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從微信看社會關係進入個人空間後造成的價值觀裂痕

文/杜輝

從應用上來說, 微信逐步開通的錢包、支付、繳費、遊戲等功能還是十分方便, 且使用頻率也是極高的。 而且微信與QQ好友以及手機等通訊錄的捆綁, 讓剛註冊微信時, 可以快速地添加朋友, 建立基於現實社會關係的“朋友圈”。 所以開始使用後, 倒是很快上手(當然也意味著個人隱私的洩露)。

微信雖有眾多便利, 但是一些硬傷, 也讓用戶諸多反感和抵觸, 不知道這算不算探索過程中的必然問題。 比如盛極一時的微商, 在微信中已經達到氾濫的程度。 一方面很多朋友在微信中推銷各種商品, 另一方面也會有各種陌生人加你,

或是推銷產品, 或乾脆就是詐騙。 讓人十分反感, 最後只能遮罩好友, 拒絕添加陌生人。

還比如以公眾號為代表的資訊超載。 開始時註冊的人少, 所以公眾號相對的關注度高, 閱讀轉化率也高。 但隨著關注度高, 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註冊公眾號, 資訊開始大大過量。 而為了博取眼球和點擊量, 則標題黨、圖片黨、抄襲等行為不斷衝破下線, 什麼深度文章、最XX、世界X大等等標題沖入眼簾。 大量粗製濫造的內容, 也引起了讀者的審美疲勞。 最後公眾號大量死亡, 閱讀轉化率也逐步走低。

使用微信越來越多, 遮罩掉人也越來越多。 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大家都沒有時間去關注幾百個人的私人世界。 另一個就是價值觀差異,

道不同不相為謀。 我們沒有必要去看自己不想看的資訊, 不喜歡的思想及內容。 而且在遮罩他人的同時, 還會設置許多人對自己空間的流覽許可權。 沒有意義的評論, 沒有共同價值觀的討論都沒有必要, 讓別人看不到, 彼此也都落個清淨。

微信固然有他的便利性和優點, 但其在價值觀撕裂層面造成的硬傷也很難彌補。 時代和技術發展太快, 新事物層出不窮, 發展的腳步稍微慢下來一些, 就會被追趕、淘汰。 微信雖已占得先機, 但未來走向如何, 誰也不敢給出結論。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