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出院又記:降低平均住院日,提高病床周轉率,沒有終點,還有事呐

三十多年前, 與妻搞物件時, 就聽說過醫院的平均住院日和病床周轉率, 這是衡量一個醫院醫療水準和管理能力的核心資料之一。 對於病人而言, 一所醫院的平均住院日和病床周轉率如何, 不身在其中, 沒有對比, 似乎茫然無知。 恰巧, 我知道平均住院日和病床周轉率, 又在兩年內兩次入住同一所醫院的同一個病區, 有了不同的感受。 也僅僅是感受, 說說看, 對不對的, 還得看。

一大早吃了飯我就想出院。 去問護士, 告我還得做個X光, 這是兩年前術後要做的。 可那時術後得住一天。 今年到好, 術後第二天就出院。

我知道要的是床位周轉率。 只要可能, 我樂意。 我想沒人願意在醫院多住。

昨天手術後, 全麻剛過, 剛能下床, 晚9點多鐘, 護工來叫, 說是去做個術後核磁。 兩年前沒有呀? 護士去年新加的。 得, 暈暈乎乎的跟著護工下樓, 去核磁室。 “你穿件衣服, 披上病號大衣。 “還有些打晃的我說“不穿。 走。 “

今天臨出院前再照了X光片。 護士說可以去結帳了。 到一樓入(住)院視窗排隊結帳。 然後又去辦飯卡視窗退了卡裡的飯錢, 再去11號出口交費取5月2日拆線複查號。 上15樓30床收拾東西, 等家人來。 病房外的廳裡已有新病人等著入住啦。

上週五住進的, 週二手術, 週三就出院, 住了5夜, 高效率的床位周轉。 我對護士“嘖嘖“稱是。 護士“我們可不想要。 忙死了。 “聽這話,

我一激靈。 問題導向, 一個歎息, 一句抱怨, 聽話聽音, 一班窺豹, 能否折射出一些問題?為什麼這麼說?護士們忙, 她們要的是與之對應的收入。 如不對應, 他們寧可不那麼忙。 收入與忙不對應, 於是衝口而出心。 如何讓改革成為群眾百姓自己的事, 使改革成果與百姓的收入掛鉤, 該是改革者在改革過程中考慮的問題。 或是深化改革, 使改革進行下去必須解決的問題。 改革一點觸發, 會產生連帶性影響。 比如醫院的降低平均住院日與提高病床周轉率的改革, 事關多個部門。 一個運動醫學科, 做個肩袖修復術,

辦入院手續, 量血壓、身高、體重, 采血, 做心電圖、采血、B超, 超聲心動圖、胸透、肺功能+血氣分析, 核磁共振等等。 這得涉及到多少科室,

牽扯到多少醫護工作者。 這還不算病人看不見部門的人和事。 改革之初雖不能料事如神, 面面俱到, 處處照應, 但進程中出現的問題該是進一步改革的引子與方向。

改革沒有終點, 只有進行時。 改革的指向是以人民為中心, 最大限度地靠近生產力中人的要素的最大需求, 最大地程度地通過人激發出一切潛在的生產力能量, 創造出最大的財富效應與社會效益。

平均住院日和床位周轉率雖是醫院的一點, 但是事關方方面面, 牽扯一切部門, 是事關全域的一個點。 即如是, 就得在利益機制上有所考慮, 且是持續的考慮。 病床周轉的越快, 鏈條上的各個環節與之是配套的, 就該有相應的管理到位, 就該有與之匹配的個人利益的體現。

並且是公開講清楚的, 別讓人們在糊塗中走著。 其實生產環節中的人人並不糊塗。 不講清楚, 不言明道理, 使員工埋在心裡憋著, 總會有出口的, 或消極怠工, 或口出怨言, 或心有鬱結。 畢竟改革成功與否, 政策好不好得看人民群眾是哭還是笑。

簡單的行李收拾好了, 走向電梯間的一瞬, 回頭再看看病房, 病房樓道。 忙碌的護士穿梭在各個病房間, 大夫辦公室裡十幾個大夫在電腦前敲打著, 樓道裡掛著護士與一些著名運動員的合影。 看著他們忙碌的身影, 我想, 今後他們一定還會更忙。 日益富餘起來的人們, 有了更多的閒暇時間去從事藝術活動, 去運動健身。 如此說來, 這國內首屈一指的運動醫學科難道會冷清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