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遊戲>正文

“反人性”的投資觀念

一般認為投資就是“反人性”的, 實際上用個中性的詞來解釋的話, 就是“反常規”。 掌握這些反常規規則的人, 就是游離在各個圈層的大神,

他們就像是用著外掛打遊戲, 普通玩家的贏面非常低。

那我們看看左右決策的那些“反常規”現象。

- JIMU -

一、容易被初始數值所影響

人們在作決策時, 思維往往會被得到的第一資訊所左右, 就像沉入海底的錨一樣, 把你的思維固定在某處。 而用一個限定性的詞語或規定作行為導向, 達成行為效果的心理效應, 被稱為“沉錨效應”。

在投資過程中, 也有無數的數字錨定的影響, 有多少人是拿著買入價作為錨定, 寧願巨虧, 也不願及時止損。

其實很大原因就在於, 你在買入資產的同時, 也給自己建立了一個“心理帳戶”, 一旦你止損退出, 心理的不適感很可能會超過實際的虧損感覺。 簡單說來就是, 你掙100高興的程度遠遠比不上你虧100難受的程度...

我記得我一個朋友老楊, 他投資某個數位資產的路徑是這樣的:

資產A一開始的價格是30, 他沒買, 然後持續下跌, 他逐漸買入, 買到10塊錢時, A還在往下跌, 他沒有子彈了, 眼巴巴看著它一直跌到5塊。

後來, A一路大漲到60元, 他順勢賣出了一部分。

再後來, A一路下跌到20元時, 他還堅持認為不到最佳底位, 不願意出手, 最後眼睜睜看著A重新漲回到70元, 錯過了一波好機會。

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於, 老楊曾經看到了5元這個點位, 他心中的低價也就被錨定了, 極難更改。 錨定偏差, 也是引起損失厭惡的原因之一。

二、風險偏好的不一致性

人們的風險偏好並不是一致的, 主要體現在損失厭惡上。

損失厭惡是指人們面對同樣數量的收益和損失時, 認為損失更加令他們難以忍受。 同量的損失帶來的負效用為同量收益的正效用的2.5倍。

舉個例子, 如果你花了100塊買了張電影票, 等到了電影院, 發現這部大吹特吹的電影巨爛無比。 你會中途離場嗎?我想大部分人都不會走的...因為錢已經花了,

再走心裡會覺得“虧損”。 但實際情況很可能是, 因為你不喜歡看, 這兩個小時將會完全浪費, 且那100塊錢也退不回來了...

積木君就試過, 當場就走人, 哪怕逛了2小時的街, 也比坐那兒強。 其實這裡需要克服的就是, “心理損失”的那100塊。

當涉及的是收益時, 人們表現為風險厭惡;當涉及的是損失時, 人們則表現為風險尋求。

手上股票跌了, 是直接拋還是再等等?很多人會選擇繼續持有。 因為這種損失是帶有確定性的, 在這種確定損失的影響下, 人們承擔風險的能力反倒反彈。

三、人們根據認知來進行判斷

人們往往根據認知上的易得性來判斷事件的可能性, 如投資者在決策過程中過於看重自己知道的或容易得到的資訊, 而忽視對其他資訊的關注的進行深度發掘, 從而造成判斷的偏差, 這被稱為可得性偏差。

我們的認知不是相對客觀的, 它是在接收到相關訊息之後形成的, 在篩選過程中, 我們更願意接受已經被暗示過的事情。

所以, 想賺錢真不是那麼容易的, 與自己的人性做鬥爭,是一個優秀投資者的必備功課。

- JIMU -

與自己的人性做鬥爭,是一個優秀投資者的必備功課。

- JIMU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