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第五屆“粵治—治理現代化”廣東探索經驗交流會舉行

25日上午, 由南方報業傳媒集團指導、南方輿情資料研究院發起主辦的第五屆“粵治—治理現代化”廣東探索經驗交流會在廣州南方傳媒大廈舉行。 交流會發佈23個2017—2018年度優秀案例, 展示分享廣東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成果。 會上, 來自高校和研究機構的專家學者以及各地優秀案例主創單位代表, 結合自身實際, 就如何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進行互動交流。

評出三大類優秀案例23個

本屆評審出的優秀案例共有23個, 包括:產業工人參與型治理模式創建等11個“政府治理創新”類專案, 全國首創“雙周發佈”機制打造常態化輿論引導新平臺等5個“輿情引導”類專案, 廣東海洋大資料綜合公共管理服務平臺創新實踐探索等7個“大資料與公共服務”類專案。 評審歷時3個多月, 俞可平、何增科等學者給予大力支持, 廣東各地區各行業熱烈響應。

“粵治—治理現代化”廣東探索經驗交流會已連續舉辦五屆, 評選出了一批涵蓋交通、環保、食品安全、醫療、資料治理等多個領域的優秀案例, 出版了《粵治擷英——治理現代化的廣東探索》《溝通與善治——參與傳播視野下國家治理的廣東經驗》等集中體現廣東各地區、各領域治理現代化成果的書籍,

獲得了廣泛好評。

2014年至2017年, “粵治”評審活動評選出108個優秀案例, 為廣東推進治理現代化提供了參考座標, 形成了一個黨政部門、社會組織、專家學者和新聞媒體多方參與的平臺。 南方輿情通過搭建“粵治”平臺, 挖掘、總結廣東地方治理的新經驗、新理念、新舉措, 破解深化改革過程的現實問題, 為更好地實現國家治理現代化“探路”。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黨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劉紅兵在致辭時表示, 2018年是南方報業的“智慧轉型年”, 集團將在持續增強主流媒體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的基礎上, 以建設智慧型文化傳媒集團為目標, 以“深度融合、全面轉型”為路徑, 以移動優先、資料優先、使用者優先為重點,

著力打造黨媒宣傳平臺、立體傳播平臺、資料服務平臺、產業拓展平臺, 加快從傳統報業集團向智慧型文化傳媒集團的跨越發展。

緊貼時代要求創新意識突出

圍繞著“智慧轉型”, 包括南方輿情在內的南方報業各個媒體單元將從媒體智庫化、媒體智慧化等方面進行努力和探索。 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為一項系統工程, 需要政府、企業、高校、媒體等多方協作。 其中, 南方報業將全力做好主題宣傳和輿論引導, 全力推進輿情資料服務, 努力打造有中國特色、南方特點的新型傳媒智庫, 為廣東實現“四個走在全國前列”作出新的貢獻。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副總編輯、南方輿情資料研究院院長曹軻在宣讀總評審詞時介紹,

今年評出的23個優秀案例是廣東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年度展示, 體現出幾個特點:第一, 緊貼時代要求。 中央和省委的重大戰略部署, 黨的十九大和省第十二次黨代會的精神, 通過案例落地, 生動呈現。 第二, 創新意識突出。 各地各部門推出眾多新招實招, 自覺負起創新型政府的責任擔當。 第三, 案例形態豐富。 從省、地市部門到基層組織, 從機關到群團到企業, 展開了一張全省進行治理現代化探索的雄偉畫卷。 第四, 廣東特色鮮明。 緊緊圍繞廣東省情, 針對性地推出治理措施, 展現廣東勇於創新、敢於擔當的排頭兵精神。

交流會上, 主辦方還舉行了南方輿情資料研究院專家委員會新委員聘任儀式、“南方輿情智慧交辦系統——輿訊通”交付儀式, 並發佈了反映廣東治理現代化的新書《溝通與善治——參與傳播視野下國家治理的廣東經驗”》。

■專家觀點

北京大學中國政治學研究中心主任、南方輿情資料研究院專家委員會主任俞可平:

多措並舉推動政府創新可持續

“治理現代化對整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非常重要,尤其需要鼓勵探索、創新。”俞可平認為,要多措並舉推動政府創新實現可持續。此前,他剛剛參與完成了為期2年的大型跟蹤調查,對象是過去15年的178個“中國地方政府創新獎”優秀案例。“調查的結果很令人高興,因為絕大部分的獲獎案例都持續下去了。”

俞可平認為,制度環境是影響政府治理專案持續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寬鬆的環境有利於項目的持續開展。有97%的受訪者認為,上級領導的肯定對政府創新非常重要。有37%的受訪者認為項目的實際效果也非常重要。俞可平表示,政府治理創新的目的是造福於民,要增加人民群眾的實際權益。

有85%的受訪者認為,將專案成果上升為法律和制度,更有利於創新專案的推廣。

“在此次調查中,絕大多數的政府創新專案獲獎者都表示,所在單位對他們的失誤寬容度高。”俞可平說,政府創新風險比企業創新還要高,因此要營造寬容失誤的環境,包容創新者的失誤。

此外,俞可平還認為,要積極宣傳政府創新的先進經驗,營造良好的政府創新輿論環境。

“比創新更難的是要有效益,比取得效益更難的是優秀治理創新專案能夠實現可持續。”俞可平說,希望第五屆的“粵治—治理現代化”獲獎項目能夠長久持續下去,從而為廣東的現代化建設作出更大的貢獻。

北京大學中國政治學研究中心教授、南方輿情資料研究院專家委員會委員何增科:

學術界傳媒界合作 做好政府治理評估

“評估體系的構建是學術皇冠上的明珠。”北京大學中國政治學研究中心教授、南方輿情資料研究院專家委員會委員何增科說。

政府治理由誰來評估?為更加客觀、公正,通行慣例是由政府以外的機構去評估。

如何進行政府治理評估?何增科說,需要設計指標體系,明確評價方向和評價維度,將客觀指標和主觀評價相結合,做好調查問卷的設計、發放與回收、統計,最後進行實際測評、分析資料,並發佈結果。

善治的價值理念應該體現在政府治理的全過程中,對城市治理的過程和結果都應該具有約束力。善治評估的理論框架包括三級指標:一級指標是城市的善治指數,比如對所有的省會城市進行評估,得出城市善治指數的高低,由此可以得知城市善治的程度;二級指標有四個評價維度,包括民主治理的過程、城市政府的品質、城市治理的績效、公眾的滿意評價度等指標;三級指標則包含參與、透明、合規等方面。

何增科認為,如果我們要做好政府治理評估,可以借鑒“粵治—治理現代化”廣東探索經驗交流會經驗,走學術界和傳媒界相互合作的道路。

■熱議

大資料技術助力共建共治共用社會治理

如何構建共建共治共用社會治理格局?如何運用大資料技術創新政府治理專案?在座談會上,與會專家和改革實踐者展開討論。

佛山市禪城區委書記劉東豪說,放權,需要審批幹部一起放權,才能把權力梳理成標準化的資訊體系;基層改革的資訊孤島問題需要打破資訊隔閡,破除資訊系統的壁壘。

深圳市龍華區委政法委(區社工委)社會工作負責人王樹明分享了創建產業工人自治會的項目理念。“我們在富士康這樣的大廠區建了9個試點,每個街道社區發揮自己的能動性,由社區建立產業工人租客自治會,通過聯誼的形式引導產業工人參與到環境整治等工作中,社區的治安情況大為好轉。”

今年,由東莞市委宣傳部主創的“強化網路主陣地意識 積極構建同心圓”專案被評為“粵治—治理現代化”2017—2018年度優秀案例。東莞市委宣傳部副部長陳冀表示,該案例內容鮮活,“敢管敢亮劍”是突出特點之一。管理體系不應是強制性的,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在共建共治共用的同時,找到情感的共鳴點。

茂名高州市人民醫院副院長黃春明說,該醫院借助大資料的平臺來打造“大病不出縣”的模式,還利用大資料平臺分析了全省56家縣級醫院為什麼發展緩慢的原因,並根據分析結果設計了一些有針對性的引進和留住人才的政策,同時,通過大資料分析來建設相關專科,打造有優勢的專科平臺,從而讓人才引得進、留得住。

華南師範大學電腦學院院長湯庸說,現在各行各業都在談大資料,但只有真正落地的大資料服務才能實現其價值。

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湯景泰表示,此次獲獎的創新專案體現了連結廣泛、精准服務等特點。

■相關

治理現代化研究新成果發佈

25日,由暨南大學傳播與國家治理研究院和南方輿情資料研究院聯合出品的《溝通與善治——參與傳播視野下國家治理的廣東經驗》一書在第五屆“粵治—治理現代化”廣東探索經驗交流會上正式發佈。該書從參與傳播的視野,對廣東政府治理優秀案例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南方輿情資料研究院專家委員會委員、暨南大學傳播與國家治理研究院副院長張晉升表示,本書是高校、媒體、政府合作的成果,是一次理論對實踐的深入考察。本書對每個案例進行了學術層面的探討,也對案例所在部門相關負責人進行了深度訪談,以求更全面地展示案例的理論淵源和實踐脈絡。

並發佈了反映廣東治理現代化的新書《溝通與善治——參與傳播視野下國家治理的廣東經驗”》。

■專家觀點

北京大學中國政治學研究中心主任、南方輿情資料研究院專家委員會主任俞可平:

多措並舉推動政府創新可持續

“治理現代化對整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非常重要,尤其需要鼓勵探索、創新。”俞可平認為,要多措並舉推動政府創新實現可持續。此前,他剛剛參與完成了為期2年的大型跟蹤調查,對象是過去15年的178個“中國地方政府創新獎”優秀案例。“調查的結果很令人高興,因為絕大部分的獲獎案例都持續下去了。”

俞可平認為,制度環境是影響政府治理專案持續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寬鬆的環境有利於項目的持續開展。有97%的受訪者認為,上級領導的肯定對政府創新非常重要。有37%的受訪者認為項目的實際效果也非常重要。俞可平表示,政府治理創新的目的是造福於民,要增加人民群眾的實際權益。

有85%的受訪者認為,將專案成果上升為法律和制度,更有利於創新專案的推廣。

“在此次調查中,絕大多數的政府創新專案獲獎者都表示,所在單位對他們的失誤寬容度高。”俞可平說,政府創新風險比企業創新還要高,因此要營造寬容失誤的環境,包容創新者的失誤。

此外,俞可平還認為,要積極宣傳政府創新的先進經驗,營造良好的政府創新輿論環境。

“比創新更難的是要有效益,比取得效益更難的是優秀治理創新專案能夠實現可持續。”俞可平說,希望第五屆的“粵治—治理現代化”獲獎項目能夠長久持續下去,從而為廣東的現代化建設作出更大的貢獻。

北京大學中國政治學研究中心教授、南方輿情資料研究院專家委員會委員何增科:

學術界傳媒界合作 做好政府治理評估

“評估體系的構建是學術皇冠上的明珠。”北京大學中國政治學研究中心教授、南方輿情資料研究院專家委員會委員何增科說。

政府治理由誰來評估?為更加客觀、公正,通行慣例是由政府以外的機構去評估。

如何進行政府治理評估?何增科說,需要設計指標體系,明確評價方向和評價維度,將客觀指標和主觀評價相結合,做好調查問卷的設計、發放與回收、統計,最後進行實際測評、分析資料,並發佈結果。

善治的價值理念應該體現在政府治理的全過程中,對城市治理的過程和結果都應該具有約束力。善治評估的理論框架包括三級指標:一級指標是城市的善治指數,比如對所有的省會城市進行評估,得出城市善治指數的高低,由此可以得知城市善治的程度;二級指標有四個評價維度,包括民主治理的過程、城市政府的品質、城市治理的績效、公眾的滿意評價度等指標;三級指標則包含參與、透明、合規等方面。

何增科認為,如果我們要做好政府治理評估,可以借鑒“粵治—治理現代化”廣東探索經驗交流會經驗,走學術界和傳媒界相互合作的道路。

■熱議

大資料技術助力共建共治共用社會治理

如何構建共建共治共用社會治理格局?如何運用大資料技術創新政府治理專案?在座談會上,與會專家和改革實踐者展開討論。

佛山市禪城區委書記劉東豪說,放權,需要審批幹部一起放權,才能把權力梳理成標準化的資訊體系;基層改革的資訊孤島問題需要打破資訊隔閡,破除資訊系統的壁壘。

深圳市龍華區委政法委(區社工委)社會工作負責人王樹明分享了創建產業工人自治會的項目理念。“我們在富士康這樣的大廠區建了9個試點,每個街道社區發揮自己的能動性,由社區建立產業工人租客自治會,通過聯誼的形式引導產業工人參與到環境整治等工作中,社區的治安情況大為好轉。”

今年,由東莞市委宣傳部主創的“強化網路主陣地意識 積極構建同心圓”專案被評為“粵治—治理現代化”2017—2018年度優秀案例。東莞市委宣傳部副部長陳冀表示,該案例內容鮮活,“敢管敢亮劍”是突出特點之一。管理體系不應是強制性的,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在共建共治共用的同時,找到情感的共鳴點。

茂名高州市人民醫院副院長黃春明說,該醫院借助大資料的平臺來打造“大病不出縣”的模式,還利用大資料平臺分析了全省56家縣級醫院為什麼發展緩慢的原因,並根據分析結果設計了一些有針對性的引進和留住人才的政策,同時,通過大資料分析來建設相關專科,打造有優勢的專科平臺,從而讓人才引得進、留得住。

華南師範大學電腦學院院長湯庸說,現在各行各業都在談大資料,但只有真正落地的大資料服務才能實現其價值。

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湯景泰表示,此次獲獎的創新專案體現了連結廣泛、精准服務等特點。

■相關

治理現代化研究新成果發佈

25日,由暨南大學傳播與國家治理研究院和南方輿情資料研究院聯合出品的《溝通與善治——參與傳播視野下國家治理的廣東經驗》一書在第五屆“粵治—治理現代化”廣東探索經驗交流會上正式發佈。該書從參與傳播的視野,對廣東政府治理優秀案例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南方輿情資料研究院專家委員會委員、暨南大學傳播與國家治理研究院副院長張晉升表示,本書是高校、媒體、政府合作的成果,是一次理論對實踐的深入考察。本書對每個案例進行了學術層面的探討,也對案例所在部門相關負責人進行了深度訪談,以求更全面地展示案例的理論淵源和實踐脈絡。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