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江澤林談“五一口號”與中國新型政黨制度

1948年4月30日, 中共中央為紀念“五一”國際勞動節, 發佈了著名的“五一口號”, 這是中國政治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要事件, 是中國民主政治發展的歷史轉捩點, 開啟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歷史序幕, 創造了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的偉大開端。

一、知所從來——“五一口號”為中國新型政黨制度奠基

70年前, 毛澤東同志在新民主主義革命即將勝利的歷史關頭, 秉持“國事是國家的公事, 不是一黨一派的私事”的理念, 向全國人民發出民主建國的號召:“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各社會賢達迅速召開政治協商會議,

討論並實現召集人民代表大會, 成立民主聯合政府!”體現了共產黨人的博大胸懷、遠見卓識和對成立民主聯合政府的誠意和決心, 宣示了革命勝利後仍然需要統一戰線這個法寶, 昭示了一種新型政黨制度即將誕生。 “五一口號”意義非常重大, 發佈以後得到了熱烈回應, 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民主人士和全國人民一樣懷著對新中國的期盼, 發出了《響應中共“五一”號召的通電》, 明確表示:中共“五一”號召, “事關國家民族前途, 至為重要。 全國人士自宜迅速集中意志, 研討辦法, 以期根絕反動, 實現民主。 用特奉達, 至希速予策進。 ”標誌著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自覺選擇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與中國共產黨風雨同舟、親密合作、團結奮鬥,
堅定不移地邁向新民主主義、社會主義發展道路, 揭開了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與社會主義政黨制度建設的序幕。

“五一口號”發佈於“兩個中國、兩種命運”生死搏鬥決定勝負的決戰之年。 “五一口號”發佈前, 國民黨蔣介石政府兩度舉行所謂“制憲國大”和所謂“行憲國大”, 竭力拉攏青年党、民社黨及某些社會賢達, 粉飾“還政於民”的民選政府假像。 毛澤東同志提出“軍事南下, 政治北上”的戰略主張, 軍事就是“三大戰役”,進而解放全中國,政治就是籌備成立新政治協商會議, 進而建立新政權。 “五一口號”發佈後, 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和各界民主人士即積極回應, 相繼奔赴解放區, 與中國共產黨共同籌備召開新政治協商會議,

共同聲明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 與中國共產黨親密合作, 建立一個獨立、民主、和平、統一的新中國, 成為各民主黨派的共同願望和自覺選擇。 1949年1月6日至8日,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召開政治局會議, 通過《目前形勢和黨在一九四九年的任務》的決議, 其中規定:“1949年必須召集沒有反動派代表參加的政治協商會議, 宣告中華人民民主共和國的成立, 組成共和國的中央政府, 並通過共同綱領。 ”1949年1月22日, 李濟深、沈鈞儒、譚平山、郭沫若等55位民主黨派領導人和著名民主人士聯合發表聲明, 明確宣告“願在中共領導下, 獻其綿薄, 貫徹始終, 以冀中國人民民主革命之迅速成功, 獨立、自由、和平、幸福的新中國之早日實現。
”宋慶齡女士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上講話指出:“我們達到今天的歷史地位, 是由於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這是唯一擁有人民大眾力量的政黨。 孫中山先生的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的勝利實現, 因此得到了最可靠的保證。 ”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海外華僑人士立場充分表明, 各民主黨派、無黨派民主人士在長期的革命鬥爭中, 與中國共產黨互相信任、彼此支持、並肩戰鬥,形成了共同的政治主張, 結下了深厚的戰鬥友誼, 自覺地、鄭重地選擇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 召開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 人民政協正式成立,並代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職權, 通過了有臨時憲法性質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

宣告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 通過民主協商建立新的國家政權, 這在政治發展史上是史無前例的, 是中國共產黨的一個偉大創舉。 毛澤東同志曾說:“國家各方面的關係都要協商。 ”“我們政府的性格, 你們也都摸熟了, 是跟人民商量辦事的。 ”“可以叫它是個商量政府。 ”1954年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建立後,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還作為政治協商機構繼續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發揮作用。 毛澤東同志在《關於政協的性質和任務》中明確指出:“有了人大, 並不妨礙我們成立人民政協進行政治協商。 各黨派、各民族、各團體的領導人物一起來協商新中國的大事非常重要。 ”至此,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與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成為我國民主政治建設的“鳥之兩翼”,形成了我國獨具特色的選舉民主和協商民主相輔相成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基本模式。

二、行所堅定——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的根本保障和最大優勢

人民政協是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統一戰線理論、政黨理論、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理論同中國具體實踐相結合的偉大創造,人民政協是實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重要政治形式和組織形式。

2018年3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民盟、致公黨、無黨派人士、僑聯界委員聯組會時指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作為我國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和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的偉大政治創造,是從中國土壤中生長出來的新型政黨制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新型政黨制度的重大論斷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黨制度理論的重大創新和對人類政治文明的重大貢獻。

習近平總書記對這一新型政黨制度的獨特優勢和強大生命力作了深刻闡述:“它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理論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產物,能夠真實、廣泛、持久代表和實現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全國各族各界根本利益,有效避免了舊式政黨制度代表少數人、少數利益集團的弊端;它把各個政黨和無黨派人士緊密團結起來、為著共同目標而奮鬥,有效避免了一黨缺乏監督或者多黨輪流坐莊、惡性競爭的弊端;它通過制度化、程式化、規範化的安排集中各種意見和建議、推動決策科學化民主化,有效避免了舊式政黨制度囿於黨派利益、階級利益、區域和集團利益決策施政導致社會撕裂的弊端。”而這一新型政黨制度的根本保障和最大優勢是黨總攬全域、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只有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才能把中國共產黨的先進性和民主黨派的進步性統一起來,把統一戰線內部的一致性和多樣性結合起來,在多樣性和差異性基礎上互補互濟,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礎上同心同德,把這個新型政黨制度的優勢充分發揮好。在堅持党的領導問題上,習近平總書記深刻而精闢地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最大的國情就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什麼是中國特色?這就是中國特色。”這些重要論述,闡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的實質。

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党是領導一切的。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方略,“14個堅持”的“第一個堅持”就是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中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中國共產黨是工人階級的先鋒隊、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是一個始終代表著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先進政黨。《中國共產黨黨章》規定:“中國共產黨除了工人階級和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沒有自己特殊的利益。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國家是代表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其一切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其一切工作部署和工作安排,都應該來自人民,都應該為人民利益而制定和實施。”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是中國共產黨站在時代前列,在心系國家民族前途命運與人民福祉中,科學把握歷史方位,正確選擇歷史道路,開創了“人人起來負責”的新型民主,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極大激發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創造性,極大解放和發展了社會生產力,極大增強了社會發展活力,引領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這充分證明“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

中國特有的政治優勢日益彰顯,為世界矚目。前不久在歐盟總部所在地布魯塞爾舉行的一個研討會上,中歐數字協會主席路易吉·甘巴爾代拉發言時稱:“中國之所以成功,其中一個根本原因就是中國的制度優勢。中國政治制度的突出優勢在於,中國共產黨能夠團結其他政黨,在共同協商的基礎上制定出務實而長遠的發展規劃,並且一道為實現遠大目標而奮鬥。這在世界上其他國家是很少見的。”2017年11月13日發售的美國《時代》週刊雜誌封面,用中文和英文兩種語言寫上“中國贏了”(ChinaWon),佈雷默在內文《中國經濟是如何贏得未來的》中指出:“中國的政治經濟體制甚至比二戰後主導國際秩序的美國更加完備,更可持續。”歷史和現實一再證明,只有中國共產黨才是領導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核心力量。

三、思所將往——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統領做好人民政協工作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包括各民主黨派、各團體、各民族、各階層、各界人士在內的全體中國人民的共同選擇,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徵,也是人民政協事業發展進步的根本保證。”人民政協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政協是政治組織,必須旗幟鮮明講政治,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的決策部署上來,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維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要始終把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作為鞏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礎的主軸,確保人民政協事業沿著正確方向不斷向前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做好人民政協工作,必須堅持人民政協的性質定位,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風雨如磐不動搖。”人民政協作為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組織,要強化統戰意識,開闊統戰視野,以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為保障,夯實共同奮鬥的思想基礎,彙聚共襄偉業的磅礴力量。要發揚社會主義民主,推進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保證人民廣泛參加國家治理和社會治理,發揮好人民政協這一“具有中國特色的制度安排”的功能和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政協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以人民群眾利益為重、以人民群眾期盼為念,真誠傾聽群眾呼聲,真實反映群眾願望,真情關心群眾疾苦。”人民政協是中國共產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在政治領域的重要體現,人民政協必須牢記中國共產黨的宗旨,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與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堅定不移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把增強群眾獲得感、擴大群眾幸福面、提升群眾滿意度作為人民政協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真正體現人民政協為人民。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政協只有把握黨和國家前進大方向,緊扣黨和國家發展大目標,融入黨和國家建設大格局,才能發揮更大作用、作出更大貢獻。”人民政協要緊扣中共十九大重要決策部署,聚焦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圍繞“十三五”規劃實施戰略性、前瞻性、全域性問題開展深度調研、專業論證、集中議政,不斷增強黨和政府的決策科學性和施策有效性,為有效解決不平衡不充分發展問題,進一步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

不忘合作初心、承擔歷史使命!在“五一口號”發佈70周年之際,回顧往昔,讓我們更加堅定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征程中,旗幟鮮明地維護習近平總書記的核心地位,毫不動搖地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統領,展現人民政協履職新作為、實現人民政協事業新發展,充分彰顯新型政黨制度的優勢,為實現中國夢進一步凝聚共識、集聚智慧、彙聚力量!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與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成為我國民主政治建設的“鳥之兩翼”,形成了我國獨具特色的選舉民主和協商民主相輔相成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基本模式。

二、行所堅定——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的根本保障和最大優勢

人民政協是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統一戰線理論、政黨理論、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理論同中國具體實踐相結合的偉大創造,人民政協是實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重要政治形式和組織形式。

2018年3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民盟、致公黨、無黨派人士、僑聯界委員聯組會時指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作為我國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和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的偉大政治創造,是從中國土壤中生長出來的新型政黨制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新型政黨制度的重大論斷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黨制度理論的重大創新和對人類政治文明的重大貢獻。

習近平總書記對這一新型政黨制度的獨特優勢和強大生命力作了深刻闡述:“它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理論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產物,能夠真實、廣泛、持久代表和實現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全國各族各界根本利益,有效避免了舊式政黨制度代表少數人、少數利益集團的弊端;它把各個政黨和無黨派人士緊密團結起來、為著共同目標而奮鬥,有效避免了一黨缺乏監督或者多黨輪流坐莊、惡性競爭的弊端;它通過制度化、程式化、規範化的安排集中各種意見和建議、推動決策科學化民主化,有效避免了舊式政黨制度囿於黨派利益、階級利益、區域和集團利益決策施政導致社會撕裂的弊端。”而這一新型政黨制度的根本保障和最大優勢是黨總攬全域、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只有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才能把中國共產黨的先進性和民主黨派的進步性統一起來,把統一戰線內部的一致性和多樣性結合起來,在多樣性和差異性基礎上互補互濟,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礎上同心同德,把這個新型政黨制度的優勢充分發揮好。在堅持党的領導問題上,習近平總書記深刻而精闢地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最大的國情就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什麼是中國特色?這就是中國特色。”這些重要論述,闡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的實質。

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党是領導一切的。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方略,“14個堅持”的“第一個堅持”就是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中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中國共產黨是工人階級的先鋒隊、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是一個始終代表著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先進政黨。《中國共產黨黨章》規定:“中國共產黨除了工人階級和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沒有自己特殊的利益。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國家是代表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其一切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其一切工作部署和工作安排,都應該來自人民,都應該為人民利益而制定和實施。”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是中國共產黨站在時代前列,在心系國家民族前途命運與人民福祉中,科學把握歷史方位,正確選擇歷史道路,開創了“人人起來負責”的新型民主,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極大激發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創造性,極大解放和發展了社會生產力,極大增強了社會發展活力,引領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這充分證明“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

中國特有的政治優勢日益彰顯,為世界矚目。前不久在歐盟總部所在地布魯塞爾舉行的一個研討會上,中歐數字協會主席路易吉·甘巴爾代拉發言時稱:“中國之所以成功,其中一個根本原因就是中國的制度優勢。中國政治制度的突出優勢在於,中國共產黨能夠團結其他政黨,在共同協商的基礎上制定出務實而長遠的發展規劃,並且一道為實現遠大目標而奮鬥。這在世界上其他國家是很少見的。”2017年11月13日發售的美國《時代》週刊雜誌封面,用中文和英文兩種語言寫上“中國贏了”(ChinaWon),佈雷默在內文《中國經濟是如何贏得未來的》中指出:“中國的政治經濟體制甚至比二戰後主導國際秩序的美國更加完備,更可持續。”歷史和現實一再證明,只有中國共產黨才是領導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核心力量。

三、思所將往——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統領做好人民政協工作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包括各民主黨派、各團體、各民族、各階層、各界人士在內的全體中國人民的共同選擇,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徵,也是人民政協事業發展進步的根本保證。”人民政協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政協是政治組織,必須旗幟鮮明講政治,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的決策部署上來,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維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要始終把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作為鞏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礎的主軸,確保人民政協事業沿著正確方向不斷向前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做好人民政協工作,必須堅持人民政協的性質定位,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風雨如磐不動搖。”人民政協作為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組織,要強化統戰意識,開闊統戰視野,以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為保障,夯實共同奮鬥的思想基礎,彙聚共襄偉業的磅礴力量。要發揚社會主義民主,推進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保證人民廣泛參加國家治理和社會治理,發揮好人民政協這一“具有中國特色的制度安排”的功能和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政協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以人民群眾利益為重、以人民群眾期盼為念,真誠傾聽群眾呼聲,真實反映群眾願望,真情關心群眾疾苦。”人民政協是中國共產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在政治領域的重要體現,人民政協必須牢記中國共產黨的宗旨,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與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堅定不移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把增強群眾獲得感、擴大群眾幸福面、提升群眾滿意度作為人民政協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真正體現人民政協為人民。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政協只有把握黨和國家前進大方向,緊扣黨和國家發展大目標,融入黨和國家建設大格局,才能發揮更大作用、作出更大貢獻。”人民政協要緊扣中共十九大重要決策部署,聚焦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圍繞“十三五”規劃實施戰略性、前瞻性、全域性問題開展深度調研、專業論證、集中議政,不斷增強黨和政府的決策科學性和施策有效性,為有效解決不平衡不充分發展問題,進一步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

不忘合作初心、承擔歷史使命!在“五一口號”發佈70周年之際,回顧往昔,讓我們更加堅定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征程中,旗幟鮮明地維護習近平總書記的核心地位,毫不動搖地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統領,展現人民政協履職新作為、實現人民政協事業新發展,充分彰顯新型政黨制度的優勢,為實現中國夢進一步凝聚共識、集聚智慧、彙聚力量!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