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介面週末(第7期):讀書為何?如何讀書?

介面週末(第7期)專題:讀書為何?如何讀書?

跟前人竹簡編書、殘燈照壁相比, 現代人讀書的便利性大大增加:各種電子閱讀設備和掌上讀書軟體層出不窮;同時網路購書越來越便利, 實體書店也在不停尋求創新。 “指尖”與“紙間”碰撞, 潮湧潮來。

傳播方式的豐富也極大擴展了個體能夠接觸到的知識和資訊面——歷史的文化遺留仍在不斷累積, 各語言、各領域的書籍呈級數擴張, 紛繁蕪雜應接不暇。 知識付費、速食閱讀等市場化行為的閱讀方式也應運而生。 當“淨手焚香”的神聖遭遇現代商業因數的入侵,

偉大與庸俗的界限正變得越來越模糊。

相比之下, “讀書”本身的意義千年來似乎並沒有多大變化:庸人看到“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 聖賢則將讀書視為人類存在與傳承的根本。

4月23日——也就是過去這周的週一——是世界讀書日, 借這個機會, 本期介面週末封面邀您一起來談談讀書這回事兒。

介面記者探訪了最近在上海紮堆開業的實體書店。 從引進智能無人概念的志達書店, 到主打人文情懷的隴上書店, 再到與世界接軌的思南書店, “紙間”書香似在重放異彩。

作家史傑鵬講述了現代人對古詩詞的誤讀——“很多人心靈貧瘠, 把偉大者想像得和他們一樣平庸”, 以及金錢大行其道對古詩詞的毒害——“騙子蜂擁而至”、“沉渣泛起”。

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張新穎在他的新書中借用哲學家賀麟、詩人約瑟夫·布羅茨基、作家博爾赫斯和當代大學者錢鐘書等人之口, 回答了“人為什麼一定要讀書的”的問題。 “活著和活著之間的差別是非常巨大的, 有時甚至存在著根本性的區別。 ”他如是總結。

本期的“影像精選”選擇了“夜讀人”, 另外, 在“文藝春秋”等其他欄目裡, 我們關注網劇《北京女子圖鑒》和知乎的“知識行銷”等近期比較熱的話題。

這個節假日, 一起讀書吧。

查看介面週末第七期精彩內容, 請點擊此處。 查看介面週末第六期精彩內容, 請點擊此處。 查看介面週末第五期精彩內容, 請點擊此處。 查看介面週末第四期精彩內容, 請點擊此處。 查看介面週末第三期精彩內容,

請點擊此處。 查看介面週末第二期精彩內容, 請點擊此處。 查看介面週末第一期精彩內容, 請點擊此處。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