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新聞分析:人工智慧如何助力工廠數位化轉型

新華社德國漢諾威4月25日電新聞分析:人工智慧如何助力工廠數位化轉型

新華社記者張家偉

人工智慧發展至今已不再是一個未來概念, 借助人工智慧的分析和學習能力, 那些正艱難尋求數位化轉型的工廠或許能找到一個合理的解決方案。

在2018年德國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上, “數位化”和“自動化”的宣傳標語幾乎隨處可見, 許多IT巨頭都與設備製造商合作推出了新一代自動化生產系統, 其中的重要特性都圍繞人工智慧來設計。

在一個智慧化工廠中, 機器設備、交互介面以及各種部件都可以實現互聯,

這使得整個生產線的資料能夠被不斷收集起來。 有了這些資料資源, 人工智慧技術可以分析出單台機器設備的能耗, 估算它的檢修週期, 並給出一個優化方案。 此外, 通過大量圖像資料, 智慧化的系統還可以識別出傳送帶上的產品並自動對它們分類, 這類系統用於產品的品質控制也會帶來很大的效率提升。

歐洲最大軟體公司德國思愛普公司負責物聯網和數位化供應鏈的高級副總裁漢斯·塔爾鮑爾對新華社記者說, 這種能力將會給工廠生產和物流帶來很大的靈活性和很高的效率。 他告訴新華社記者:“如果我能預測機器設備哪裡會出問題, 我就可以提前通知客戶訂單可能會推遲, 這不再是被動反應,

而是一種主動的資訊獲取方式以及主動的問題處理方式。 ”

人工智慧帶來的另一個重要優勢就是實現更加個性化的生產。 相對而言, 在傳統生產線上, 規模化生產的都是型號較單一的產品, 很難在不影響生產效率的情況下, 滿足使用者的多樣需求。

通過智慧分揀系統, 一家瑞士巧克力工廠就接近實現了這種個性化的規模生產:消費者在網上能隨意選擇包裝袋中會裝入什麼口味的巧克力, 智慧系統收集到這些資料並分析後, 可控制機器人進行相應的分揀和包裝, 並最終運送到消費者手中。 而如按傳統的生產線模式, 這種個性化生產的成本會高出很多, 因為規模生產的流程很難改動, 特殊的訂制商品就需要靠人手來單獨分揀和包裝。

塔爾鮑爾說, 從成本角度來說, 人工智慧助力下的生產流程變得非常高效, “生產線上每一個產品都能實現個性化生產, 並且成本也仍然能控制在與大規模生產相近的水準”。

人工智慧帶來的變革是否會讓更多工人失去工作崗位?美國高德納諮詢公司此前發佈的一份報告說, 到2020年人工智慧創造的新工作崗位數量將超過它取代原有工作崗位的數量。

高德納公司負責研發的副總裁斯葦特蘭娜·斯庫拉爾對記者說, 過去許多發明創新過程中, 也會出現這樣的短暫過渡期, 即短暫的工作崗位流失, 隨後會出現復蘇, 然後是商業模式變革, “人工智慧的發展很可能也會遵循這樣的路線”。

(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