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路見本色河更清 天河城管環衛進入“機械化時代”

今年新增近千台保潔裝備, 21個街道實現“五個一”標配

賞心悅目誰家院,良城美景入畫簾。 在車水馬龍的珠江新城,行色匆匆的人影中,一輛白色的重度污染清洗車緩緩駛過,背後留下一塵不染的馬路。

很難想像,1990年的時候,廣州市天河區的保潔面積約171萬平方米,現在高樓林立的珠江新城那時還是一片農田菜地。 今天,這一數字變成了1300萬平方米。 顯然,“一把掃帚一雙手”已不能滿足城市更乾淨、更整潔的需要。

洗掃二合一的清洗車、便捷高效的掃路機、實現路見本色的高壓打磨清洗車、專治口香糖污漬頑疾的清除機……一支高度機械化的城管環衛隊伍在天河閃亮登場。 新快報記者從天河區城管局瞭解到,截至目前,全區市政道路車行道保潔機械化率已達100%。 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天河區明確提出2018年道路保潔機械化率將達85%以上。 隨著今年近千台新裝備的加入,接下來將推進實現人行道和7米以上內街道路機械化保潔的目標。

■新快報記者 朱清海 通訊員 周海棠/文 新快報記者 李小萌/圖

一線

掃把換成掃地車,自動清撈船巡河

清晨4點,當城市裡的大多數人還在睡夢中時,“老環衛”朱惠華已經坐在俗稱“大水牛”的重度污染清洗車上出發了。 “和灑水車又不一樣,開重度污染清洗車上路作業要好有耐心。 ”即使他在做環衛以前,開過吊車、泥頭車和貨車,“沒操作過的新人,兩三個月才會習慣。 ”在珠江公園南門馬路對面,朱惠華開車沿著花城大道向東行駛,以每小時8至15公里的“蟻速”行進作業,同時需要全神貫注盯著眼前的一切,“清洗不到位就會掃不乾淨。 ”上午11點半,到了下班時間,“人停車不停”,他說,下午還有一個班次繼續作業。

進天河區城管局環衛三所前,他在保潔企業工作過數年,“現在紀律嚴格了一點,工作量和要求也提高了,但是工友們很團結,看到馬路乾乾淨淨,自己心裡也敞亮,高興。 ”

“剛來的時候拿掃把掃過馬路,後來換成了電動掃地車。 ”來自河南的90後女生楊歡歡,2016年進入三所工作。 人行道上人來人往,並未影響她單人操作小型掃地車進退自如,“有了掃地車,一個人可以輕鬆完成以前幾個人的工作量,也避免了作業引起塵土飛揚。 ”她說,隨著保潔機械不斷增加,對技術人員及能力的要求和需求水漲船高。 “所裡鼓勵支持我們提升自己的技能。 ”通過努力學習,她現在已經是司機二班的副班長。

在小司機班(二班),她還是第一位女司機,目前已增加到5人,“都是以前掃馬路的女工人轉崗的。 ”她很喜歡這份技術含量越來越高的工作,對未來也充滿了期待。

除了陸路煥然一新,河湧又是另一番光景。 在與花城大道交叉的獵德湧,“伸開兩條超長機械臂的大船是自動清撈船,哪怕一個人也可以操作。 船是電動的,作業相當環保。 ”獵德湧班班長毛介平指著浮動作業的船隻介紹,自動清撈船一天工作8小時,可撈出一船約一兩噸垃圾,以油污、漂浮物、樹葉等為主。 他從去年8月開始轉崗,工作地點從陸上變成了水上,全班共有16人。 包括一艘自動清撈船在內,班裡現有6艘保潔船。 每天上午6點到下午6點半,人可以休息但是船不停止作業。

他說,有的工友“腦洞大開”在原來人力船的基礎上,成功加裝電驅動和自主設計的網兜等輔助裝置,“過去一艘船要配兩個人,一人划船一人撈。 對船隻改加裝以後,只需一個人就能搞掂,大大提高了保潔效率。 ”

隊伍

4年從無到有,一個班73人配64台車

“所裡考慮到我有特長,就讓我轉崗到小司機班。 ”沖著工作和收入穩定,到三所工作已有4年的司機二班班長胡勇紅告訴新快報記者,他記得進入三所之初,除了大型的灑水車和掃路車,沒有多功能的重度污染清洗車,更談不上眾多功能各異的小型機械。

短短4年時間,胡勇紅所在的小司機班已有73位工人,班裡配備了小型灑水車、電動小型掃路車、高壓打磨清洗車、電動小水車、垃圾收運車等大小車輛64台。 如此多的機械設備,自然需要更多擁有一技之長的工人。“進入小司機班,必須有駕駛證和一定的駕駛經驗。” 他說,在司機二班,每位工友不但要懂得操作機械,更加重要的一點是,“每一個人都必須對珠江新城的道路瞭若指掌,隨時隨地都能做到指哪打哪。”

廣州市人大代表、天河區城管局環衛三所所長王鳳麗在接受採訪時表示,2014年,三所全面接手珠江新城片區和奧體中心片區保潔工作,總面積超過了300多萬平方米。“壓力山大。”當時所裡的員工加起來不到200人,僅有6台機械設備。2017年10月,該所又接管了獵德湧,到去年12月,除了沙河湧外,他們擔起全區河湧水面保潔的重任,30多條主、支湧總河長68公里。

“黃埔大道,廣州大道,天河路,體育西路,我基本上都掃過。”在天河區做了29年環衛工作的王鳳麗說,她經歷了天河從郊區向中心城區的轉變,“早前,珠江新城到處是農田、菜園和工廠。”時至今日,負責珠江新城高顏值的三所已有600多位工人和100多台機械設備,包括大型機械24台,以及快速保潔車等小型機械64台。在珠江新城,如今“城裡的”機動車道快慢車道、隧道均已實現機械化保潔,臨江大道景觀帶和綠道也是一樣。在協同治水中,天河區城管局投入3艘國內先進的漂浮垃圾自動清撈船,新增投放其它清撈船隻一批。目前全區已有51艘環衛保潔船隻。

不僅如此,環衛工人隊伍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她說,“機械作業和以往的人工模式截然不同,現在技術工人已占全所的20%以上。”在越來越重視技能甚至全能人才的工人隊伍中,既有面向社會招聘的技術人員,也有原來的環衛工人內部轉崗。“每個人都在不斷成長,找到自己的價值。”此外,不但工人的整體素質和技能水準在提升,而且隊伍呈現明顯“年輕化”的趨勢。以三所為例,現有共青團員超過20人,90後的工人正在逐漸增多。

■天河城管環衛進入“機械化時代”,洗掃二合一的清洗車、便捷高效的掃路機、實現路見本色的高壓打磨清洗車、專治口香糖污漬頑疾的清除機等,天河區城管環衛新增近千台保潔裝備,21條街實現“五個一”標配。新快報記者 李小萌/攝

資料

保潔面積從171萬平方米增至1300萬平方米

也許會有人納悶,為什麼要搞“機械化”?一些資料可以說明問題。新快報記者從天河區城管局瞭解到,根據1990年《天河區志》記載,那一年,全區保潔面積為171萬平方米,環衛工人有864人,實現8小時作業,人均保潔面積為1967平方米,垃圾日均產量僅284噸。“一把掃帚一雙手,最多加個垃圾鬥。”與人工作業相比,保潔機械顯得“勢單力薄”,全部“家當”只有4台灑水車和2台灑路車。

隨著城市建設和發展突飛猛進,截至目前,天河區保潔面積已達到1300萬平方米,垃圾日產量達到2500噸,人均保潔面積超過3300平方米。“未來兩年預計新增30萬—50萬平方米的保潔面積。”天河區城管局總工程師胡昌峰表示,其中除了金融城及二期,廣氮社區10多條市政道路也將納入保潔範圍。另一方面,比昔日8小時保潔更高要求的是在全區實現最低16小時保潔,花城大道、黃埔大道、中山大道、臨江大道和科韻路等主次幹道實現每天18小時保潔,在花城廣場、廣州東站等重點區域,甚至達到了每天保潔20小時。

以機器取代人力成為必然選擇,想要實現道路及河湧保潔全面提質增效,必須採用機械化這唯一的“捷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目前,天河區有洗掃車30多台,掃路車20多台,灑水車80多台。預計今年5月底,將新增395台機械設備並投入使用,以高壓清洗機器、掃路機和掃路車為主,下半年還會增加近500台新裝備。最終,爭取在全區21個街道實現機械化保潔“五個一”的標配,即每條街最低配備一台洗掃車、一台灑水車、一台掃路車、一批掃路機和一批高壓打磨機。

說到“路見本色”,高壓打磨清洗一體車功不可沒。以前靠人工清理人行道、廣場等地面污漬,徹底清洗乾淨實屬不易。現在,兩人一車一個班次可清洗120米到150米的路段,“功效很好,立竿見影。”環衛三所高壓沖洗小分隊成立後,還經常出動去支援廣州東站、體育中心和正佳廣場等區域。有了取代手推車的電動小水車,一個工人一天可清洗約80個果皮箱。過去靠人拉水車,連現在一半的數量都完成不了。對主攻人行道、內街小巷和景觀帶的緊湊型掃路機,工友們更是讚不絕口、愛不釋手,單車持續作業,一個班次可完成約5000平方米保潔面積,頂得上以前三個人的工作量,而且減輕了工人的勞動強度。

未來

打造“智慧環衛”建立“電子地圖”

過去,洗馬路可能一年就兩到三次。現在,得益於保潔機械化率不斷提升,在天河區科韻路以西、廣州大道以東、臨江大道以南、廣園路以北的核心區域,主次幹道每5天沖洗打磨一次,其他區域的道路每10天沖洗一次,“洗路”的頻率在全市最高。

據天河區城管局介紹,傳統的人工保潔只注重掃和洗。經過長期持續完善和規範,目前全區道路保潔流程已經發展成為掃、洗、磨、沖、拖、吸、擦“七位一體”的工序。這意味著,環衛工人不僅要使用掃把,更要懂得使用大小、功能不同的機械設備,尤其是掌握型號繁多車輛的駕駛及操作。因此,機械化保潔對車輛駕駛證的需求逐年增加。天河區已連續兩年舉辦“天河工匠杯”技能競賽,鼓勵和推動環衛工人主動“充電”學習提升技能水準。

單憑人工保潔,不僅效率低、品質差,人員不斷擴充也造成管理難度更大。“不是說工人不努力,而是努力了也不一定能做好。”眾所周知,環衛工勞動強度大,幹的是髒活、累活、力氣活。高溫季節,馬路上的工人容易中暑。在車行道作業,他們擔心自身安全問題。自動化、多功能機械的出現,為工人減輕負擔,得到安全保障的同時,道路河湧的保潔也實現了跨越式的提質增效。新快報記者瞭解到,今年天河區城管局將接管全區綠化帶保潔工作。隨著新增機械設備投入使用,將在現有工人中安排一部分人轉崗負責綠化帶保潔。也就是說,在不增加人力的情況下,區城管局具有完成更多、更大、更高保潔要求的能力。

目前,天河區市政道路的車行道保潔機械化率達到100%,接下來,主要是推進人行道和7米寬以上內街道路的機械化作業。“尤其是寬7米以上的內街小巷道路要達到100%。”據透露,天河區正在醞釀“智慧環衛”體系。依託物聯網和互聯網技術,對環衛保潔涉及到的人、車、物、事進行全過程即時管理,通過合理設計保潔規劃管理模式,以實際問題為導向,有效實施事前、事中、事後監督,進而提升管理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如環衛車隊監管系統、城市管理指揮系統和智慧公廁線上管理,都將成為“智慧環衛”的一部分。下一步,天河區城管局首先將實現“一張電子地圖”管設施,對公廁、環衛工具房和垃圾收集點等設施進行“提檔升級”。其中,常見的櫃式工具房將漸漸淘汰,提升為現代環衛驛站;未來3年,將完成全區環衛公廁的改造升級和新建一批公廁。

呼籲

共建共治共用美麗宜居城市家園

“去年10月,在清洗獵德湧的時候,從河裡撈出了50輛共用單車。”毛介平說,在“洗河”過程中,他們發現扔到河裡的共用單車比想像的更多。對河湧實行常態化保潔後,扔車的現象雖然已經基本絕跡,但是,早上從河邊路過的市民卻有人邊走邊吃早餐,吃完隨手就把五顏六色的塑膠袋扔進了河湧。據瞭解,在城市環境衛生方面,市民的一些不文明行為著實給道路河湧保潔增加了難度。不僅有共用單車亂停、亂放、亂扔的問題,臨街的商鋪隨意將垃圾和污水傾倒在門外,以的士司機為主的車窗外拋物等現象也非常突出。

對共用單車伴生的亂象,天河區城管局並未放任自流。從去年開始,市民在天河區的馬路邊、地鐵口和公園周邊區域,經常可以見到環衛工人、城管隊員汗流浹背整理共用單車。原來,區城管局從輪休的環衛工人中抽調人力,每天上街開展“隨手扶”活動,“以自願服務為主,適當地進行補貼。”區城管局有關負責人表示,與此同時,共用單車亂停放給道路保潔帶來了一定的困難,“特別是在一些停車密集的區域,環衛工人無法進入清潔路面,只能使用高壓水槍沖洗。”其實,對騎單車的市民、馬路司機和臨街商鋪來說,規範整齊停放單車,停止向車窗外拋物和將垃圾掃地出門,不僅是舉手之勞,也是每個人應有的良好習慣。在此呼籲,美麗舒適宜居城市需要全民共建共治共用,希望所有人都能行動起來,共同珍惜愛護天藍、路潔、河清的家園。

如此多的機械設備,自然需要更多擁有一技之長的工人。“進入小司機班,必須有駕駛證和一定的駕駛經驗。” 他說,在司機二班,每位工友不但要懂得操作機械,更加重要的一點是,“每一個人都必須對珠江新城的道路瞭若指掌,隨時隨地都能做到指哪打哪。”

廣州市人大代表、天河區城管局環衛三所所長王鳳麗在接受採訪時表示,2014年,三所全面接手珠江新城片區和奧體中心片區保潔工作,總面積超過了300多萬平方米。“壓力山大。”當時所裡的員工加起來不到200人,僅有6台機械設備。2017年10月,該所又接管了獵德湧,到去年12月,除了沙河湧外,他們擔起全區河湧水面保潔的重任,30多條主、支湧總河長68公里。

“黃埔大道,廣州大道,天河路,體育西路,我基本上都掃過。”在天河區做了29年環衛工作的王鳳麗說,她經歷了天河從郊區向中心城區的轉變,“早前,珠江新城到處是農田、菜園和工廠。”時至今日,負責珠江新城高顏值的三所已有600多位工人和100多台機械設備,包括大型機械24台,以及快速保潔車等小型機械64台。在珠江新城,如今“城裡的”機動車道快慢車道、隧道均已實現機械化保潔,臨江大道景觀帶和綠道也是一樣。在協同治水中,天河區城管局投入3艘國內先進的漂浮垃圾自動清撈船,新增投放其它清撈船隻一批。目前全區已有51艘環衛保潔船隻。

不僅如此,環衛工人隊伍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她說,“機械作業和以往的人工模式截然不同,現在技術工人已占全所的20%以上。”在越來越重視技能甚至全能人才的工人隊伍中,既有面向社會招聘的技術人員,也有原來的環衛工人內部轉崗。“每個人都在不斷成長,找到自己的價值。”此外,不但工人的整體素質和技能水準在提升,而且隊伍呈現明顯“年輕化”的趨勢。以三所為例,現有共青團員超過20人,90後的工人正在逐漸增多。

■天河城管環衛進入“機械化時代”,洗掃二合一的清洗車、便捷高效的掃路機、實現路見本色的高壓打磨清洗車、專治口香糖污漬頑疾的清除機等,天河區城管環衛新增近千台保潔裝備,21條街實現“五個一”標配。新快報記者 李小萌/攝

資料

保潔面積從171萬平方米增至1300萬平方米

也許會有人納悶,為什麼要搞“機械化”?一些資料可以說明問題。新快報記者從天河區城管局瞭解到,根據1990年《天河區志》記載,那一年,全區保潔面積為171萬平方米,環衛工人有864人,實現8小時作業,人均保潔面積為1967平方米,垃圾日均產量僅284噸。“一把掃帚一雙手,最多加個垃圾鬥。”與人工作業相比,保潔機械顯得“勢單力薄”,全部“家當”只有4台灑水車和2台灑路車。

隨著城市建設和發展突飛猛進,截至目前,天河區保潔面積已達到1300萬平方米,垃圾日產量達到2500噸,人均保潔面積超過3300平方米。“未來兩年預計新增30萬—50萬平方米的保潔面積。”天河區城管局總工程師胡昌峰表示,其中除了金融城及二期,廣氮社區10多條市政道路也將納入保潔範圍。另一方面,比昔日8小時保潔更高要求的是在全區實現最低16小時保潔,花城大道、黃埔大道、中山大道、臨江大道和科韻路等主次幹道實現每天18小時保潔,在花城廣場、廣州東站等重點區域,甚至達到了每天保潔20小時。

以機器取代人力成為必然選擇,想要實現道路及河湧保潔全面提質增效,必須採用機械化這唯一的“捷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目前,天河區有洗掃車30多台,掃路車20多台,灑水車80多台。預計今年5月底,將新增395台機械設備並投入使用,以高壓清洗機器、掃路機和掃路車為主,下半年還會增加近500台新裝備。最終,爭取在全區21個街道實現機械化保潔“五個一”的標配,即每條街最低配備一台洗掃車、一台灑水車、一台掃路車、一批掃路機和一批高壓打磨機。

說到“路見本色”,高壓打磨清洗一體車功不可沒。以前靠人工清理人行道、廣場等地面污漬,徹底清洗乾淨實屬不易。現在,兩人一車一個班次可清洗120米到150米的路段,“功效很好,立竿見影。”環衛三所高壓沖洗小分隊成立後,還經常出動去支援廣州東站、體育中心和正佳廣場等區域。有了取代手推車的電動小水車,一個工人一天可清洗約80個果皮箱。過去靠人拉水車,連現在一半的數量都完成不了。對主攻人行道、內街小巷和景觀帶的緊湊型掃路機,工友們更是讚不絕口、愛不釋手,單車持續作業,一個班次可完成約5000平方米保潔面積,頂得上以前三個人的工作量,而且減輕了工人的勞動強度。

未來

打造“智慧環衛”建立“電子地圖”

過去,洗馬路可能一年就兩到三次。現在,得益於保潔機械化率不斷提升,在天河區科韻路以西、廣州大道以東、臨江大道以南、廣園路以北的核心區域,主次幹道每5天沖洗打磨一次,其他區域的道路每10天沖洗一次,“洗路”的頻率在全市最高。

據天河區城管局介紹,傳統的人工保潔只注重掃和洗。經過長期持續完善和規範,目前全區道路保潔流程已經發展成為掃、洗、磨、沖、拖、吸、擦“七位一體”的工序。這意味著,環衛工人不僅要使用掃把,更要懂得使用大小、功能不同的機械設備,尤其是掌握型號繁多車輛的駕駛及操作。因此,機械化保潔對車輛駕駛證的需求逐年增加。天河區已連續兩年舉辦“天河工匠杯”技能競賽,鼓勵和推動環衛工人主動“充電”學習提升技能水準。

單憑人工保潔,不僅效率低、品質差,人員不斷擴充也造成管理難度更大。“不是說工人不努力,而是努力了也不一定能做好。”眾所周知,環衛工勞動強度大,幹的是髒活、累活、力氣活。高溫季節,馬路上的工人容易中暑。在車行道作業,他們擔心自身安全問題。自動化、多功能機械的出現,為工人減輕負擔,得到安全保障的同時,道路河湧的保潔也實現了跨越式的提質增效。新快報記者瞭解到,今年天河區城管局將接管全區綠化帶保潔工作。隨著新增機械設備投入使用,將在現有工人中安排一部分人轉崗負責綠化帶保潔。也就是說,在不增加人力的情況下,區城管局具有完成更多、更大、更高保潔要求的能力。

目前,天河區市政道路的車行道保潔機械化率達到100%,接下來,主要是推進人行道和7米寬以上內街道路的機械化作業。“尤其是寬7米以上的內街小巷道路要達到100%。”據透露,天河區正在醞釀“智慧環衛”體系。依託物聯網和互聯網技術,對環衛保潔涉及到的人、車、物、事進行全過程即時管理,通過合理設計保潔規劃管理模式,以實際問題為導向,有效實施事前、事中、事後監督,進而提升管理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如環衛車隊監管系統、城市管理指揮系統和智慧公廁線上管理,都將成為“智慧環衛”的一部分。下一步,天河區城管局首先將實現“一張電子地圖”管設施,對公廁、環衛工具房和垃圾收集點等設施進行“提檔升級”。其中,常見的櫃式工具房將漸漸淘汰,提升為現代環衛驛站;未來3年,將完成全區環衛公廁的改造升級和新建一批公廁。

呼籲

共建共治共用美麗宜居城市家園

“去年10月,在清洗獵德湧的時候,從河裡撈出了50輛共用單車。”毛介平說,在“洗河”過程中,他們發現扔到河裡的共用單車比想像的更多。對河湧實行常態化保潔後,扔車的現象雖然已經基本絕跡,但是,早上從河邊路過的市民卻有人邊走邊吃早餐,吃完隨手就把五顏六色的塑膠袋扔進了河湧。據瞭解,在城市環境衛生方面,市民的一些不文明行為著實給道路河湧保潔增加了難度。不僅有共用單車亂停、亂放、亂扔的問題,臨街的商鋪隨意將垃圾和污水傾倒在門外,以的士司機為主的車窗外拋物等現象也非常突出。

對共用單車伴生的亂象,天河區城管局並未放任自流。從去年開始,市民在天河區的馬路邊、地鐵口和公園周邊區域,經常可以見到環衛工人、城管隊員汗流浹背整理共用單車。原來,區城管局從輪休的環衛工人中抽調人力,每天上街開展“隨手扶”活動,“以自願服務為主,適當地進行補貼。”區城管局有關負責人表示,與此同時,共用單車亂停放給道路保潔帶來了一定的困難,“特別是在一些停車密集的區域,環衛工人無法進入清潔路面,只能使用高壓水槍沖洗。”其實,對騎單車的市民、馬路司機和臨街商鋪來說,規範整齊停放單車,停止向車窗外拋物和將垃圾掃地出門,不僅是舉手之勞,也是每個人應有的良好習慣。在此呼籲,美麗舒適宜居城市需要全民共建共治共用,希望所有人都能行動起來,共同珍惜愛護天藍、路潔、河清的家園。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