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戰場保齡球?揭秘鐵流滾滾的球形坦克

啊嘍哈, 歡迎來到武研社, 我是喜歡探尋奇特武器的哈雷。 說起軍用載具, 那可真是千奇百怪, 上一次我們就腦洞大開的談了蜘蛛機器人, 本期武研社, 我們就來說說有異曲同工之妙的——球形坦克。

坦克世界中曾亮相過的球形坦克

說起蘇/俄系坦克, 大家總能想起腦袋圓圓的半蛋型炮塔。 確實半蛋型炮塔幾乎是俄系坦克的標配。 因為有些理論認為, 半蛋型炮塔防護外形好, 可以提高跳彈幾率, 增強生存性。 那如果追求極致, 把坦克變成個球呢?防護會不會更好呢?於是一些坦克設計師們將這種思路付諸了實踐。

想像圖:戰場上的球形坦克

美帝也瘋狂

事實上, 球形坦克的概念極有可能誕生於美帝。 1936年, 美國德州一位發明家A·J·理查森在繪圖板上畫出了最早的一款球形坦克——風滾草坦克。 這款坦克由內外兩層組成, 內層是駕駛艙, 外層是兩個帶齒的半圓形滾殼, 靠兩邊輸出的功率差實施轉向。 坦克有密閉設計防止毒氣滲入, 甚至還有獨立的發動機艙和氧氣罐以避免乘員一氧化碳中毒。

德州發明家筆下的風滾草坦克(注意其英式碟形盔 但其實這是美軍)

看到圖中的“碟形盔”, 很多人便認為這是英軍, 而坦克是英國人的設計。 其實不然, 因為早年的美軍也是戴英式碟形盔的, 即便到了二戰爆發時, 美軍仍裝備有英式碟形盔, 所以1936年美國畫面中出現“碟形盔”, 也就不足為奇了。 而這款停留在草稿上的風滾草坦克, 可能是美國唯一的球形坦克設計。


值得一提的是, 根據風滾草坦克的外形設計, 可以看出它非常像自衛狀態下的犰狳

務實的蘇聯人

美國人的設計停留在圖紙階段, 而蘇聯坦克設計師不僅設想了, 甚至還依據圖紙做出了實物。 根據已經發現的檔, 蘇聯至少研製了兩款球形坦克,

分別是SHT-1A和SHT-2T。

《坦克世界》中的球形坦克某年的愚人節載具

同樣是1936年, 天才的獨眼工程師——佛崔索夫, 在莫斯科的一家機械廠內一邊工作一邊深造。 這期間, 他開始接觸和學習機械車輛的設計。 在沙俄內戰期間, 因遭受高爾察克騎兵的掠殺, 他失去了他的父親和左眼, 對於這段慘痛的人生經歷他永遠無法忘懷。

蘇俄內戰中大放異彩的雙輪/四輪機槍馬車,可能是蘇聯球形坦克設計靈感的來源

因此他設想,如果坦克也像騎兵那樣,既能高速突擊又可以靈活轉向,再配上適當的火力和裝甲,豈不完美?經過不斷的完善和構思,在1940年,佛崔索夫向蘇聯中央國防開發委員會遞交了一份《球形戰車》中型戰車開發計畫書,內容詳實而且圖文並茂,與以前收到的各種不切實際的想法截然不同。

《坦克世界》中的球形坦克某年的愚人節載具

在計畫書中,佛崔索夫設計的戰車車體為圓球形,頂部有一座全向射擊的機槍,用兩條橡膠履帶運動。由於他的設計太過於大膽和前衛,以至當時蘇聯各坦克工廠都不敢參與。所謂求人不如求自己,在得到許可之後,佛崔索夫拉起自己的隊伍,開始獨立設計和製造他夢想中的“完美坦克”。

後人製作的CG,兩款掃雷型的球形坦克

1941年4月,球形坦克的實物被製造出來,兩條鋼制履帶取代了不靠譜的橡膠履帶,原設計的頂置機槍塔換成了兩門76毫米坦克炮。這個圓球狀的鐵蛋最大亮點是機動性超好,在內置陀螺儀的穩定下,兩條履帶可同時轉動,或者反向運動,從而實現前進,後退和原地轉向動作。

蘇軍坦克的進攻 不過亮點卻是後邊的球形坦克

該車採用一台B-2柴油機作為動力,實際測試證實球形戰車的越野性能良好,原地自轉如陀螺一般靈活,加速性能也比同類戰車強的多,而且無需額外設計火炮俯仰機構,就能進行水準和垂直方向相對精確的瞄準。這款球形戰車被賦予了SHT-1A的編號。

裝備兩門45mm炮的設計

據資料相關資料顯示,SHT-1A重約20噸,其中4噸的重量是用來維持車輛平衡的壓艙系統。從理論上來說,球形坦克擁有幾乎完美的避彈外形,優秀的機動性能,原地零距離轉向能力足以秒殺所有坦克。如果獲得成功,將成為極好的突擊兵器。

一些不知源頭的設計

但問題就是,它太超前了,很多技術問題無法解決,其中比較大的問題有三個:鋼材不達標造成車體和履帶互相摩擦變形;通風系統設計不良,柴油機的廢氣無法全部排出令兩名乘員無法正常工作;陀螺儀穩定技術不達標,經常造成乘員艙地板無法保持水準狀態,影響駕駛和射擊。

另一款配備了兩門152mm火炮的球形坦克設計

儘管如此,佛崔索夫還是在1942年拿出更為瘋狂的,車體兩側各安裝一門152毫米炮的SHT-2T方案,其中字母T代表快速。該車設計重量達到35噸,比SHT-1A更加不切實際。傳聞中這個怪獸參與了實戰測試,但沒有任何官方記載可證明。

兩款有外部平衡維持設計的球形坦克,左為kugelpanzer

神秘的德國製造

雖說關於球形坦克的傳說林林總總,但是大部分傳說中提及的型號並沒有照片可以佐證。然而也不怪軍事迷們對這一神奇型號那麼感興趣,畢竟在世界最大的坦克博物館——俄羅斯庫賓卡坦克博物館裡,確確實實停放著一輛貨真價實的球形坦克,德國製造的KugelPanzer(球狀坦克)。

德國女性與球形坦克

這款球形坦克從外表看來算是採用了相對務實的設計。放棄了內部的穩定系統,轉而採用車外的輔助輪設計。結構上類似於飛機的後三點式起落架,內部乘員一人。根據介紹,它是在蘇軍1945年對日作戰時期繳獲的單人偵查坦克。如果真是這樣,那就是說德國人千里迢迢用潛艇給日本人送了一輛原型車。

庫賓卡博物館的球形坦克,裝甲僅厚五毫米。據信是蘇軍於1945年對日作戰期間繳獲的一款單人帶發動機的德國制球形坦克,其背後的身世還是個迷

實際上倘若真的能夠投入實戰,球形坦克理論上說有一定的可行性。特別是作為偵查載具這一點。球形坦克所採用的陀螺儀技術已經相對成熟許多,因此在目前的技術水準下,實現球形坦克的設計將面臨小得多的挑戰。

比起星球大戰中的可變型機器人,普通的球形坦克反而比較便於實現

球形坦克,其外表圓滑,貫徹跳彈理念,相容多炮塔神教以及其他清奇的設計思路,使其在坦克設計的初始年代在各國放出異彩。而半蛋形炮塔作為跳彈理論的應用型產品,在很長一段時間影響了蘇聯坦克的發展,甚至成為區別華約與北約坦克的重要標誌。

源自蘇聯的59也是標準的半蛋型炮塔

不過,成功的坦克必須是將防護,火力和機動性完美平衡的產物,比如美國的M1A2,德國的豹2A5,中國的ZTZ-99A以及俄羅斯目前裝備的T-90A。靠跳彈理論進行防護的球形坦克還是在二戰遊戲中去體驗好了,真要上了戰場,還是不可能去硬碰各種先進穿甲彈的。

對於這段慘痛的人生經歷他永遠無法忘懷。

蘇俄內戰中大放異彩的雙輪/四輪機槍馬車,可能是蘇聯球形坦克設計靈感的來源

因此他設想,如果坦克也像騎兵那樣,既能高速突擊又可以靈活轉向,再配上適當的火力和裝甲,豈不完美?經過不斷的完善和構思,在1940年,佛崔索夫向蘇聯中央國防開發委員會遞交了一份《球形戰車》中型戰車開發計畫書,內容詳實而且圖文並茂,與以前收到的各種不切實際的想法截然不同。

《坦克世界》中的球形坦克某年的愚人節載具

在計畫書中,佛崔索夫設計的戰車車體為圓球形,頂部有一座全向射擊的機槍,用兩條橡膠履帶運動。由於他的設計太過於大膽和前衛,以至當時蘇聯各坦克工廠都不敢參與。所謂求人不如求自己,在得到許可之後,佛崔索夫拉起自己的隊伍,開始獨立設計和製造他夢想中的“完美坦克”。

後人製作的CG,兩款掃雷型的球形坦克

1941年4月,球形坦克的實物被製造出來,兩條鋼制履帶取代了不靠譜的橡膠履帶,原設計的頂置機槍塔換成了兩門76毫米坦克炮。這個圓球狀的鐵蛋最大亮點是機動性超好,在內置陀螺儀的穩定下,兩條履帶可同時轉動,或者反向運動,從而實現前進,後退和原地轉向動作。

蘇軍坦克的進攻 不過亮點卻是後邊的球形坦克

該車採用一台B-2柴油機作為動力,實際測試證實球形戰車的越野性能良好,原地自轉如陀螺一般靈活,加速性能也比同類戰車強的多,而且無需額外設計火炮俯仰機構,就能進行水準和垂直方向相對精確的瞄準。這款球形戰車被賦予了SHT-1A的編號。

裝備兩門45mm炮的設計

據資料相關資料顯示,SHT-1A重約20噸,其中4噸的重量是用來維持車輛平衡的壓艙系統。從理論上來說,球形坦克擁有幾乎完美的避彈外形,優秀的機動性能,原地零距離轉向能力足以秒殺所有坦克。如果獲得成功,將成為極好的突擊兵器。

一些不知源頭的設計

但問題就是,它太超前了,很多技術問題無法解決,其中比較大的問題有三個:鋼材不達標造成車體和履帶互相摩擦變形;通風系統設計不良,柴油機的廢氣無法全部排出令兩名乘員無法正常工作;陀螺儀穩定技術不達標,經常造成乘員艙地板無法保持水準狀態,影響駕駛和射擊。

另一款配備了兩門152mm火炮的球形坦克設計

儘管如此,佛崔索夫還是在1942年拿出更為瘋狂的,車體兩側各安裝一門152毫米炮的SHT-2T方案,其中字母T代表快速。該車設計重量達到35噸,比SHT-1A更加不切實際。傳聞中這個怪獸參與了實戰測試,但沒有任何官方記載可證明。

兩款有外部平衡維持設計的球形坦克,左為kugelpanzer

神秘的德國製造

雖說關於球形坦克的傳說林林總總,但是大部分傳說中提及的型號並沒有照片可以佐證。然而也不怪軍事迷們對這一神奇型號那麼感興趣,畢竟在世界最大的坦克博物館——俄羅斯庫賓卡坦克博物館裡,確確實實停放著一輛貨真價實的球形坦克,德國製造的KugelPanzer(球狀坦克)。

德國女性與球形坦克

這款球形坦克從外表看來算是採用了相對務實的設計。放棄了內部的穩定系統,轉而採用車外的輔助輪設計。結構上類似於飛機的後三點式起落架,內部乘員一人。根據介紹,它是在蘇軍1945年對日作戰時期繳獲的單人偵查坦克。如果真是這樣,那就是說德國人千里迢迢用潛艇給日本人送了一輛原型車。

庫賓卡博物館的球形坦克,裝甲僅厚五毫米。據信是蘇軍於1945年對日作戰期間繳獲的一款單人帶發動機的德國制球形坦克,其背後的身世還是個迷

實際上倘若真的能夠投入實戰,球形坦克理論上說有一定的可行性。特別是作為偵查載具這一點。球形坦克所採用的陀螺儀技術已經相對成熟許多,因此在目前的技術水準下,實現球形坦克的設計將面臨小得多的挑戰。

比起星球大戰中的可變型機器人,普通的球形坦克反而比較便於實現

球形坦克,其外表圓滑,貫徹跳彈理念,相容多炮塔神教以及其他清奇的設計思路,使其在坦克設計的初始年代在各國放出異彩。而半蛋形炮塔作為跳彈理論的應用型產品,在很長一段時間影響了蘇聯坦克的發展,甚至成為區別華約與北約坦克的重要標誌。

源自蘇聯的59也是標準的半蛋型炮塔

不過,成功的坦克必須是將防護,火力和機動性完美平衡的產物,比如美國的M1A2,德國的豹2A5,中國的ZTZ-99A以及俄羅斯目前裝備的T-90A。靠跳彈理論進行防護的球形坦克還是在二戰遊戲中去體驗好了,真要上了戰場,還是不可能去硬碰各種先進穿甲彈的。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