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紅島國家級交通樞紐運營時間確認,20條鐵路線串聯全國

隨著2017年青島“三灣三城”城市空間發展佈局的確立, 膠州灣北岸建設品質活力城區的藍圖逐漸充盈。 交通, 作為區域發展的先決條件, 是紅島經濟區19個市級公共服務大專案的關鍵一環。

近日, 筆者走進了這項有關交通的市級重點專案——紅島樞紐站。 紅島站不僅擔負著即將在2018年底建成通車的兩條重要鐵路線的始發任務, 而且還規劃有3條地鐵線通過, 一座集軌道交通運輸、高鐵線路始發、機場快軌線路和城市地標景觀於一身的現代化集合型交通樞紐經過近一年的建設, 如今已初具雛形。

探訪紅島國家級交通樞紐

青連鐵路、濟青高鐵計畫在2018年底建成通車, 兩條線路的始發站都是紅島站。 濟青高鐵、青連鐵路是我國“八縱八橫”綜合運輸大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

也是山東省新一輪“三環四橫六縱”快速鐵路網的骨幹專案, 對於支撐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實施、溝通山東省與三大經濟帶, 推進國家級發展戰略實施具有重要意義。

依託濟青高鐵、青連鐵路, 紅島站將形成濟青1小時通達、省內“2小時”交通圈,

實現1小時到達連雲港, 3小時通達上海的大交通網絡體系。 同時, 三條地鐵線路也將通過紅島站, 其中地鐵8號線連接青島主城區及膠東國際機場、10號線連接城陽區東西兩端、12號線連接紅島經濟區和西海岸。 建成後的紅島站將成為膠東半島名副其實的核心交通樞紐。

建設細節:匠心製造

紅島站整體設計理念採用了“觀海聽濤”的方案, 整個站房呈“工”字型, 包括站房綜合樓、旅客活動平臺、旅服夾層、月臺雨棚等。 建築面積達 70000 ㎡。

值得關注的是為營造出浪花晶瑩剔透的外觀, 紅島站採用了雙曲面玻璃幕牆的工藝技術,面積達54000㎡。由於每一個曲面的曲度都不相同,安裝固定難度極高,對於技術要求、品質要求都十分嚴苛。因此,施工團隊特別制定了教育培訓制度,定期對施工人員進行技能培訓。

據瞭解,目前紅島站站房鋼結構已完成施工70%,地鐵通廊層現階段正在進行機電及裝飾裝修施工,預計9月底紅島站將完成所有的鋼結構的施工以及相關的機電安裝及裝飾裝修,可進入竣工驗收階段。預計2018年底可具備通車運行條件。

目前,工人們正在緊張的作業當中,進行站房鋼結構的矯正、焊接。為確保工程進度,目前整個施工團隊和安全團隊都在進行晝夜兩班倒、24小時不間斷施工作業。

站在紅島站的施工現場,仰首是春意,高大的鋼結構一線鋪開,東西跨度數百米,與常見的建築鋼結構不同,紅島站的鋼結構有著優美曼妙的曲線,在高空中組成了朵朵翻湧的浪花,優雅而靈動。

俯首便是已經初具雛形的月臺,據悉紅島站將建成10個月臺20條鐵路線。以建築規模預期估算,2030年,紅島站年出行總量將達2000萬人次,出行高峰值為8800人次/小時,達到國家特等站規模。

走近一看,記者發現在每一個構件上都貼著一個二維碼,拿手機掃一掃便能出現構件的產地、編好、重量、軸線位置等資訊,仿佛給構件發放了“身份證”,極大的便利了現場構件的管理和查找。這是紅島站建設過程中極具創新精神的亮點做法之一。

串聯全國!看紅島十年蛻變

十年前,青島高新區被賦予了一片嶄新天地——膠州灣北部擴區,紅島經濟區現世,承載著城市發展戰略中“做高做新”的職責,打造山東半島藍色跨越的創新引擎和通往全球的創新灣區,全新的發展引擎、全新產業結構和城市形態,讓未來規劃具備成為市中心的紅島,被寄予厚望。

就像邁向國際化的青島需要大格局來匹配一樣,紅島經濟區鑄就核心城區,也同樣需要頂級的佈局規劃來助推。19個市級公共服務專案的落地、建設,5家3甲醫院的相繼落戶,牽手西南交大,讓這裡聚集了青島最好的教育、醫療、交通等公共服務資源,也為紅島經濟區日後的宜居性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紅島樞紐站建成後,將為紅島經濟區插上騰飛的翅膀,逐步形成縱橫交錯、四通八達的立體交通體系,成為山東半島綜合交通樞紐、濱海高鐵生態新城。這片沉寂百年的土地終被喚醒,開始了邁向國際化城區的步伐。令人憧憬無限的紅島經濟區,才剛剛揚起遠航的風帆。

紅島站採用了雙曲面玻璃幕牆的工藝技術,面積達54000㎡。由於每一個曲面的曲度都不相同,安裝固定難度極高,對於技術要求、品質要求都十分嚴苛。因此,施工團隊特別制定了教育培訓制度,定期對施工人員進行技能培訓。

據瞭解,目前紅島站站房鋼結構已完成施工70%,地鐵通廊層現階段正在進行機電及裝飾裝修施工,預計9月底紅島站將完成所有的鋼結構的施工以及相關的機電安裝及裝飾裝修,可進入竣工驗收階段。預計2018年底可具備通車運行條件。

目前,工人們正在緊張的作業當中,進行站房鋼結構的矯正、焊接。為確保工程進度,目前整個施工團隊和安全團隊都在進行晝夜兩班倒、24小時不間斷施工作業。

站在紅島站的施工現場,仰首是春意,高大的鋼結構一線鋪開,東西跨度數百米,與常見的建築鋼結構不同,紅島站的鋼結構有著優美曼妙的曲線,在高空中組成了朵朵翻湧的浪花,優雅而靈動。

俯首便是已經初具雛形的月臺,據悉紅島站將建成10個月臺20條鐵路線。以建築規模預期估算,2030年,紅島站年出行總量將達2000萬人次,出行高峰值為8800人次/小時,達到國家特等站規模。

走近一看,記者發現在每一個構件上都貼著一個二維碼,拿手機掃一掃便能出現構件的產地、編好、重量、軸線位置等資訊,仿佛給構件發放了“身份證”,極大的便利了現場構件的管理和查找。這是紅島站建設過程中極具創新精神的亮點做法之一。

串聯全國!看紅島十年蛻變

十年前,青島高新區被賦予了一片嶄新天地——膠州灣北部擴區,紅島經濟區現世,承載著城市發展戰略中“做高做新”的職責,打造山東半島藍色跨越的創新引擎和通往全球的創新灣區,全新的發展引擎、全新產業結構和城市形態,讓未來規劃具備成為市中心的紅島,被寄予厚望。

就像邁向國際化的青島需要大格局來匹配一樣,紅島經濟區鑄就核心城區,也同樣需要頂級的佈局規劃來助推。19個市級公共服務專案的落地、建設,5家3甲醫院的相繼落戶,牽手西南交大,讓這裡聚集了青島最好的教育、醫療、交通等公共服務資源,也為紅島經濟區日後的宜居性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紅島樞紐站建成後,將為紅島經濟區插上騰飛的翅膀,逐步形成縱橫交錯、四通八達的立體交通體系,成為山東半島綜合交通樞紐、濱海高鐵生態新城。這片沉寂百年的土地終被喚醒,開始了邁向國際化城區的步伐。令人憧憬無限的紅島經濟區,才剛剛揚起遠航的風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