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廣袤鄉村的這些勞動者,為什麼讓習近平總書記感動和點贊?

人活一世

怎樣才算不負人生

這些勞動者

紮根一方鄉土

用日復一日的堅守與付出

告訴了我們

何為在奮鬥中創造幸福

他們的故事

也被習近平總書記點贊

1

從一棵樹到百萬畝林海

這不是寓言

而是塞罕壩建設者書寫的傳奇

半個多世紀

在河北省最北端

三代塞罕壩人不斷耕耘

把茫茫荒漠變綠洲

(塞罕壩建場前發現的一棵松)

1962年

塞罕壩機械林場正式組建

那時的塞罕壩草木不見、黃沙彌漫

369人豪邁上壩造林

平均年齡不到24歲

(圖為塞罕壩建場前的荒原)

建設的日子, 真是難

辛苦種下的樹苗不斷夭折

自然災害侵襲著勞動成果

而他們

從不低頭言敗

“死磕”幼苗栽植

“較真”寸土覆蓋

112萬畝的人工林拔地而起

相當於為每3個中國人種下1棵樹

(圖為建設者當年住過的窩棚)

開發與保護相宜

人與森林和諧共處

近2000名守業者

把青春與歲月獻給了塞罕壩

守護著這個綠色夢想

馳而不息, 久久為功

一代接著一代幹

塞罕壩林場建設者的奮鬥

是對綠色發展理念的堅守

也是對生態文明千年大計的擔當

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指出, 河北塞罕壩林場的建設者們聽從党的召喚, 在“黃沙遮天日, 飛鳥無棲樹”的荒漠沙地上艱苦奮鬥、甘於奉獻, 創造了荒原變林海的人間奇跡, 用實際行動詮釋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

鑄就了牢記使命、艱苦創業、綠色發展的塞罕壩精神。

2

保家衛國、守衛邊疆

不僅是解放軍戰士的職責和踐行

這些平平凡凡的牧民

在祖國的邊境

默默守護了一輩子、幾輩子

西藏隆子縣玉麥鄉

位於喜馬拉雅山脈南麓

境域面積3644平方公里

全鄉9戶32人

最少時只有一家三口

這就是卓嘎、央宗姐妹和她們的父親

父親告訴姐妹倆

我們放牧

也是為祖國守邊疆

這是國家的土地

我們要守好

玉麥鄉山高穀深

每年有260多天都下雨雪

曾經

堅守就意味著

每年有六七個月與外界隔絕

而他們

再苦也不動搖

心中有家國

守護我國家

這份信念

代代傳承

現在

玉麥鄉修通了公路

互聯網也通到了鄉里

央宗的兒子說

以前在那麼艱苦的條件下

長輩都能堅守下來

我有義務、有能力把祖國的邊疆守護好

把玉麥鄉建設得更美好

習近平總書記給卓嘎、央宗姐妹回信說:

“在海拔3600多米、每年大雪封山半年多的邊境高原上,你們父女兩代人幾十年如一日,默默守護著祖國的領土,這種精神令人欽佩。我向你們、向所有長期為守邊固邊忠誠奉獻的同志,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家是玉麥,國是中國,放牧守邊是職責,你們這些話說得真好。有國才能有家,沒有國境的安寧,就沒有萬家的平安。祖國疆域上的一草一木,我們都要看好守好。希望你們繼續傳承愛國守邊的精神,帶動更多牧民群眾像格桑花一樣紮根在雪域邊陲,做神聖國土的守護者、幸福家園的建設者。”

3

一名普普通通的大學教師

每年深入基層200多天

讓140萬畝荒山披綠

帶領10萬農民脫貧致富

自己卻因積勞成疾

58歲就告別了這個世界

他就是李保國

1981年

李保國畢業後留在河北農業大學工作

立志幫助鄉親們擺脫貧困

研究治理太行山區生態

他說

我是農民的兒子

最見不得農民窮

老百姓脫貧需要什麼

我就研究什麼

他進山入村為農民答疑解惑

把傳道授業的課堂搬到了大山裡

他從不放鬆攻關研究

把最好、最實用的新技術帶給老百姓

為研究爆破整地方法

他冒著生命危險親手製作土炸藥

一次次親自點炮、炸石

為掌握核桃開花授粉的第一手資料

他在核桃林裡從早到晚盯上一個月

他像愚公一樣日復一日

堅守初心,實幹奮鬥

讓荒山石地變成良田

富裕了一方百姓

把自己的一生

獻給了莽莽太行山

習近平總書記批示指出:“李保國同志35年如一日,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長期奮戰在扶貧攻堅和科技創新第一線,把畢生精力投入到山區生態建設和科技富民事業之中,用自己的模範行動彰顯了共產黨員的優秀品格,事蹟感人至深。李保國同志堪稱新時期共產黨人的楷模,知識份子的優秀代表,太行山上的新愚公。”

4

紮根還是搬離

60多年前

山西右玉縣第一任縣委書記張榮懷

曾為這個艱難的抉擇而苦惱

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

十山九禿頭,洪水遍地流

風起黃沙飛,雨落洪成災

面對風沙成患、地瘠人貧

張榮懷和同志們的選擇是

種樹

幹部群眾、男女老少一起上

人們挑起水桶、扛著樹苗、拿著鐵鍬

向黃沙窪進發

一棵接著一棵栽

一任連著一任幹

人要想在右玉生存

樹就要在右玉紮根

歷屆縣委、縣政府帶領全縣人民

進行這場幾十年的綠色“接力”

硬是將一個不毛之地變成塞上綠洲

林木覆蓋率已達54%

從沙變綠

由綠到富

右玉人又向新一輪“綠水青山”

發起接力

2015年1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座談會,同中央黨校第一期縣委書記研修班學員暢談交流“縣委書記經”。座談中,總書記同大家講起了山西右玉縣委帶領人民群眾治沙造林的故事。60多年來,一張藍圖、一個目標,縣委一任接著一任、一屆接著一屆率領幹部群眾堅持不懈幹,把“不毛之地”變成了“塞上綠洲”。總書記要求大家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像接力賽一樣,一棒一棒接著幹下去。

有志之人立長志

他們立下初心與誓言

一干就是一輩子

甚至堅持了幾代

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

他們把奮鬥融入生活、融於生命

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付出著

不僅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

也為更多人帶去了前進的力量

向所有勞動者致敬

編輯:白晨 // 責編:李沛 // 監製:曹暢

最少時只有一家三口

這就是卓嘎、央宗姐妹和她們的父親

父親告訴姐妹倆

我們放牧

也是為祖國守邊疆

這是國家的土地

我們要守好

玉麥鄉山高穀深

每年有260多天都下雨雪

曾經

堅守就意味著

每年有六七個月與外界隔絕

而他們

再苦也不動搖

心中有家國

守護我國家

這份信念

代代傳承

現在

玉麥鄉修通了公路

互聯網也通到了鄉里

央宗的兒子說

以前在那麼艱苦的條件下

長輩都能堅守下來

我有義務、有能力把祖國的邊疆守護好

把玉麥鄉建設得更美好

習近平總書記給卓嘎、央宗姐妹回信說:

“在海拔3600多米、每年大雪封山半年多的邊境高原上,你們父女兩代人幾十年如一日,默默守護著祖國的領土,這種精神令人欽佩。我向你們、向所有長期為守邊固邊忠誠奉獻的同志,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家是玉麥,國是中國,放牧守邊是職責,你們這些話說得真好。有國才能有家,沒有國境的安寧,就沒有萬家的平安。祖國疆域上的一草一木,我們都要看好守好。希望你們繼續傳承愛國守邊的精神,帶動更多牧民群眾像格桑花一樣紮根在雪域邊陲,做神聖國土的守護者、幸福家園的建設者。”

3

一名普普通通的大學教師

每年深入基層200多天

讓140萬畝荒山披綠

帶領10萬農民脫貧致富

自己卻因積勞成疾

58歲就告別了這個世界

他就是李保國

1981年

李保國畢業後留在河北農業大學工作

立志幫助鄉親們擺脫貧困

研究治理太行山區生態

他說

我是農民的兒子

最見不得農民窮

老百姓脫貧需要什麼

我就研究什麼

他進山入村為農民答疑解惑

把傳道授業的課堂搬到了大山裡

他從不放鬆攻關研究

把最好、最實用的新技術帶給老百姓

為研究爆破整地方法

他冒著生命危險親手製作土炸藥

一次次親自點炮、炸石

為掌握核桃開花授粉的第一手資料

他在核桃林裡從早到晚盯上一個月

他像愚公一樣日復一日

堅守初心,實幹奮鬥

讓荒山石地變成良田

富裕了一方百姓

把自己的一生

獻給了莽莽太行山

習近平總書記批示指出:“李保國同志35年如一日,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長期奮戰在扶貧攻堅和科技創新第一線,把畢生精力投入到山區生態建設和科技富民事業之中,用自己的模範行動彰顯了共產黨員的優秀品格,事蹟感人至深。李保國同志堪稱新時期共產黨人的楷模,知識份子的優秀代表,太行山上的新愚公。”

4

紮根還是搬離

60多年前

山西右玉縣第一任縣委書記張榮懷

曾為這個艱難的抉擇而苦惱

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

十山九禿頭,洪水遍地流

風起黃沙飛,雨落洪成災

面對風沙成患、地瘠人貧

張榮懷和同志們的選擇是

種樹

幹部群眾、男女老少一起上

人們挑起水桶、扛著樹苗、拿著鐵鍬

向黃沙窪進發

一棵接著一棵栽

一任連著一任幹

人要想在右玉生存

樹就要在右玉紮根

歷屆縣委、縣政府帶領全縣人民

進行這場幾十年的綠色“接力”

硬是將一個不毛之地變成塞上綠洲

林木覆蓋率已達54%

從沙變綠

由綠到富

右玉人又向新一輪“綠水青山”

發起接力

2015年1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座談會,同中央黨校第一期縣委書記研修班學員暢談交流“縣委書記經”。座談中,總書記同大家講起了山西右玉縣委帶領人民群眾治沙造林的故事。60多年來,一張藍圖、一個目標,縣委一任接著一任、一屆接著一屆率領幹部群眾堅持不懈幹,把“不毛之地”變成了“塞上綠洲”。總書記要求大家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像接力賽一樣,一棒一棒接著幹下去。

有志之人立長志

他們立下初心與誓言

一干就是一輩子

甚至堅持了幾代

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

他們把奮鬥融入生活、融於生命

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付出著

不僅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

也為更多人帶去了前進的力量

向所有勞動者致敬

編輯:白晨 // 責編:李沛 // 監製:曹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