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薦讀|胃鏡腸鏡有多遭罪?醫生親身經歷後說了一句話!

蘇州高新區人民醫院 王秋生

一直胃腸道不太好, 稍不注意就會腹痛、腹瀉, 有時還會有胃痛和食道燒灼感, 心裡總是惴惴然;再加上父輩是因為直腸癌過世的, 這讓我幾年前就一直想做一次胃腸鏡檢查。 但一直沒做, 不光是因為痛, 還有腸道準備的麻煩, 況且自己也覺得沒有任何異樣, 這項檢查就一拖再拖。

直至前兩天讀胸外科碩士的兒子提出強烈抗議:“肺癌是發病率第一的惡性腫瘤, 消化道惡性腫瘤是第二位的, 且一旦發現大都是晚期, 預後不好。 不要再拖了!”而且還發來了一篇微信, 內容是清華大學醫學院姜泊教授的一場關於大腸癌的演講,

核心要點是“預防大腸癌的關鍵是在適當的年齡接受一次腸鏡檢查, 40歲以上應該做, 50歲以上必須做。 不能懼怕醫生的建議, 不能存在僥倖心理, 不能不去面對, 不能去找藉口!”“生與死之間, 可能就是一次腸鏡的距離!”

這讓我受到很大觸動——我不就是在抱著僥倖心理、找著各種藉口一拖再拖嗎?想想兒子的合理建議如果不聽, 以後還怎麼去“教育”他呢?這才趕緊與我院消化科教授預約。

教授說, 我們有普通胃腸鏡, 也有無痛胃腸鏡, 睡一覺醒來檢查就完成了, 沒有任何痛苦;當然還有更加無痛的磁控膠囊內鏡, 吃下去一粒膠囊就可以輕鬆完成胃腸道的檢查。 你選擇哪一種呢?

我選擇普通胃腸鏡!

膠囊內鏡在小腸的檢查中有獨到的優勢, 但對於胃部和大腸的檢查, 總感覺不如常規的胃腸鏡那麼清晰和直觀;之所以也沒有選擇無痛胃腸鏡, 原因你可能認為我是擔心麻醉意外, 或是擔心麻醉藥的副作用?抑或是無痛胃腸鏡的費用高?這些都不是。

真實的想法是——我是一名醫生, 我想去親身體驗胃腸鏡的痛!一聽到我的這種想法, 已經做好準備的美女麻醉師調侃說:“想為您服務一次也不給機會, 你這個願望真是挺特別的!”

腸道準備要將近3個小時, 我從8點鐘開始每隔10分鐘左右要飲盡一杯250ml混有兩種藥物的水, 共計要喝3000ml!那水有點甜, 又有點鹹, 直喝得你噁心、胃上翻。 剛開始還能氣定神閑地喝, 後來就只能閉上眼睛、屏住呼吸地喝了。 到了11點鐘, 拉了5次都是水樣便(雖然拉了幾次肚子, 感覺很辛苦, 其實肚子並不痛, 肛門也不痛, 而且也沒有臭味, 這是與平時拉肚子的不同之處), 我想腸道應該準備好了。

到了下午1點, 教授和助手們都準備好了,

告訴我先做腸鏡再做胃鏡。 我換上一件可以屁股後面開門的病員服(這誰設計的?減少了患者暴露的尷尬, 真好!), 躺在操作床上, 努力讓自己鎮定下來, 調勻呼吸, 因為我知道越是緊張則越痛苦:緊張的肌肉只會增加操作的難度和痛楚。 教授給我先做腸鏡的決定是英明的, 儘管有比較難忍的腹部脹痛, 特別是脹痛明顯的時候助手還要壓肚子, 則更加難忍, 但比起又痛又噁心的胃鏡檢查來, 還是“舒服”一些的。 做胃鏡的時候, 我甚至有伸出手來阻止教授繼續進行, 拔出胃鏡不做了的衝動想法!

我盼著能儘快地結束, 又想著教授能認真仔細地看, 別遺漏問題, 畢竟已經受了這麼多罪。 這也是挺矛盾的心理;又想著能有個家人在身邊說說話,

分散一下注意力, 痛苦會不會能減輕些?可想想連給小孩打針都不敢看的膽小老婆, 還是自己忍忍吧。 好在是在自家的醫院裡, 有態度和藹、手法輕柔、操作嫺熟的美女教授親自操刀, 有相熟且充分信任的同事全程陪伴, 有體貼入微、關心呵護的語言縈繞在耳邊, 至少很多患者的那種恐懼感, 我是沒有的。

不去體驗,你真的不知道胃鏡、腸鏡檢查到底是一個什麼感覺?究竟有多難受都是別人的描述、別人的體會,都是道聼塗説、不足為據的。

感同身受畢竟不是親身經歷,我始終認為作為一名醫務人員,如果有可能,就去多親身經歷一下醫療活動中的一些操作,定會有非常不一般的切身感受,當您再給患者檢查、治療和交流時,才會有真正的“感同身受”!只有親身體驗過了才有發言權,只有親身體驗你才能真正體會到患者的不易,真正地換位思考、替患者著想。

試想,拖著病痛的身體,如果再不能得到一丁點兒來自醫務人員的關愛,甚至是敷衍、馬虎、生硬、冷淡,患者的痛苦會不會更多?患者又怎麼會滿意呢?

每一位醫務人員都應該學習並踐行美國特魯多醫生的名言:有時去治癒,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在我們很多的醫療活動中,缺少的正是貫穿于醫療活動全過程的人文關懷,我們很多的醫務人員缺少的正是感同身受的體驗和服務理念。不能體會患者的苦,一切的“優質服務”都是空談!

普通胃腸鏡體驗過後,我的感覺:下次要再檢查的話,還是選擇無痛胃腸鏡吧!科技已經發展到那個水準,能夠達到舒適胃腸鏡的要求了,又何必跟自己過不去呢?

往期回顧

編輯: 畢雪立 值班:張廣有

不去體驗,你真的不知道胃鏡、腸鏡檢查到底是一個什麼感覺?究竟有多難受都是別人的描述、別人的體會,都是道聼塗説、不足為據的。

感同身受畢竟不是親身經歷,我始終認為作為一名醫務人員,如果有可能,就去多親身經歷一下醫療活動中的一些操作,定會有非常不一般的切身感受,當您再給患者檢查、治療和交流時,才會有真正的“感同身受”!只有親身體驗過了才有發言權,只有親身體驗你才能真正體會到患者的不易,真正地換位思考、替患者著想。

試想,拖著病痛的身體,如果再不能得到一丁點兒來自醫務人員的關愛,甚至是敷衍、馬虎、生硬、冷淡,患者的痛苦會不會更多?患者又怎麼會滿意呢?

每一位醫務人員都應該學習並踐行美國特魯多醫生的名言:有時去治癒,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在我們很多的醫療活動中,缺少的正是貫穿于醫療活動全過程的人文關懷,我們很多的醫務人員缺少的正是感同身受的體驗和服務理念。不能體會患者的苦,一切的“優質服務”都是空談!

普通胃腸鏡體驗過後,我的感覺:下次要再檢查的話,還是選擇無痛胃腸鏡吧!科技已經發展到那個水準,能夠達到舒適胃腸鏡的要求了,又何必跟自己過不去呢?

往期回顧

編輯: 畢雪立 值班:張廣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