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最後的計謀

最後的計謀

作者:何事秋風悲畫扇

寂廖星空, 幾個疏散的星星, 慵懶的眨著眼睛, 四野一片靜寂。 倏然間, 一顆耀眼的流星劃破深夜的長空,

拖著長長的尾巴消失在天際。

蘇秦陷入深深的苦悶之中。

自入齊國之後, 燕昭王就對他產生了懷疑, 打算讓別人替換蘇秦回國。 因為他身份太特殊了:燕國任用他為相國, 齊國用他為客卿, 為合縱計而又周旋于六國, 此時難免引起各諸侯國猜忌。 作為燕臣, 在齊國活動, 本來就會有流言蜚語。 現又在齊顯貴, 燕國就不信任我, 我在齊作賤, 世人就看不起我。 我如受齊王重用, 燕國就會對我抱有希望, 希望達不到又會增加怨恨。 齊國如有不利於燕的地方, 燕王就會把責任都歸到我頭上, 諸侯各國利益交錯、紛繁複雜, 稍有不慎, 定陷入萬劫不復之地, 我的處境也可以說是危險之極。

可又有誰能夠理解我呢?

前幾日上書燕昭王,

說明利害關係, 竭肺腑之言:“我不畏死報效于大王, 大王卻懷疑怪罪於臣下, 我實在感到恐懼。 儘管我自以為可以列於天下公卿之中也無可愧疚, 如大王只是重用有才的賢人, 我願在齊與他認真合作;如大王不放心我, 我就回燕侍奉大王, 以寬解大王的憂慮。 齊是燕國的心腹大患, 我在齊國, 大可使齊不謀攻燕, 小可使齊趙關係破裂, 以此為大王的大事作準備”。

燕昭王雖然同意了蘇秦的請求, 但猜忌仍未消除。

這當然不是最重要的, 當務之急的事情有二, 一是削弱齊國, 六國中齊國恃強淩弱, 是合縱之事中的搗亂分子, 只有把齊國削弱, 致其無力攻打他國, 六國才能實現聯盟。 現今我在齊國操作此事, 應不足為慮。

二是六國合縱計謀尚在萌芽之中, 如秦國此時攻打六國, 我此生的合縱大計豈不毀於一旦?如何阻止秦國此時攻打六國呢?這才是當務之急。

怎麼辦?怎麼辦呢?

他忽然想起一個人來, 頓覺眼前一亮, 如果有此人在, 合縱大計定能成功!

不錯, 此人正是張儀!

張儀此時在幹嘛呢?也在失業待崗中, 正發愁呢。

這天忽然有人告知張儀, 說你的師兄蘇秦發達了, 你何不投奔他呢, 以早日實現你的理想與抱負。

此時蘇秦已出使在趙國, 張儀便前往趙國, 請求會見蘇秦。 過了很久, 蘇秦才接見了他。 而且招待的規格也不行, 讓他坐在堂下, 賜給他奴僕們吃的飯菜, 還略帶譏諷地說:“憑您的才能, 卻讓自己窮困潦倒到這樣的地步。 我難道不能推薦您讓您富貴嗎?只是您不值得錄用罷了。 ”張儀千里迢迢投奔蘇秦, 想得到重用, 不料反被羞辱, 只好憤怒而去。 想來想去, 諸侯國中沒有一個值得他侍奉的, 只有秦國有實力威脅趙國, 於是就到秦國去了。

張儀走後, 蘇秦對他的家臣說:“張儀是天下最有才能的人,

我比不上他呀。 現在, 幸虧我比他先受重用, 然而能夠掌握秦國權力的, 只有張儀才行。 但是他太貧窮, 沒有機會求得引薦。 我擔心他以小的利益為滿足而不能成就大的功業, 所以特地把他召來羞辱他, 以激勵他的意志, 您替我暗中侍奉他。 ”

蘇秦向趙王稟明這件事, 發送金錢、財物和車馬, 暗中派人跟隨張儀, 和他投宿同一客棧, 漸漸地接近他, 並奉送車馬金錢, 凡是他需要的, 都供給他, 卻不說明誰給的。 張儀終於有機會拜見了秦惠王。

家臣見任務完成了, 要告辭離去。 張儀說:“靠您的相助, 我才得到顯貴的地位, 正想報答您的恩德, 為什麼要離開呢?”家臣說:“我並不瞭解您, 真正瞭解您的是蘇秦。 蘇先生擔心秦國攻打趙國, 破壞合縱聯盟。認為除了您沒有誰能夠掌握秦國的大權,派我暗中供您錢財,這全都是蘇先生的計謀。現在,先生已被重用,請讓我回去覆命吧!”

張儀此時才恍然大悟,歎道:“這些權謀都是我學習過的,而我卻沒有察覺到,我沒有蘇先生高明啊!況且我剛剛被任用秦國宰相,又怎麼能圖謀攻打趙國呢?”

蘇秦為什麼介紹張儀去秦國呢?他當然有自己的考量:他主張合縱,就是六國聯合對抗秦國,使各國相互制約、相互牽制而達到一個均衡狀態,這是他樂意見到的,是自己的政治理想。如秦統一六國,必定血流成河,生靈塗炭,是他不願看到的結果。而張儀主張聯橫,就是事一強而攻眾弱,實現大一統。可是卻與自己的主張大相徑庭,害怕不能同心,也只好先讓張儀去秦國,說服秦王。

至於最後合縱聯橫誰能成功,只能看天意了!也算是人盡其才,不枉一生所學。

眼見時機成熟,蘇秦便展開外交攻勢,分別遊說燕、趙、齊、魏、韓、楚等國,實現合縱相親。

最為經典的是忽悠遠離秦國、八杆子還打不到齊國的齊宣王。蘇秦給齊宣王講了三段話:

第一,蘇秦對齊宣王說:“你齊國四面都有天險,土地縱橫兩千餘裡,武裝部隊幾十萬人,糧食堆積得象山丘一樣高大。武器精良,士兵勇猛,打起仗來好象雷霆震怒一樣猛烈。我私下估計,僅臨淄士兵就不下二十萬,用不著徵集遠處縣邑的兵源。您的優勢天下沒有那個國家能夠比得上。如今您卻要向西去奉事秦國,我私下替大王感到羞恥”。

第二,“韓、魏之所以畏懼秦國,是因為他們和秦國的邊界相接壤。既使勝了秦國,那麼自己的兵力要損失一半,四面的國境無法保衛;如果作戰不能取勝,那麼國家接著就陷入危亡的境地。這就是韓、魏把和秦國作戰看得那麼重要,而很輕易地想要向秦國臣服的原因。現在,秦國攻打齊國的情況就不同了,秦國背靠著韓、魏的土地,要經過衛國陽晉的要道,穿過齊國亢父的險塞,戰車不能並駛,戰馬不能並行,只要有一百人守在險要之處,就是有一千人也不敢通過;即使秦國軍隊想要深入,但害怕韓、魏在後面暗算它。所以他只有虛張聲勢,恐嚇威脅您,但絕對危害不了齊國,這樣的形勢相當明瞭”。

第三,“不能清醒認識到秦國對齊國無可奈何的現實,卻想要向西而奉事秦國,這是群臣們策略上的錯誤。現在,齊國有選擇的餘地,何去何從,希望大王認真考慮一下,以便我決定對策。”

齊宣王心服口服,說:“我不是一個聰明的人,居住在偏僻遙遠、緊靠大海、道路絕盡、地處東境的國家,從未聽到過您高明的教誨。如今您奉趙王的使命來指教我,我將嚴肅地率領全國民眾聽從您的安排。”

六國遂成合縱,歃白馬血為盟。蘇秦任“縱約長”,也就是聯合國軍總司令。

蘇秦約定六國聯盟之後,回到趙國,趙肅侯封他為武安君,於是,蘇秦把合縱盟約送交秦國。從此秦國不敢窺伺函谷關以外的國家,長達十五年之久。

後來,秦國派使臣使用離間計,破壞合縱聯盟。齊、魏攻打趙國,趙王就責備蘇秦。蘇秦害怕,請求出使燕國,發誓定要向齊國報復。蘇秦離開趙國以後,合縱盟約便瓦解了。

此時蘇秦的處境,已經危機四伏。

這一年燕文侯去世,太子即位,這就是燕易王。易王剛剛登位,齊宣王趁著燕國發喪之機,攻打燕國,一連攻克了十座城池。易王對蘇秦說:“從前先生到燕國來,先王資助您去見趙王,於是才約定六國合縱。如今齊國首先進攻趙國,接著又打到燕國,因為先生的緣故被天下人恥笑,先生能替燕國收復侵佔的國土嗎?”蘇秦感到非常慚愧,說:“請讓我替大王把失地收回來。”

蘇秦見到齊王,拜了兩拜,向齊王表示慶賀;仰起頭來,又向齊王表示哀悼。齊王說:“為什麼慶賀和哀悼如此之快呢?”

蘇秦說:“我聽說饑餓的人,寧願餓死也不吃烏頭,是因為毒死和餓死沒有區別啊。現在,燕國雖然弱小,但燕王卻是秦王的小女婿。大王占了他十座城池的便宜卻長久地和強秦結成仇怨,從而招致天下的精銳部隊攻擊你,這和吃烏頭有區別嗎?”

齊王的臉色一下子就變了,說:“既然如此,那怎麼辦呢?”蘇秦說:“大王果真能聽從我的計策,請立即歸還燕國的十座城池。燕國收回十城,一定很高興,秦王知道後也一定很高興。這就叫做放棄仇恨而得到牢不可破的友誼,那麼大王對天下發出的號令,誰敢不聽呢?這就等於以十城的代價取得天下,何樂而不為呢?”齊王說:“好”。於是就歸還了燕國的十座城池。

蘇秦回到燕國,而燕王卻不給他官職。蘇秦求見燕王說:“如今,我為大王說退了齊國的軍隊,又收回了十座城池,應該對我越發地親近。可我回到燕國而大王不授與我官職,一定有人在您面前中傷我。其實我的‘不忠誠’,正是大王的福氣啊。我聽說忠誠信實的人,一切都為著自己的目的;奮發進取的人,一切都為著別人去努力。況且我遊說齊王,也沒有欺騙他啊。

蘇秦又說:“我聽說有一個人在很遠的地方作官,他的妻子和別人私通,她的丈夫快要回來時,和她私通的人就憂慮,妻子說:‘你不要擔心,我已經作好了毒酒等著他呢。’過了三天,她丈夫果然到了,妻子讓侍妾端著有毒的酒給他喝,侍妾想告訴他酒中有毒,又恐怕他把主母趕走;可是不告訴他吧,又恐怕她的毒酒害死了主父,於是她假裝跌倒,把酒潑在地上。主父大怒,將她打了五十竹板。所以侍妾一跌倒而潑掉了那杯毒酒,在上保存了主父,在下保存了主母,可是自己卻免不掉挨竹板子,怎麼能說忠誠信實就不能獲罪呢?不幸的是我的罪過跟侍妾的遭遇相類似啊!”

燕王說:“先生恢復原來的官職吧。”從此燕王愈發信任與優厚他。

燕易王的母親,是燕文侯的夫人。與蘇秦有私通。燕易王知道這件事,卻對蘇秦的待遇更加優厚。蘇秦恐怕被殺,就勸說燕王:“我留在燕國,不能使燕國的地位提高,假如我在齊國,就一定能提高燕國的地位。”燕王說:“一切聽任先生去做吧。”於是,蘇秦假裝得罪了燕王而逃跑到齊國。

齊宣王去世,湣王繼位,蘇秦就勸說湣王把葬禮辦得鋪張隆重,用來表明自己的孝道,高高地建築宮室,大規模地開闢園林,以表明自己得志,其實蘇秦打算使齊國破敗,從而有利於燕國。

由於蘇秦在齊得寵,因而受到齊國大臣中有許多人的忌恨,於是派人刺殺蘇秦,蘇秦當時沒死,負重傷而逃。齊王派人捉拿兇手,也沒有抓到。

蘇秦負傷很重,已經奄奄一息,便對齊王說:“我馬上就要死了,請您在鬧市上把我五馬分屍示眾,就說:‘蘇秦為了燕國在齊國謀亂 ’,這樣做,刺殺我的兇手一定可以抓到。”

齊王只好忍痛按照他的話去做,那個刺殺蘇秦的兇手果然由於領賞而自動出來了,齊王因而就把他殺了。

一代縱橫家就這樣完成了人生最後一計。

蘇秦死後,合縱真正破滅,而後六國相繼滅亡。

“其智過人”、“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息" 是後世對他們的評價。

一生為一合縱謀,不懼死生,蘇秦也堪稱大丈夫也!

2018.4.25

【作者簡介】何事秋風悲畫扇:本名陳永勝,(1972-9-9——),河南省新蔡縣城東關人。

破壞合縱聯盟。認為除了您沒有誰能夠掌握秦國的大權,派我暗中供您錢財,這全都是蘇先生的計謀。現在,先生已被重用,請讓我回去覆命吧!”

張儀此時才恍然大悟,歎道:“這些權謀都是我學習過的,而我卻沒有察覺到,我沒有蘇先生高明啊!況且我剛剛被任用秦國宰相,又怎麼能圖謀攻打趙國呢?”

蘇秦為什麼介紹張儀去秦國呢?他當然有自己的考量:他主張合縱,就是六國聯合對抗秦國,使各國相互制約、相互牽制而達到一個均衡狀態,這是他樂意見到的,是自己的政治理想。如秦統一六國,必定血流成河,生靈塗炭,是他不願看到的結果。而張儀主張聯橫,就是事一強而攻眾弱,實現大一統。可是卻與自己的主張大相徑庭,害怕不能同心,也只好先讓張儀去秦國,說服秦王。

至於最後合縱聯橫誰能成功,只能看天意了!也算是人盡其才,不枉一生所學。

眼見時機成熟,蘇秦便展開外交攻勢,分別遊說燕、趙、齊、魏、韓、楚等國,實現合縱相親。

最為經典的是忽悠遠離秦國、八杆子還打不到齊國的齊宣王。蘇秦給齊宣王講了三段話:

第一,蘇秦對齊宣王說:“你齊國四面都有天險,土地縱橫兩千餘裡,武裝部隊幾十萬人,糧食堆積得象山丘一樣高大。武器精良,士兵勇猛,打起仗來好象雷霆震怒一樣猛烈。我私下估計,僅臨淄士兵就不下二十萬,用不著徵集遠處縣邑的兵源。您的優勢天下沒有那個國家能夠比得上。如今您卻要向西去奉事秦國,我私下替大王感到羞恥”。

第二,“韓、魏之所以畏懼秦國,是因為他們和秦國的邊界相接壤。既使勝了秦國,那麼自己的兵力要損失一半,四面的國境無法保衛;如果作戰不能取勝,那麼國家接著就陷入危亡的境地。這就是韓、魏把和秦國作戰看得那麼重要,而很輕易地想要向秦國臣服的原因。現在,秦國攻打齊國的情況就不同了,秦國背靠著韓、魏的土地,要經過衛國陽晉的要道,穿過齊國亢父的險塞,戰車不能並駛,戰馬不能並行,只要有一百人守在險要之處,就是有一千人也不敢通過;即使秦國軍隊想要深入,但害怕韓、魏在後面暗算它。所以他只有虛張聲勢,恐嚇威脅您,但絕對危害不了齊國,這樣的形勢相當明瞭”。

第三,“不能清醒認識到秦國對齊國無可奈何的現實,卻想要向西而奉事秦國,這是群臣們策略上的錯誤。現在,齊國有選擇的餘地,何去何從,希望大王認真考慮一下,以便我決定對策。”

齊宣王心服口服,說:“我不是一個聰明的人,居住在偏僻遙遠、緊靠大海、道路絕盡、地處東境的國家,從未聽到過您高明的教誨。如今您奉趙王的使命來指教我,我將嚴肅地率領全國民眾聽從您的安排。”

六國遂成合縱,歃白馬血為盟。蘇秦任“縱約長”,也就是聯合國軍總司令。

蘇秦約定六國聯盟之後,回到趙國,趙肅侯封他為武安君,於是,蘇秦把合縱盟約送交秦國。從此秦國不敢窺伺函谷關以外的國家,長達十五年之久。

後來,秦國派使臣使用離間計,破壞合縱聯盟。齊、魏攻打趙國,趙王就責備蘇秦。蘇秦害怕,請求出使燕國,發誓定要向齊國報復。蘇秦離開趙國以後,合縱盟約便瓦解了。

此時蘇秦的處境,已經危機四伏。

這一年燕文侯去世,太子即位,這就是燕易王。易王剛剛登位,齊宣王趁著燕國發喪之機,攻打燕國,一連攻克了十座城池。易王對蘇秦說:“從前先生到燕國來,先王資助您去見趙王,於是才約定六國合縱。如今齊國首先進攻趙國,接著又打到燕國,因為先生的緣故被天下人恥笑,先生能替燕國收復侵佔的國土嗎?”蘇秦感到非常慚愧,說:“請讓我替大王把失地收回來。”

蘇秦見到齊王,拜了兩拜,向齊王表示慶賀;仰起頭來,又向齊王表示哀悼。齊王說:“為什麼慶賀和哀悼如此之快呢?”

蘇秦說:“我聽說饑餓的人,寧願餓死也不吃烏頭,是因為毒死和餓死沒有區別啊。現在,燕國雖然弱小,但燕王卻是秦王的小女婿。大王占了他十座城池的便宜卻長久地和強秦結成仇怨,從而招致天下的精銳部隊攻擊你,這和吃烏頭有區別嗎?”

齊王的臉色一下子就變了,說:“既然如此,那怎麼辦呢?”蘇秦說:“大王果真能聽從我的計策,請立即歸還燕國的十座城池。燕國收回十城,一定很高興,秦王知道後也一定很高興。這就叫做放棄仇恨而得到牢不可破的友誼,那麼大王對天下發出的號令,誰敢不聽呢?這就等於以十城的代價取得天下,何樂而不為呢?”齊王說:“好”。於是就歸還了燕國的十座城池。

蘇秦回到燕國,而燕王卻不給他官職。蘇秦求見燕王說:“如今,我為大王說退了齊國的軍隊,又收回了十座城池,應該對我越發地親近。可我回到燕國而大王不授與我官職,一定有人在您面前中傷我。其實我的‘不忠誠’,正是大王的福氣啊。我聽說忠誠信實的人,一切都為著自己的目的;奮發進取的人,一切都為著別人去努力。況且我遊說齊王,也沒有欺騙他啊。

蘇秦又說:“我聽說有一個人在很遠的地方作官,他的妻子和別人私通,她的丈夫快要回來時,和她私通的人就憂慮,妻子說:‘你不要擔心,我已經作好了毒酒等著他呢。’過了三天,她丈夫果然到了,妻子讓侍妾端著有毒的酒給他喝,侍妾想告訴他酒中有毒,又恐怕他把主母趕走;可是不告訴他吧,又恐怕她的毒酒害死了主父,於是她假裝跌倒,把酒潑在地上。主父大怒,將她打了五十竹板。所以侍妾一跌倒而潑掉了那杯毒酒,在上保存了主父,在下保存了主母,可是自己卻免不掉挨竹板子,怎麼能說忠誠信實就不能獲罪呢?不幸的是我的罪過跟侍妾的遭遇相類似啊!”

燕王說:“先生恢復原來的官職吧。”從此燕王愈發信任與優厚他。

燕易王的母親,是燕文侯的夫人。與蘇秦有私通。燕易王知道這件事,卻對蘇秦的待遇更加優厚。蘇秦恐怕被殺,就勸說燕王:“我留在燕國,不能使燕國的地位提高,假如我在齊國,就一定能提高燕國的地位。”燕王說:“一切聽任先生去做吧。”於是,蘇秦假裝得罪了燕王而逃跑到齊國。

齊宣王去世,湣王繼位,蘇秦就勸說湣王把葬禮辦得鋪張隆重,用來表明自己的孝道,高高地建築宮室,大規模地開闢園林,以表明自己得志,其實蘇秦打算使齊國破敗,從而有利於燕國。

由於蘇秦在齊得寵,因而受到齊國大臣中有許多人的忌恨,於是派人刺殺蘇秦,蘇秦當時沒死,負重傷而逃。齊王派人捉拿兇手,也沒有抓到。

蘇秦負傷很重,已經奄奄一息,便對齊王說:“我馬上就要死了,請您在鬧市上把我五馬分屍示眾,就說:‘蘇秦為了燕國在齊國謀亂 ’,這樣做,刺殺我的兇手一定可以抓到。”

齊王只好忍痛按照他的話去做,那個刺殺蘇秦的兇手果然由於領賞而自動出來了,齊王因而就把他殺了。

一代縱橫家就這樣完成了人生最後一計。

蘇秦死後,合縱真正破滅,而後六國相繼滅亡。

“其智過人”、“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息" 是後世對他們的評價。

一生為一合縱謀,不懼死生,蘇秦也堪稱大丈夫也!

2018.4.25

【作者簡介】何事秋風悲畫扇:本名陳永勝,(1972-9-9——),河南省新蔡縣城東關人。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