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董家鴻:拯救蟲癌藏胞 我們還能做得更多

央視網消息:4月23日晚8點, 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臨床醫學院院長、北京清華長庚醫院執行院長董家鴻剛剛結束一場手術,

為一位來自四川的39歲藏族同胞進行了活體肝移植。 而在此之前, 他憑藉著體外肝切除、自體餘肝移植的世界級手術技藝, 已為眾多終末期肝包蟲病患者帶來新生。

包蟲病在當地叫做“大肚子病”, 這種由棘球絛蟲幼蟲寄生於人和動物體內、人畜共患的寄生蟲病, 主要流行於青海、西藏、四川、甘肅、新疆、內蒙古、寧夏等西部地區。 早在2012年, 全國就進行了包蟲病流行病學調查, 結果顯示, 全國受包蟲病威脅人口近5000萬, 現有包蟲病流行縣350個, 主要分佈在內蒙古、四川、西藏、甘肅、青海、寧夏、新疆等7個省區。 在這350個包蟲病流行縣當中, 263個縣的流行程度已查明, 87個縣的流行程度需進一步調查。 確定流行程度的263個流行縣, 平均患病率為0.24%。 推算全國除西藏外,

包蟲病患病人數約11.5萬人, 其中, 80%的病例主要分佈在四川、青海、甘肅、寧夏4省。

包蟲病潛伏期長、早期不易發現, 特別是泡型包蟲病, 可以向周圍組織侵蝕, 甚至向更遠的器官轉移。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相關資料, 未經治療的泡型包蟲病患者10年病死率高達94%, 因其致死率高, 又被稱為“蟲癌”。 據農業部門流行病學調查資料推算, 全國每年患包蟲病的家畜在5000萬頭以上, 因家畜死亡和臟器廢棄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逾30億元。 因病致貧、返貧, 給患者及其家庭帶來極大痛苦和沉重經濟負擔, 給畜牧業生產帶來巨大損失。 目前這種疾病還沒有預防疫苗和特效治療藥物。 發展至終末期的患者治療主要是靠換肝, 但肝移植的手術風險較大,

醫療費用昂貴。 因此, 早診早治是關鍵。

董家鴻(前排右三)和他的團隊成員

2009年董家鴻的團隊完成了世界上首例體外肝切除加自體餘肝移植手術, 並且發現這一手術術式是解決蟲癌的最佳治療方案;2016年9月, 董家鴻團隊完成了世界首例“體外肝切除加自體余肝移植聯合肝上腔靜脈移植重建”根治終末期肝包蟲病,

手術持續14個小時;2016年12月, 董家鴻率領北京清華長庚醫院肝膽胰中心聯合醫院多學科, 共同協作完成體外肝切除及自體餘肝原位再植術, 那次手術不僅代表肝膽胰外科領域最高水準, 更是通過直播的方式在全球數百萬觀眾的全程注視下圓滿完成;2017年5月, 董家鴻率領肝膽胰中心團隊歷時25個小時, 成功為一位終末期肝包蟲病患者實施離體肝切除, 自體雙葉肝臟再植……一次次應對新挑戰, 攻克新難關, 董家鴻說起一台台動人心魄的手術, 始終從容、平和, 話語停頓片刻後的標誌性微笑, 總會給人一種無法用語言表達的信任感。

常被譽為“杏林聖手”的外科醫生也不是隨便開刀動手術的,

董家鴻說, 一個病人是否能夠動手術, 手術有沒有充分的把握, 外科醫生通常需要對關鍵環節進行風險預估和控制。 對於包蟲病手術, 首先要能夠完整清除病灶, 同時手術造成的創傷也必須是在病人能夠耐受的範圍內;其次是對出血量的控制, 必須對術中涉及到的所有血管做有效控制, 手術中涉及到蟲體侵犯大血管的情況, 就要對可能出現的出血情況作出預案等等。

因為臨床技術的提升, 包蟲病的手術治療費用大大降低, 但是西部地區依然有很多患病卻沒錢治病的病人。 2015年, 清華大學回應國家支援西部地區發展的號召對口支援青海大學, 開展教育扶貧工作, 而清華大學附屬北京清華長庚醫院也與青海大學附屬醫院在醫療領域展開醫療扶貧工作。

董家鴻與患者及家屬溝通

董家鴻說,目前來清華長庚的包蟲病人主要是包蟲病高發區的疑難複雜病例,以及國家基金幫扶的複雜病例。董家鴻在十餘年前已經開始參與包蟲病的醫療扶貧工作,至今仍然每年多次到包蟲病高發的地區進行技術支援,親自主刀百余例包蟲病手術。董家鴻認為,清華長庚敢攬幫扶包蟲病這個“活兒”,首先是清華大學作為國家的一流大學,有著服務社會的強烈社會責任感,依靠大學在醫學、生命科學、理工等領域的雄厚實力,有能力肩負起包蟲病防治的重任,而清華長庚醫院的優勢在於先進的管理理念和一批由知名專家組建的精英團隊,形成了高品質、高效益、成本合理的健康服務體系。

董家鴻是國際上宣導“精准外科範式”的第一人,他首創這種體外肝切除,治療在體手術不可切除的複雜肝包病,替代肝移植;完成了世界首例切除7段肝葉的手術,被歐洲外科協會主席Bismuth教授稱為“世界肝膽外科的一個創舉”。董家鴻說,醫生是一個神聖的職業,是上帝的天使,受託呵護人類的健康,必須將生命放在首位,用一生的熱情和心血來完成使命。

如今,董家鴻更希望為藏族的同胞們做一些務實的事,同時,呼籲政府、社會各界關注包蟲病,給予這種疾病以防治和支持。

而清華大學附屬北京清華長庚醫院也與青海大學附屬醫院在醫療領域展開醫療扶貧工作。

董家鴻與患者及家屬溝通

董家鴻說,目前來清華長庚的包蟲病人主要是包蟲病高發區的疑難複雜病例,以及國家基金幫扶的複雜病例。董家鴻在十餘年前已經開始參與包蟲病的醫療扶貧工作,至今仍然每年多次到包蟲病高發的地區進行技術支援,親自主刀百余例包蟲病手術。董家鴻認為,清華長庚敢攬幫扶包蟲病這個“活兒”,首先是清華大學作為國家的一流大學,有著服務社會的強烈社會責任感,依靠大學在醫學、生命科學、理工等領域的雄厚實力,有能力肩負起包蟲病防治的重任,而清華長庚醫院的優勢在於先進的管理理念和一批由知名專家組建的精英團隊,形成了高品質、高效益、成本合理的健康服務體系。

董家鴻是國際上宣導“精准外科範式”的第一人,他首創這種體外肝切除,治療在體手術不可切除的複雜肝包病,替代肝移植;完成了世界首例切除7段肝葉的手術,被歐洲外科協會主席Bismuth教授稱為“世界肝膽外科的一個創舉”。董家鴻說,醫生是一個神聖的職業,是上帝的天使,受託呵護人類的健康,必須將生命放在首位,用一生的熱情和心血來完成使命。

如今,董家鴻更希望為藏族的同胞們做一些務實的事,同時,呼籲政府、社會各界關注包蟲病,給予這種疾病以防治和支持。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