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為愛堅守 張桂蘭41年不離不棄照顧失明的丈夫

張桂蘭介紹

張桂蘭, 女, 74歲, 原四川紅光化工廠子弟校教師。 張桂蘭老師于1966年7月從重慶第一師範學校畢業後, 分配到四川紅光化工廠子弟校, 在工作中, 她愛崗敬業, 任勞任怨, 近40年的教學生涯, 培養出上千名學生, 受到校領導和同事們的一致好評;在生活中, 她懷著一顆孝順之心、體貼之心、關愛之心, 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著為人女、為人妻、為人母的高貴品質, 在平凡的生活中演繹著點點滴滴的親情故事。

△張桂蘭。

41年前的2月, 紅光化工廠為回應國家“工業學大慶”的熱潮, 當時作為紅光化工廠勞資科副科長的趙光銀同志(張桂蘭的愛人), 在參加車間104工組檢修時, 不幸被硫酸燒傷, 燒傷面積達到50%以上, 整個面部全部燒傷, 雙目失明, 雖經過手術治療, 仍落下了嚴重的後遺症, 2006年宜賓工傷鑒定為一級, 生活不能自理, 平時健康的丈夫成了這樣, 面對突如其來的噩耗,

張桂蘭懵了, 看著兩個未成年的孩子, 再看看失明的丈夫, 張桂蘭感覺天都要塌下來了。

自從愛人受傷後, 張桂蘭除了悉心照料在醫院接受治療的丈夫外, 還時刻關注愛人的雙眼能否複明, 根據收到的醫療資訊, 張桂蘭陪同丈夫先後在瀘州、重慶、江蘇邊湖、上海寶山等諸多醫院進行了長期治療, 在近7年全國多家醫院治療確定無複明的可能性後, 最終決定回家療養。

△宜賓市第五屆道德模範頒獎典禮上, 張桂蘭獲得“孝老愛親模範”稱號。

“一定要把丈夫照顧好, 孩子需要父親”, 這個信念支撐著她擔起了生活的重擔, 從此張桂蘭開始了含辛茹苦的艱難生活, 當別人剛從睡夢中醒來時, 她已經早早起床買好菜做好飯, 照顧丈夫的起居, 吃完飯再送孩子們上學, 最後自己再去上班。 晚上, 當大多數人進入夢鄉的時候, 張桂蘭還在忙著批改作業、備課。 每天都是這樣, 像一個不斷旋轉的陀螺, 終日忙的腳打後腦勺。

△張桂蘭與丈夫合照。

不僅如此, 她每天還要抽出大量的時間照顧丈夫, 為了保證丈夫的營養, 她每天早上都要煮兩個雞蛋, 熬湯給丈夫喝, 每天做的菜都會不一樣, 為的就是丈夫能多吃點;為了增強丈夫的體質, 每天早上和傍晚張桂蘭都會牽著丈夫出門散步, 一走就是一個小時以上, 遇到下雨天, 她也堅持帶著丈夫出門,

一手牽著丈夫一手撐雨傘, 就這樣日復一日, 年復一年的堅持了41年。

照顧雙目失明的人是件很艱難的事, 張桂蘭每天要為丈夫擦身, 每次擦好後都會為他換上乾淨的衣服。 因為失明趙光銀的脾氣變得有些古怪, 有時候一件小事也會招來丈夫的一頓責駡, 每當這時候張桂蘭總是以笑臉相迎, 從不與丈夫爭吵, 也正因為張桂蘭溫和的性格感染了丈夫, 此後趙光銀再也沒有跟妻子發過脾氣。 別人問她有沒有怨言, 張桂蘭說:“人不能太自私了, 如果我離開, 這輩子都會良心不安, 我不會放棄, 再難都要堅持。 ”

△宜賓市第五屆道德模範頒獎典禮上,張桂蘭上臺領獎。

張桂蘭既要給丈夫後續治療,又要供兩個孩子上學,還要堅守工作崗位,整天忙裡忙外,趙光銀雖然失明但是心裡卻看得明白,他心裡愧疚憋屈的難受,在與鄰居交談中,他總是說道:“要是沒有張老師,自己都不知死了多少次了。”

“久病床前見真情”,愛讓她堅持,“不拋棄、不放棄、不離棄”的信念讓張桂蘭走到了現在。“他是丈夫,我是妻子,我有責任照顧好他”,張桂蘭對失明丈夫41年的不離不棄感動著社區的每一個人,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諧家庭中,她是最好的典範。

△宜賓市第五屆道德模範頒獎典禮上,張桂蘭上臺領獎。

張桂蘭既要給丈夫後續治療,又要供兩個孩子上學,還要堅守工作崗位,整天忙裡忙外,趙光銀雖然失明但是心裡卻看得明白,他心裡愧疚憋屈的難受,在與鄰居交談中,他總是說道:“要是沒有張老師,自己都不知死了多少次了。”

“久病床前見真情”,愛讓她堅持,“不拋棄、不放棄、不離棄”的信念讓張桂蘭走到了現在。“他是丈夫,我是妻子,我有責任照顧好他”,張桂蘭對失明丈夫41年的不離不棄感動著社區的每一個人,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諧家庭中,她是最好的典範。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