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記者調查:校外培訓亂象何時休?

近日, 教育部等四部門聯合印發的《關於切實減輕中小學生課外負擔 開展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行動的通知》引發輿論廣泛關注。 校外培訓機構亂象為何屢禁不止?四部門聯合開展的專項整治行動在兵團怎樣落實?怎樣從根本上給校外培訓熱“降溫”?請看記者調查——

校外培訓亂象何時休?

奧數、英語、作文, 科目眼花繚亂;小班教學、一對一, 形式層出不窮。 近年來, 各地教育部門三令五申為中小學生減負, 但校外培訓機構卻如雨後春筍般興起。

校外培訓機構的迅猛發展, 一定程度上滿足了部分中小學生對學習的補充性需求。 然而, 校外培訓機構的辦學現狀卻不容樂觀, 一些培訓機構開展以“應試”為導向的培訓, 違背了教育規律和青少年成長發展規律, 影響了學校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 造成學生課外負擔過重, 增加了家庭經濟負擔, 社會反響強烈。

【學生】不補課會落後

4月10日下午, 記者來到位於烏魯木齊市的兵團某中學中小學部。 雖說離放學時間還有分鐘, 但家長已陸續來到學校門口等著接孩子。

坐在馬路邊的一位姓李的阿姨告訴記者:“我的小孫女今年上小學三年級。 學校佈置的書面作業量不大,

但是她爸爸媽媽為了讓她多學一點, 每天晚上都要她補習英語, 週末還要上鋼琴課、舞蹈課。 ”

到了放學時間, 記者隨機採訪了20名中小學生, 其中80%的學生都參加過校外培訓班。 培訓科目也是五花八門, 小學生主要集中在外語、樂器、舞蹈、作文等方面, 中學生主要集中在各門文化課上。 “我現在正在補習的課程有英語和數學, 週末上午、下午各補習兩個小時。 補習結束後, 我還要完成補習班老師佈置的作業, 進行鞏固練習。 ”該校高一年級的一名學生說。

採訪中, 一名老師告訴記者, 即使成績排名在年級前列的學生也會選擇補課。 學生擔心如果自己不補課, 成績就會被別的補課的同學趕超。

【家長】 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我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寧願現在讓她犧牲課餘時間, 也不願意她以後沒有拿得出手的才藝, 或者成績平平, 落於人後。 ”一位家長說出了心裡話。

近年來, 我國教育部門為了給學生減負, 主要緊盯學校教育, 要求學校減少作業, 嚴禁學校補課。

來自學校的負擔確實減輕了, 但校外的負擔卻迅速增加, 很多家長都把孩子送去校外培訓班補課。

郭松舟的孩子在石河子某小學讀六年級。

他給孩子在校外培訓機構報了數學和英語培訓班。 “學校提倡減負, 不留什麼作業, 我擔心孩子上初中後成績不好, 在初中入學摸底考試中被分到差班, 所以讓孩子上培訓班。 ”郭松舟說。

一些校外培訓機構正是掌握了家長的心理, 超出教學大綱, 提前教學。 目前, 學校教師補課已被叫停, 但記者調查發現, 仍有個別教師鼓勵學生參加自己私下開辦或任教的補習班。 這種強化應試、課上少講課後講, 甚至鼓勵引導學生參加校外培訓班的行為, 既擾亂了教育教學秩序, 也讓孩子不堪重負。

記者調查發現,各校外培訓機構的收費年年上漲。為了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一些家長不惜花“重金”,使得補課費在家庭開支中所占份額不斷加大。據瞭解,目前烏魯木齊校外培訓機構小學、初中文化課程補課費每節在50元至80元不等,而高中每節課在100元左右。一個學生一個月的補課費低則500元左右,高則1500元以上。

【培訓機構】 無證辦學情況普遍

近日,恰逢校外培訓機構春季招生旺季,每到放學時間,烏魯木齊各學校附近就有不少培訓機構的工作人員,給家長髮宣傳單,招攬生源。

記者在走訪中發現,這些培訓機構的師資力量良莠不齊,授課教師多為缺少教學經驗的年輕教師,有的授課教師甚至不是從師範專業畢業的,不具備相應的資格證書。在興趣特長類培訓機構,不少老師都聲稱自己師出名校或專業能力超群,比如鋼琴課老師畢業于某某音樂學院、硬筆書法課老師是中國硬筆書法協會的會員等等。然而,很多家長給孩子報名後,卻發現不少老師都是大學生兼職,資質更是無從考證。記者在各大招聘網站搜索“教師招聘”,發現有的培訓機構招聘老師的資訊中對資質、資歷都無要求,僅簡單提出學歷要求並精通相關專業即可。

“補習班是該好好整頓整頓了,有些機構資質不全,還存在虛假宣傳。”石河子市市民王冠錦就吃過校外培訓班的虧。寒假期間,他給孩子報名參加了一家培訓中心的特色名師小班輔導,當時培訓中心承諾補習老師是具有30多年教學經驗的知名老師,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可宣傳單上介紹的這位名師只上了一節課,其餘的課程全是普通老師上的。”對此,王冠錦十分氣憤。

【教育部門】 開展專項行動遏制亂象

兵團教育局發展規劃處負責人告訴記者,為遏制當前校外培訓機構存在的突出問題,落實好《關於切實減輕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開展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行動的通知》精神,兵團教育局會同兵團民政、人社、市場監管等相關部門印發了《兵團切實減輕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開展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行動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開展專項治理行動,進一步規範校外培訓機構管理,減輕中小學生課外負擔,保障少年兒童健康成長。

《方案》明確,兵團此次專項治理行動重點圍繞校外培訓機構辦學資質、教學內容、管理行為等方面進行督查治理,要求證照不全及存在重大安全隱患的校外培訓機構立即停辦整改;對不符合辦理證照條件的校外培訓機構,責令其停止辦學;要求校外培訓機構將開展的學科類培訓的班次、內容、招生物件、上課時間、任課教師資訊等提交所在師市教育行政部門審核備案,並向社會公佈;堅決查處中小學校不遵守教學計畫、“非零起點教學”、誘導或逼迫學生參加校外培訓機構、將校外培訓機構培訓結果與中小學校招生入學掛鉤等行為。

兵團此次專項治理行動分為3個階段:第一階段,今年6月底前完成部署和排查摸底;第二階段,今年年底前完成集中整改;第三階段,年6月底前完成專項督促和檢查。

【專家】校外培訓機構應定位為學校教育的有效補充

石河子大學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系副教授劉超說,2011年出臺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以及2017年12月出臺的普通高中課程標準為我國的基礎教育改革和發展進行了頂層設計,強調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以及綜合素質的提升,強調因材施教和個性教育,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道德品質以及創新能力的培養。但由於優質教育資源分享在一定程度上無法實現,不同學校對課改理念的執行和實施情況也不同步,這就導致不少家長盲目地為孩子選擇校外培訓機構進行高強度的補課。

劉超表示,在國家不斷宣導和促進基礎教育均衡發展的今天,學校教育應立足育人本質,不斷轉變和更新教育理念,努力培養學生拼搏向上的學習態度、健全的人格、優秀的品德、積極的生活態度,辦家長和社會滿意度更高的教育。校外培訓機構應定位為學校教育的有效補充,主要開展特色教育或特長教育。只有這樣,校外培訓機構才能真正惠及廣大學子。

短評:解開“校內減負校外加”的新考題

近期多家媒體關注到一個現象:在教育系統做出各種減負舉動之後,很多學生的課業負擔從課內轉向課外,爭先恐後地參加各種各樣的校外培訓班。超前學習、不講原理、追求解題技巧……一些急功近利的校外培訓機構迅速在全國做大。家長們則依舊焦慮感十足,擔心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全家總動員,花錢花時間,不斷捲入這種“饑渴遊戲”當中,明知孩子不快樂,卻又被綁縛在“戰車”上動彈不得。

這實在是令人尷尬的一幕。前些年大家不斷呼籲,應試教育導致孩子負擔太重,身心健康受到嚴重侵害,為此教育部門陸續出臺了很多規定:不得搞題海戰術,不得節假日補課,不得分快慢班,不得多佈置作業……然而在校外,補課、培訓等“加壓”遊戲卻以市場化的方式風靡。這警示我們:減負光靠主觀上的棒喝封堵,是遠遠不夠的。

家長與學生不得喘息地跌入新的“圈套”當中,根源在於教育的大邏輯依然沒有理順,所謂減負、均衡,只是做了局部的工作,並沒有改變中國教育的整體框架格局。

具體來說,教育均衡只是一個相對概念,在優質教育資源有限的背景下,名校借助奧數篩選優質生源,很多培訓班借此“東風”迅速做強。再比如,目前的中高考雖然增加了一些素質選拔的內容,但唯分數論未從根本上改變,家長們還是得讓孩子削尖了腦袋爭高分,才能博取更好的教育資源。在這樣的背景下,“抄近道”得高分的培訓機構自然會大行其道。

中高考是教育的指揮棒,指揮棒指向哪裡,整個社會的資源調度就會朝向哪裡。有一個比較典型的例子,許多地方將體育考試分數納入中考總分,於是乎,以前備受冷落的體育課成了學校領導關心的物件,體育活動如火如荼,不僅嚴抓體育課上課品質,初三年級學生還要犧牲早讀等時間進行體育鍛煉。可惜等孩子們一上高中,體育課又“門前冷落鞍馬稀”了--無他,高考不考。

按理說,這些年隨著高等教育的發展,加上學齡人口的減少,中國教育面臨著一次難得的機遇,可以從容一些,舒展一些,更多地考慮素質教育,考慮人的全面發展。但如果不能將招錄製度的改革做足做透,不能將教育資源均衡化的工作咬定不放鬆,如果任由已然形成的教育不均衡局面繼續釋放馬太效應,學生就很難從這個大時代裡獲得益處,“校內減負校外加”的怪現狀,就會變著花樣地持續上演。

搞套路應試、超前學習的校外培訓機構,向我們提出的是教育改革的新命題。講教育減負、素質教育的大道理,非常容易,但在現實土壤與利益格局中,擺正各方的角色,還給孩子一個健康的教育環境,卻有大量工作需要持續不斷地推進。教育減負還在路上,各方人士仍需努力。(畢詩成)

記者調查發現,各校外培訓機構的收費年年上漲。為了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一些家長不惜花“重金”,使得補課費在家庭開支中所占份額不斷加大。據瞭解,目前烏魯木齊校外培訓機構小學、初中文化課程補課費每節在50元至80元不等,而高中每節課在100元左右。一個學生一個月的補課費低則500元左右,高則1500元以上。

【培訓機構】 無證辦學情況普遍

近日,恰逢校外培訓機構春季招生旺季,每到放學時間,烏魯木齊各學校附近就有不少培訓機構的工作人員,給家長髮宣傳單,招攬生源。

記者在走訪中發現,這些培訓機構的師資力量良莠不齊,授課教師多為缺少教學經驗的年輕教師,有的授課教師甚至不是從師範專業畢業的,不具備相應的資格證書。在興趣特長類培訓機構,不少老師都聲稱自己師出名校或專業能力超群,比如鋼琴課老師畢業于某某音樂學院、硬筆書法課老師是中國硬筆書法協會的會員等等。然而,很多家長給孩子報名後,卻發現不少老師都是大學生兼職,資質更是無從考證。記者在各大招聘網站搜索“教師招聘”,發現有的培訓機構招聘老師的資訊中對資質、資歷都無要求,僅簡單提出學歷要求並精通相關專業即可。

“補習班是該好好整頓整頓了,有些機構資質不全,還存在虛假宣傳。”石河子市市民王冠錦就吃過校外培訓班的虧。寒假期間,他給孩子報名參加了一家培訓中心的特色名師小班輔導,當時培訓中心承諾補習老師是具有30多年教學經驗的知名老師,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可宣傳單上介紹的這位名師只上了一節課,其餘的課程全是普通老師上的。”對此,王冠錦十分氣憤。

【教育部門】 開展專項行動遏制亂象

兵團教育局發展規劃處負責人告訴記者,為遏制當前校外培訓機構存在的突出問題,落實好《關於切實減輕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開展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行動的通知》精神,兵團教育局會同兵團民政、人社、市場監管等相關部門印發了《兵團切實減輕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開展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行動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開展專項治理行動,進一步規範校外培訓機構管理,減輕中小學生課外負擔,保障少年兒童健康成長。

《方案》明確,兵團此次專項治理行動重點圍繞校外培訓機構辦學資質、教學內容、管理行為等方面進行督查治理,要求證照不全及存在重大安全隱患的校外培訓機構立即停辦整改;對不符合辦理證照條件的校外培訓機構,責令其停止辦學;要求校外培訓機構將開展的學科類培訓的班次、內容、招生物件、上課時間、任課教師資訊等提交所在師市教育行政部門審核備案,並向社會公佈;堅決查處中小學校不遵守教學計畫、“非零起點教學”、誘導或逼迫學生參加校外培訓機構、將校外培訓機構培訓結果與中小學校招生入學掛鉤等行為。

兵團此次專項治理行動分為3個階段:第一階段,今年6月底前完成部署和排查摸底;第二階段,今年年底前完成集中整改;第三階段,年6月底前完成專項督促和檢查。

【專家】校外培訓機構應定位為學校教育的有效補充

石河子大學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系副教授劉超說,2011年出臺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以及2017年12月出臺的普通高中課程標準為我國的基礎教育改革和發展進行了頂層設計,強調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以及綜合素質的提升,強調因材施教和個性教育,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道德品質以及創新能力的培養。但由於優質教育資源分享在一定程度上無法實現,不同學校對課改理念的執行和實施情況也不同步,這就導致不少家長盲目地為孩子選擇校外培訓機構進行高強度的補課。

劉超表示,在國家不斷宣導和促進基礎教育均衡發展的今天,學校教育應立足育人本質,不斷轉變和更新教育理念,努力培養學生拼搏向上的學習態度、健全的人格、優秀的品德、積極的生活態度,辦家長和社會滿意度更高的教育。校外培訓機構應定位為學校教育的有效補充,主要開展特色教育或特長教育。只有這樣,校外培訓機構才能真正惠及廣大學子。

短評:解開“校內減負校外加”的新考題

近期多家媒體關注到一個現象:在教育系統做出各種減負舉動之後,很多學生的課業負擔從課內轉向課外,爭先恐後地參加各種各樣的校外培訓班。超前學習、不講原理、追求解題技巧……一些急功近利的校外培訓機構迅速在全國做大。家長們則依舊焦慮感十足,擔心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全家總動員,花錢花時間,不斷捲入這種“饑渴遊戲”當中,明知孩子不快樂,卻又被綁縛在“戰車”上動彈不得。

這實在是令人尷尬的一幕。前些年大家不斷呼籲,應試教育導致孩子負擔太重,身心健康受到嚴重侵害,為此教育部門陸續出臺了很多規定:不得搞題海戰術,不得節假日補課,不得分快慢班,不得多佈置作業……然而在校外,補課、培訓等“加壓”遊戲卻以市場化的方式風靡。這警示我們:減負光靠主觀上的棒喝封堵,是遠遠不夠的。

家長與學生不得喘息地跌入新的“圈套”當中,根源在於教育的大邏輯依然沒有理順,所謂減負、均衡,只是做了局部的工作,並沒有改變中國教育的整體框架格局。

具體來說,教育均衡只是一個相對概念,在優質教育資源有限的背景下,名校借助奧數篩選優質生源,很多培訓班借此“東風”迅速做強。再比如,目前的中高考雖然增加了一些素質選拔的內容,但唯分數論未從根本上改變,家長們還是得讓孩子削尖了腦袋爭高分,才能博取更好的教育資源。在這樣的背景下,“抄近道”得高分的培訓機構自然會大行其道。

中高考是教育的指揮棒,指揮棒指向哪裡,整個社會的資源調度就會朝向哪裡。有一個比較典型的例子,許多地方將體育考試分數納入中考總分,於是乎,以前備受冷落的體育課成了學校領導關心的物件,體育活動如火如荼,不僅嚴抓體育課上課品質,初三年級學生還要犧牲早讀等時間進行體育鍛煉。可惜等孩子們一上高中,體育課又“門前冷落鞍馬稀”了--無他,高考不考。

按理說,這些年隨著高等教育的發展,加上學齡人口的減少,中國教育面臨著一次難得的機遇,可以從容一些,舒展一些,更多地考慮素質教育,考慮人的全面發展。但如果不能將招錄製度的改革做足做透,不能將教育資源均衡化的工作咬定不放鬆,如果任由已然形成的教育不均衡局面繼續釋放馬太效應,學生就很難從這個大時代裡獲得益處,“校內減負校外加”的怪現狀,就會變著花樣地持續上演。

搞套路應試、超前學習的校外培訓機構,向我們提出的是教育改革的新命題。講教育減負、素質教育的大道理,非常容易,但在現實土壤與利益格局中,擺正各方的角色,還給孩子一個健康的教育環境,卻有大量工作需要持續不斷地推進。教育減負還在路上,各方人士仍需努力。(畢詩成)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