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這些童年遊戲你玩過嗎?

對於很多人來說, 最美好的記憶似乎都來自童年。 在物質貧乏的年代, 中國百姓接受簡單的生活、將“天人合一”的理念應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孩子們運用著自己的想像, 將身邊一切可以利用的東西都變成自己的玩具:春天牽著自製的風箏在田野上奔跑、夏天在家門前的小河裡嬉戲、秋天一片片金黃的落葉成了孩子們手中比試的“武器”、冬天結了冰的河面又成了他們天然的遊樂園。 孩子們在這樣的遊戲中強健了體魄, 擁有了友情。

打香煙人

書上叫“拍洋畫”, 彩色印刷術剛傳入中國那會兒, 市面上出現了一種五顏六色的小畫片。 小畫片上畫著洋人洋船, 還有洋槍洋炮, 所以人們就把它叫做洋畫。 最喜歡洋畫的是孩子們, 他們除了欣賞洋畫、收集洋畫之外, 還拿出一些多餘的洋畫來玩遊戲。 拍洋畫就是其中的一種。 孩子們把洋畫合在一起,

擺在地上, 輪流用巴掌去拍, 或者用洋畫去拍洋畫, 能拍翻即可拿走。 後來將大人廢棄的香煙殼子理直, 疊成三角形或四方形, 代替洋畫。 不久商家專門出售印製的成套的畫片來代替香煙殼子, 印有各式各樣色彩豐富的圖案, 圖案的美觀及稀有是兒童評判該紙牌價值的依據之一。

火車鑽山洞

每名幼兒當一節車廂並裝上貨物(背上背一個球或用其他東西)。 遊戲開始, 教師說:“火車開了。 ”幼兒一個跟著一個走, 並念兒歌:“火車嗚嗚響, 喀嚓喀嚓上山崗, 鑽山洞, 過大橋, 運貨忙又忙。 ”當教師說“鑽山洞了。 ”這時, 由教師指定的幼兒, 每兩名組合在一起, 舉起雙手搭成一個山洞, 其餘幼兒依次鑽過。 教師說“到站了。 ”幼兒嘴裡發出“嗤――”的汽笛聲並停下。 遊戲可反復進行。

打木旋

陀螺寧海人叫木旋, 就是上圓下尖的木旋。 是一種民間傳統遊戲, 一種古老的中國兒童遊戲活動。 陀螺有陶制、木制、竹制、石制多種, 以木制居多。 木制陀螺為圓錐形, 上大下小, 錐端常加鐵釘或鋼珠。 玩時用帶子在木旋上繞二三匝, 左手把住木旋, 右手拿鞭。 左手一推, 右手一拉, 抽出帶子木旋著地就能旋轉, 邊打邊旋, 抽打得越狠旋得越快, 越打越旋, 趣相十足, 禦寒取暖, 強身健體!故稱“抽賤骨頭”。

取繩

書名叫“翻花繩”, 是一個古老的民間遊戲, 取材方便, 簡單易學。 花繩其實只是一根不粗不細的棉紗繩。 遊戲的玩法是先打個小巧的結, 環繞於雙手, 撐開在空中。 玩時, 將繩子套於手指上, 通過手指的穿插、交錯、纏繞等手法, 使繩子變換出各種形狀。 雙人遊戲方法:雙人挑則需要搭檔緊密配合, 你挑一回, 我挑一回, 幾個回合下來, 完成一個比較複雜的造型。

擠油渣

舊時衣服單薄的年代,冬天裡一堂課下來,基本都會凍得發抖。孩子們分成兩隊,選擇一塊向陽的牆,兩隊的人靠著牆,排成一條線,從兩邊往中間擠。被擠出來的人,跑到隊尾,繼續擠。擠的時候,還要齊聲高喊自己編的口號或順口溜。在相互擠的過程中,由於運動身體發熱,也就不冷了。擠油渣時站在最中間的兩人是最暖和的,當然受到的壓力也就最大,一般都是最大個子的在中間。倘若站中間的人使壞,突然跑開,那麼由於失力,後邊的一群人都要摔倒。10幾分鐘擠下來,全身發熱,上課便不覺得冷了。

完成一個比較複雜的造型。

擠油渣

舊時衣服單薄的年代,冬天裡一堂課下來,基本都會凍得發抖。孩子們分成兩隊,選擇一塊向陽的牆,兩隊的人靠著牆,排成一條線,從兩邊往中間擠。被擠出來的人,跑到隊尾,繼續擠。擠的時候,還要齊聲高喊自己編的口號或順口溜。在相互擠的過程中,由於運動身體發熱,也就不冷了。擠油渣時站在最中間的兩人是最暖和的,當然受到的壓力也就最大,一般都是最大個子的在中間。倘若站中間的人使壞,突然跑開,那麼由於失力,後邊的一群人都要摔倒。10幾分鐘擠下來,全身發熱,上課便不覺得冷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