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古錢幣 “新寵”戶部大清銅幣,拍出128萬高價

1910年(宣統二年)4月16日, 清政府公佈了《幣制則例》, 實施銀本位制, 即以銀元為主幣, 銅元為輔幣。 然而, 這套新銅元的幣值又與製錢比價相違背, 只鑄款式, 並未流轉。

1911年(宣統三年)又推出一套新銅元, 仍稱“大清銅幣”, 計有二十文、十文、五文和二文、一文五種, 五文以上鑄有製錢和銀元交換值, 以補第一套新銅元之缺乏。 但這一幣制改革方案, 還未來得及全面實施(只有十文和一文銅元進入流轉領域), 便爆發了辛亥革命, 清朝消亡。

下圖就是小編有幸見到的大清銅幣, 銅幣正面珠圈內鈐有“大清銅幣”四字, 左右兩頭是丙午, 上緣列有滿文“大清銅幣”, 下緣列“當製錢十文”, 反面為一致蟠龍, 又稱“部頒龍”或“大清龍”上緣前期為“光緒年造”、後期為“宣統年造”字樣, 下緣為英文“TAI-CIIING-TI-KUOCOPPERCOIN”, 漢譯為“大清帝國銅幣”。 所以此枚銅幣是戶部所鑄。 包漿無缺, 品相無磨損。

在2013年最為顫動的莫過所以一枚品相無缺的“大清銅幣”拍出80萬的天價, 賣家一夜致富, 學者以為, “大清銅幣”保藏價值難以估計, 是古董保藏商場的“偏門”, 現在“大清銅幣”保藏商場極度熾熱, 造假技術應運而生, 大家謹慎為之。 據統計資料顯現, 大清銅幣在各地拍場上的行情一路看漲。 在某公司的拍場上, 一枚刻有宣統三年的大清銅幣二十文, 曾以128萬的高價在當場成交。 如此讓人不敢幻想的生意買賣, 足以印證大清銅幣是藏品商場中的一匹黑馬

清代機制銅圓的鑄造始於1900年(清朝光緒二十六年), 止於1911年(宣統三年)。 鑄造流通時間儘管只有十餘年,

但其鼎盛時期全國共有十七省二十局開機鑄造銅圓。 如以細微區別劃分, 其版式在千種以上。 因此當代銅圓收藏愛好者以收集到十大名譽錢幣之“大清銅幣”為最大樂事。

近幾年“大清銅幣”一度成為收藏界追捧的寵兒, 媒體上炒得沸沸揚揚, 動輒上百萬的天價。 據瞭解, 香餑餑的“大清銅幣”收藏價值極高, 但是“大清銅幣”存世量極為稀少, 一般古玩市場上的多為偽造品。 如今“大清銅幣”價格一路狂飆, 導致偽造情況越演越烈。

大清銅幣”, 背面是一條栩栩如生的神龍。 在中國, 收藏家極其喜歡這枚錢幣, 因為中華民族是龍的傳人, 在民間傳說, “大清銅幣”背面的龍, 能增加一個人的氣運, 使其時刻在龍氣的保護下,

趨吉避凶。 所以這枚錢幣一直深受收藏家的喜愛。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