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我聽得最多的就是鎮上人長掛在嘴邊的,安豐有“三怪”

選稿:江蘇站選稿基地主編 顧懷滿

文圖編輯:染香 柳絲青青

故鄉“三怪”

文/ 吳正宏

初到故鄉安豐鎮上, 我聽得最多的就是鎮上人長掛在嘴邊的, 安豐有“三怪”。 很好奇, 一番打聽才明白原來是這麼回事。

第一怪 蟹黃豆腐當大菜。

豆腐咋就能當作大菜, 現在這物價也就是一元錢三塊豆腐, 三塊豆腐可以燒一大“湯碗“了。 說起來豆腐當大菜是從我們這裡開展養螃蟹開始的。

那時養螃蟹的人還少, 產量也少, 價格老貴, 一般人家有喜事桌席, 還用不起螃蟹, 於是有喜事的人家就趕在螃蟹上市時買點價格低的殘蟹,

煮熟了掏出蟹黃蟹肉, 加葷油、鹽、薑、蔥放鍋裡一熬, 冷卻了就存封著, 放冰箱冷凍櫃裡貯存備用。

等喜日子到了, 將這蟹黃融化開, 這蟹黃燒豆腐就是一道大菜了。 八十年代後期至九十年代, 我們這裡平常百姓的喜酒席上, 總少不了這道大菜。

我最喜歡這道菜, 先油薑蔥放禍裡大火燒沸, 然後兌上適當的水, 燒開倒入切好的豆腐粒, 放點澱粉、挖一大勺蟹黃, 燒開立馬盛到“湯碗”裡, 再撒上切好的大蒜花即可食用。 這“蟹黃豆腐”不但色香味俱佳, 吃到嘴裡更是鮮、美、嫩、滑。 豆腐下鍋不能時間長, 過了就老了, 沒了那特有的嫩了, 火候很重要。

如今這幾年, 螃蟹養殖的多, 產量又高, 小規格的螃蟹已爛大街。 螃蟹已走上尋常百姓餐桌上,

這道“蟹黃豆腐”大菜也漸漸地從喜宴酒席上撤了下來。

第二怪 麻菜又叫“三臘菜”。

麻菜, 學名叫什麼, 我不知道。 我只知道小時候, 母親從田頭鏟回麻菜醃了當鹹菜, 這鹹菜比青菜醃的鹹菜麻辣多了。 可到了安豐鎮上這麻鹹菜換了個洋氣名字, 叫“三臘菜”了

我第一次吃到這“三臘菜”, 是在丈母娘家。 新女婿上門, 桌上放了八個冷盤, 其中便有綠如翡翠的“三臘菜”。

鄉下人出身, 吃菜“侉”, 我筷子挾了一大筷“三臘菜”, 放到嘴裡, 真好吃, 比鄉下的麻鹹菜香脆可口多了。 剛入口也不辣, 可稍會兒, 一股辣味直從鼻腔穿過, 嗆得我眼淚鼻涕直流, 狼狽極了。 妻子一旁偷笑, 丈母娘說:這三臘菜要一點點的品嘗, 不可一口貪多。 學乖了再品嘗, 學鎮上人吃菜文雅狀, 果然辣味不那麼穿鼻子了。

丈母娘是老安豐鎮上人, 每年要過年時都要做許多“三臘菜”。 從此, 每年進了臘月, 丈母娘就讓我打電話給鄉下的姐姐們早早挑點又肥又嫩的野生麻菜送來。 麻菜送來分揀成小捆, 掛北屋簷口牆上, 讓寒冬的臘氣風乾。

進了臘月, 一臘是七天, 麻菜風乾了二十一天, 即過了“三臘”了。 等送走了灶王爺, 便開始做三臘菜了。 先把風乾了三臘的麻菜揀洗乾淨, 晾乾切碎。 街上人有的是閒工夫, 這麻菜切得很細, 很見功夫。 然後加菜籽油、鹽、白砂糖、生薑放大鍋裡炒熟, 最後再拌上切碎的蘿蔔乾, 這“三臘菜“就做好了。 好不好吃, 關鍵兩個方面, 一是要捨得放油, 我第一次看丈母娘做“三臘菜”時, 五斤的香油瓶一下倒了一半, 鄉下孩子苦日子過慣了, 不禁看了心疼。 二是要掌握好火候與時間, 才能又炒熟了, 既沒有青澀味又沒有枯焦味。 炒好了, 等冷卻了再裝到一隻只預先洗好晾乾的罐頭瓶裡, 擰緊蓋子, 就成了我們安豐鎮風味獨特的特產一一“三臘菜”。

第三怪 新娘子夜裡帶。

我們安豐鄉下, 早年迎娶新娘, ”轎船”早上八、九點鐘迎著朝陽出發, 傍晚披著晚霞回家。 路遠的第一天去女方家, 也是第二天傍晚到家, 這叫隔宿“轎子”。

初到安豐鎮上, 嗨, 這裡風俗怪了。 上午娶親的隊伍到女方家, 中午女方家正席, 新郎是要坐“上崗子”的,自是不敢貪杯。飯後“漲箱子”,將女方嫁妝裝到船上,這風俗都差不多,可新娘卻不跟“轎船”走。你說這風俗怪吧?新娘等到夜裡過了淩晨一、二點,迎親的人再來帶,新娘到了夫家後,天一亮又馬不停蹄地回門去娘家。這才是安豐“三怪”中最怪的一怪。

這“迎親”,”迎親”新娘不跟“轎船”走,算什麼迎親!?我悄悄問老鎮子上的同事,是不是安豐鎮上姑娘結婚時都大了肚子,白天帶讓人看到不光彩,要夜裡偷偷帶?同事沖我瞪眼睛,你們村上姑娘才個個大著肚子出嫁呢,我們鎮上就這“鄉風”,有本事你別找我們鎮上的姑娘。

現在安豐鎮上迎親的風俗改了,與時俱進了。“轎船”早改成“轎車”,一溜的黑色轎車,全程錄影。婚禮都在大飯店舉行,只是冬天,我看到新娘穿著薄薄的婚紗,不免為新娘子擔心,會不會受涼呀?旁邊的年輕同事說,你落伍了吧,新娘肚子上貼著“暖寶寶”,不冷的……

作者簡介: 吳正宏 , 男,興化市第五人民醫院副主任醫師,八十年代初發表作品。現為興化市作協會員,江蘇省衛生科普協會會員。

本文為中國鄉間美文原創作品,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新郎是要坐“上崗子”的,自是不敢貪杯。飯後“漲箱子”,將女方嫁妝裝到船上,這風俗都差不多,可新娘卻不跟“轎船”走。你說這風俗怪吧?新娘等到夜裡過了淩晨一、二點,迎親的人再來帶,新娘到了夫家後,天一亮又馬不停蹄地回門去娘家。這才是安豐“三怪”中最怪的一怪。

這“迎親”,”迎親”新娘不跟“轎船”走,算什麼迎親!?我悄悄問老鎮子上的同事,是不是安豐鎮上姑娘結婚時都大了肚子,白天帶讓人看到不光彩,要夜裡偷偷帶?同事沖我瞪眼睛,你們村上姑娘才個個大著肚子出嫁呢,我們鎮上就這“鄉風”,有本事你別找我們鎮上的姑娘。

現在安豐鎮上迎親的風俗改了,與時俱進了。“轎船”早改成“轎車”,一溜的黑色轎車,全程錄影。婚禮都在大飯店舉行,只是冬天,我看到新娘穿著薄薄的婚紗,不免為新娘子擔心,會不會受涼呀?旁邊的年輕同事說,你落伍了吧,新娘肚子上貼著“暖寶寶”,不冷的……

作者簡介: 吳正宏 , 男,興化市第五人民醫院副主任醫師,八十年代初發表作品。現為興化市作協會員,江蘇省衛生科普協會會員。

本文為中國鄉間美文原創作品,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