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解讀|寧夏出臺"文化18條" 釋放出哪些信號

文化小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 為了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寧夏黨委辦公廳、政府辦公廳日前發佈了《關於加快推進文化小康助力脫貧富民和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意見》, 以“文化小康”推進“全面小康”。

《意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 從激發脫貧的內生動力、培育弘揚文明新風、推進鄉村文化繁榮興盛、實施文化產業扶貧等六個方面提出18條具體工作舉措。

根據《實施意見》提出的重點任務, 寧夏將圍繞提高脫貧致富能力, 實施農村勞動力“拿證提升”工程, 確保每個農村家庭至少有1人掌握1—2門就業技能。

對貧困地區“兩後生”參加職業技能培訓給予適當經費補助。

支援貧困地區加快普及鄉村學校少年宮和農村中學科技館建設。

深入推進職業教育技能富民行動、高等教育培養品質提升行動、貧困學生資助惠民行動和貧困地區鄉村教師支援計畫等專項行動, 著力解決貧困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信心決心不足、知識技能不夠的問題。 實施精准幫扶, 推動體彩、福彩等專案籌集的資金向貧困地區傾斜。

《意見》就推進鄉村文化繁榮興盛, 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等內容提出要求, 明確:

要統籌推進貧困縣(區)文化館、圖書館達標建設, 2018年啟動建設西吉縣圖書館、海原縣文化館。

2020年實現標準化鄉鎮文化站全覆蓋。

實施貧困地區555個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提升專案。

逐步提升川區964個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服務功能。

在中南部9縣(區)建設3個體育公園、17個鄉鎮農民體育健身工程, 30個健身驛站、10個兒童運動樂園。

實施鄉村旅遊基礎設施“六小工程”。

堅持公共文化資源重點向鄉村傾斜, 每年送戲下鄉1600場以上、開展廣場群眾文藝演出1500場以上、農村電影放映4萬場以上, 不斷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

實施文化產業扶貧方面, 《意見》強調要重點支持貧困縣(區)民營文化企業。 加強文化產業創業孵化基地建設。 支援貧困地區大力發展鄉村旅遊、特色文化產業等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 不斷拓寬農民增收管道, 讓文化產業成為攻堅拔寨撬動致富的杠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