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濟青高鐵紅島站:高空架起“鋼筋鐵骨”,浪花造型初現!

半島用戶端記者 婁花

作為濟青高鐵、地鐵8號線、青連鐵路的樞紐站, 國內首個海景高鐵站紅島站的每一步進展都備受關注, 4月26日, 半島記者來到位於紅島經濟區河套街道的濟青高鐵紅島站探訪發現, 紅島站雛形已經顯現, 浪花造型栩栩如生。 目前車站站房已完成70%的鋼結構施工。 預計預計4月底完成站房鋼結構, 9月底站房竣工驗收, 年底通車, 屆時, 這座車站將成為膠州灣畔的一座亮麗新地標。

高空架起“鋼筋鐵骨”

下午2點左右, 在位於河套街道的紅島站站房施工現場, 只見高大的鋼結構一線鋪開, 6台塔吊同時運轉, 幾十輛工程車來回穿梭。

安裝工們坐在高大的鋼結構上, 進行校正、焊接。 鋼結構作業面既狹窄又圓滑, 安裝工可以作業的空間寬度不超過30釐米, 在其中穿行, 如同走獨木橋, 但高空作業經驗豐富的鋼筋工們卻已駕輕就熟, 沿著鋼柱不時爬上爬下,

進行測量和焊接。

“目前站房正在進行主體鋼結構施工, 總用鋼量將達4.2萬噸, 最大一塊鋼結構跨度長約62米, 通過分段拼裝完成, 再加上最高近60米的安裝高度, 施工難度可想而知。 ”中國建築紅島站站房工程部部長秦昌庚說, 目前站房鋼結構已完成施工70%,

地鐵通廊層正在進行機電及裝飾裝修施工, 金屬屋面正在進行檁條安裝施工。

為了保證工程如期完成, “鋼結構施工人員由原先的600人增加至1100餘人, 工地24小時保持施工。 ”秦昌庚說, 除了機械設備和人員的投入, 在安全方面, 管理人員全程跟隨工人施工, 按照國家規範和公司標準化, 做好安全施工措施, 保證工程品質和工程按期按節點完成。

雙曲面幕牆保浪花“栩栩如生”

從遠處看, 車站站房的“鋼筋鐵骨”已現雛形, 設計造型好像一組跳躍的浪花。 紅島站站房項目部技術工程師王天嘉介紹說, 這是由中國工程院院士程泰甯等專家設計的 “觀海聽濤”方案, 別致的浪花造型完美契合了濱海車站的氣質。 站房設計為“一大兩小、中間大兩邊小”的浪花造型,

車站在旅服夾層的兩側專門設計了兩個觀景平臺, 方便旅客在候車休息的時候可以看到海景, 與車站的浪花造型交相呼應, 這是國內首個海景高鐵站。

為了確保浪花造型的栩栩如生, 站房外牆採用雙曲面幕牆。 “雙曲面幕牆在目前國內其他車站的應用較少, 因為每一塊板材的曲折面不同, 因此每一塊板材都要單獨設計、定型、加工, 不論是前期定制構件還是後期施工安裝, 施工難度都比較大。 ” 王天嘉說, 幕牆由大約13750塊鋁板拼接而成, 安裝誤差控制在3MM。

為了便於現場管理, 專案部還採用了無人機技術。 “我們安排無人機每天從正南方向45度或者站房正中部進行定點航拍, 用照片記錄車站建設的進度和品質。 ”王天嘉指出, 由於紅島站瀕臨海邊, 海邊的大風也給施工帶來了不小的影響。 工地上規定風力超過6級以上必須停止塔吊作業, 勞務人員和管理人員齊心協力, 加班加點, 力爭專案如期完工。

“此外, 構件上貼二維碼, 便於進場構件管理和查找, 二維碼包括構件產地、構件編號、重量、軸線位置等資訊。”秦昌庚說,還對檢測合格的焊縫採用噴塗進行標記,便於後續工作的開展,便於現場品質管制。

“虛擬實境”施工一目了然

“整個車站結構十分複雜,最下面是地鐵,然後是高鐵的月臺層和候車層,外部還包括一系列配套設施,如南北廣場、高架落客橋、雨棚等。”王天嘉說,為了方便施工,設置樣板間,工程施工中用到的每個部件、每個工法都進行了展示,觀摩區內還設置了一處BIM體驗館,體驗館內放置了1:180的紅島站實體模型沙盤。通過這一系列措施,對操作工人進行全面交底,整個施工過程一目了然,既提高了效率,又降低了成本。

整個紅島站站房建築面積70000平方米,站房呈“工”字型,包括站房綜合樓、旅客活動平臺、旅服夾層、月臺雨棚等,旅客活動平臺包括廣場層和高架候車層。紅島站設計為高鐵站,主體建築地上三層,兩側局部四層,地下一層,旅客在二層站廳層候車,從一層月臺層乘車。

對於建築結構設計年限,王天嘉一口氣說出了3個100年,站房承軌層及以下部分為100 年;站房承軌層以上為100 年;月臺雨棚為100 年。抗震設防烈度為7度。

為了加強屋面整體的抗風性能,結合以往施工經驗,在屋面板端部每個支座處安裝一套防風夾。

而由於屋面板在加工時或運輸時或安裝時被破壞,板面有裂紋、折痕或穿孔,用於屋面工程後,由破損處滲水。為了防止此種情況的發生,屋面板的加工、運輸過程中,保證足夠的人力及機械,保證板在此過程中不被損壞安裝好的屋面板不允許大力踩踏、不允許金屬物品敲擊。

構建交通圈串聯“大青島”

濟青高鐵紅島樞紐站已正式簽約且紅島站站房方案評審會專家組推薦了“觀海聽濤”的設計方案,該站由濟青高鐵有限公司和紅島經濟區管委合作開發,預計2018年建成,專案位於紅島經濟區西片區,河套街道駐地。紅島站是未來整個“大青島”區域重要的交通樞紐,其中濟青高鐵及青連鐵路在本站始發;3條地鐵通過本站,其中地鐵8號線連接青島主城區及膠東國際機場,10號線連接城陽區東西兩端,12號線連接紅島經濟區(高新區)和西海岸。此外,紅島站還將通過新機場快線、地鐵8號線串聯起青島北站、新機場,將成為主城區和新機場的快速通道。因此,紅島站不但將是膠東半島的鐵路樞紐,也將是青島地鐵重要的換乘樞紐。預測2030年,紅島站年出行總量達到2000萬人次以上,出行高峰值為8800人次/小時,成為國家特等站。

依託濟青高鐵、青連鐵路,紅島站將形成濟青1小時通達、省內“2小時”交通圈,實現1小時到達連雲港,3小時通達上海的大交通網絡體系。但它的意義不止於此,紅島站建成後將成為一處大型城市綜合體,將充分發揮高鐵的帶動作用,吸引巨大的人流、物流、資金流、資訊流,將有效推動紅島經濟區(高新區)開發建設,在推動產業發展和城市建設中實現互利雙贏。同時,能夠更好地發揮濟南、青島兩大核心城市的帶動作用,推動沿線城鎮化建設和區域經濟發展,對促進山東省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縱橫交錯、四通八達

隨著近年來青島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城市建設呈現新面貌。紅島經濟區(高新區)奮發崛起。作為青島市的地理中心,目前,區域內有多項大型交通設施項目正在建設中。其中,青連鐵路、濟青高鐵計畫在2018年底建成通車。濟青高鐵、青連鐵路是我國“八縱八橫”綜合運輸大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省新一輪“三環四橫六縱”快速鐵路網的骨幹項目,對於引領我省發展、支撐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實施、溝通山東省與三大經濟帶,推進國家級發展戰略實施具有重要意義。

今後幾年,隨著鐵路、地鐵、高速公路、高鐵站等多項大型交通設施項目的建設和啟用,加上膠州灣大橋、青蘭高速、沈海高速等現有交通設施,紅島經濟區(高新區)將逐步形成縱橫交錯、四通八達的立體交通體系,一躍成為山東半島綜合交通樞紐、濱海高鐵生態新城。

■連結:

國內首條地方為主投資的高鐵

濟青高鐵紅島樞紐站綜合開發到底如何開發?這裡不僅建設高鐵、地鐵、長途客運、計程車等為一體的交通綜合樞紐站,還將建設購物中心、金融中心、商業生態住宅等綜合體。

濟青高鐵總投資約600億元,由山東省、中國鐵路總公司分別出資80%、20% ,是國內第一條由地方為主投資建設的高速鐵路,沒有現成經驗可循。山東先行先試,成立濟青高鐵有限公司,在運營管理體制上與中國鐵路總公司達成共識。同時,積極引入戰略投資者,目前已引入中國建築、南車、淡馬錫和中信國際等國內外投資機構和企業40億元資本金。

據介紹,紅島站的綜合開發,將達到站內外的融合,由濟青高鐵公司和紅島經濟區、青島市相互配合進行綜合開發,也就是TOD模式,在日本、比利時已經實行,即在以公共交通樞紐為中心的半徑約600至800米的範圍內,將各種用途設施及公共空間進行複合型佈置,形成以道路為軸線的緊湊型市區,實現以交通樞紐為帶動的綜合開發。

二維碼包括構件產地、構件編號、重量、軸線位置等資訊。”秦昌庚說,還對檢測合格的焊縫採用噴塗進行標記,便於後續工作的開展,便於現場品質管制。

“虛擬實境”施工一目了然

“整個車站結構十分複雜,最下面是地鐵,然後是高鐵的月臺層和候車層,外部還包括一系列配套設施,如南北廣場、高架落客橋、雨棚等。”王天嘉說,為了方便施工,設置樣板間,工程施工中用到的每個部件、每個工法都進行了展示,觀摩區內還設置了一處BIM體驗館,體驗館內放置了1:180的紅島站實體模型沙盤。通過這一系列措施,對操作工人進行全面交底,整個施工過程一目了然,既提高了效率,又降低了成本。

整個紅島站站房建築面積70000平方米,站房呈“工”字型,包括站房綜合樓、旅客活動平臺、旅服夾層、月臺雨棚等,旅客活動平臺包括廣場層和高架候車層。紅島站設計為高鐵站,主體建築地上三層,兩側局部四層,地下一層,旅客在二層站廳層候車,從一層月臺層乘車。

對於建築結構設計年限,王天嘉一口氣說出了3個100年,站房承軌層及以下部分為100 年;站房承軌層以上為100 年;月臺雨棚為100 年。抗震設防烈度為7度。

為了加強屋面整體的抗風性能,結合以往施工經驗,在屋面板端部每個支座處安裝一套防風夾。

而由於屋面板在加工時或運輸時或安裝時被破壞,板面有裂紋、折痕或穿孔,用於屋面工程後,由破損處滲水。為了防止此種情況的發生,屋面板的加工、運輸過程中,保證足夠的人力及機械,保證板在此過程中不被損壞安裝好的屋面板不允許大力踩踏、不允許金屬物品敲擊。

構建交通圈串聯“大青島”

濟青高鐵紅島樞紐站已正式簽約且紅島站站房方案評審會專家組推薦了“觀海聽濤”的設計方案,該站由濟青高鐵有限公司和紅島經濟區管委合作開發,預計2018年建成,專案位於紅島經濟區西片區,河套街道駐地。紅島站是未來整個“大青島”區域重要的交通樞紐,其中濟青高鐵及青連鐵路在本站始發;3條地鐵通過本站,其中地鐵8號線連接青島主城區及膠東國際機場,10號線連接城陽區東西兩端,12號線連接紅島經濟區(高新區)和西海岸。此外,紅島站還將通過新機場快線、地鐵8號線串聯起青島北站、新機場,將成為主城區和新機場的快速通道。因此,紅島站不但將是膠東半島的鐵路樞紐,也將是青島地鐵重要的換乘樞紐。預測2030年,紅島站年出行總量達到2000萬人次以上,出行高峰值為8800人次/小時,成為國家特等站。

依託濟青高鐵、青連鐵路,紅島站將形成濟青1小時通達、省內“2小時”交通圈,實現1小時到達連雲港,3小時通達上海的大交通網絡體系。但它的意義不止於此,紅島站建成後將成為一處大型城市綜合體,將充分發揮高鐵的帶動作用,吸引巨大的人流、物流、資金流、資訊流,將有效推動紅島經濟區(高新區)開發建設,在推動產業發展和城市建設中實現互利雙贏。同時,能夠更好地發揮濟南、青島兩大核心城市的帶動作用,推動沿線城鎮化建設和區域經濟發展,對促進山東省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縱橫交錯、四通八達

隨著近年來青島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城市建設呈現新面貌。紅島經濟區(高新區)奮發崛起。作為青島市的地理中心,目前,區域內有多項大型交通設施項目正在建設中。其中,青連鐵路、濟青高鐵計畫在2018年底建成通車。濟青高鐵、青連鐵路是我國“八縱八橫”綜合運輸大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省新一輪“三環四橫六縱”快速鐵路網的骨幹項目,對於引領我省發展、支撐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實施、溝通山東省與三大經濟帶,推進國家級發展戰略實施具有重要意義。

今後幾年,隨著鐵路、地鐵、高速公路、高鐵站等多項大型交通設施項目的建設和啟用,加上膠州灣大橋、青蘭高速、沈海高速等現有交通設施,紅島經濟區(高新區)將逐步形成縱橫交錯、四通八達的立體交通體系,一躍成為山東半島綜合交通樞紐、濱海高鐵生態新城。

■連結:

國內首條地方為主投資的高鐵

濟青高鐵紅島樞紐站綜合開發到底如何開發?這裡不僅建設高鐵、地鐵、長途客運、計程車等為一體的交通綜合樞紐站,還將建設購物中心、金融中心、商業生態住宅等綜合體。

濟青高鐵總投資約600億元,由山東省、中國鐵路總公司分別出資80%、20% ,是國內第一條由地方為主投資建設的高速鐵路,沒有現成經驗可循。山東先行先試,成立濟青高鐵有限公司,在運營管理體制上與中國鐵路總公司達成共識。同時,積極引入戰略投資者,目前已引入中國建築、南車、淡馬錫和中信國際等國內外投資機構和企業40億元資本金。

據介紹,紅島站的綜合開發,將達到站內外的融合,由濟青高鐵公司和紅島經濟區、青島市相互配合進行綜合開發,也就是TOD模式,在日本、比利時已經實行,即在以公共交通樞紐為中心的半徑約600至800米的範圍內,將各種用途設施及公共空間進行複合型佈置,形成以道路為軸線的緊湊型市區,實現以交通樞紐為帶動的綜合開發。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