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吳農田:固守本心 傳遞真情

---寫在渭南市第二醫院副院長吳農田榮膺陝西省"第二屆三秦最美醫務工作者"殊榮之際

從城市到農村, 從病房到鄉間, 四季變遷, 不忘初心, 這就是他的人生寫照, 不求名與利, 無私奉獻, 充分的展現了一名共產黨員的高尚品質。

他——吳農田醫生, 現任渭南市第二醫院副院長兼心內科主任, 副主任醫師, 臨渭區有特殊貢獻拔尖人才。

1999年, 吳農田醫生畢業于延安大學醫學院醫療系, 從離開學校的那天起, 他就不斷告誡自己, 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 要努力提高自己的醫術, 用自己精湛的醫術服務于患者, 説明更多的患者, 讓他們遠離病痛的折磨, 從醫近20年來, 他在工作中也一直履行著自己的承諾, 始終固守本心, 不忘初心。

2016年11月, 根據中央文件指示, 臨渭區衛計局率先開展了"千名醫生包聯救助因病致貧家庭工作"。 渭南市第二醫院積極回應, 並於2016年11月19日正式啟動了我院醫務工作者包聯救助因病致貧家庭活動。 全院抽調了業務能力強, 並有高度責任心的330名醫務人員參加該項活動, 在這次幫扶活動中, 他所帶領的心臟內科31名醫護人員主動承擔了55戶貧困家庭的健康扶貧工作。 在接到這項工作任務時,

對他來講是一個新課題、新事物, 有些同志就問他:"吳院長, 我們是大夫, 難道替人看幾次病就能使人脫貧嗎?"面對這樣的疑惑, 他一度也很迷茫, 對待這個新課題, 他沒有選擇等待和觀望, 在科室會議上, 他率先表態:"既然國家制定了這個目標計畫, 就是為了讓一些有困難的家庭和一些因病致貧的家庭能夠感受到社會的溫暖, 我們作為醫務工作者, 要給他們信心和力量, 這次扶貧為什麼叫做精准扶貧, 就是要讓我們樹立責任心, 把每一位貧困群眾放在心上, 為他們脫貧和致富創造條件"。 科室的同志們非常認可他的想法, 大家紛紛表示, 科室要爭先爭優的完成這次精准扶貧的任務。 於是, 他們科室主動承擔了55戶貧困家庭的健康扶貧工作,
幫扶人數達全院之首。 在這55戶貧困家庭中, 他們逐一登記, 認真摸底, 詳細的掌握每一戶人家的基本情況。

在健康扶貧工作中, 他常常體會到, 雖然我們只付出一點努力, 但是貧困家庭就會發生巨大的改變, 有的人的人生命運都會改變。

臨渭區豐原鎮, 他包聯的貧困戶張某一家就是典型的因病致貧。 張某已經84歲, 患有高血壓與腦血管梗塞, 並且因腦梗後遺症導致左側肢體行動不便。 吳農田醫生第一次見到她時, 她基本上臥床上起。 因此需要人照料, 兒子兒媳無法出外務工, 還有兩個孫子上高中。

張某的兒子對母親的病基本上不抱多少希望了, 用他的話說:"已經八十多歲, 又這樣子躺著, 天天只吃那麼一點, 我看堅持不了多長時間了。 我們做兒女的就只能盡盡心, 在家多陪陪吧。 "張某當時精神很差, 口裡不停地嘟囔自己"活不了幾天了"。 吳農田醫生要了張某所有的病史資料, 仔細分析病情, 又給她詳細的檢查了一遍身體, 覺得她腦梗的後遺症並不算太嚴重, 雖然左側肢體並未完全癱瘓,只是感覺有些遲鈍,肌力下降,而且還可能與她的精神狀態不佳、進食太少有關。於是吳農田建議她住院治療一段時間,然後再回家加強康復與營養。但張某的兒子當時對於扶貧政策還瞭解不夠,又覺得母親已經老了,不太想再費周折。

吳農田醫生給張某的兒子兒媳做動員工作,特別是詳細地介紹當前的扶貧政策,除了農合報銷,還有民政大病救助與政府兜底,貧困家庭基本上不用掏多少錢。同時還主動提出由自己找車接他們住在我們市第二醫院。聽他這樣說,張某一家經過商量,同意住在我們醫院治療。張某住院後,他還與主治醫師商討了病情與治療方案。經過十多天的支持治療與康復治療,同時重點控制血壓,她的精神狀態與進食有了明顯改觀。對老年人來說,精神與營養非常重要,老人可以起來拄拐走動、上廁所了。原先已不抱希望的兒子看到母親病情明顯恢復,喜出望外,多次對我們醫生護士表示感謝,還托人從家裡捎來蘋果要送給大家,他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多虧你們,救了我母親一命"。張某每次見到我過去查房,就會馬上坐起身說要感謝吳農田醫生,說他是自己的"救命恩人"。

張某的血壓穩定後出院,吳農田醫生又找車送她回家,並在出院後一個月內,每週帶一名康復醫生去看望她,繼續給她做一些康復治療,還讓她學習簡單的自我康復動作。此後,老人已經恢復到生活基本可以自理,白天可以一個人在家,甚至拄拐出去串門、看別人打牌,兒子兒媳也可以放心的出外務工了。吳農田醫生仍然每月去看望她兩次,並帶去一些牛奶、水果等營養品,在冬天還買了電熱毯送去,逢年過節必去慰問。現在見到她,雖然蒼老,但已經完全不像一個病人,手裡常常拿著兩個核桃在轉著,那是吳農田醫生教她的一種鍛煉方式。由於她不再因病長期臥床,兒子兒媳這兩個勞動力被解放出來,張某家的經濟狀況明顯改善,而且兩個孫子已經高中畢業,也可以打工掙一些錢了,美好的生活前景在向這家人招手。

這種的事例太多,感人的故事也很多,但是我們的工作還沒有做完,精准扶貧任重道遠。不是一家兩家的脫貧,就能解決了的問題,我們所處的環境還有許多人在貧困線上掙扎,有的人是自身原因,也有人是二次返貧,對待這個沉重的話題,他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一名普通的醫務工作者,始終竭盡全力,固守本心,發揚優良傳統,宣傳黨的方針、政策,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認真貫徹中央文件,把扶貧幫困工作作為他下一階段的工作重點,不辜負組織的重托,認真完成上級交辦的任務,給我們的黨旗增輝。

雖然左側肢體並未完全癱瘓,只是感覺有些遲鈍,肌力下降,而且還可能與她的精神狀態不佳、進食太少有關。於是吳農田建議她住院治療一段時間,然後再回家加強康復與營養。但張某的兒子當時對於扶貧政策還瞭解不夠,又覺得母親已經老了,不太想再費周折。

吳農田醫生給張某的兒子兒媳做動員工作,特別是詳細地介紹當前的扶貧政策,除了農合報銷,還有民政大病救助與政府兜底,貧困家庭基本上不用掏多少錢。同時還主動提出由自己找車接他們住在我們市第二醫院。聽他這樣說,張某一家經過商量,同意住在我們醫院治療。張某住院後,他還與主治醫師商討了病情與治療方案。經過十多天的支持治療與康復治療,同時重點控制血壓,她的精神狀態與進食有了明顯改觀。對老年人來說,精神與營養非常重要,老人可以起來拄拐走動、上廁所了。原先已不抱希望的兒子看到母親病情明顯恢復,喜出望外,多次對我們醫生護士表示感謝,還托人從家裡捎來蘋果要送給大家,他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多虧你們,救了我母親一命"。張某每次見到我過去查房,就會馬上坐起身說要感謝吳農田醫生,說他是自己的"救命恩人"。

張某的血壓穩定後出院,吳農田醫生又找車送她回家,並在出院後一個月內,每週帶一名康復醫生去看望她,繼續給她做一些康復治療,還讓她學習簡單的自我康復動作。此後,老人已經恢復到生活基本可以自理,白天可以一個人在家,甚至拄拐出去串門、看別人打牌,兒子兒媳也可以放心的出外務工了。吳農田醫生仍然每月去看望她兩次,並帶去一些牛奶、水果等營養品,在冬天還買了電熱毯送去,逢年過節必去慰問。現在見到她,雖然蒼老,但已經完全不像一個病人,手裡常常拿著兩個核桃在轉著,那是吳農田醫生教她的一種鍛煉方式。由於她不再因病長期臥床,兒子兒媳這兩個勞動力被解放出來,張某家的經濟狀況明顯改善,而且兩個孫子已經高中畢業,也可以打工掙一些錢了,美好的生活前景在向這家人招手。

這種的事例太多,感人的故事也很多,但是我們的工作還沒有做完,精准扶貧任重道遠。不是一家兩家的脫貧,就能解決了的問題,我們所處的環境還有許多人在貧困線上掙扎,有的人是自身原因,也有人是二次返貧,對待這個沉重的話題,他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一名普通的醫務工作者,始終竭盡全力,固守本心,發揚優良傳統,宣傳黨的方針、政策,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認真貫徹中央文件,把扶貧幫困工作作為他下一階段的工作重點,不辜負組織的重托,認真完成上級交辦的任務,給我們的黨旗增輝。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