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牛,他瘸著雙腳拄拐放養23頭牛

他, 雙腿行走都困難, 能養活自己都難。 瞭解他的人都這麼說。 但就是這麼一個不被看好的殘疾人, 竟然拄著拐杖放養23頭牛, 成了我市眾多貧困群眾脫貧的優秀榜樣。

這個“牛人”姓李名加模, 是上思縣華蘭鎮德安村後苗屯人。 幾年前, 李加模不要說像現在這麼“牛”, 就連僅存的一點點生活勇氣也幾乎消耗殆盡, 晦暗終日。

2007年前, 手裡有一輛農用車的李加模, 稻子熟了幫群眾運稻穀, 甘蔗砍了幫群眾運甘蔗, 儘管要的都是良心運輸價, 一年下來收入還是比較可觀的, 在村子裡日子算得上過得好的。

可惜好景不長。 這年, 李加模開車幫村民運稻穀, 上一個陡坡不幸翻車, 他的兩條小腿截斷。 在接下來的三四年中, 李加模四處求醫, 耗盡了家中為數不多的積蓄。 為繼續醫療, 他不得不四處借錢, 家中經濟猛然跌入穀底, 生活舉步維艱。

“他的妻子每日以淚洗面,

他自己也經常偷偷流淚, 一家人的精神幾近崩潰。 我們村幹經常幫扶他, 還勸他要振作起來。 出了車禍後的那幾年, 李加模家裡的經濟來源沒有了, 又欠了那麼多賬, 日子是真難過啊!”村婦代會主任劉志梅憶想當年李加模的困境, 言語略帶哀傷。

李加模的困難牽動著各方的心。 在黨委、政府的關心及新農合這個好政策的幫助下, 經過不間斷的醫治, 他的病情明顯改善。 儘管當年醫治時的鋼板還留在腿內, 但已能勉強行走, 生活基本能夠自理。 自此, 他臉上的笑容明顯多了許多。

2016年, 精准扶貧讓李加模迎來了人生第二春。 這一年, 幫扶的市領導、幫扶單位市安監局的領導、駐村幹部等, 輪番上門做李加模的思想工作, 鼓勵他重拾自信,

在新一輪扶貧攻堅的大潮中重建經濟。 掛鉤幫扶的工作人員經過認真磋商, 為他制訂了一套可行的養牛脫貧計畫。 看到了希望的李加模欣然應允。

李加模所在的村是種蔗大村, 又有不少山林, 牛喜歡吃的甘蔗葉和草料充足。 在拿到了5萬元的免息貸款後, 他深思熟慮後一下買進了15頭小牛。 為了保證全生態餵養, 確保牛肉的品質, 李加模克服傷腿翻山涉水帶來的疼痛, 把牛趕進5公里外的山林吃草喝水, 回來還要打上一大捆牛草, 留給牛晚上吃。

在養牛初期, 為了讓李加模養牛儘快走入正軌, 市安監局等出資出力, 幫李加模蓋牛棚, 硬化進棚道路, 還引水引電。 此外, 他們還協調獸醫跟蹤幫扶李加模, 免費做好牛群的防疫接種等工作。

有了掛鉤幫扶單位和幹部的無私説明, 有了扶貧好政策的支持, 李加模養的15頭牛已經擴大到23頭, 市價20萬元左右。 李加模脫掉了窮帽子。

“養一頭牛都難養, 何況是23頭牛。 更重要的是養23頭牛的人是一個腿腳不方便的殘疾人, 他拄著拐杖把牛養得這麼好, 實屬不易。 ”駐德安村第一書記陳樹強說, “如果所有的肢體健全的貧困戶都像李加模, 摒棄等、靠、要思想, 自力更生, 那我們的扶貧事業就會推進得越來越快, 越來越好。 ”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