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茶香滿燕山 明威鎮農民不惑之年再創業

練洑材在查看土豆和茶葉間種的生長情況。

翠屏區明威鎮燕山村的練洑材是邁入不惑之年才開始創業的, 談起練洑材的經歷,

他總是把如何思考帶動致富, 想辦法讓村民進行產業結構調整放在嘴邊。 “只有大家掙到錢了, 才能改變生活。 ”這是練洑材十年創業的內心獨白, 在得知茶葉的經濟價值之後, 他才不遺餘力地發展、推廣茶產業, 想讓燕山村的村民改變以往的生活。

不惑之年的創業

2006年以前, 翠屏區明威鎮燕山村是一個典型的傳統農業村, 村民的主要經濟來源是種植傳統農作物以及外出務工等, 那時候全村的人均年收入在1300元左右。 “當時, 村裡勞動力逐漸減少, 土地使用率也在降低, 甚至還有撂荒地存在, 就在想如何搞一個特色產業, 改變大家的生活狀況。 ”當時的練洑材已經44歲了。

據練洑材介紹, 燕山村一直有種植茶葉的傳統, 只不過村民們都是利用田地的“邊角餘料”來種植,

面積小、分佈散。 “當時我的想法是, 先在一兩個社搞試點, 如果可行就逐步推廣。 ”練洑材表示這個想法提出後得到了鄉里的支持。

“剛開始發展茶葉那年, 算得上是我真正開始創業的時候。 ”練洑材表示, 進入不惑之年自己才開始創業, 看上去比較晚, 但是幾十年的農村生活, 讓他積累了一定的經驗。 “其實我一直都有一個創業夢, 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 我就曾在自家地裡搞過大棚蔬菜, 試圖通過這種技術來提高蔬菜產量, 然後逐步推廣, 但因為技術等因素並沒有成功。 ”

經過多年的沉澱, 清醒認識農村創業思路的練洑材發現, 茶葉或許是改變自己和燕山村村民發展的一個特色產業,

這一次他和村兩委成員一起, 帶著村民代表到外地考察、學習, 讓村民代表也堅定了發展茶葉的信心。 如今, 經過十餘年的發展, 燕山村的茶葉種植面積達3000多畝, 2017年的人均收入達到了1.2萬餘元。

練洑材在茶園裡整理茶樹。

立志帶領村民致富

回首十餘年的創業、發展,

練洑材內心很是感概, “萬事開頭難, 但一想到要帶領大家共同致富, 就鬥志滿滿。 ”和很多村調整產業結構一樣, 村民剛開始對改種茶樹心存質疑。 據練洑材介紹, 燕山村曾經有過幾次改種經歷, 但都以失敗告終。 “村民認同度不高, 這一點才是我最擔心的。 ”如何說服村民改種茶樹, 是他創業初期面臨的最大困難。

燕山村燕山社的金平富就是當年的質疑者之一, “茶葉這個東西, 要三年才到初采期, 五年進入豐產期, 不如種糧食每年都有收成。 ”除此之外, 金平富對未來茶葉的市場行情也不樂觀。 練洑材給金平富算了一筆賬:產茶區投入較早的區域, 進入豐產期後每畝的產值達到了七八千元, 經過測算, 2010年後第一批茶葉將可以達到畝產三四千元的產值,

比種糧食強多了。 同時, 練洑材還帶他到外地參觀, 看看當地農民因發展茶葉生活越來越好的例子。

當年金平富抱著試一試的心態種下了兩畝多的茶樹並參加了技術管理培訓, 系統學習了茶樹的栽培和管理技術, 2009年初采期的產值達到了1000多元, 看到效益後, 金平富又增加茶樹種植面積。

回想起當時的決定, 金平富表示真的很感謝練洑材當年勸他種植茶葉, 現在的生活才好了起來。 這些年, 金平富的生活有了很大的變化:不僅房子翻修了, 家裡也有了不少存款。

練洑材和村民一起摘茶。

練洑材和村民一起摘茶。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