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擁抱新經濟 港交所上市制度變革落地

經濟觀察報記者 老盈盈 香港交易所將吸引更多資金沉澱、提升交易活躍度, 進一步強化香港全球主要金融中心的地位, 長期看來意義重大,

同時直接利好香港市場參與者, 表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IPO 增加和成交活躍度提升直接利好券商和港交所;二是新經濟成長股上市長期提升港股市場整體估值中樞;最後中長期吸引更多資金沉澱, 有利於資產管理行業。

恒生指數公司1月17日開啟了對香港上市的外國公司、合訂證券(Stapled Securities)和不同投票權架構公司納入恒生綜合指數的市場諮詢, 初步結果將在2季度公佈。 “恒生綜合指數的這一調整意味著新規下上市的生物科技公司、不同投票權架構公司和第二上市公司理論上將可能成為港股通投資標的。 這也將提高該類公司來港上市的吸引力。 ”王漢峰稱。

然而鄔必偉卻持有不同的看法。 他認為沒有收入沒有利潤的公司暫時較難進入恒生指數或者國企指數,

如果不能成為指數股也就很難成為滬港通和深港通的標的。 其次, 即使這些公司有機會進入指數也需要由中國證監會來批准, 暫時的可能性不大。

在中金公司研究員王漢峰看來, 香港上市制度改革將一定程度上促使A 股市場機制及監管框架更快地朝著更加市場化和國際化的方向改革。 今年2月份以來, 證監會已出臺政策支援創新企業境內發行股票或存托憑證。

“香港推動新經濟公司上市, 反過來也會倒逼和促進內地市場進一步的改革, 內地市場推出CDR, 實際上也是為了迎接和擁抱新經濟, 這次改革對內地和香港市場都有正面作用, 而對香港市場是一個相當長期的促進作用。

”鄔必偉稱。

談及CDR對港交所的影響, 李小加表示有兩種假設, 一種是如果CDR只是一個實驗項目, 面向極少數的公司開放, 規模有限, 對香港預期不會受到很大的影響;另外一種可能性就是作為一個催化劑, 大膽開放國內市場, 形成很大規模的改革, 改變基本的市場規則從而帶來市場結構的變化, 這種情況下公司會有選擇的餘地, 選擇內地或者香港, 從這方面來講香港會面對更大的挑戰。 不過李小加否認了內地推出CDR是為了跟香港競爭, 他覺得這件大事和香港的改革不是沒有關係, 但肯定不是因果關係。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