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穀歌收集的個人資料比Facebook還多 為何沒人罵它?

穀歌公司

據《華爾街日報》北京時間4月23日報導, 《華爾街日報》科技專欄作家克里斯多夫·米姆斯(Christopher Mims)周日撰文稱, Facebook因為資料洩露醜聞飽受批評。

然而, 從個人資料收集來講, 穀歌的做法都比Facebook更嚴重, 前者收集的信息量、範圍都超過了後者, 而且也是在用戶不知情或者沒有獲得明確同意的情況下收集的。 文章指出, 穀歌Android系統協助企業收集使用者資料, 也需要在資料被不當使用時負有一定責任。 相比之下, 蘋果的iOS系統就不會授予應用這麼高的許可權, 限制企業背地裡收集使用者資料。

以下是文章全文:

近期, Facebook收集個人資料引發的爭議催生出了這麼一種見解:網路廣告行業可能對我們的隱私和身心健康有害。

儘管Facebook成為千夫所指的對象並不委屈, 但是這不能說明一切。 如果人們只是擔心企業可能會在用戶不知情或者沒有明確同意的情況下收集部分個人資料,

那麼穀歌公司從多個指標來衡量都是一個遠遠更大的威脅:收集的信息量、追蹤的範圍以及人們在其網站和應用上花費的時間。

新出臺的監管規定, 尤其是歐洲的新隱私法, 將要求穀歌和其他公司披露更多資訊, 向使用者徵求更多許可。 有了這一選擇, 許多人在權衡是否為服務提供個人資料時可能更放心。 不過, 目前為止, 很少人知道我們的資料被收集和使用的程度。

“這是一個系統性問題, 不只限於Facebook,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電腦科學家和助理教授阿爾文德·納拉亞南(Arvind Narayanan)表示。 他指出, 更大的問題是, 這些公司的商業模式本身就是在侵犯隱私。

穀歌如何收集資料?

美國國會議員和其他人都向Facebook詢問過所謂的“影子帳號” (shadow profiles),

也就是Facebook從沒有其帳號的人身上收集的資料。 Facebook沒有使用影子帳號這一術語, 但是確實在追蹤用戶。

谷歌CEO皮查伊

消費者隱私公司TrackOff CEO錢德勒·吉文斯(Chandler Givens)稱, 穀歌很可能也有影子帳號, 而且追蹤的非用戶數量至少和Facebook一樣多。 穀歌允許任何人退出定向廣告專案,

不管他們是否有穀歌帳號。 但是, 和Facebook一樣, 穀歌依舊會收集你的資料。

穀歌分析(Google Analytics)服務無疑是互聯網最受歡迎的分析平臺。 它被用於了大約半數美國大公司的網站中, 覆蓋了大約3000萬個至5000萬個網站。 不管你是否已經登錄, 穀歌分析都會追蹤你。

與此同時, 逾10億穀歌使用者被以更多方式追蹤。 2016年, 穀歌改變了服務條款, 允許它把追蹤到的資訊和廣告資料與來自穀歌帳號的個人識別資訊合併。 穀歌使用我們的流覽和搜索歷史, 已安裝應用, 年齡和性別等個人資訊, 這些資料來自其自主分析平臺和其他來源, 例如現實生活中我們在哪裡購物。 穀歌稱, 它不會使用來自“敏感類別”的資訊, 例如種族、宗教、性取向或健康。

由於穀歌使用的是跨設備追蹤技術, 所以不管使用者在哪款設備上登錄, 他們都能發現用戶。

這就是穀歌和Facebook為何能主導網路廣告行業的原因。 通過把海量個人資料導入最新人工智慧技術中, 他們能夠確定我們到底是誰, 在哪裡, 不管我們是否主動公佈了自己的資訊。

借助自身在廣告市場的主導地位, 穀歌的資料收集有過之而無不及。 美國有多達4000個資料仲介商(data brokers), 他們對我們瞭若指掌, 知道我們是否懷孕、離婚或者試圖減肥。 谷歌與其中的部分資料仲介商展開直接合作, 但是會對他們進行審查, 防止他們基於敏感資訊鎖定使用者。

儘管資料仲介商可以向保險公司、雇主以及其他任何感興趣的人銷售這些資訊, 但是他們的許多客戶都是行銷商,後者還需要另外一項技術的幫忙——穀歌人工智慧,該技術可以向“類似受眾”投放廣告。

Android協助企業收集資料

借助全球20億活躍Android移動設備,穀歌還是資料收集行為的最大推動者。美國東北大學法律和計算科學教授伍德羅·哈茨格(Woodrow Hartzog)稱,由於穀歌Android系統説明企業收集我們的資料,當大量資料被不當使用時,穀歌也要負一定責任。

一個很好說明Android説明企業收集個人資料的例子,就是Facebook不斷收集Android用戶通話和短信歷史的方式。相比之下,Facebook從未在蘋果公司的iPhone上獲得如此高的存取權限,後者的iOS系統旨在降低企業在暗地裡收集資料的許可權。Android系統往往會允許應用向使用者請求獲取豐富資料,但是並未同時就這些資料可能如何被使用發出警告。

谷歌利用Android系統協助企業收集資料

要想讓應用在穀歌Android商店上架,開發者必須同意只請求獲取所需要的資訊。但是,穀歌並未阻止開發者把“需要”的資料用於其他目的。設計師把行銷商和開發者欺騙、誤導我們放棄自己資料的方式稱之為“黑暗模式”(dark patterns),後者是一種利用我們認知上存在的不足和限制的策略。

谷歌禁止開發者為獲取使用者資料發出欺詐性請求,例如隱藏退出按鈕等。現在的問題是穀歌是否在這方面做得足夠徹底。然而,穀歌自身使用黑暗模式來讓人們在發郵件或流覽網頁時轉用自主應用。

Android版Gmail用戶將不斷被要求允許應用訪問設備的攝像頭和麥克風,直到他們點擊同意。同樣地,在Android系統中,穀歌地圖也要求使用者打開他們的位置服務,對於一款地圖服務來說當然合理,但是這麼做同時也會被用於投放基於地理位置的定向廣告。

新的歐盟隱私法將迫使企業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普通使用者解釋,他們會收集使用者的哪些資料,如何使用這些資料。但是,在許多情況下,穀歌會把獲得資料收集許可的責任推給廣告商。

穀歌需要承擔責任嗎?

穀歌似乎已經知道其商業模式中固有的問題。谷歌反對加州消費者隱私法案,認為這項法案模糊,不切實際。加州隱私法案會授予消費者三項基本保護權:有權告知企業不能分享或銷售你的個人資訊、有權知道你的資料被分享或賣給了誰,有權知道你的服務提供者正在保護你的資訊。就連Facebook也不再反對這項法案。

解決方案可能很簡單:開發更好的工具讓用戶清楚地瞭解他們選擇加入的服務。如果獲得了清楚的選擇,許多用戶可能會對他們被分享的資料感到放心。但是,用戶也有可能選擇拒絕,這可能會影響穀歌的利潤。

但是他們的許多客戶都是行銷商,後者還需要另外一項技術的幫忙——穀歌人工智慧,該技術可以向“類似受眾”投放廣告。

Android協助企業收集資料

借助全球20億活躍Android移動設備,穀歌還是資料收集行為的最大推動者。美國東北大學法律和計算科學教授伍德羅·哈茨格(Woodrow Hartzog)稱,由於穀歌Android系統説明企業收集我們的資料,當大量資料被不當使用時,穀歌也要負一定責任。

一個很好說明Android説明企業收集個人資料的例子,就是Facebook不斷收集Android用戶通話和短信歷史的方式。相比之下,Facebook從未在蘋果公司的iPhone上獲得如此高的存取權限,後者的iOS系統旨在降低企業在暗地裡收集資料的許可權。Android系統往往會允許應用向使用者請求獲取豐富資料,但是並未同時就這些資料可能如何被使用發出警告。

谷歌利用Android系統協助企業收集資料

要想讓應用在穀歌Android商店上架,開發者必須同意只請求獲取所需要的資訊。但是,穀歌並未阻止開發者把“需要”的資料用於其他目的。設計師把行銷商和開發者欺騙、誤導我們放棄自己資料的方式稱之為“黑暗模式”(dark patterns),後者是一種利用我們認知上存在的不足和限制的策略。

谷歌禁止開發者為獲取使用者資料發出欺詐性請求,例如隱藏退出按鈕等。現在的問題是穀歌是否在這方面做得足夠徹底。然而,穀歌自身使用黑暗模式來讓人們在發郵件或流覽網頁時轉用自主應用。

Android版Gmail用戶將不斷被要求允許應用訪問設備的攝像頭和麥克風,直到他們點擊同意。同樣地,在Android系統中,穀歌地圖也要求使用者打開他們的位置服務,對於一款地圖服務來說當然合理,但是這麼做同時也會被用於投放基於地理位置的定向廣告。

新的歐盟隱私法將迫使企業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普通使用者解釋,他們會收集使用者的哪些資料,如何使用這些資料。但是,在許多情況下,穀歌會把獲得資料收集許可的責任推給廣告商。

穀歌需要承擔責任嗎?

穀歌似乎已經知道其商業模式中固有的問題。谷歌反對加州消費者隱私法案,認為這項法案模糊,不切實際。加州隱私法案會授予消費者三項基本保護權:有權告知企業不能分享或銷售你的個人資訊、有權知道你的資料被分享或賣給了誰,有權知道你的服務提供者正在保護你的資訊。就連Facebook也不再反對這項法案。

解決方案可能很簡單:開發更好的工具讓用戶清楚地瞭解他們選擇加入的服務。如果獲得了清楚的選擇,許多用戶可能會對他們被分享的資料感到放心。但是,用戶也有可能選擇拒絕,這可能會影響穀歌的利潤。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