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21年“潛航”,他與陽光相伴

潛艇兵姜國華的21年“潛航”

■記者陳國全 特約記者代宗鋒 通訊員李濤

打開潛艇升降口那一刹那, 姜國華不由地抬手擋住眼睛。

此刻, 剛剛升起的太陽正灑著柔和的光。 即便如此, 對於姜國華來說, 這光仍是刺眼的。

涼涼的、帶著鹹腥味的空氣鑽進了姜國華的鼻孔, 以衝刺速度抵達他身體的每一個神經末梢。 姜國華享受般地深深吸了一口, 雙手用力將潛艇升降口完全打開。 岸上的房屋在他瞳孔中放大又收縮。 視線中, 不遠處的景致從模糊變得清晰。 碼頭上, 是一張張迎接他們歸來的笑臉。

姜國華咧嘴一笑, 退回艙內, 戰友們從他身邊魚貫而出。

這名負責潛艇艙段的老兵, 總是第一個打開升降口, 最後一個爬出艙。 站在碼頭上, 姜國華跺了跺腳, “腳踏實地的感覺又找回來了”。

在人民海軍成立69周年之際, 剛剛過去的一周, 對姜國華來說是極其普通的生活節奏。

在他21年的潛艇兵生涯中, 這次潛航, 算是“小菜一碟”。

他, 他們, 早已習慣了水線之下的生活。

如果心中沒有陽光, 潛航的滋味將是度日如年

出發時, 朝霞滿天;歸來時, 依舊是朝霞滿天。

這期間的時間, 對姜國華來說, 仿佛是停滯的。 潛艇兵對時間總是“既敏感又麻木”。

姜國華第一次隨潛艇出海時只有19歲。

滴答、滴答、滴答……姜國華躺在潛艇的床鋪上, 輾轉難眠。 他想看看時間, 手剛伸起來, 就碰到了“天花板”, 他只得將手平移到眼前。

7個小時。 距離出航僅僅過去了7個小時。

在姜國華眼中, 潛艇上密密麻麻分佈的各種管路是最親密的夥伴。 代宗鋒 攝

這是姜國華第一次隨潛艇出海。 出航後僅僅一小時, 作為艙段班“替補隊員”的他, 就開始出現不適反應——潛艇內空間極其狹窄, 一種難言的壓抑在心頭揮之不去;高溫高濕讓他不停出汗, 身上的衣服從裡濕到外。 更嚴重的是, 他們一出海就碰上了颱風, 幾個新上潛艇的戰友暈船暈得厲害, 直接吐了。 於是, 柴油味、汗味, 以及嘔吐物的味道混合在一起,

彌漫在整條艇內。

出航前吃的土豆牛肉和番茄炒雞蛋, 混著米飯一下子湧到了姜國華的嗓子眼。 站在他對面的老班長, 看著姜國華憋紅的雙眼告訴他:“你現在要是吐了, 那你這趟就算白出來了。 忍著, 這是治暈船最好的辦法!”姜國華眼睛瞪得溜圓。 他不敢張嘴搭話, 怕一張嘴就吐出來。

“當時就想, 要是能有一口新鮮的空氣, 那該多好啊!”時隔20年, 回憶起第一次潛航的經歷, 姜國華哈哈大笑, “成長, 就是把要吐出來的東西, 硬生生給咽回去。 ”

然而, 在潛艇上要克服的不僅僅是暈船……

法國作家凡爾納筆下的《海底兩萬里》, 讓人感到潛航是件美好而浪漫的事。 而真正的潛航, 卻是另一番滋味——看不到陽光, 只有無邊的黑暗;沒有晝夜之分,

徹底與世隔絕, 時常回蕩在耳邊的就是單調的機械噪音。 特別是下潛時, 艇壁在海水重壓之下發出的“嘎吱嘎吱”聲, 仿佛一雙大手在擠壓潛艇, 那一下又一下的聲響, 像是有一隻小榔頭在敲打著官兵們的心臟。

“害怕嗎?”記者問姜國華。

“年輕時, 真的害怕。 ”姜國華笑笑說, “後來習慣了。 有時候甚至覺得, 這就是潛艇兵該待的環境。 ”

“年輕時”和“習慣了”, 是老班長姜國華常掛在嘴邊的兩個詞。 他總是自嘲“年輕時”的自己, 用“習慣了”概括21年的潛航生活。

第一次潛航的窘態, 成了此時採訪的笑談。 凝視他們黑黑的臉龐, 憨憨的笑容, 記者知道, 這是真正陽光的人才有的標識——水下看不到陽光, 若是他們心中沒有陽光, 該如何度過寂寞又危險的長時段潛航?

這雙滿是老繭和傷疤的手,撫摸過潛艇的每一寸鋼鐵

在妻子丁志進眼中,姜國華年輕過,可他的那雙手卻從來沒有年輕過。

談戀愛時,丁志進第一次握姜國華的手,“就嚇了一跳”——這麼年輕的小夥子,怎麼會有這麼一雙粗糙的手?

如今,一晃十幾年過去了,現在的丁志進總是說,“老薑的手比老生薑的皮還要糙”。

出海歸來,姜國華的手時不時就會掛點傷。妻子丁志進從來不問,她並不是不關心——因為她知道,即使自己問了,姜國華也不會告訴她。她雖然不知道丈夫在潛艇上到底做什麼,但她知道,這些小傷口肯定是在潛艇的哪個地方碰的。

潛艇部隊有句話叫“除不完的鐵銹,摸不完的潛構”。作為潛艇艙段班技師,姜國華負責著潛艇上所有與艇員生活有關的事情。從上艇第一天,就和數以萬計的管道、零件打交道。

一次長航中,潛艇開始最大深度試潛。那令年輕戰士心生恐懼的“嘎吱”聲,在艙室內回蕩。姜國華穿過主機艙,向艇尾巡查。這時,隱藏在一片黑暗中的一段管路,引起了他的注意。

姜國華停下腳步,貓著腰往裡窺探。他伸手摸了摸,濕的。此時,潛艇還在不斷下潛。他抬起手,用舌尖舔一下摸過管路的手指,鹹的——管路漏水了。

“潛艇上任何一點疏忽,都可能導致艇毀人亡。”姜國華說。從發現的那一刻起,接下來的航渡中,他就再也沒有睡過一個踏實覺。白天休更時,帶著戰士們研究怎麼修復,晚上休更睡不著的時候,就跑到滲水管路那裡看著……

如此舉動,不光是因為那一段管路事關全艇人的性命安危,更是因為,那一段段管路早已如自己的血脈一般。

坐在記者對面的姜國華,反復揉搓著手指粗大的關節。這雙手,撫摸過潛艇上的每一寸鋼鐵。那被摸去的鐵銹,那留在手上的傷疤,都成為愛的印記。這寸寸鋼鐵帶給他傷痛,也帶給他力量。

妻子丁志進曾有機會站在碼頭,接姜國華靠港回家。看到姜國華從艇裡出來的時候,妻子心中五味雜陳。走時紅光滿面,不過數十天,怎麼就面無血色了呢?她心疼地抓著姜國華的手,想說一句“能不能別幹了,咱回家”,可看著姜國華臉上的笑容,她把到嘴邊的話又咽了回去。

她知道,丈夫對潛艇,是真愛。

潛航的日子是枯燥的,但潛艇兵並不枯燥

一路走來,妻子見證了姜國華對於潛艇的情感變化。姜國華內心也清楚地知道,他並不是從一開始就如此愛潛艇的。

愛上潛艇,姜國華用了整整10年。

“年輕時,只是不想自己一事無成,既然幹了就幹好。”姜國華笑笑,眼角的魚尾紋微微上翹,“經歷過幾次長航,就真的愛上了潛艇”。

“摸潛艇的時間,是不是比抱孩子的時間還長?”我問姜國華。

“那肯定!”姜國華脫口而出。

在妻子丁志進的眼裡,“老薑是個浪漫的人”。那一年過節,出海回來的姜國華送給妻子一朵“玫瑰花”。那是一張畫在日記本上的玫瑰,畫得算不上精緻,卻看得出十足的用心。妻子一直珍藏著這朵“玫瑰”,“想他時就會拿出來看看”。

妻子從沒有到過姜國華工作生活的潛艇,不知道這朵“玫瑰”是老薑趴在床鋪上,畫了幾個晚上才畫好的。

姜國華總會在出航休息時,一邊看妻子和孩子的照片一邊計畫著回去後要帶他們做什麼。從出去那天算起,出去多久就想多久,每每想到妻子和孩子的笑臉,這個老兵的嘴角也會上翹。

“我愛寫日記。”老班長姜國華說,“這麼多年,記了好多本。”

姜國華的日記本裡,有這些年的“小情緒”,也有這些年的“小確幸”。

潛航的日子,不能帶手機,每隔一段時間,姜國華會到照相館沖洗兩張新的照片,一張是妻子的,一張是兒子的。怕在艇上受潮,姜國華將它們塑封好,端正地夾在日記本裡。

潛艇的床鋪層高很低,每次躺在床上翻看照片時,“娘倆的笑容都貼得很近很近”。他總是用手小心翼翼地撫摸照片上的臉龐,還要細心地把上一次留下的指紋擦掉。看好一會兒,才心滿意足地合上日記本。

採訪結束時,姜國華握著記者的手連連感謝。這位老班長說,妻子和兒子很開心,這麼多年,頭一次有記者採訪。特別是他的兒子,破天荒地在同學面前“炫耀”了一把。

推薦關注

監製 | 陳國全

編輯 | 閆 培

這雙滿是老繭和傷疤的手,撫摸過潛艇的每一寸鋼鐵

在妻子丁志進眼中,姜國華年輕過,可他的那雙手卻從來沒有年輕過。

談戀愛時,丁志進第一次握姜國華的手,“就嚇了一跳”——這麼年輕的小夥子,怎麼會有這麼一雙粗糙的手?

如今,一晃十幾年過去了,現在的丁志進總是說,“老薑的手比老生薑的皮還要糙”。

出海歸來,姜國華的手時不時就會掛點傷。妻子丁志進從來不問,她並不是不關心——因為她知道,即使自己問了,姜國華也不會告訴她。她雖然不知道丈夫在潛艇上到底做什麼,但她知道,這些小傷口肯定是在潛艇的哪個地方碰的。

潛艇部隊有句話叫“除不完的鐵銹,摸不完的潛構”。作為潛艇艙段班技師,姜國華負責著潛艇上所有與艇員生活有關的事情。從上艇第一天,就和數以萬計的管道、零件打交道。

一次長航中,潛艇開始最大深度試潛。那令年輕戰士心生恐懼的“嘎吱”聲,在艙室內回蕩。姜國華穿過主機艙,向艇尾巡查。這時,隱藏在一片黑暗中的一段管路,引起了他的注意。

姜國華停下腳步,貓著腰往裡窺探。他伸手摸了摸,濕的。此時,潛艇還在不斷下潛。他抬起手,用舌尖舔一下摸過管路的手指,鹹的——管路漏水了。

“潛艇上任何一點疏忽,都可能導致艇毀人亡。”姜國華說。從發現的那一刻起,接下來的航渡中,他就再也沒有睡過一個踏實覺。白天休更時,帶著戰士們研究怎麼修復,晚上休更睡不著的時候,就跑到滲水管路那裡看著……

如此舉動,不光是因為那一段管路事關全艇人的性命安危,更是因為,那一段段管路早已如自己的血脈一般。

坐在記者對面的姜國華,反復揉搓著手指粗大的關節。這雙手,撫摸過潛艇上的每一寸鋼鐵。那被摸去的鐵銹,那留在手上的傷疤,都成為愛的印記。這寸寸鋼鐵帶給他傷痛,也帶給他力量。

妻子丁志進曾有機會站在碼頭,接姜國華靠港回家。看到姜國華從艇裡出來的時候,妻子心中五味雜陳。走時紅光滿面,不過數十天,怎麼就面無血色了呢?她心疼地抓著姜國華的手,想說一句“能不能別幹了,咱回家”,可看著姜國華臉上的笑容,她把到嘴邊的話又咽了回去。

她知道,丈夫對潛艇,是真愛。

潛航的日子是枯燥的,但潛艇兵並不枯燥

一路走來,妻子見證了姜國華對於潛艇的情感變化。姜國華內心也清楚地知道,他並不是從一開始就如此愛潛艇的。

愛上潛艇,姜國華用了整整10年。

“年輕時,只是不想自己一事無成,既然幹了就幹好。”姜國華笑笑,眼角的魚尾紋微微上翹,“經歷過幾次長航,就真的愛上了潛艇”。

“摸潛艇的時間,是不是比抱孩子的時間還長?”我問姜國華。

“那肯定!”姜國華脫口而出。

在妻子丁志進的眼裡,“老薑是個浪漫的人”。那一年過節,出海回來的姜國華送給妻子一朵“玫瑰花”。那是一張畫在日記本上的玫瑰,畫得算不上精緻,卻看得出十足的用心。妻子一直珍藏著這朵“玫瑰”,“想他時就會拿出來看看”。

妻子從沒有到過姜國華工作生活的潛艇,不知道這朵“玫瑰”是老薑趴在床鋪上,畫了幾個晚上才畫好的。

姜國華總會在出航休息時,一邊看妻子和孩子的照片一邊計畫著回去後要帶他們做什麼。從出去那天算起,出去多久就想多久,每每想到妻子和孩子的笑臉,這個老兵的嘴角也會上翹。

“我愛寫日記。”老班長姜國華說,“這麼多年,記了好多本。”

姜國華的日記本裡,有這些年的“小情緒”,也有這些年的“小確幸”。

潛航的日子,不能帶手機,每隔一段時間,姜國華會到照相館沖洗兩張新的照片,一張是妻子的,一張是兒子的。怕在艇上受潮,姜國華將它們塑封好,端正地夾在日記本裡。

潛艇的床鋪層高很低,每次躺在床上翻看照片時,“娘倆的笑容都貼得很近很近”。他總是用手小心翼翼地撫摸照片上的臉龐,還要細心地把上一次留下的指紋擦掉。看好一會兒,才心滿意足地合上日記本。

採訪結束時,姜國華握著記者的手連連感謝。這位老班長說,妻子和兒子很開心,這麼多年,頭一次有記者採訪。特別是他的兒子,破天荒地在同學面前“炫耀”了一把。

推薦關注

監製 | 陳國全

編輯 | 閆 培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