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遊戲>正文

拉煙衝鋒貼身撒雷,這違背了驅逐艦的初衷,現實裡可不是這麼玩得

今天小編和大家一起瞭解一下驅逐艦的由來和發展過程。

遊戲中綜合能力最強的驅逐基林

驅逐艦的英文名叫做Destroyer, 單純的釋義為破壞者、殲滅者的意思,

那麼她們到底是要殲滅誰呢?遊戲中驅逐最愛秒殺舵效不好的戰列, 而歷史上她要對付的卻是另外一種小巧玲瓏的船種:魚雷艇。

當戰列艦還在海洋中所向披靡的時候, 不少人就在想辦法發明一種便宜好用, 且能對戰列艦造成毀滅性殺傷的船型。 到了工業革命時代, 這種想法終於能夠實現, 因為脫離風力制約的小船終於能肆無忌憚的縱橫大海了。

二十世紀之前

美國南北戰爭時期(1861-1865), 作戰雙方將裝有磁鐵的水雷綁在金屬長杆上, 用水雷艇(即魚雷艇的前身)快速靠近敵方笨重的大型船隻, 把水雷吸附在船體上然後撤退、引爆, 1864年北軍的水雷艇就靠這種辦法炸沉了南軍的“阿爾比瑪律”號裝甲艦。

1866年, 英國工程師R·懷特黑德在前人的試驗基礎上, 改進出了可以實戰使用的魚雷。 但是這種魚雷射程短, 速度慢, 仍然需要快艇攜帶至十分靠近敵方船隻的時候才能使用, 水雷艇就此進化成為魚雷艇。

“短劍”號魚雷艇發射魚雷瞬間

“閃電”號魚雷艇模型

1878年, 俄國魚雷艇首次成功使用“白頭”魚雷, 在70米左右的距離上擊沉了排水量2000噸的土耳其炮艦“英蒂巴”號。 “小艇打大艦”, “魚雷幹戰列”的言論迅速傳遍各國海軍, 一部分海上力量相對較弱的國家開始大量生產並裝備魚雷艇, 因為萬一能用極低的成本換掉對手的戰列艦,

簡直賺翻了。

而海軍強國英國則為此開始研製“殲滅”魚雷艇的船型, 經過一系列實踐, 驅逐艦誕生了。

英國於1893年10月建成了“哈沃克”號, 該艦設計航速26節, 裝有1座76毫米火炮和3座47毫米火炮, 能在海上毫無困難地捕捉敵方魚雷艇,

此外, 該艦還攜帶一座三聯裝450毫米魚雷發射管, 用於攻擊敵方大艦。

這種船在當時被稱之為“魚雷艇殺手”(Torpedo boat destroyer), 後來省略掉前部並翻譯成“驅逐艦”(Destroyer)。

一戰時代

一戰時, 驅逐艦的發展比較迅速, 主要因為價格便宜且火力相對較好, 在實戰中則把魚雷艇基本“驅逐”出戰場。 1914年英德之間的赫爾戈蘭灣海戰,兩軍的驅逐艦都作為主力艦隊的護航艦艇都很好的完成了護航任務。

在魚雷艇基本絕跡後,驅逐艦的工作又開始增加了:警戒主力艦隊周圍防範魚雷,發動魚雷攻擊,探測水雷並排雷,甚至還能再兩栖作戰登錄時提供援助。此時潛艇在海戰中逐漸成為一支單獨的力量,特別是1917年德國宣佈無限制潛艇戰,驅逐又開始增加了反潛的工作:不少驅逐艦用上了探測潛艇的設備,尾部加裝了投放深水炸彈的滑道。詳情可以看昨天的→《二戰中的潛艇噩夢,被炸到非死即傷》。

這一時期典型的驅逐艦有英國的V級驅逐艦、W級驅逐艦,美國的威克斯級以及克萊姆森級驅逐等。

圖為英國一戰時的VW級驅逐艦,為和二戰的字母級區分,均稱為舊

二戰前

一戰後二戰前,驅逐開始出現數個分支,最主要的分歧是在魚雷和主炮的選擇上。日本就研發了一些裝備強力魚雷的驅逐,而這些是與日本的主力決戰思路有關的:驅逐艦需要在半夜瘋狂投雷甚至化身魚雷去削弱對手主力艦隊,為己方主力艦隊創造決戰條件。

而美英的驅逐艦發展比日本更加科學一些,在提升魚雷的同時也發展其主炮。其主要原因是一戰後的海軍條約對大型艦船限制較多,所以驅逐艦的資金、技術投入比之前要大很多。

圖為英國部族級4號艦哥薩克人號

二戰時代

二戰中,各國驅逐艦武器裝備水準越來越高,不僅魚雷射程有了極為恐怖的提升,主炮水準也接近輕巡(甚至還有超過的)。

由於此時航母嶄露頭角,驅逐艦又開始承擔防空任務,因此加裝了大量高射炮。遊戲中不少高級驅逐都擁有打飛機的能力,比如M系九級弗萊徹、S系十級雷暴和即將補完的R系2線驅逐等。

至此,驅逐艦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海上多面手”,這尤以美日兩國海軍對驅逐艦的使用最具有代表性。

日本代表陽炎級,美國代表則是175艘弗萊徹級,表比較長,這裡就不貼了···

炮驅正統哈巴羅夫斯克:主炮守據點、船體死方停!正面騎戰列、打哭眾巡洋,真正做到驅逐的正統工作!被我洗哭的大侯能繞無盡之海80圈。你看樓下的每天被隊友投訴多少次?就她也能叫驅逐?

雷驅正統島風:魚雷壓陣線、進水十萬傷!絕不進圓圈、隱形的死神,真正做到驅逐的正統精髓!被我魚雷殉爆的大侯都能擋住沙漠之淚的風暴了。你看樓上的每天點壞多少滑鼠?就她這樣明明是巡洋好不!

冷戰時代及之後

二戰之後,驅逐艦的發展迎來了一個新的階段:導彈承擔了對艦攻擊任務,而魚雷轉為反潛的主力軍。而以美蘇爭霸為主的全球軍事競賽,強調了艦隊必須擁有執行遠洋作戰的能力。因此,部分需要遠洋航行的驅逐艦為了提升續航力、適航性,以及加裝更多更大的導彈系統,排水量開始逐步逼近巡洋艦。

從冷戰中後期開始,驅逐艦開始擁有搭載直升機的能力,複雜的電子設備也逐漸從巡洋上搬到驅逐上,驅逐艦愈發有取代巡洋的趨勢。從80年代現代電腦迅速發展開始,搭載高自動化系統的驅逐艦已經從輔助主力艦隊的位置逐步發展到能獨立作戰的地步。

上圖為阿利伯克級驅逐艦保羅·漢密爾頓號(DDG60)

而現代驅逐艦裝備有防空、反潛、對海等多種武器,既能在海軍艦艇編隊擔任進攻性的突擊任務,又能擔任作戰編隊的防空、反潛護衛任務,還可在登陸、抗登陸作戰中擔任支援兵力,以及擔任巡邏、警戒、偵察、海上封鎖和海上救援等任務。

一定要關注我們的頭條號哦,因為我們會不定期舉辦抽獎活動呢~

對了,空中網“紅色電波”雲南昆明支教活動開啟報名,身為空中網軍武遊戲玩家的你,是否願意跟隨我們一道“點燃希望傳遞夢想”呢?如果願意的話,點擊瞭解更多報名。

1914年英德之間的赫爾戈蘭灣海戰,兩軍的驅逐艦都作為主力艦隊的護航艦艇都很好的完成了護航任務。

在魚雷艇基本絕跡後,驅逐艦的工作又開始增加了:警戒主力艦隊周圍防範魚雷,發動魚雷攻擊,探測水雷並排雷,甚至還能再兩栖作戰登錄時提供援助。此時潛艇在海戰中逐漸成為一支單獨的力量,特別是1917年德國宣佈無限制潛艇戰,驅逐又開始增加了反潛的工作:不少驅逐艦用上了探測潛艇的設備,尾部加裝了投放深水炸彈的滑道。詳情可以看昨天的→《二戰中的潛艇噩夢,被炸到非死即傷》。

這一時期典型的驅逐艦有英國的V級驅逐艦、W級驅逐艦,美國的威克斯級以及克萊姆森級驅逐等。

圖為英國一戰時的VW級驅逐艦,為和二戰的字母級區分,均稱為舊

二戰前

一戰後二戰前,驅逐開始出現數個分支,最主要的分歧是在魚雷和主炮的選擇上。日本就研發了一些裝備強力魚雷的驅逐,而這些是與日本的主力決戰思路有關的:驅逐艦需要在半夜瘋狂投雷甚至化身魚雷去削弱對手主力艦隊,為己方主力艦隊創造決戰條件。

而美英的驅逐艦發展比日本更加科學一些,在提升魚雷的同時也發展其主炮。其主要原因是一戰後的海軍條約對大型艦船限制較多,所以驅逐艦的資金、技術投入比之前要大很多。

圖為英國部族級4號艦哥薩克人號

二戰時代

二戰中,各國驅逐艦武器裝備水準越來越高,不僅魚雷射程有了極為恐怖的提升,主炮水準也接近輕巡(甚至還有超過的)。

由於此時航母嶄露頭角,驅逐艦又開始承擔防空任務,因此加裝了大量高射炮。遊戲中不少高級驅逐都擁有打飛機的能力,比如M系九級弗萊徹、S系十級雷暴和即將補完的R系2線驅逐等。

至此,驅逐艦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海上多面手”,這尤以美日兩國海軍對驅逐艦的使用最具有代表性。

日本代表陽炎級,美國代表則是175艘弗萊徹級,表比較長,這裡就不貼了···

炮驅正統哈巴羅夫斯克:主炮守據點、船體死方停!正面騎戰列、打哭眾巡洋,真正做到驅逐的正統工作!被我洗哭的大侯能繞無盡之海80圈。你看樓下的每天被隊友投訴多少次?就她也能叫驅逐?

雷驅正統島風:魚雷壓陣線、進水十萬傷!絕不進圓圈、隱形的死神,真正做到驅逐的正統精髓!被我魚雷殉爆的大侯都能擋住沙漠之淚的風暴了。你看樓上的每天點壞多少滑鼠?就她這樣明明是巡洋好不!

冷戰時代及之後

二戰之後,驅逐艦的發展迎來了一個新的階段:導彈承擔了對艦攻擊任務,而魚雷轉為反潛的主力軍。而以美蘇爭霸為主的全球軍事競賽,強調了艦隊必須擁有執行遠洋作戰的能力。因此,部分需要遠洋航行的驅逐艦為了提升續航力、適航性,以及加裝更多更大的導彈系統,排水量開始逐步逼近巡洋艦。

從冷戰中後期開始,驅逐艦開始擁有搭載直升機的能力,複雜的電子設備也逐漸從巡洋上搬到驅逐上,驅逐艦愈發有取代巡洋的趨勢。從80年代現代電腦迅速發展開始,搭載高自動化系統的驅逐艦已經從輔助主力艦隊的位置逐步發展到能獨立作戰的地步。

上圖為阿利伯克級驅逐艦保羅·漢密爾頓號(DDG60)

而現代驅逐艦裝備有防空、反潛、對海等多種武器,既能在海軍艦艇編隊擔任進攻性的突擊任務,又能擔任作戰編隊的防空、反潛護衛任務,還可在登陸、抗登陸作戰中擔任支援兵力,以及擔任巡邏、警戒、偵察、海上封鎖和海上救援等任務。

一定要關注我們的頭條號哦,因為我們會不定期舉辦抽獎活動呢~

對了,空中網“紅色電波”雲南昆明支教活動開啟報名,身為空中網軍武遊戲玩家的你,是否願意跟隨我們一道“點燃希望傳遞夢想”呢?如果願意的話,點擊瞭解更多報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