孕藥出現之前,

人們結婚比較早。 為了事業發展而決定放棄性生活的女性可能到30歲才找物件, 而那時幾乎所有的好男人都已經結婚了。 有了避孕藥, 未婚女性可以發生性行為, 意外懷孕的風險大大降低了。 每個人都開始晚婚。 經濟學家阿瑪利亞·米勒的統計證明, 女性在20多歲時如果推遲一年生育孩子, 她一生的收入將上升10%。

2

電梯

電梯安全、可靠, 但等電梯的時候我們都覺得心煩, “等候公共汽車或火車時, 我們心甘情願, 電梯讓我們等20秒, 我們就會牢騷滿腹。 或許是因為坐電梯時, 我們都覺得自己成了被運輸的貨物。 電梯沒有位置標識, 顯示幕也不顯示方位資訊, 我們暈頭轉向, 不知身處大樓的哪個角落。 在電梯大堂放置長度相當的鏡子,

能讓人感覺等待時間過得更快一些。 ”

電梯的原型升降梯本身已經存在很久, 據說阿基米德在古希臘時期就建過一部升降梯。 1743年, 路易十五在凡爾賽宮用一部升降梯秘密地拜訪女主人。 匈牙利、中國、埃及的升降梯都由牲畜升降。

地鐵使高層建築成為可能,

“曾經我們只能接受六到七層高的建築, 而且頂層住的一般都是僕人、瘋婆子或者為理想苦苦掙扎的藝術青年。 電梯發明後, 閣樓變成了閣樓公寓, 頂層變成了套房。 ”

3

機器人

不要以為機器人很有未來感, 現在已經有大量機器人在工作:世界機器人人口正在迅速膨脹——工業機器人的銷量每年增長約13%, 這意味著機器人的“出生率”幾乎每5年翻一番。 機器人正在做越來越多的事情, 生菜採摘工、調酒師、醫院的搬運工等等。

機器人能提高效率,做一些危險的工作。但機器人的普及完全是好事嗎?“對工人或整個社會而言,它們並非總是更好。比如自動取款機帶來的一個好處就值得懷疑,銀行櫃員被解放出來,卻去銷售一些高風險的金融產品。可以想像,留給人類去做的一些工作實際上會更糟糕。”

如今,機器人的大腦比身體的進步更快。機器人能讓飛機著陸,能在華爾街買賣股票,但它們不能打掃廁所。在倉庫裡有一種設備,告訴工人如何取東西,可以節省工人在通道上來回行走的時間。如果機器人在思維方面擊敗人類,而人們在把物品從貨架上取走方面擊敗機器人,用機器人大腦來控制人體,就是一個完美的解決方案,雖然人類聽命于機器人顯得很怪異。

4

塑膠

作家蘇珊·弗林克爾寫過一本關於塑膠的書,她花了一天的時間記下自己觸摸到的塑膠用品:電燈開關、馬桶座、牙刷、牙膏等。她也注意到不是塑膠的東西——衛生紙、木地板、瓷的水龍頭。一天結束,她共列出了196件塑膠製品,102件非塑膠製品。全世界生產的塑膠如此之多,要消耗石油產量的8%。

有的塑膠不能回收,如酚醛塑料,更多的塑膠可以回收,但並沒有回收。只有大約七分之一的塑膠包裝被回收,遠遠小於紙或鋼。塑膠最終埋入垃圾填埋場,化學物質會滲入地下水,進入海洋後,會被有些生物食用。有人預計,到2050年,海洋裡的塑膠比所有的魚加起來都要重。

5

剃鬚刀和刀片

兩部分定價何以行得通?因為消費者會考慮轉換成本。想換一種膠囊,你就要哦新買一台咖啡機。在數位產品方面尤其可行。如果你的電子書閱讀器上已經有了很多圖書,切換到另一個平臺就很麻煩。

(圖片來自網路)

世界讀書日,全場滿減進行時

大家都在看這些

⊙文章版權歸《三聯生活週刊》所有,歡迎轉發到朋友圈,轉載請聯繫後臺。

點擊以下封面圖

一鍵下單新刊「教授的權力」

機器人能提高效率,做一些危險的工作。但機器人的普及完全是好事嗎?“對工人或整個社會而言,它們並非總是更好。比如自動取款機帶來的一個好處就值得懷疑,銀行櫃員被解放出來,卻去銷售一些高風險的金融產品。可以想像,留給人類去做的一些工作實際上會更糟糕。”

如今,機器人的大腦比身體的進步更快。機器人能讓飛機著陸,能在華爾街買賣股票,但它們不能打掃廁所。在倉庫裡有一種設備,告訴工人如何取東西,可以節省工人在通道上來回行走的時間。如果機器人在思維方面擊敗人類,而人們在把物品從貨架上取走方面擊敗機器人,用機器人大腦來控制人體,就是一個完美的解決方案,雖然人類聽命于機器人顯得很怪異。

4

塑膠

作家蘇珊·弗林克爾寫過一本關於塑膠的書,她花了一天的時間記下自己觸摸到的塑膠用品:電燈開關、馬桶座、牙刷、牙膏等。她也注意到不是塑膠的東西——衛生紙、木地板、瓷的水龍頭。一天結束,她共列出了196件塑膠製品,102件非塑膠製品。全世界生產的塑膠如此之多,要消耗石油產量的8%。

有的塑膠不能回收,如酚醛塑料,更多的塑膠可以回收,但並沒有回收。只有大約七分之一的塑膠包裝被回收,遠遠小於紙或鋼。塑膠最終埋入垃圾填埋場,化學物質會滲入地下水,進入海洋後,會被有些生物食用。有人預計,到2050年,海洋裡的塑膠比所有的魚加起來都要重。

5

剃鬚刀和刀片

兩部分定價何以行得通?因為消費者會考慮轉換成本。想換一種膠囊,你就要哦新買一台咖啡機。在數位產品方面尤其可行。如果你的電子書閱讀器上已經有了很多圖書,切換到另一個平臺就很麻煩。

(圖片來自網路)

世界讀書日,全場滿減進行時

大家都在看這些

⊙文章版權歸《三聯生活週刊》所有,歡迎轉發到朋友圈,轉載請聯繫後臺。

點擊以下封面圖

一鍵下單新刊「教授的權力」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