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為什麼說去中心化是區塊鏈最根本的特徵?

從區塊鏈誕生以來, 去中心化一直被業界作為區塊鏈的核心屬性之一。 但最近一段時間以來, 國內一些業界大佬紛紛開始否認這一點,

甚至有人聲稱去中心化這個詞是區塊鏈行業翻譯產生的重大誤導, 呼籲翻譯成“點對點”, 任何區塊鏈應用的規則制定者就是根本的中心。 這是一種極其錯誤的傾向, 可能會誤導很多區塊鏈創業者, 使其在探索區塊鏈應用落地的過程中走彎路。

什麼是“去中心化”?

“去中心化”翻譯自英語單詞Decentralization, 是由首碼de-、詞幹central、尾碼-ization組成。 其中, 詞幹central意為“中心”, 尾碼-ization意為“……化”, 而首碼de-則有離開、除去、取消、相反等含義。 因此, 將其翻譯為去中心化是非常準確的。

那麼, 去中心化具體而言是什麼含義呢?

乙太坊創始人Vitalik Buterin于2017年2月發表的《The meaning of decentralization》一文中, 詳細闡述了去中心化的含義。 他認為應該從三個角度來區分電腦軟體的中心化和去中心化:架構、治理和邏輯。

架構中心化是指系統能容忍多少節點的崩潰而可以繼續運行;治理中心化是指需要多少的個人和組織能最終控制這個系統;邏輯中心化是指系統呈現的介面和資料是否像是一個單一的整體。

區塊鏈是全網統一的帳本, 因此從邏輯上看是中心化的, 這一點無可置疑。 從架構上看, 區塊鏈是基於對等網路的, 因此是架構去中心化的。 從治理上看, 區塊鏈通過共識演算法使得少數人很難控制整個系統, 因此是治理去中心化的。 架構和治理上的去中心化為區塊鏈帶來三個好處:容錯性、抗攻擊力和防合謀。

區塊鏈與傳統分散式系統的5點區別

作為一種全新種類的分散式系統, 區塊鏈往往被錯誤地當作是一個分散式的資料庫或日誌系統,

實際上區塊鏈與傳統的分散式系統之間有著本質的區別——去中心化。 現在我們來審視一下區塊鏈與傳統分散式系統的主要區別:

(1)一致性演算法:區塊鏈需要解決的是拜占庭將軍問題, 即網路中存在一個或多個欺詐節點, 可能會故意違反協定或傳輸錯誤的資料, 因此區塊鏈往往採用拜占庭容錯的一致性演算法(通常稱為共識演算法), 如BFT、PoW、PoS等;而傳統分散式系統只需考慮節點失效和通訊錯誤的情況, 往往採用paxos、raft之類的一致性演算法, 這類演算法不能對抗欺詐節點。

(2)中央控制方:在區塊鏈網路中是不存在中央控制方的, 沒有一個節點可以控制或協調帳本資料的生成, 各節點通過共識演算法進行協調,

生成一致的帳本。 而傳統發佈式系統則往往是由一個機構進行控制, 統一調度各節點參與運算。

(3)規則制定:區塊鏈的規則就是共識協定, 又稱共識機制, 共識演算法是其中的一部分。 共識機制一般是由一個人或一個團隊設計制定, 並開發出相應的程式, 提供給社區使用。 這一點似乎與傳統的分散式系統一樣, 但區塊鏈的共識機制的改變、升級是需要社區對此有一致的共識, 如果不能達成共識, 則任何人都可以實施硬分叉, 另建一個社區、一條鏈。 這就是共識機制的去中心化過程。

(4)計算模式:由於區塊鏈節點之間不具有相互信任, 因此區塊鏈的業務計算是通過智慧合約完成的, 智慧合約代碼在網路上的所有(或部分)節點上同時運行, 其執行結果通過共識演算法在全網進行驗證, 通過這種計算上的冗餘來保證計算結果的一致性。 而傳統分散式系統則無需考慮這些問題, 同樣的運算只需在一個或少數幾個節點上進行, 結果也無需其他節點驗證, 可以獲得很高的效率。

(5)性能:區塊鏈是以相對的低效率來換取公正,目前主流的公有鏈每秒只能處理幾筆到幾十筆交易,更高效的區塊鏈軟體正在研發之中;而分散式系統的性能理論上可以無限提升,目前已達到每秒數十萬筆交易。

由此可見,區塊鏈是一種特殊的分散式系統,通過解決拜占庭將軍問題實現了非信任網路環境下的最終一致性,代價是相對較低的效率。如果剔除區塊鏈的去中心化因素,由一個或幾個中心節點來控制整個系統,則這種效率的犧牲變得毫無必要,區塊鏈就退化為傳統的分散式系統。

關於“多中心化”和“弱中心化”

這兩個概念似乎是國人發明的,也許是孤陋寡聞,筆者尚未找到國外有類似的概念,也沒有找到對二者含義的明確描述。這裡只能根據字面意思來進行分析。

所謂“多中心化”,意思是在鏈上存在多個中心節點,還有其他非中心的普通節點,所有的交易必須通過中心節點進行處理。其實,這種模型與區塊鏈的“全節點/輕節點”模型是一樣的,關鍵之處有二:

一是在所有的業務場景下,輕節點是否有權任意選擇一個或多個全節點來參與交易。也就是說,全節點之間是否可以自由競爭,如果存在一個業務場景,全節點是壟斷的、排他的,這樣的模型就不是“多中心”而是“單一中心”;

二是全節點的數量是否足夠的多。如果全節點很少,則很容易實現共謀,形成寡頭壟斷,這樣的模型仍然是中心化的。

至於“弱中心化”,就更像是個文字遊戲,弱中心在某些場景下就是強中心、單一中心,否則就不能稱其為“中心”了。

“去中心化”不等於去監管

人們之所以試圖否認區塊鏈的“去中心化”特徵,或許是因為錯誤地認為去中心就是要去監管。

其實並非如此。監管與“去中心化”並不衝突,“去中心化”去的是中央控制方和仲介方,而不是監管方。

區塊鏈技術從來就不排斥監管,監管節點可以方便地接入任何一個區塊鏈網路。由於區塊鏈的公開透明特性,監管機構反而可以更加方便地監控整個系統的交易資料,而且由於區塊鏈的防篡改特性,交易一旦發生後即不可更改、不可刪除,那種資料造假蒙蔽監管的情況就不可能發生了,更有利於監管機構對市場行為進行監督。由此可見,區塊鏈將成為監管科技(RegTech)的重要工具。

對於監管機構需要干涉交易的情況,如法院凍結資產等,區塊鏈也提供了可用的手段,例如著名的乙太貓遊戲(CryptoKitties)中就有類似的設計。

CryptoKitties中設計了一個CEO角色,該角色由掌握指定私密金鑰的用戶所有,通過智慧合約,CEO有權隨時停止乙太貓的創生、繁殖和交易,如果將該角色的私密金鑰交由監管機構管理,監管機構就可以在必要的時候介入,對系統進行所需的控制。

這種監管機制仍然是去中心化的,因為所有的監管規則都事先寫在智慧合約裡,即使是監管方也無法任意更改。這種去中心化的監管模式使得監管機構在獲得必要的監管能力的同時,也必須依法監管,不能任意妄為。

去中心化是區塊鏈最根本的特徵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去中心化是區塊鏈最根本的特徵,只有從去中心化的角度來考慮,才能找到真正適用區塊鏈的應用場景,如中國銀聯跨行信用卡積分交換平臺、蘇甯金融區塊鏈黑名單共用平臺等。如果否認區塊鏈的去中心化本質去尋找應用場景,則將會是緣木求魚,最終用低效率的區塊鏈技術實現了一個傳統的中心化系統。

當然,區塊鏈是去中心化的,並不意味著這個世界上只能有區塊鏈。未來,去中心化的區塊鏈網路與中心化的傳統互聯網是可以和諧共處、合作共贏的,中心化機構可以作為普通的參與方接入區塊鏈,為區塊鏈網路上的使用者提供專業化的服務。

可以獲得很高的效率。

(5)性能:區塊鏈是以相對的低效率來換取公正,目前主流的公有鏈每秒只能處理幾筆到幾十筆交易,更高效的區塊鏈軟體正在研發之中;而分散式系統的性能理論上可以無限提升,目前已達到每秒數十萬筆交易。

由此可見,區塊鏈是一種特殊的分散式系統,通過解決拜占庭將軍問題實現了非信任網路環境下的最終一致性,代價是相對較低的效率。如果剔除區塊鏈的去中心化因素,由一個或幾個中心節點來控制整個系統,則這種效率的犧牲變得毫無必要,區塊鏈就退化為傳統的分散式系統。

關於“多中心化”和“弱中心化”

這兩個概念似乎是國人發明的,也許是孤陋寡聞,筆者尚未找到國外有類似的概念,也沒有找到對二者含義的明確描述。這裡只能根據字面意思來進行分析。

所謂“多中心化”,意思是在鏈上存在多個中心節點,還有其他非中心的普通節點,所有的交易必須通過中心節點進行處理。其實,這種模型與區塊鏈的“全節點/輕節點”模型是一樣的,關鍵之處有二:

一是在所有的業務場景下,輕節點是否有權任意選擇一個或多個全節點來參與交易。也就是說,全節點之間是否可以自由競爭,如果存在一個業務場景,全節點是壟斷的、排他的,這樣的模型就不是“多中心”而是“單一中心”;

二是全節點的數量是否足夠的多。如果全節點很少,則很容易實現共謀,形成寡頭壟斷,這樣的模型仍然是中心化的。

至於“弱中心化”,就更像是個文字遊戲,弱中心在某些場景下就是強中心、單一中心,否則就不能稱其為“中心”了。

“去中心化”不等於去監管

人們之所以試圖否認區塊鏈的“去中心化”特徵,或許是因為錯誤地認為去中心就是要去監管。

其實並非如此。監管與“去中心化”並不衝突,“去中心化”去的是中央控制方和仲介方,而不是監管方。

區塊鏈技術從來就不排斥監管,監管節點可以方便地接入任何一個區塊鏈網路。由於區塊鏈的公開透明特性,監管機構反而可以更加方便地監控整個系統的交易資料,而且由於區塊鏈的防篡改特性,交易一旦發生後即不可更改、不可刪除,那種資料造假蒙蔽監管的情況就不可能發生了,更有利於監管機構對市場行為進行監督。由此可見,區塊鏈將成為監管科技(RegTech)的重要工具。

對於監管機構需要干涉交易的情況,如法院凍結資產等,區塊鏈也提供了可用的手段,例如著名的乙太貓遊戲(CryptoKitties)中就有類似的設計。

CryptoKitties中設計了一個CEO角色,該角色由掌握指定私密金鑰的用戶所有,通過智慧合約,CEO有權隨時停止乙太貓的創生、繁殖和交易,如果將該角色的私密金鑰交由監管機構管理,監管機構就可以在必要的時候介入,對系統進行所需的控制。

這種監管機制仍然是去中心化的,因為所有的監管規則都事先寫在智慧合約裡,即使是監管方也無法任意更改。這種去中心化的監管模式使得監管機構在獲得必要的監管能力的同時,也必須依法監管,不能任意妄為。

去中心化是區塊鏈最根本的特徵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去中心化是區塊鏈最根本的特徵,只有從去中心化的角度來考慮,才能找到真正適用區塊鏈的應用場景,如中國銀聯跨行信用卡積分交換平臺、蘇甯金融區塊鏈黑名單共用平臺等。如果否認區塊鏈的去中心化本質去尋找應用場景,則將會是緣木求魚,最終用低效率的區塊鏈技術實現了一個傳統的中心化系統。

當然,區塊鏈是去中心化的,並不意味著這個世界上只能有區塊鏈。未來,去中心化的區塊鏈網路與中心化的傳統互聯網是可以和諧共處、合作共贏的,中心化機構可以作為普通的參與方接入區塊鏈,為區塊鏈網路上的使用者提供專業化的服務。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